02.11 農村院裡的四個少年,日後竟成長位四個將軍,其中兩個是大將

俗話說亂世出英雄,在上個世紀初軍閥混戰,外來民族入侵略的年代裡,湖南湘鄉市龍洞鄉泉湖村一個陳姓地主家庭裡四個少年,沒想到日後卻都成為將軍,其中兩位是開國大將,這四位少年便是地主家的兒子陳賡大將,陳賡大將好友也是妹夫的譚政大將,陳賡家裡放牛娃賀龍愛將盧冬生,及陳賡家裡的短工國民黨中將許克祥

陳賡

農村院裡的四個少年,日後竟成長位四個將軍,其中兩個是大將

陳賡原名陳庶康,1903年2月27日生於湖南湘鄉。出身將門,其祖父為湘軍將領,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4年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習。畢業後,留校任副隊長、連長。參加了平定商團叛亂和討伐陳炯明的東征。後在抗日戰爭時期歷任八路軍129師386旅旅長。歷經北伐、南昌起義、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朝鮮戰爭,為人民的解放事業立下汗馬功勞。

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曾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61年3月16日在上海去世,終年58歲。

譚政

農村院裡的四個少年,日後竟成長位四個將軍,其中兩個是大將

譚政原名譚世銘,1906年6月14日出生於湖南湘鄉,受大舅哥陳賡影響投筆從戎,1927年9月,參加秋收起義。1927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四軍三十一團秘書,紅四軍軍委秘書長、政治部訓練部部長,紅十二軍政治部組織部部長。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後方政治部主任,總政治部副主任,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等職。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民主聯軍、東北軍區兼東北野戰軍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戰軍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華中局常委等職。新中國成立後,任中南軍區暨第四野戰軍第三政委,中南局第一副書記,解放軍總政治部第一副主任、主任,國防部副部長,中央監察委員會副書記,解放軍監察委員會書記,中央軍委常委等職。

1955年9月,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軍銜,並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1988年11月6日於北京逝世,終年82歲。

盧冬升

農村院裡的四個少年,日後竟成長位四個將軍,其中兩個是大將

盧冬生,湖南湘潭人。1908年生於佃農家庭,當過放牛娃,那牛的主人家有一個年齡和他相仿的少爺叫陳賡,在工廠做過徒工。1925年到湘軍第4師當兵,次年參加北伐戰爭。

1926年6月參加國民革命軍,隨軍參加北伐戰爭,在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直屬特務營長陳賡的影響下開始接受共產主義思想。

1927年7月汪精衛叛變革命後,隨陳賡離開武漢去南昌,1927年8月參加南昌起義,隨陳賡負責政治保衛工作,保證了起義的順利進行和新秩序的建立。後在起義部隊第20軍3師6團1營當陳賡的副官,隨軍南下廣東,在起義部隊南下的會昌戰鬥中,陳賡左腳受重傷,他冒著彈雨救護,起義軍在潮汕地區作戰失利,部隊倉促撤出汕頭,盧冬生照護著腿部負傷的陳賡,同部隊失去了聯繫。他們歷盡艱險,從汕頭到香港,又輾轉到上海,找到了中共中央機關。同年12月7日,經陳賡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留在中央特科工作。

1928年初,黨中央考慮盧冬生機智勇敢,又熟悉兩湖情況,便派他護送周逸群、賀龍等到湘西北組織革命武裝。同年3月參加桑植起義。不久擔任交通員,負責與中共中央的聯絡。1929年在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司令部任手槍連連長。1930年起任紅2軍團營長,紅3軍第7師20團團長,湘鄂西獨立師政治委員、師長,率部參加創建和保衛湘鄂西蘇區的鬥爭。1932年秋,在國民黨軍第四次“圍剿”和紅軍主力已轉移的困難情況下,率少數兵力在湖北荊門、遠安一帶獨立堅持遊擊鬥爭。1933年春率部與主力會合後,任紅3軍教導團團長,不久任第7師師長。1934年10月任紅2軍團第4師師長,後率部參加開闢黔東、湘鄂川黔蘇區和長征。長征途中,率部或作前鋒,或當後衛,時而攻堅,時而阻擊,屢擔重任,屢建奇功。抗日戰爭初期被任命為八路軍第120師358旅旅長(未到職),旋調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1939年被派到蘇聯入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1942年到駐蘇聯遠東地區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工作。

1945年9月回國,先後任哈爾濱衛戍司令員、松江軍區司令員等職。12月14日晚在東北哈爾濱市制止蘇聯紅軍士兵搶劫時被害。殉職時年37歲

許克祥

農村院裡的四個少年,日後竟成長位四個將軍,其中兩個是大將

許克祥(1890年-1964年)是馬日事變發動者,湖南省湘鄉縣人,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因1927年在長沙發動剿滅共產黨人的“馬日事變”而聞名。曾任國民革命軍第三十七軍副軍長,軍事參議院參議等職,1964年病死於臺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