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 吵子會,源於清末,傳承五代,深受百姓喜愛

吵子會屬於民間吹打樂類,深受百姓喜愛。至今依然在節日、慶功、賀喜、宴會中吹吹打打,暢快淋漓。今天小編帶大家來了解一下歷經百餘年曆史的易縣南河北村吵子會。

吵子会,源于清末,传承五代,深受百姓喜爱

南河北村吵子會於清朝末年(約1905年)由容城縣小裡村(現為容城縣三臺鄉一里村)傳入。一位姓羅的師傅來南河北村駐村傳藝,傳授了《上天梯》、《豆葉黃》、《花和尚》、《秧歌尾》、《七五三》、《進寶》、《計槍(祭槍)》、《除菜(出塞)》等八首曲子,至今仍能完整演奏,從建會起,已傳承了五代。

吵子会,源于清末,传承五代,深受百姓喜爱
吵子会,源于清末,传承五代,深受百姓喜爱

南河北村吵子會為純器樂性的民間傳統音樂,由兩隻海笛(小噴吶)與一組打擊樂器組成。海笛演奏旋律性樂句,打擊樂器演奏節奏性樂句,敲打出複雜動聽的節奏,表現出一種熱烈、喜慶、莊重、神聖的氣氛。早年一般用於年節喜慶、廟會朝聖或民間喜喪儀式,現今則用於年節和民間喪葬。

吵子会,源于清末,传承五代,深受百姓喜爱

南河北村吵子會既不同於 “南樂會”和“音樂會”,又與鄰近幾個村的吵子會有較大區別,從演奏風格到工尺譜的唱法都有所不同,即使是相同名字的曲子,聽上去也不一樣,具有重要研究價值。

吵子会,源于清末,传承五代,深受百姓喜爱吵子会,源于清末,传承五代,深受百姓喜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