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國家為何禁止挖掘古代陵墓?只因郭沫若當年挖掘明定陵的後果

國家為何禁止挖掘古代陵墓?只因郭沫若當年挖掘明定陵的後果

雨果曾寫到“歷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將來的回聲,是將來對過去的反映。” 歷史是一個民族文化的底蘊,是當時的人們所經歷的生活印記,是一個民族的瑰寶是現在的人們從歷史中學習來避免重蹈覆轍。卻有人在破壞我們的底蘊,那就是郭沫若。

文化巨人,考古罪人

在我們的潛意識裡,郭沫若是一個文學家,出版過琳琅滿目的詩歌,他是中國新詩的重要奠基人之一,是新文化運動的重要旗手,也是中國唯物史觀派開創人之一併使得該學派在中國學術界佔據了主流地位。他是怎麼跟挖掘陵墓扯上關係的呢?

這要從郭沫若受到蔣先生的迫害流亡日本開始講起。這是他與中國歷史的一見鍾情。在瞭解中國歷史的過程中對皇帝的陵墓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而他也為這種好奇心付出了慘烈的代價——他成了考古界的千古罪人。但這不影響他在文學界的地位。

歷史是一堆灰燼,但灰燼深處仍有餘溫。越王勾踐的臥薪嚐膽,孫敬的懸樑刺股,

林則徐的虎門銷煙,等等。這些歷史事件是我們民族的文化精華,深入到我們的血液裡。然而因為郭沫若的好奇心和他的固執己見使得我們的精華有一部分的缺失。

國家為何禁止挖掘古代陵墓?只因郭沫若當年挖掘明定陵的後果

當時的郭沫若在文政兩壇具有很高的地位,他想要了解明朝的具體歷史,便同任北京市副市長的吳晗和鄧拓等人,聯名上書政務院請求發掘明十三陵。

其實當時很多人不同意挖掘,但因為郭沫若的地位,不久他們便開始挖掘陵墓,他們的首選是永樂大帝的陵墓——明成祖朱棣。在他們挖掘的過程當中,因為技術不到位,挖掘設備陳舊破壞了在陵墓牆上的磚瓦。

因為當時的人們思想覺悟不高使得明神宗的金絲楠木棺材被當作普通木頭用以燒火做飯,因為挖掘陵墓後的保護措施不到位讓明神宗與他的兩位皇后屍骨無存,珍貴字畫,精美絲製品灰飛煙滅。

這些原因造成挖掘明定陵的結果慘不忍睹。也因得這件事的發生使郭沫若瞭解明朝歷史的願望破滅,永不得挖掘帝王陵墓,也使得後人對他的行為褒貶不一。

國家為何禁止挖掘古代陵墓?只因郭沫若當年挖掘明定陵的後果

陵墓文化——明定陵

陵墓文化是我國人比較重視的,這關係死後的地位,也關係著後人瞭解當時社會的風貌。人活一口氣,死後爭墓地。陵墓只有是帝王死後的住宅才可以稱之為“陵”,普通人死後沒有這種說法。

在帝王的陵墓中也會有很多埋葬物品,這些物品會反映當時的經濟,文化,軍事等各方面,它們也是超越時間所存在的物品。

但郭沫若的行為使得一位皇帝的陵墓遭到破壞,使得一些文化的丟失。

這位皇帝也沒有想到自己的陵墓不是被盜墓賊破壞,而是因為有人想要研究他,讚美他而打擾到他。這位皇帝就是明神宗朱翊鈞,他死後的住宅就是明定陵。

明定陵是明神宗朱翊鈞 “經典著作”,在這個著作中埋葬的是一位皇帝和他的兩位皇后——孝靖皇后和孝端皇后。明神宗朱翊鈞是明朝歷史上在位時間最久的一位皇帝,在位期間萌生了資本主義,開創了萬曆中興,平定了寧夏、播州叛亂,組織了抗戰,使得一個衰敗的王朝重回光明。

國家為何禁止挖掘古代陵墓?只因郭沫若當年挖掘明定陵的後果

特別是他為自己打造的“身後住宅”更是一奇談。他從22歲就開始修建自己未來的宮殿,還多次親臨皇陵現場督察,耗時6年,大明朝兩年的稅收全部花費在這座陵墓裡,所以明定陵裡收藏著很多的陵墓文化,也就是價值連城的寶貝。

明定陵的開採使得他神秘的面紗展示在眾人面前:有著“前方後圓”概念的總佈局和充滿奇珍異寶的陪葬品。明定陵被挖掘象徵著我們可以瞭解到明朝的經濟文化,但事實恰好相反。開採後,明神宗和他的兩位皇后的屍體被破壞,明神宗“睡覺”用的棺材被當作木頭用以點火取暖,金銀玉器與空氣中的氧氣發生反應被氧化,可以記載我國絲綢文化的絲織品和記載當時風貌的書畫也灰飛煙滅。

千里之堤,毀於蟻穴

造成這樣的原因是什麼?是因為郭沫若堅持到底的做法?是因為挖掘用具的落後?還是因為當時人們的無知?其實都有,看似不輕意之間的事情最後卻釀成巨大的後果。

郭沫若等人在決定挖掘陵墓之前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沒有考慮好當時的條件,沒有找準適合的用具,就憑著自己的感覺挖掘,挖掘後也沒有做到很好的保護措施,這一步步使得這場挖掘變成中國考古界的車禍現場。

國家為何禁止挖掘古代陵墓?只因郭沫若當年挖掘明定陵的後果

郭沫若的行為使得明定陵是名十三陵中唯一一座顯示在世人面前的陵墓。一個帝王的陵墓代表的是他在位期間所做出的成就,也代表我國喪葬文化;一

首詩歌代表詩人所在當時的環境和感情;文字的產生使得我們可以去和幾千年前的人對話,進行感情與道德的交流。

郭沫若在這些方面都涉及,出版詩集,研究甲骨文,挖掘陵墓造成巨大損失,這些他都做過。人們肯定他的詩歌,但不能原諒他挖掘明定陵的做法。

這個車禍現場給國家,給後人造成不可抹滅的災難,因為我們丟失的不僅僅是奇珍異寶,更是在這些奇珍異寶當中存在的,融入我們靈魂的文化。因此總理與國家共同決定“從此以後不再主動挖掘帝王陵墓”,以此來保護我們國家的文化底蘊。

而我們現在也保持著不主動挖掘陵墓,我們也用法律來保護我們的文物,來保護我們的歷史。現在我們的文物工作者們對文物管理的基本方針為“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

文物雖然消失,但留下的精神和警示值得我們注意,就像《萊根譚》所寫“事業文章隨身銷燬,而精神萬古如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