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9 仅有 800 多万人口的以色列,如何成为世界军事强国?

仅有 800 多万人口的以色列,如何成为世界军事强国?

《独霸中东:以色列的军事强国密码》

仅有 800 多万人口的以色列,如何成为世界军事强国?

内容简介

从无人机到卫星,从导弹防御系统到网络战,以色列在将新技术应用于现代战场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独霸中东》为我们展示了这个仅有 800 多万人口的小国是如何长期身处战争环境而不断适应战争形式的变化,并成为 21 世纪的新型强国。作为 21 世纪探索战争模式的先锋,面对不断变化的战场,以色列研发出许多新型武器,并通过改装手段保持原有武器的有效性、延续性和致命性。

以色列是如何做到这些的?这些研发成果在军事上和地缘政治上会产生哪些影响?作者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并同以色列国防体系保持着密切联系,本书可以说是一份来自前线的调研报告。

雅科夫•卡茨,《耶路撒冷邮报》主编,哈佛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讲师。曾担任《耶路撒冷邮报》的军事记者和国防分析员近十年,与人合著有《以色列与伊朗:影子战争》。现居耶路撒冷。

阿米尔•鲍博特,以色列主要新闻网站瓦拉网的军事编辑和高级国防分析员。曾担任以色列《晚报》军事记者。现居以色列南部小城莱哈维姆。

译者简介

王戎,信息工程大学洛阳校区希伯来语讲师,以色列希伯来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以色列国防军研究,已出版《以色列概论》和译著《以色列:一个民族的重生》。

书籍摘录

前言(节选)

“把望远镜给我。”以色列国防军总参谋长本尼·甘茨中将吩咐他身旁的军官。他将眼睛对准目镜,对焦到几英里外的画面,在冬日暖阳的照射下,他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甘茨正在卡比尔山上做着他最爱做的事:进行区域评估,观察这个他要保护的国家的每一寸土地。

向北望去,他清楚地看到叙以边境上黑门山白雪皑皑的山峰。向东转 90 度,他看到约旦,把望远镜角度调低一些,还可以看到居住有 13 万巴勒斯坦人的小城纳布卢斯。

从望远镜中看到的这些画面在提醒他:以色列太小了!甘茨站在那感慨道:这里根本没有战略纵深可言,敌人近在咫尺。

“那是什么?”甘茨向地区旅旅长尼姆罗德·阿洛尼问道。和总参谋长一样,阿洛尼的军旅生涯也是从伞兵部队开始的。甘茨用手指着那个方向说道:“那里!那个满是窗户的白色大型建筑是……?”

阿洛尼把挂在胸前的枪挪到一边后,也拿起望远镜对焦,然后说道:“哦,那是一个商场。”

纳布卢斯不是普通的巴勒斯坦城市。在始于 2000 年的那场被称为第二次因提法达的骚乱中,纳布卢斯成为以色列通缉犯的大本营。当时甘茨所指挥的师专门负责约旦河西岸的安全,

来自伊斯兰“圣战”组织和哈马斯 的激进分子在纳布卢斯老城(也称为卡斯巴城)的石头迷宫中建立了许多炸弹实验室和指挥所。卡斯巴城最早由罗马人修建,后来经马穆鲁克人和土耳其人扩建,拥有复杂的地道网络和隐蔽的藏身处,为逃亡的激进分子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以色列国防军经常被派到这座城市实施突击行动,搜捕激进分子。但近年来,纳布卢斯发展迅速,激进主义处于历史低点,国防军也明显减少了在这座城市的活动。

第二次因提法达之后的几届以色列政府,都试图同巴勒斯坦人就和平协议进行谈判。 2008 年,时任以色列总理埃胡德·奥尔默特向巴勒斯坦总统马哈茂德·阿巴斯提出了一个历史性的解决方案,但遭拒绝。 2009 年,为了重启和谈,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同意冻结定居点建设,这是以色列前所未有的举动。最终,虽然双边对话得以重启,但还是未能达成任何协议。

2012 年甘茨此次视察边境时,位于纳布卢斯的巴勒斯坦证券交易所的指数创下新高,而当时阿拉伯世界的证券市场普遍处于熊市。因新一轮和平谈判即将开始,人们对此抱有很大希望。

当然,甘茨这时视察约旦河西岸还有另一个目的。

几年前,发生在突尼斯的街头抗议活动像野火般迅速蔓延,“阿拉伯之春”由此诞生。穆阿迈尔·卡扎菲在利比亚被捕并被处决;胡斯尼·穆巴拉克在埃及的统治被推翻;巴沙尔·阿萨德开始同反政府武装作战,叙利亚这场血腥和充满争议的内战直到今天还在继续,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伊斯兰国”和全球“圣战”组织的崛起;在黎巴嫩,真主党不断囤积先进的武器装备,这支威胁以色列的力量不再只是游击队,而逐渐成为一支成熟的武装力量。

以色列国防界很担心这种不稳定局势会继续蔓延,甘茨想要确保约旦河西岸的稳定,如果不能,以色列国防军必须时刻做好作战准备。

甘茨一开始并非总参谋长的人选,但由于第一人选被认为资历不够,他很意外地获得了这个职位。

所以,已经退休的甘茨被召回,穿上熟悉的军装,接受了这一要职。

仅有 800 多万人口的以色列,如何成为世界军事强国?

他曾和人们说:“我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和我的战士们待在前线。”

听取了几个军情简报后,视察结束。甘茨登上他那辆装甲吉普车的后座,准备前往附近的直升机停机坪。他的随从参谋开始有些紧张,和往常一样,甘茨在时间上已落后于行程安排。吉普车离开基地,开上一条颠簸小路,绕过小山,从车上可以看到山上的一个犹太人定居点,定居点房屋的外墙都被刷成白色,屋顶都是红色的。

“停车!”甘茨突然对司机说道。

“怎么了?”司机望着眼前径直穿过约旦河西岸中心地带的荒无人烟的道路。

总参谋长语气更加坚定地重复道:“停车。靠边停在那吧。”

司机迅速一脚刹车,将车停了下来。

总参谋长对随从参谋说:“给我接通尼姆罗德。”尼姆罗德就是刚才陪同他视察的地区旅旅长。接通后,甘茨拿起电话说道:“尼姆罗德,我的吉普车被路边炸弹击中,我受伤了,我的一名战士被劫持。”阿洛尼还没来得及回答,甘茨就挂掉了电话。

甘茨走下吉普车,看了看他那块银色的百年灵手表,然后坐在旁边一块石头上。他捡起一根树枝,抖落上面的尘土,一边用手折树枝一边说道:“现在我们开始等他们。”

几分钟后,一群全副武装的战士出现在道路上,开始搜寻“被劫持”的战友;几辆军用悍马吉普车开到附近的高地,车上装有显示附近所有军力部署情况的等离子显示屏;天上还传来无人侦察机的引擎声。

时间在流逝,甘茨一边看着这些战士,一边看着自己的手表。 10 分钟后,阿洛尼出现在他跟前,但甘茨并没太多话要同他说。

“好吧,辛苦了,再见!”说完,他登上吉普车,只留下一团扬起的尘土。

这只是甘茨一个普通工作日,但他想利用这个机会传达一个重要的信息:中东局势极为混乱,以色列国防军指挥官必须确保部队能够应对随时可能爆发的战争。

甘茨说:“鉴于地区的不稳定程度,下一次战争来临时,我们很可能没有太多预警时间。但我们会获得胜利,因为我们的战士已做好准备,他们还拥有最好的科技支持。”

以色列有不少军事科技在国际军火市场上非常受欢迎,从那天下午甘茨组织的突击演习中我们已经可以领略到几分以色列军事科技的风采。

首先赶到现场的悍马吉普车内配备的等离子显示屏是国防军所使用的指挥和控制系统的一部分,这一具有革命性的系统被称为“查亚德”(Tzayad),希伯来语中是“猎手”的意思。该系统工作原理同全球定位系统(GPS)导航类似,但不同于导航系统,它能够精确显示所在地区所有军力的确切位置,并能够区分友军和敌军。如果一名战士发现一个敌人的位置,他只需在电子地图上标注该敌人的位置,这一信息就可以马上出现在该系统所有用户的屏幕上。

这一科技正在改变作战方式,带来明显的战场效果,它大大缩短了从发现敌人到开火之间所需的时间(也称为“从传感器到射手”的周期)。“查亚德”系统的准确性及其在以色列国防军的成功运用已被广泛认可。 2010 年,澳大利亚为采购该系统支付了 3 亿美元; 2014 年,一个拉丁美洲国家投入 1 亿美元购买该系统。

在营救“被劫持”士兵的演习中,匆忙跑到现场保护总参谋长的战士所持的是以色列武器工业公司(IWI)研发的“塔沃尔”(Tavor)突击步枪。由于重量轻、精度高、尺寸小,“塔沃尔”突击步枪已取代美式 M-16 突击步枪成为以色列国防军的首选武器。自从该步枪在以色列服役以来,从哥伦比亚到阿塞拜疆,从马其顿到巴西,到处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甘茨那辆在假想中被炸弹袭击的吉普车装备有普拉桑·撒萨公司设计和生产的防护装甲,这家以色列公司位于动荡的黎以边境附近一个小型基布兹 内。

20 世纪 80 年代,这家公司成立于该基布兹的白色粉刷外墙房屋和猕猴桃果园中,凭借极具创新性的装甲迅速引起以色列国防军的注意。通过使用高密度复合材料,这些装甲能够在不显著增加车辆重量的情况下为车辆提供防护,减少火箭助推榴弹(RPG)和简易爆炸装置(IED)带来的伤害。

美国先后对阿富汗和伊拉克开战,在战场上,简易爆炸装置很快成为造成美军伤亡的最主要原因。因此,撒萨公司的订单量猛增,公司利润也很快从 2003 年的 2300 万美元上升到 2011 年的 5 亿美元。

在纳布卢斯上空,以色列国防军无人机在密切监视这座巴勒斯坦城市和附近以色列军队的部署情况。 2011 年初,以色列国防军启动了“天空骑士”计划。随着该计划的推进,每个野战营都配备了轻型“云雀”(Skylark)无人机。研制这款无人机的是以色列主要国防承包商埃尔比特系统公司(Elbit Systems)。“云雀”无人机的发射方式就像橄榄球四分卫发球一样简便,它所提供的近距离情报对于步兵作战行动至关重要。该无人机的列装进一步巩固了以色列在无人机和无人系统研发上的世界领先地位。

从卫星到导弹防御系统,从无人机到网络战,以色列在现代战场的各项军事技术领域都处于世界前沿。作为一个仅有 800 多万人口的小国,以色列如何成为一个世界军事强国,并研发出改变全球战争方式的科技?这正是本书要讲述的故事。

仅有 800 多万人口的以色列,如何成为世界军事强国?

由于以色列的成功,许多航空航天业巨头、武器制造商甚至国家政府纷纷来到这个犹太国家取经,学习创新、驱动力和科技的独特结合方式。

美国、法国、英国、印度、俄罗斯和澳大利亚的大型企业,经常同规模远小于它们的以色列国防公司签订合作协议。

60 年前,以色列的主要出口产品是橘子和假牙,而今天,已变成电子产品、软件和先进医疗设备。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故事。

根据英国简氏信息集团的军事贸易出版物的统计,以色列是世界六大武器出口国之一,仅武器一项就占到该国出口总额的 10% 。 2007 年以来,以色列军火的年均出口额约 65 亿美元。 2012 年,以色列 1000 家军工企业共出口了价值 75 亿美元的军火,创造了新的纪录。

尽管国家很小,但以色列的科研投入比例列全球之首,占国内生产总值约 4-5%。在许多排名中,以色列都持续被列为全球最具创新性的国家。庞大的科研投入中有大约 30% 用于军事类产品,相比之下,德国该比例只有 2% ,即便美国也只有 17% 。

对于以色列,著名报刊专栏作家和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主持人法里德·扎卡利亚曾这样写道:“它的武器更加先进,通常比对手的武器要领先一代。以色列的技术优势对现代战场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色列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这就是本书试图回答的主要问题。我们将通过介绍以色列具体的武器和战术的发展历程来作答。每一种武器都是因时因势而出现的,武器的发明者拥有不同的灵感和动机,并借鉴了这个国家诸多的民族特性,而这一切又共同创造了以色列独特的创新文化。没有任何一个民族特性能独立存在,以色列能成为一个军事大国,离不开这些民族特性的共同作用。

题图为 2016 年 3 月,戈兰旅的新兵训练(以色列国防军提供),来自:《独霸中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