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助力脫貧攻堅,幫扶幹部秒變“貨郎”

助力脫貧攻堅,幫扶幹部秒變“貨郎”

覃克明介紹帶銷的農產品

玉林新聞網訊 (記者 鍾丹丹)“幸好有米場鎮商會秘書長的幫忙,不然這2500多公斤的馬水桔就要爛在樹上了。”近日,陸川縣米場鎮橋魯村脫貧戶覃紹海,一副喜出望外的神情。

覃紹海是陸川縣米場鎮橋魯村2015年建檔立卡的貧困戶,這幾年通過各方幫扶和種植馬水桔成功脫貧摘帽。今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他種植的30多畝、產值近萬元的馬水桔“滯銷”。看著留在樹上早已成熟的果子,覃紹海心裡越發著急。

不過覃紹海的“心愁”很快就得到了解決,原來在2月28日,陸川米場鎮商會秘書長覃克明帶隊前往該村宣傳疫情防控和助力復工復產、春耕備耕工作時,瞭解到這個情況後,和隨行人員當場以每公斤4元的市場價格,收購了數百公斤馬水桔。

“大家能幫就幫一下,算是為扶貧工作出一份力吧。”結束當天的行程回到家後,覃克明把了解到的情況和果子品相等信息分別發到米場鎮商會、美麗米場等微信群中,向商會企業家、愛心人士發出倡議,得到了眾多商家的響應。3月2日這天,當2500多公斤滯銷的馬水桔被訂購一空之後,覃紹海終於露出了久違的笑容:“覃秘書長,真的非常感謝,要不是您幫我找到銷路,我這些果子再過一週就可能爛掉,那就損失大了。”

其實,這並不是覃克明第一次幫貧困戶銷貨。

“大家好。這個黑米是產自廣西玉林陸川縣米場鎮的一個革命老區村——平塘村,這個地方的土壤富含硒元素,種出來的大米經過檢測,含硒量達到了國家對富硒產品的一個標準……”近來,覃克明每天都會通過微信、拼多多等電子商務平臺幫助貧困戶銷售產品,甚至還嘗試著通過快手、抖音等視頻平臺玩起了“直播銷貨”。

在陸川米場鎮商會的辦公場所,記者看到展示大廳的貨櫃上擺滿了琳琅滿目的商品,小到一瓶礦泉水,大到電磁爐、電飯鍋。“這個是富硒黑米,這個是富硒檸檬,都產自平塘村。”覃克明指著貨架上的商品介紹說,“2015年平塘村種植黑米的農戶只有五六戶,經過科技改造之後,2019年就已經有六十多戶參與種植。”記者瞭解到,2017年覃克明被聘為自治區科技特派員,委派到陸川縣米場鎮平塘村。到任後,他通過土地資源的研判,得知當地的土地富含硒元素,具有很高的開發價值,於是他通過講課、宣傳等方式,呼籲農戶種植黑米,並以每公斤8元收購稻穀。隨後,經過真空包裝、申請商標再銷售,此舉不僅解決了銷路問題,還大大提升了農產品的價值。僅2019年,平塘村黑米、檸檬種植戶平均年增收近3000元,而黑米種植也成了當地的脫貧產業。

除了陸川米場鎮商會秘書長,覃克明同時還是自治區科技特派員、陸川米場鎮合美種養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理事長。“我成立種養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的一個初衷,就是希望各個合作社不僅能種養出自己的特色產品,還能有一個好的銷路,這樣一來才能推動農業發展,幫助農民增收,實現鄉村的振興。”說起當“貨郎”的初衷,覃克明如是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