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詩情畫意讀摩詰

詩情畫意讀摩詰

作者:讀裁者黃遠輝,專注人文歷史,質量標準,知識產權

詩情畫意讀摩詰

詩情畫意讀摩詰

我們接下來要聊的人物是詩人,詩者天地之心,除了前面已經說過的(請關注回看),我們接著聊王維、王爾德、泰戈爾,皆是心中偶像,先說王維。

推薦閱讀書單:重點推薦一下《六神磊磊讀唐詩》,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駱玉明教授的《詩裡特別有禪》這兩本書。我曾在復旦大學聽過駱玉明教授一節課,講課風格幽默生動,有魏晉名士之風,愛好圍棋與茶酒,煙不離手,給我留下來了深刻的印象。他寫的書都很有禪意,代表作有《老莊隨談》《世說新語精讀》《徐文長評傳》《南北朝文學》《美麗古典》等。

王維參禪悟理,學莊信道,以詩成佛,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王維詩書畫皆妙,是文人畫的南山之宗,錢鍾書稱他為"盛唐畫壇第一把交椅",堪稱"詩畫雙絕"。不僅如此,王維還精通音律,善書法,是一個不世出的天才。

縱觀歷史,我們可以發現一個規律,我們姑且稱之為天才定律:天才一般都是成群結隊出世,又是成群結隊離開的。不管是詩壇,文壇、樂壇還是畫壇,無一例外。與王維同時代的猛人有:詩仙李白,詩聖杜甫,山水田園派詩人孟浩然,"邊塞四詩人"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以及張九齡,賀知章……等等,此時的詩壇可謂一派熱鬧景象。按照六神磊磊的說法,此時大唐的詩壇已經殺成了一片紅海,閱讀轉載超10萬+,100萬+的詩作不斷湧現。

王維心不動,繼續深研苦讀詩書,目標直指"天下文宗"。此前我們說過,不管是孔子的十五志於學,還是王陽明的志於做聖人,都是年少志高遠的代表人物。

王維出身河東王氏望族,9歲便會詩文,與弟弟王縉都是名動一時的神童。15歲時,王維離鄉去京城應試,這位才華橫溢的翩翩美少年,初到長安就得到不少權貴的賞識、舉薦。"凡諸王、駙馬、豪右、貴勢之門,無不拂席迎之。寧王、薛王,待之如師友。"薛用弱在《集異記·王維》中是這麼形容王維的:"維,妙年潔白,風姿都美,立於前行。

"真稱得上是"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17歲時,王維時獨自一人漂泊在洛陽與長安之間,寫下名篇《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京城雖然熱鬧繁華,卻也無法撫慰王維漂泊異鄉的孤獨感,樸素無華的語言道盡了萬千遊子的悠悠鄉情。

好看的皮囊,加上有趣的靈魂,讓王維在一眾盛唐文人中,顯得是如此光芒四射。唐玄宗的弟弟歧王李範(就是杜甫《江南逢李龜年》一詩中"岐王宅裡尋常見"的那個岐王)與王維很投緣,《唐才子傳》記載,"岐王重之。"岐王很器重王維,連王維參加科舉考試都鼎力相助。王維將參加科舉考試,岐王對他說"子詩清越者,可錄數篇,琵琶新聲,能度一曲,同詣九公主第。"維如其言。

王維在岐王、九公主的助攻下,於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為大樂丞(負責官方樂舞教習與管理),年僅20歲,真可謂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孟郊《登科後》)。

《鹿柴(zhài)》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入仕後,王維在終南山下購置輞川別業(真正的豪宅,陶淵明、蘇軾的住宅,跟王維比起來差太遠了,這個我在讀陶淵明、讀蘇軾的時候曾談起過,請關注回看),原產權屬於武則天朝寵臣宋之問。初唐詩人宋之問政治上無足稱道,品行也多有可譏,他的詩文不少是歌頌功德、粉飾太平、浮華空泛之作,但隨著顛簸人生,接觸社會,歷練生活,他也創作了一些好的作品。宋之問的事蹟,《六神磊磊讀唐詩》也多有介紹,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參考閱讀。

鹿柴是王維在輞川別業的勝景之一,輞川有勝景二十處,比如竹裡館、華子岡、欹湖、柳浪、辛夷塢等。秀才裴迪是王維的至友,兩人常常"浮舟往來,彈琴賦詩,嘯詠終日"。王維和裴迪對輞川二十處風景逐處作詩,編為《輞川集》,《鹿柴》是其中的第五首,有人評論該詩:

空而非空,宛而不宛,閒淡入妙

《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

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王維與摯友裴迪兩人同隱終南山,常常在輞川"浮舟往來,彈琴賦詩,嘯詠終日"(《舊唐書·王維傳》),此詩就是他們的彼此酬贈之作。

《酌酒與裴迪》

酌酒與君君自寬,人情翻覆似波瀾。

白首相知猶按劍,朱門先達笑彈冠。

草色全經細雨溼,花枝欲動春風寒。

世事浮雲何足問,不如高臥且加餐。

《酌酒與裴迪》作於王維隱居輞川時期,與《輞川集》寫於同時,此詩為王維勸慰裴迪而作。

王維於開元初進士及第後授太樂丞,因坐伶人舞黃獅事被貶為濟州同倉參軍,直到開元二十三年(735)張九齡執政才返京任右拾遺。對於王維的這段履歷,紹籍越文化研究者竺嶽兵在其《王維在越中事蹟考》中認為:"唐開元八年至開元二十一年將近十五年間的王維原來在吳越漫遊。王維的《鳥鳴澗》《山居秋暝》《相思》等名篇均作于越中。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山居秋暝》寫初秋時節山居所見雨後黃昏的景色,是王維隱居終南山下輞川別業時所作,隨意揮寫,得大自在。

《鳥鳴澗》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鳥鳴澗》作於開元年間王維遊歷江南之時,是王維題友人皇甫嶽所居的云溪別墅所寫的組詩《皇甫岳雲溪雜題五首》的第一首。

《相思》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此詩一作《江上贈李龜年》,為懷念友人而作。據載,安史之亂時,唐宮樂師李龜年流落江南曾演唱此詩。

王維少年成名,但仕途一路走來也有波折,中進士後因故被貶濟州,後得到宰相張九齡賞識,提拔為右拾遺("王拾遺"的稱號就是這麼來的),重回京城。再後來,王維又被排擠而奉命出塞,這次被貶到了更加荒涼塞外——涼州(今武威市)(王維的出塞詩也是一絕)。如此反覆,對於信奉佛道的王維來說,越發對官場產生厭倦。

《使至塞上》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渭城曲》是王維送朋友去西北邊疆時作的詩,詩題又名"送元二使安西"。元二奉朝廷之命出使安西都護府,王維到渭城為之餞行,因作這首七絕。(筆者按:若二胎生女兒,取名就就叫黃朝雨,或者黃輕塵。)

王維的塞外詩是一絕,送別詩更是一絕。

《山中送別》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送別》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

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

《酬張少府》

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心。

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

《酬張少府》作於741年,是王維寫給張少府的作品。前面我們說過,張九齡當宰相時,王維受到張九齡的提拔和器重。後來,張九齡為李林甫排擠罷相,被貶為荊州長史。王維十分沮喪,曾寄詩九齡,表達對朝政的失望。此後,他過起了半官半隱的生活,更加篤信佛教,走隱逸之路。

《終南別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終南別業》是王維晚年的作品,此時他雖已官至尚書右丞("王右丞"的稱號就是這麼來的),但早已看透紅塵,墮入空門,吃齋奉佛,悠閒自在。

《嘆白髮》

宿昔朱顏成暮齒,須臾白髮變垂髫。

一生幾許傷心事,不向空門何處銷。

王維,少年天才,奈何幼年喪父,三十壯年喪妻(《新唐書》記載,王維"喪妻不娶,孤居三十年"),中年喪母,……安史之亂後,又被腦殘粉安祿山強迫出任偽職,無論如何自殘(吃啞藥、瀉藥……企圖一改自己風姿卓越的形象,安祿山你喜歡我哪一點,我改還不行嗎?)都避不開,只能一聲長嘆!一生幾許傷心事,不向空門何處銷。

公元761年,王維61歲,預感到自己時日無多,他向皇帝上《責躬薦弟表》,請求辭官,以換取當年為救他而被貶蜀州的弟弟回京師。五月,王維的弟弟王縉被調回京師。七月,王維臨終之際,寫了數幅辭別親友的告別書(多是勸朋友奉佛修心),然後了無牽掛,淡然離開了這個婆娑世界。

王維詩在其生前以及後世,都享有盛名。司空圖贊其"趣味澄復,若清沈之貫達"(《與王駕評詩書》)。蘇軾評價王維:"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公元763年,國家最高領導人唐代宗題了八個字,表達了對王維的高度讚賞:名高希代,天下文宗(《答王縉進王維集表詔》)。盛唐,"詩佛"王維,"詩仙"李白,"詩聖"杜甫,一起玩過,真好!此生,我想一定有不少人,更願活在王維的詩情畫意中,這個婆娑世界曾經有過王維,真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