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普通人發現風口時,風口已經過了紅利期,我們如何避免錯過紅利期?

擺地攤的小王


每年都會有不一樣的風口,這些風口當中,有的是大風口,只有巨頭才能把握,比如大數據、人工智能這些風口,明顯不是個人所能夠把握的。


有的是小風口,比如自媒體、短視頻這些,對於個人來說,還是能夠嘗試的,風口來臨的時候,確實是有紅利期,像2年前開始做抖音的人,趕上風口,漲了一波粉,堅持到現在的人,一般都不會太差。

對於個人來說,發現風口是沒有意義的,關鍵是把握紅利期,錯過不想錯過紅利期,就要跟準大平臺,頭條、抖音這樣的平臺就是非常合適的平臺,對於個人來說,也相對公平,付出都會有一定的回報。


而那些看起來很高大上的概念,不一定很適合自己。而大平臺因為本身抗壓能力更強,作為普通人來講,跟對平臺就行了。


華文商訊


怎麼說呢,普通人發現風口時。如何避免,紅利期已經過去呢?

很多時候如果單純靠一個人沒有任何資源去發現風口的話,說實話真的是非常非常難。如何避免錯過紅利期,我覺得可以有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

第一,最簡單的享受風口紅利。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未來5g肯定是一個風口。

如果我們沒有資金,無法真正的去投入到5g中,那我們如何去享受5g帶給我們的紅利?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買賣5g相關的股票。5g的研發,5g得從頭到尾的一些產業鏈。武器剛開頭的是pcb覆銅板,然後射頻天線基站等等一系列的產品。

那麼在股票裡面就能發現,比如說PCb,股票裡面滬電股份,深南股份,生益科技,這些股票在2019年都走出了,大概有5~10倍的漲幅。

其餘的射頻天線基站等等也都漲出了1~2倍的漲幅。投資這些股票就等於享受了這些公司在業績高速增長時的紅利期。

還比如說etc很簡單,ETC在2019年是業績的紅利期,如果你隨便投資一隻etc的股票,你都會享受etc的紅利期。

第二,避開陷阱是風口。

你要深入的去了解你所發現的風口到底是處於一個什麼樣的東西,你要深入的去研究過這個東西,它的建設以及使用避免自己被一些被別人鼓吹的一些風口所迷惑。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比如說數字貨幣很多人都在吹數字貨幣,是一個風控都認為跟比特幣一樣有一個很大的漲幅,但是目前國家已經明確地打壓了數字貨幣,你還去投資組織貨幣的話,那就是被別人鼓吹的風口迷惑,到時候虧損的肯定是自己。


複利軌跡


一是經驗、二是眼界、三是資金、四靠運氣。

經驗

什麼是風口,簡單來說就是新行業爆發前的那一段紅利期。

股票、互聯網、淘寶、買房、微商、比特幣、自媒體、直播、P2P,以及未來的5G。每一個風口都誕生了許多暴富錦鯉,羨煞旁人。等風平浪靜後,許多人就會發出感嘆,為什麼當初這麼做的不是我呢?

首先,我們普通人的眼界有限,也就是認知能力存在偏差,而且經驗不足,對新事物缺乏敏銳的感知。

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漁民帶著兒子出去打漁,老漁民說這片水面泡沫很多,下面肯定有很多魚。兒子卻不信,非要下去看看,等爬上船再開始下網,魚早就跑光了,哪裡還有機會。

眼界

其次,我們普通人只能在有限的認識裡,往往會用事物當下的狀態為依據,做出短期的判斷,而看不到一件事未來的發展。

大四那年我開始做微商,畢業3年後我開始做自媒體。起初我老爸並不認同,但是他仍然鼓勵我多在外面漲漲見識。直到他自己開始每天刷今日頭條,我給他看了我後臺的收益後,他才知道,原來內容也可以變現!這裡也感謝我的老爸,沒有他的支持,我可能早就回家幫助做生意了。

再拿理財來說,很多人之所以能賺到更多的錢,其實就是掌握的信息比別人多,你可能都想不到他們會做出什麼操作。

曾經有一位大神叫碎片哥,他為了預測一直股票的漲幅,不惜拿出幾個月的時間做市場調研,推算出產品一年內的出貨量,很快這支股從40塊最高漲到160塊。

高手之所以是高手,不是因為他有多厲害,只是比你知道的更多。

資金

再拿大家最痛的點來說,如果有機會穿越回10年前,你會做什麼?幾乎所有人的答案都會是:買房。

但想象一下:十幾年前你發現買房未來可能是個賺錢趨勢,可你兜裡只有500塊錢……你敢拿來試錯嗎?

一個真實的例子,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北京的一家小企業,總共20多人,三位股東全部來自阿里,當時他們的年薪都是50萬左右,研發了一款類似美團的APP,送咖啡、上門服務、洗車、點外賣什麼都有,融資300萬,結果不到2個月錢就全部用光了!你能說他們看不到風口嗎?

阿里、美團、滴滴、小米,哪個不是融資幾輪才過來的。好一點的像京東和拼多多,現在還在虧錢;而失敗的就像OFO那樣,這本身就是一個燒錢的遊戲。

原始資本豐厚的有錢人,往往底子夠厚、錯得起,所以啥風口都敢投資,好比九頭蛇,只要還有一個腦袋沒掉,就能活下去。而我們普通人呢?

運氣

當然了,就算你具備了以上所有,你也未必能夠暴富。因為這時候的你,需要一點點運氣。

淘寶、互聯網、比特幣、買房......這些風口固然締造了很多暴富神話,但並不是說只要接觸了這些,就都能實現暴富,根本沒有那麼簡單。

我們平時看到的都是這些鋪天蓋地的報道:

一女子在淘寶開設店鋪,只用一年買房買車;

24歲95後炒幣暴富,一年掙了上千萬;
00後炒鞋,月入百萬,秒殺幣圈;
畢業1年,他從月薪3千到月薪3萬;
電商網紅直播賣貨,隨便月入100萬;
暴富秘訣:有人通過抖音月入千萬;

你或許沒有看到,炒比特幣跳樓的、買房碰到爛尾樓的、做微商屯了滿屋的貨賣不出去的、為直播去整容欠一屁股債的……機會就像浪潮,一波一波蓋過去之後,只有少數實力與運氣兼備的人站上了幹岸。

風口確實能讓豬都飛起來,但是風總有停的時候。沒有經驗,缺乏眼界,更沒有資本,風一過摔下來就成了肉餡,加上被資本收割的韭菜,正好包成餃子。

所以說,在什麼都不具備的時候,先不要做什麼暴富的春秋大夢啦!腳踏實地通過旺財谷賺賺小錢也蠻好的。先好好讓自己漲漲見識,擴大自己的資金實力,才能在下一個風口來臨的時候有足夠的底氣抓住。


華埔商學院


紅利期九成以上的老百姓是看不出來的,即使有人喝了點湯,那也是誤打誤撞,在改革初期,一部分膽大的人,經過很多磨難,可能在某個事業上小有成就,現在幾經行業整合,有悟性吃苦耐勞的一杆人,可能比常人生活條件舒適點,那些只有激情衝動的人,幾年過去,只剩下一地雞毛,過後才明白,只不過給別人做嫁衣裳。

如果去過傳銷現場,感受到的都是前瞻的,發展遠大的事業,這裡每天都產生髮財的夢想,夢幻中眼前的人都是百萬以上的富翁,有沒有人告訴你,那都是童話裡的故事騙人的。

大規模的紅利期都是政策性,有預謀的運作,如果你能耐得寂寞,而且眼光獨到,也許能蹭上紅利的網。

有些剛步入社會的年輕人,依極大熱情,集全家的財力,投入某項所謂的創業,到頭來能維持運行就算乾的不錯了。君不見王思聰都欠錢,被限制高消費,人家的家底不可謂不厚。


走吧一起看世界


當你得知身邊的朋友從事某個所謂互聯網風口的項目,而且也賺到了一大筆錢,你也下海了,但是一番操作後,並沒有如願以償,然後拋出一句:哎,紅利期已經過了,聊以自慰。

或者你是否“真心”的這樣建議過別人:朋友啊,別幹某某項目了,現在已經是競爭紅海,穩定期了,這個項目沒有增長力了。

然後你就得出了結論:要想在互聯網項目上成功,就要天天盯著風口紅利期!否則都是白搭。

現狀是:真正巨大的風口是有,而適合你的,你能把握的,你把握了還操作成功賺錢的機會概率相當低,難道現實市場中,除了幾個大佬就沒有機會了嗎,錯,大部分人在一個風口的不同時機把握好了自己的定位切入進去,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紅利期,活下來,騎驢找馬。

我們分析幾個案例。

電商行業。

早就有人說過,電商已經過了紅利期了,幹不了了。但是,他的潛意識是淘寶2003年5月創立到現在,人家該吃肉的吃肉,改喝湯的喝湯,你現在去幹就剩下問問氣味了。

但是,且不說京東和各種垂直類電商,就拿後起的拼多多才僅僅是在2018年7月26日美國上市,中間隔了15年,紅利期呢!

這就要分析,紅利的不是淘寶,也不是京東和拼多多,紅利的是不用用戶不用的痛點,淘寶是解決了最早接觸互聯網群體的消費痛點,拼多多是在市場下沉,消費多樣化後往三四線城市縱深挺進的機會下起來的。

如果,5年前就抱著電商紅利期已過的念頭,怎麼可能有後來的機會呢。這裡最大的誤區在於維度不一樣,外行口中的紅利期是小白新手也可以閉著眼賺錢的概念,然而小白久了都是老鐵了,紅利期就會發生在精細化運作之後發現的新的消費痛點上。

都是紅利期,你要搞搞明白,你聽到的是小白口中的紅利期,還是深耕其中的大咖新的發現。

內容經濟。

這裡不單說:自媒體,公眾號,短視頻,知識付費,是因為所有這些的本質都是內容。

你可以說公眾號的紅利期已過,短視頻也增長沒那麼快了,但是基於內容的經濟還遠遠沒過紅利期,或者說有新的基於內容的紅利期有待創造。

我們就具體剖析剖析。

第一,公眾號紅利期已過這句話的描述太粗糙。

是站在沒有資源的新手立場上,做公眾號競爭太過激烈。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公眾號的受眾是去閱讀你的內容,肯定是要:求得共鳴或者解決問題又或獵奇。

那麼我們來看:求得共鳴的價值觀輸出的內容,難道現在的和五年前的就變化了嗎,開玩笑,價值觀哪裡是五年可以改變的。乾貨類的呢,技術發展這麼快,更要與時俱進。獵奇類就不說了,要足夠新鮮就不能說陳年舊事啦。

那問題出在哪裡呢?

就是流量太貴了,新手沒有錢買流量了,沒有前期流量燒錢哪有後面用戶沉澱呢。

所以,這個時候,如果你在內容質量和用戶痛點把握夠準確,花錢或者資源置換,獲得一批種子用戶,經營好裂變,一樣可以活得滋潤。

但是,幾年前,這個平臺內容少,你輸出一點就到處給你分發,你自然成長快。這個時候所謂的紅利期,是引流種子用戶的紅利期,而不是籠統的說行業紅利期。

現在,我們說飽和期,是因為引流成本高,你難以起勢,但是對於內容或者產品力夠硬氣的資源類玩家,找個專業運營團隊還是可以風生水起的。

所謂大部分人說紅利期,我的理解更多是新人造福出道的機會期!(視角問題)

第二,什麼短視頻的增長沒那麼快了。

這裡我們要看角度,一個是存量一個是增量。最近某音說2020用戶預計到達10個億,這個體量的存量,增量自然難以持續增加,那麼紅利期呢。

可能之前是圖文紅利期,後來是真人出境紅利期,現在可能是專業機構降維打擊的紅利期,以後或許有更多的細分紅利期,就算細分的紅利期過了,因為現在是去中心的算法,總有機會等你發掘。

那麼,乾貨來了,什麼行業紅利期,細分紅利期、自己的紅利期,相對紅利期,怎麼有現實指導意義呢。

我的建議是,不要聽這個那個期的,你要向內看,看看自己,看看團隊,你們手裡有哪些別人手裡缺少的東西,那個就是你的乾貨,然後對著自己的產品去分析你的用戶在哪,如果用戶在的地方,引流成本高,可以先找引流成本低的渠道發展一波種子用戶,待到資源多了,購買流量,前提是產品或內容夠硬,這樣後續運營跟得上,就會在所謂紅海中活下去,爆發是早晚的事。


北京財科學校


客觀地說,普通人很難發現風口,或者說當普通人已經發現風口在那裡的時候,風已經吹得很厲害了,不管是大豬小豬都已經飛在天上了,這個時候再去參與所謂風口的項目,基本上就已經是處於高位了!

所謂不要錯過風口,但有一個大前提,就是要能夠預測未來哪些行業,哪些公司會處於風口之上?或者說未來的風口在哪裡?這顯然不是普通人能夠做到的,這是專業的投資者,或者行業內的專業人士,他們做的事情,所以普通人要是不想錯過風口,那麼就只能去專業的行業專家合作,這樣才有可能在風口到來之前提前判斷出風口在哪裡,並且提前潛伏在那裡!

如果不能夠提前判斷風口在哪裡?那麼就不要去賭風口,這將是非常危險的,一旦風口過去了,那些資質很一般的企業都將會被打回原型,無論是投資的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都損失慘重,這就是豬肺的天上和鷹飛在天上的區別,如果本身是豬,依靠風吹起來,而飛到天上的那麼當風過去了之後就會被重重的摔回到地上,並且會被摔死,如果是鷹飛到天上的有風,他飛得更高一些,沒有風,他依然還是飛在天上!

所以作為普通人,我們只能在自己的專業範圍之內去判斷下一個風口在哪裡?而不要超出自己的能力範圍,這是最重要的原則!

如果認為我的回答有道理,請關注我,有關注不迷路!


陳立峰說投資


選擇一個行業,專注於這個行業,把握住行業的前沿趨勢,就等於掌握了這個行業的風口,紅利是做到以上這些結果的自然呈現。

選擇一個行業

360行一個人不可能什麼行業都熟悉或精通,只在你所在的行業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通,才能看懂風口,普通人不是沒有發現風口的能力,而是即使風口來了他也不認為是風口,不相信,不果決,不行動,只是看看而已,或者是聽聽算了,並不能真正的去掌握或很好的運用風口,其根源在於你對那個所在行業的風口並不敏感,對行業不熟悉,對做這個行業的人不信任,才導致風口來了也錯失掉,抓不住,留不下,視而不見。

中國有句俗語:“隔行如隔山”,不熟不做,選擇一個行業,對這個行業非常熟悉,自然對風口的把握能力就很強,能夠準確地知道這個行業的風口在哪裡?什麼時間來,從而不會錯失掉紅利期。

任何功夫表面在專業本身,實際上專業只是工具,要從術走向道,就得跳出來學習術之外的道,術是專業,道就是風口,譬如:做房地產的要跳出房地產來看待房地產,做金融的要跳出金融看金融,風口在行業之外的預見,在跨界之外的意外收穫,在掌握趨勢後的準確預見。而紅利,只有你關注的那個點被放大,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機會,是對你洞察力,執行力,判斷力結果檢驗後的一種獎賞。

風口那麼多,人不可能去追每一個風口,若能從行業入手,縮小範圍,只專注於你所在的那個行業,捨去和你無關的行業風口,自然就會有所得,有所住,有所獲。發現風口,抓住紅利,就一個字“舍”。






王麒先


即使你發現了風口,又在紅利期,又能怎樣。現在還有很多房子可以炒的,你有錢炒麼?

對於普通人,即使你抓住了,你也沒能多掙多少錢。如果你踏踏實實做一個小微店面,很多時候也差不多的收入。

就像建材店,10年前開的店,有不少身家千萬左右。但10年前那些開餐飲店的,也有很多也在這個身家了。


蘇霍姆林斯基


再說了,人性就是群體性動物,每個風口形成之前,都是要先製造一批鉅富,標杆的力量,以點帶面,最後人人蜂擁而至,就拿小時候在農村見到的種植農產品來說(本人農村出來的娃,沒有黑農民的意思),都是今年什麼價錢高,明年必加大規模種植,導致供應大於需求價格大跌,其實這都是最淺顯的例子,看到什麼收益更大,大部分人一定是不但追隨而去的。

現在要提前押中風口本身就很難,需要你有過人的遠見加上足夠的試錯資金,不然就是風還沒吹起來,自己成了先驅。

普通人要不那麼靠後的跟上風口,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盯著身邊的人,看看那些人最近兩年突然富起來了(寫在刑法上的不能算啊),在還沒有太多人知道的情況下,根據自己的能力參與進去,基本上還能享受到行業成長的紅利,這是對普通人代價最小的方式了。


堯熙的戰馬


2020年普通人翻身的機會,只有區塊鏈數字資產才是未來,現在的區塊鏈就好比當年的互聯網,有泡沫,才成就了今天的BAT三大巨頭,現在區塊鏈阻力也很大,動了這些巨頭的奶酪,巨頭都想著,你們都先別幹,等我乾的差不多,你們再來,還有就是黃金還有很多地方沒發現的金礦,就好比西伯利亞的鑽石礦坑一樣,是資本的遊戲,或許黃金也是,只是不想公佈媒體,區塊鏈數字資產不可篡改可追溯,總量多少就是多少,永遠不會多一分,如果大家認為石頭也是資產他就是資產,但是石頭房地產都不宜攜帶!數字貨幣才是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