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農村人在城市買房安家,難道他們的子孫永遠都不回老家生活了嗎?

大家好,我是城市說客,專注三農現象解讀及社會熱點分析!歡迎關注


農村人在城市買房安家,難道他們的子孫永遠都不回老家生活了嗎?

自1980年推出住房制度改革以來,住房作為商品開始在市場上流通,這不但改善了城市人群的居住環境和生活品質,也給了進城務工農民提供了一次平等購房的機會。

農村人在城市買房安家,難道他們的子孫永遠都不回老家生活了嗎?

如今,隨著人口政策、按揭政策和住房產品的完善,越來越多的農民朋友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城市裡買房並安了家,他們人生也發生了巨大變化。於是,有人不禁要問,那些在城市裡買了房的農民朋友,是不是以後子子孫孫都不再回老家生活了呢?

農村人在城市買房安家,難道他們的子孫永遠都不回老家生活了嗎?

對於這個結論,筆者是比較贊同的。雖然就目前來說,大部分在外面買房安家的人都會回去,但是隨著歲月的變遷,他們子孫將會離農村越來越遠,慢慢地回去的次數越來越少,直到最後沒人回去。那麼這些人是如何遠離農村的呢?

農村人在城市買房安家,難道他們的子孫永遠都不回老家生活了嗎?


一、隨著父母的逝去,他們的子孫離農村越來越遠

在城市創業的農民朋友以六零七零後居多,他們進入城市較早,積累了豐富的人際關係和資金資本,目前很多人已事業有成、兒孫滿堂。相對來說,他們的思想觀念比較傳統,更注重親情友情。雖然他們在城市買房安了家,但對老家的人事都有著深深的感情和牽掛,只要有時間都回老家去呆上一段時間。

農村人在城市買房安家,難道他們的子孫永遠都不回老家生活了嗎?

同時,他們知道農村老家的長遠意義和價值,不會把老家房屋賣掉,反而花錢把老屋重新修建。他們帶上兒女走親訪友,讓親戚朋友間儘可能保持友好緊密的人情關係。但是隨著父輩的逝去,由於觀念和生活環境的差異,農村的很多關係慢慢疏遠,兒女對農村越來越淡薄,最終也不再回到農村。

農村人在城市買房安家,難道他們的子孫永遠都不回老家生活了嗎?


二、隨著鄉愁的消失,他們的子孫離農村越來越遠

這是一群通過讀書走出去的農村驕傲,他們有穩定的工作和開放的視野。他們享受城市的美好,也深知城市的壓力,農村是他們暫時逃離城市的最佳選擇。他們有著深深的鄉愁,農村可以讓疲憊和孤獨的心得到安撫。

農村人在城市買房安家,難道他們的子孫永遠都不回老家生活了嗎?

一般他們都會在節假日帶妻兒回到農村,感受鄉間的野趣和悠閒,體驗大自然的美好和農村的風情,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瑣事的增多,他們的鄉愁越來越模糊。對兒孫來說,他們很多時候是在陪著父母重拾心中的鄉愁,如今隨著父母的鄉愁消失,這種陪伴越來越少,回農村也就沒有意義了。

農村人在城市買房安家,難道他們的子孫永遠都不回老家生活了嗎?


三、隨著夢想的實現,他們的子孫離農村越來越遠

這是一群通過自己努力在城市買房安家的農民朋友,他們嚮往城市的便捷交通和繁華生活,如今夢想實現,他們自然會十分珍惜和享受城市的一切。雖然農村也有他們的房屋,但這一切在他們眼裡已沒有多大價值,他們有的將老房子賣掉,有的對老房子棄之不理。

農村人在城市買房安家,難道他們的子孫永遠都不回老家生活了嗎?

他們只在老家重要親戚過生去世才回去,他們也很少讓孩子回農村,目的是希望兒女成為正宗的城裡人。對於他們的兒女來說,農村的一切都是不好的,遠離就遠離,能不回就不回,慢慢地農村成了兒女心中一個陌生的地方。

農村人在城市買房安家,難道他們的子孫永遠都不回老家生活了嗎?


四、隨著壓力的增加,他們的子孫離農村越來越遠

這是一群在農村裡條件比較差的人,他們長年在外,老家的房子基本上已經倒塌,所有的田地都已經荒廢,很多親戚不再聯繫。如今,經過不懈努力,終於在城市裡買了一套房安頓下來,他們對農村早已沒有感情,更不要說回去。

農村人在城市買房安家,難道他們的子孫永遠都不回老家生活了嗎?

雖然一定程度上他們也算是城裡人,但城市的環境和競爭並沒有給到他們多少機會和好處,經濟狀況並不是很好。所以他們根本沒有條件去實施回農村的事,要問他們的子孫回不回農村,就更遙遠了。

農村人在城市買房安家,難道他們的子孫永遠都不回老家生活了嗎?


芸芸眾生,每個人的人生都不盡相同,很多人在城市裡買房安了家,城市可能就是一輩子的歸屬。要讓他們晚年或子孫再回到農村生活,還要看他們在農村的人際關係是否還在、鄉土情結是否濃烈、居住房屋是否消失、經濟條件是否允許等等,否則真的很難。所以筆者更願意相信,在城市裡買房安家的人,他們子孫基本上是永遠不會回農村生活了。謝謝!


如果大家覺得我說的在理請點贊,也可加我關注瞭解更多三農現象及社會熱點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