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5 醉青島:忽必烈親自督導膠萊河開鑿,耗資巨大水患不斷被永久擱置


醉青島:忽必烈親自督導膠萊河開鑿,耗資巨大水患不斷被永久擱置

根據康熙年間《平度州志》記載,膠萊漕運工程,始於元代忽必烈時期。是當時元廷開鑿的一條人工河道,在平度窩鋪村附近起始,向東南延伸直達膠州灣,這條人工河道一側連通入海,一側在窩鋪村與膠河連通,由此溝通了西北流向萊州灣的膠河河道。膠萊運河由此誕生。

膠萊河連接膠州灣和萊州灣,因兩灣首字而得名,又分為北膠萊、南膠萊兩段。這條河道兩端通海,沒有發源地,歷史作為糧米漕運,運往京師的通道,亦稱運糧河。

史載,它是元皇帝忽必烈的直接支持下開鑿完成的。今天就來說說這條被記入史冊的大型水利工程。

更多原創文章請關注:石頭大獅的膠澳筆記


醉青島:忽必烈親自督導膠萊河開鑿,耗資巨大水患不斷被永久擱置

民間一直有"銅幫鐵底"運糧河的說法,江河水路運輸,稱為"漕運"。自隋代京杭大運河伊始,內河漕運發展日盛,主要作為糧米供應的大通道,它與陸路運輸的最大優勢,是便捷迅速,成本低廉。自隋代歷經唐宋,內河運輸極為發達,自宋代以後,由於連年戰亂,兵禍不斷,社會經濟和生產大受影響,漕運逐漸蕭條。

元朝立國以後,數百年來形成的南北運河多數淤塞廢棄,只能通過水陸分段聯運方式運輸,費工耗時,成本高昂。同時使用海上運輸線路,由於路途繞遠,風浪難測,舟船傾覆時有發生,往往損失慘重,血本無歸,無法作為主要的運輸通道。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成為元廷解決補給保障的當務之急。

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有萊州人姚演,向元廷提出建議——開通"膠萊漕運",打通水運通道,縮短江南至北京的航程,無需再繞道膠東外海。這個提議很快呈報朝廷中樞,元世祖忽必烈看到以後很是高興,立即派水利官員按照姚演的提議,對工程可行性進行勘測論證,勘測的結果令人欣喜。

更多原創文章請關注:石頭大獅的膠澳筆記


醉青島:忽必烈親自督導膠萊河開鑿,耗資巨大水患不斷被永久擱置

為了讓內河漕運儘快發揮作用,忽必烈委派山東地方全權辦理此事,由山東東西道宣慰使阿巴赤負責,從益都、淄萊、寧海(今天的濰坊、淄博、煙臺等地)抽調軍士一萬人作為勞工主力,實施內河開鑿。由於朝廷的大力支持,歷時兩年時間,到至元十九年(1282),流經今天的膠南、膠州、平度、高密、昌邑和萊州等地,全長200公里,期盼已久的大運河順利通航,這位設計運河的萊州人姚演,可說是"膠萊河之父"。

膠萊運河開通以後,工程總監阿巴赤被忽必烈委任為膠萊漕運使,繼續負責漕運事宜,兼管維護運河安全。膠萊漕運的盛況蔚為壯觀,成堆的糧米和貨物供給,不必再走海路繞行成山頭,從膠州灣由麻灣口,直接進入膠萊河,經過平度窩鋪村分水嶺,即可順流向北出海滄口,進入萊州灣,然後北上到達直沽口(今天天津大沽口)。

忽必烈看到了膠萊河的積極影響,膠萊漕運工程省時省力,避免海上漂泊危險,橫切膠東半島,實現南北水運大提速。至元二十年(1283),阿巴赤經過考察,發現增加內河漕運水量,可以進一步提升運力。於是提報朝廷批允,又開鑿了引沽河注入膠萊河的"助水河但",增大水量之後,運力果然又有很大提升。

更多原創文章請關注:石頭大獅的膠澳筆記


醉青島:忽必烈親自督導膠萊河開鑿,耗資巨大水患不斷被永久擱置

據史料載,到了至元二十二年(1285),每年參與漕運的水手軍人達到兩萬人之多,各類大小船隻千餘艘,一年運輸的糧米達六十萬石(合三萬噸),佔江淮漕運總數的六成以上。不僅如此,膠萊運河也是沿河諸地經貿發展的重要支撐,帶動了地方繁榮。龐大的運力需要極大資金支持,元代統治者以武立國,不擅經綸濟世,國家經濟實力薄弱,難以支撐消耗巨大的內河運營。至元二十六年(1289),不堪重負的元廷,下令停止了膠萊漕運。膠萊河從誕生到第一次關閉,不過七年時間。

元明更迭,大明國勢如日中天,嘉靖二十年(1541),王獻受命對廢棄數百年的膠萊運河重新開通和全面疏浚。王獻的水利經驗堪稱優秀,他在原有基礎上,又引注張魯河、白河、現河、五龍河諸條水道,全面增加膠萊運河水勢,同時修建海倉口、新河、楊家圈、玉皇廟、周家、亭口、窩鋪、吳家口、陳村九閘,根據豐苦變化情況,隨時調節河道水位,並且設置專門官員崗位,確保漕運安全順暢。

由此,膠萊運河迎來了第二個短暫的輝煌時期,漕運繁忙、管理規範、盛極一時。只可惜,這樣的繁盛曇花一現,朝廷忙於應對"倭患",制定了"河運為本、海運為旁、膠萊為備"的指導方針,運,指的是京杭大運河,海指的是海運通道,因此,膠萊運河逐漸被京杭大運河所取代,更排在海運之後。失去了朝廷關注,作為"備胎"的膠萊運河再次被擱置,無人問津。

更多原創文章請關注:石頭大獅的膠澳筆記


醉青島:忽必烈親自督導膠萊河開鑿,耗資巨大水患不斷被永久擱置

清代朝堂裡,多有重啟膠萊河運輸的聲音,但是都沒有得到朝廷批覆。清中期雍正二年(1724),勤勉的皇帝胤禛,安排內閣大學士何國宗往勘黃、運河道的情況,這位水利技術同樣高超的官員,沒有把膠萊河放在自己的工作計劃裡,對上回奏了"永不通浚"建議,膠萊河又被廢棄。

從元代姚演的提議,到兩度繁榮,到清代何國宗的建議,膠萊河漕運時啟時廢,斷斷續續持續了464年。此後,清朝後期和民國時期,還有不斷上書請求再開膠萊的建議,但一直高層沒有給出明確的結果。

膠萊運河的不受"待見",一方面固然是資材消耗太甚,更重要的問題還是它帶來的水患危害。姚家村至平度窩鋪段,是南北膠萊河道的分水嶺,若兩河分別漲水,水位高低不同,則南北流向不定,兩河同時漲水,則水流緩頓,洩洪不及,又有漫堤風險。

北膠萊河中游多彎,楊家圈附近彎曲最大,有"七十二彎七十二曲"之稱。上游劉家至亭口段河道兩岸對稱,汛期洪水渲洩不暢,兩岸常有漫溢澇災,是平度史上水害最大者。

南膠萊河,在姚家村東面與北膠萊河分水向東南,在吳家口南入大沽河,匯合後膠州灣入海,七百多年來多有水患發生。據載,每當"盛夏山洪暴發,為禍至烈",僅有明一代,記載的重大水患就有二十餘起,平均十年多發作一次。清代、民國時期疏於管理,災情更甚。

更多原創文章請關注:石頭大獅的膠澳筆記


醉青島:忽必烈親自督導膠萊河開鑿,耗資巨大水患不斷被永久擱置

(聲明:本文版權屬於今日頭條"石頭大獅的膠澳筆記"。圖文資料均來自互聯網公共資源)

石頭大獅的膠澳筆記https://www.toutiao.com/c/user/61558213306/#mid=158838862201344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