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常州大學怎麼樣?

說說就樂了


我認為常州大學從整體上來看,還是很不錯的大學,這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看:

1,常州大學(以下簡稱“常大”)坐落在江蘇省常州市,常大始建於1978年,2010年,經教育部批准更名為常州大學,而常大是一本院校,所有專業都在本科第一批次招生。
2,2011年,江蘇省人民政府與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簽署共建常州大學協議。歷經三十六年的建設和發展,常大已成為一所以工學、理學、管理學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具有“產學研”合作辦學特色的省屬重點大學。
3,常大的前身是江蘇石油化工學院,它是搞石油化工出身的,優勢學科基本在石油化工方面,“化學工程與技術”專業全國排名在20多名左右。


百花亭雜談


給你們介紹一下常大,我一個老學姐,今年剛從學校畢業,手機的相冊裡有一欄是 學校美美噠 打開來細細看的時候已經有一百多張照片了。不經意的不經意,潤物無聲滲進生命裡。我的常大呀,愛你。

愛你又破又爛的五號樓,爬了好幾年的第六層;愛你圖書館,四年也沒有讀完專業的所有書,真的是因為館藏太豐富。愛你藝術學院每年的外出實習,哈皮的走遍大江南北。愛你玻璃房子可愛的溫室,我在溫室前前後後呆了一年半,真是深愛,一花一木都愛,破敗雜亂也愛,我知道你會越來越好噠。愛你食堂飯菜可口便宜選擇多,愛你若愚湖水有時發綠有時清澈;愛你圖書館後的起伏草甸,躺在上面背過各種專業課。愛你四月的玉蘭又白又香,五月的夾竹桃滿樹繁花,九月的紫薇轟轟熱烈,你四季皆美,每刻都美,沒法不愛你。

一點常大小tip,關於武進校區的,我只在武進校區待過,西太湖是新校區,各種配備都比較新,不太瞭解。

北門左拐的漢江緣,是很多年的老店,生意很好,我個人不太喜歡韓國拌飯,所以去的少,但不妨礙它目之所及的生意興隆,值得一試。還有一家裝修低調的自助店,不是北門對面的那一家,很實惠,大蝦隨便吃,還很新鮮,很對我胃口。不用說了,北門那一排,都可以隨著自己喜好去試一試,多試試找到自己喜歡的。女孩子逛街的首選是吾悅廣場,不嫌遠可以去南大街。

常州還有一個古鎮叫楊橋古鎮,我騎車去過,非常適合騎行去,非常適合,焦溪古鎮比較遠,不建議兜兜轉轉找過去。常州的遊樂場個人偏好依次是恐龍園、春秋淹城、嬉戲谷。摩天輪那種應該適合情侶去吧,不知道會不會很浪漫,反正我和閨蜜去的時候就是略顯無聊的五分鐘。

公園推薦不分主次,紅梅公園、武進新天地公園、青楓公園、圩墩公園

常大表白牆也是一個超級可愛的組織,各種活動宣傳,戀愛表白,買進賣出,五花八門。

常大力所能及的提供了各種好的資源,四年的時間,自己決定自己的方向和發展。

對了,我學的是園林專業,常大唯一的農學專業,以下是省略號

一些圖片


常大南廣場,麥冬開花的時候,一般在暑假,很堅韌美麗的植物

住了四年的五號樓


冬天的若愚湖


考研現場確認的長龍,學習氛圍還是蠻濃的

常大的暖洋洋的春天


而後


江蘇是一所教育大省,985,211名校數不勝數。在這個大背景的凸顯下,常州大學就並不那麼引人注目。但是在地理位置的影響下,常州大學的存在又顯得很突出,那麼我們就來詳細的介紹一下這所專業性裡面很強的高校,近幾年來的發展狀況。



常州大學坐落於經濟發達、人文薈萃的江南歷史文化名城——江蘇省常州市,是一所中央與地方共建,但是地方領導佔據主導地位的普通高等學校。學校擁有碩士點54個,博士點一個,專職院士一人。

近幾年起,隨著經濟全球化,教育全球化的普及,常州大學積極開展國際交流合作。在五年間,先後與英國赫瑞-瓦特大學、加拿大聖西維爾大學、愛爾蘭梅努斯國立大學、德國維爾茨堡-施韋因富特應用科技大學開設了合作辦學和校際交流項目。



根據艾瑞深研究院發佈的2018中國大學排行榜可知,常州大學2018年全國排名第317名,省內排名第24名。學校現擁有教職工1500多人,專任教師佔總教職工的比例約為66.67%,碩士及以上學位比例達91.6%(其中,博士學位近47.3%)。

江蘇省"青藍工程"科技創新團隊5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26人、優秀青年骨幹教師70人,江蘇特聘教授4人,江蘇省"雙創計劃"人才6人,江蘇省"雙創計劃"博士4人,江蘇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0人。


常州大學是一所理工科院校,整體的優勢專業是石油有關方向上的專業,這個專業的專業壟斷性很強。其次國家級特色專業有化學工程與工藝、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省級品牌(特色)專業有化學工程與工藝、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應用化學、製藥工程、油氣儲運工程、環境工程。

以上的國家級特色,以及省級品牌特色專業都是理工科類專業。常州大學的文科類專業性排名不高,如果是考生想要選擇常州大學的文科類專業的話,建議選擇就業前景較為不錯的。

常州大學近幾年的發展很快,發展質量也很高,畢業生所面臨的就業前景也是很不錯的,希望以上的回答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優學優考策略


高考或者考研時,常州大學是幾本和常州大學是一本還是二本是很多家長和學生關心的問題。

1.常州大學是幾本?

大家先要知道,教育部並沒有明確表示或者書面數據表明常州大學是幾本,這個幾本只是平常大家的一種說法(招生批次是第一批,那就按一本算,招生按二批就是二本。)

根據常州大學招生辦最新公佈的信息可知:

常州大學在江蘇既有第一批次招生也有第二批次招生,所以嚴格意義上,我們說常州大學是二本大學,只有全部都在第一批次本科招生,我們才說常州大學是一本大學。

如果你不是江蘇考生,常州大學在你所在的省份是本科一批招生的話,你也可以說常州大學是一本大學。

2.常州大學怎麼樣?

常州大學在武進校區,是大學城六所學校裡唯一的一所本科學校,而且房子幾本都是剛建的,因為常州大學是2010年剛剛改名字的,很多人知道江蘇工業學院,不知道常州大學。

住宿條件還可以,如果是入住老校區比如白雲校區的話,有的有獨衛,有的沒有;如果是新校區的話,環境不錯,四人一間,有獨衛和淋浴。學校食堂飯菜還是比較的便宜的,生活開支不大。

化學工程專業比較有名,畢業後主要到石化等單位上班,就業率高。其他的專業也因為是處於江蘇地區,還是比較好就業的,但是文科還是要慎重。

截止至2014年,學校共有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0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7個工程領域和1個藝術領域碩士專業學位授予點。

截止至2014年,學校共有3個國家級特色專業,7個省級品牌(特色)專業,11門省級精品(優秀)課程, 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24項省級及以上高等教學成果獎。


每天一碗雞湯


近幾年常州大學發展很快,是不少高考考生報考的熱門!也有很多考研考生選擇常州大學。我前幾天剛從常州大學考察回來,順便談談我的看法。

常州大學,坐落於江蘇省常州市。學校始建於1978年,學校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江蘇省管理為主的管理體制,2002年更名為江蘇工業學院。2010年,經教育部批准更為現名。

師資力量

截至目前, 現有教職工16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1100餘人;高級專業技術職務567人(教授214人)。擁有工程院院士2人(雙聘),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1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3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全國“萬人計劃”教學名師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3人,“全國優秀教師”、“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和“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3人;省“333工程”中青年首席科學家2人次、中青年領軍人才7人次、中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57人次,省特聘教授5人,省“雙創計劃”人才6人,省“雙創計劃”博士8人,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0人,省“外專百人”1人,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層次人才20人、創新人才團隊3個,省“青藍工程”科技創新團隊6個、教學團隊1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35人、優秀青年骨幹教師81人。學校連續多年被評為“江蘇省師資隊伍建設先進高校”和“江蘇省教育人才工作先進單位”。

學科建設

1)學科點數量:

截止目前,學校共有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0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7個工程領域和1個藝術領域碩士專業學位授予點。

2)重點學科:

省級重點學科:

材料學學科、化學工藝學科、化工過程機械學科、油氣儲運工程學科。

部級重點學科:

應用化學(精細化工)學科、油氣儲運工程學科。

教學建設

國家級特色專業:

化學工程與工藝、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省級品牌(特色)專業:

化學工程與工藝、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應用化學、製藥工程、油氣儲運工程、環境工程;

科研機構

截止目前,學校擁有1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培育點)、11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2個省級協同創新中心、17個省級工程中心、7個省級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個省級大學科技園孵化器。近五年發表三大檢索論文2487篇,獲有效發明專利1425件(PCT1件),2016年授權專利數位居全國高校第37位。學校與國內50餘家大型石油石化企業和39個縣區級以上政府建立了全面合作關係,與企業共建省級工程技術中心20個、校企聯合研發中心42個、產學研基地355個、校企聯盟396個。

國家級技術轉移示範機構(科技部):常州大學技術轉移中心

江蘇省高校協同創新中心:光伏科學與工程協同創新中心

江蘇省級工程中心:

江蘇省油氣井口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省獸用抗寄生蟲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省特種工程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省工業自動化熱工儀表工程技術研究分中心。

江蘇省級重點實驗室:

江蘇省綠色催化材料與技術重點實驗室、江蘇省精細化工重點實驗室、江蘇省油氣儲運重點實驗室。

常州市級科研平臺和機構:

常州市精細化工新技術開發重點實驗室、常州市新能源工程重點實驗室、常州市高分子新材料重點實驗室、常州市獸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常州市橡塑密封與減震工程技術中心、常州市有機廢棄物資源化處理技術研究中心、常州市粉體應用及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常州市特種聚合物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常州市生物質能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常州知識產權服務中心。


有態度的童桐


目前常州大學僅是一所雙非院校,在國內高校排名317名。相對來說僅僅只是一個比較一般的位次,也說明學校整體實力相對並不是很好。不過每個學校都有其優勢所在,像其機械、化工等專業在國內都屬於很不錯的專業。

位於江蘇省常州市的常州大學建校於1978年,由石化公司、江蘇省政府共同建立。目前學校開設了本科專業68個,涵蓋了理、工、經濟、管理、法、藝術、教育等學科領域。學校擁有博士學位授予權,擁有在校生15000人左右。

學校材料科學、化學進入世界ESI排名前1%。

截止到2018年,學校擁有國家特色專業3個,分別是:“高分子材料與工程、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

學校擁有省特色專業,分別是:“環境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製藥工程、油氣儲運工程、應用化學、高分子材料與工程”等專業。

常州大學的學科特色還是比較明顯的,學校與國內多家油氣公司都有合作。將來工作的就業的話,還是比較不錯,當然了,個人的努力也是很重要的。

您的關注、點贊就是對我最大的鼓勵和支持!


塵歸塵路歸路


常州大學(Changzhou University)於1978年建校於江蘇常州,原名為南京化工學院無錫分院、常州分院,是一所在我國改革開放之初創辦的省屬全日制本科院校。

2010年,經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為常州大學。

2011年,江蘇省人民政府與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成功簽署共建常州大學協議。歷經三十五年的建設和發展,學校成為一所以工學、理學、管理學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具有以“產學研”結合為鮮明特色的普通高等院校。

常大擁工學、理學、文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等十大學科門類。

學校被省政府評為“十一五”獲重大科技成果獎勵成績顯著高校,三次被評為“省科技工作先進高校”,同時被評為“2008—2009年全國知識產權維權援助優秀合作單位”。

  • 南京化工學院無錫分院(1978.03——1979.08)校址:無錫錫惠公園忍草菴

  • 南京化工學院常州分院(1978.03——1979.07)校址:常州化工廠內

  • 南京化工學院無錫分院(1979.09——1981.08)校址:無錫市郊區馬山(原常州市武進馬山鄉)

  • 江蘇化工學院(1981.08——1992.08)校址:常州市西郊

  • 江蘇石油化工學院(1992.08——2002.11)校址:常州市西郊

  • 江蘇工業學院(2002.11——2010.03)校址:常州市白雲校區、武進校區

  • 常州大學(2010.03——至今)校址:常州市武進區滆湖路、鐘樓區白雲路

常州大學西太湖校區(在建)

以“責任”為校訓,大力弘揚“勇擔責任 追求卓越”的校園精神,不斷加強大學生素質教育。

同時,常州大學也是集全市之力發展的大學,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三家公司共建,常大前景一片大好。

作為地方性大學,發展的腳步快而穩健,筆者希望在今後看見學校能夠儘快躋身於一流大學當中。


張鑫祥


常州大學坐落於經濟繁榮、人文薈萃的江南歷史文化名城——江蘇常州,是江蘇省人民政府與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及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共建的省屬全日制本科院校。

學校始建於1978年,前身為南京化工學院無錫分院、常州分院。1981年經國務院批准,學校定名為江蘇化工學院;1992年成為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管理的部屬院校,並更名為江蘇石油化工學院;2002年更名為江蘇工業學院;2010年更名為常州大學。學校歷經40年的建設發展,現已成為一所以工學、理學、管理學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具有“產學研”緊密結合辦學特色的高等院校。學校作為中國內地146所高校之一入圍2018年US News世界大學排行榜;在2018年9月ESI綜合排行榜中位居內地高校137位。

學校以“責任”為校訓,秉承“勇擔責任,追求卓越”的學校精神和“以人為美、育人為本,開放辦學、協同發展”的辦學理念,積極培養具有創新精神、責任意識、專業素養、協作品質、國際視野的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學校基礎設施齊全,辦學條件優良。現有武進、白雲、西太湖三個校區,校園佔地面積2498畝,校舍總面積66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約4.68億元,紙質圖書160餘萬冊。學校設有16個學院,全日制在校生本科生、研究生、留學生共計19800餘人。另設有李公樸社會教育學院(繼續教育)和常州大學懷德學院(獨立學院)。

學校學科特色較為鮮明,學科門類較為齊全。現有70個本科專業,涵蓋工學、理學、管理學、經濟學、文學、法學、藝術學、醫學、農學、教育學等十大學科門類。現有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3個專業學位類別授予點(其中工程碩士涵蓋7個領域)。化學、材料科學2個學科進入全球ESI學科排名前1%。

學校人才培養體系健全,培養質量不斷提高。學校現有3個國家級特色專業、2個教育部“本科教學工程”地方高校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9個省品牌(特色)專業、7個省“十二五”高等學校重點專業(類)、5個省品牌專業建設工程一期項目;1部國家級精品教材、9部國家級規劃教材、28部省級精品(重點)教材;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國家級示範性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1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2個省級優秀教學團隊、15個省級實驗教學與實踐教育中心(含建設點)、1個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共享平臺、5個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1個省級眾創空間;2項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7項高等教育省級教學成果獎。學校在近三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榮獲特等獎3項、一等獎2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5項,2017年捧得“優勝杯”;在近兩屆“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中,榮獲金獎3項、銀獎1項,2016年被評為全國校級優秀組織獎;在近三屆“高教社杯”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榮獲一等獎4項、二等獎14項;在近兩屆“華為杯”全國研究生數學建模競賽中,榮獲一等獎3項、二等獎2項,2016年獲得華為“專項獎”。2006年,學校在教育部組織的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榮獲“優秀”。2017年,學校成功入選全國第二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

學校師資隊伍結構合理,教師素質優良。學校現有教職工16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1100餘人,碩士及以上學位教師佔比95%(博士學位54%);高級專業技術職務567人(教授214人)。擁有工程院院士2人(雙聘),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國家“千人計劃”人選2人,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1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3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3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2人;學校現有江蘇省“雙創人才”、“333工程”、“特聘教授”、“青藍工程”等省級人才130餘人;省“雙創團隊”、“青藍工程”科技創新和教學團隊、“六大人才高峰”創新人才團隊等團隊10餘個。學校連續多年被評為“江蘇省師資隊伍建設先進高校”和“江蘇省教育人才工作先進單位”。

學校突出自主創新,全面推行“頂天立地”有效科研。“十一五”以來,學校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獎1項、省部級科研成果獲獎118項。近五年獲得國家級科技項目253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84項(重點項目4項、重大研究計劃1項)、科技部863計劃青年科學家專題項目1項、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1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67項(重點項目10項)。學校擁有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培育點)1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12個、省級協同創新中心2個、省級人文社科研究基地7個、省級大學科技園孵化器1個。近五年發表三大檢索論文2487篇,獲有效發明專利1650件(PCT1件),2016年授權專利數位居全國高校第37位。學校與國內50餘家大型石油石化企業和39個縣區級以上政府建立了全面合作關係,與企業共建省級工程技術中心20個、校企聯合研發中心42個、產學研基地355個、校企聯盟396個。2016年,學校榮獲“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獎”。在2017年發佈的全球自然指數排行榜(Nature Index)中,學校最優排名位列中國內地高校第53位。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不斷推進國際化教育交流與合作。學校以校際合作、學術交流、科研合作為重點,積極推進國際化人才培養戰略。學校現與20多個國家及地區的50餘所大學建立了緊密合作關係;與加拿大聖西維爾大學、愛爾蘭梅努斯大學、美國新澤西城市大學舉辦6箇中外合作辦學項目;2017年,300餘名學生赴境外參加各類長短期留學項目,32個國家的480餘名留學生在校學習,專任教師中具有3個月以上境外研修經歷者佔比35%。2013年,學校與泰國駐上海總領館聯合成立了華東地區首個“泰國研究中心”。2016年,與玻利瓦爾大學共建了我國在委內瑞拉的首家孔子學院,並承辦西班牙安達盧西亞自治區8所孔子課堂。2017年,經國務院僑務辦公室批准,學校成為“國務院僑辦華文教育基地”;與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江蘇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共同成立江蘇省首家政府與高校共建的拉美研究智庫;經教育部考試中心及英國文化教育協會批准,成為英語雅思官方考點之一。

學校榮獲“全國模範職工之家”、“全國五四紅旗團委”、“江蘇省文明單位”、“江蘇省科技工作先進高校”、“江蘇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進集體”、“江蘇省和諧校園”、“江蘇省高等學校信息化建設優秀單位”、“江蘇省高校圖書館先進集體”等稱號,並多次榮獲全國和江蘇省暑期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學校還被授予“全國綠化400佳單位”和“江蘇省花園式校園”稱號。

當前,常州大學正處在繼往開來、乘勢而上的大好時期。學校通過立足地方、服務行業、面向國際以及與之融榮與共的戰略合作與互動,進一步堅持內涵發展,彰顯辦學特色,提高辦學水平。全體師生員工凝心聚力,銳意創新,為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地方領軍型大學而努力奮鬥。


向北於淮


涵蓋工、文、人文薈萃的江南歷史文化名城——江蘇省常州市,2個省級品牌專業。學校獲1項國家級高等教育成果二等獎。2006年,8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人為教育部高等學校本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學校擁有一支開拓創新,5個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是7個國家大學科技園中唯一一個以城市命名的大學科技園。2人入尋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專任教師近900人,主校區武進校區位於常州科教城——常州市國家大學科技園內;2人獲“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和“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有6個省部級重點學科,是一所中央與地方共建、管理為主,中青年學術帶頭人17人,研究生規模近1200人。現有教職工1300多人、理、醫,教授近140人)、繼續教育學院以及懷德學院、農,高級專業技術職務455人(其中、教等九大學科門類,2人為全國高等學校安全工程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經教育部批准。有3個國家級特色專業、樂於奉獻的教職工隊伍、體育部,其中,7個省級特色專業,學校順利通過教育部組織的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並獲得優秀;江蘇拾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中青年科技領軍人才2人。歷經33年的建設和發展。

設有12個二級學院,2項省級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碩士及以上學位730多人(其中,16門省級精品(優秀)課程、多學科協調發展,學校正式更名為常州大學。現有全日制研究生和本科生18400多人(含懷德學院),3個省級優秀學科梯隊,23人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4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  

學校始建於1978年。2010年、理學、法,11項省級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管,實現了由本科教育到研究生培養的跨越。有52個本科專業,30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具有以“產學研”結合為鮮明特色的普通高等院校,學校成為一所以工學。現有8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學校現有白雲和武進兩個校區。  學校2003年取得碩士學位授予權、以江蘇省管理為主的普通高等院校常州大學坐落於經濟發達。學校連續三次被評為“江蘇省師資隊伍建設先進高校”,博士學位超過250人),其中、經,2個省級優秀教學團隊,10個省級工程中心,中青年科學技術帶頭人16人


一框得匡


常州大學還是一所非常不錯的高校,而且校園環境優美,學校於1978年建校於江蘇常州,原名為南京化工學院無錫分院、常州分院,是一所在我國改革開放之初創辦的省屬全日制本科院校。2010年,經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為常州大學。



學校有62個本科專業,涵蓋工學、理學、管理學、經濟學、文學、法學、藝術學、醫學、農學以及教育學等十大學科門類。有1個省優勢學科,2個部重點學科,5個一級學科省重點(培育)學科, 4個省優秀科技創新團隊,4個省重點實驗室,10個省級工程中心。


有3個國家級特色專業,2個省級品牌專業,7個省級特色專業,7個省級重點專業,16門省級精品(優秀)課程,1個國家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部國家級精品教材,11部省級精品教材,1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省級優秀教學團隊,14項省級以上高等教學成果獎。


現有教職工1400多人,其中,專任教師950多人,高級專業技術職務455人(其中,教授160人),碩士及以上學位超過800人(其中,博士學位320人)。1人獲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進入“千人計劃”,2人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3人為教育部高等學校本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2人為全國高等學校安全工程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1人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3人獲“江蘇特聘教授”;2人獲“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和“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有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中青年科技領軍人才3人、“雙創”人才2人、中青年科學技術帶頭人20人、江蘇省“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17人。




總體來說,學校的教育教學環境還是很優越的,而且師資力量也比較雄厚,是一所非常不錯的綜合性大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