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一個人滔滔不絕的對別人講自己,是什麼心理?

用戶9416838657417


這需要分幾種情形。

有可能是他有許多事情,不管是好的壞的,確實無處可說,找到一個人了想全部說出來,情緒得到宣洩,或者能引起別人的共鳴;

也有可能是炫耀,如果說的內容基本上都是自己怎麼厲害,取得了哪些成就。這種一般是自我優越感比較強;

還有可能是這個人其實更像是在自言自語,他根本不需要別人的回覆。

不管哪種情形,這個人都是一個有點以自我為中心的人。他可能只是一種單向思維,還沒有達到辯證思維。與人交流只考慮到自己,看不到他人。這種人遇到問題一般都認為是別人的問題,不是自己的問題。


溪媽漫談心理


這是屬於表現欲過強的心理。

表現欲是天生的,比如一個小嬰兒,在還不會說話的時候就會手舞足蹈吸引別人的注意力,小孩子在人多的地方會“人來瘋”,特別亢奮。

這種吸引人眼球的舉動源自人類的性選擇本能,就像鳥兒天生就知道愛護羽毛一樣,人類也天生就有吸引其他人關注的本能,這是為了獲取更多的交配機會。在孩童時期表現欲是不分對象、場合的,但是在成熟以後,成年人具有的逆向思維能力能夠讓他們感知別人的情緒,從而不會對那些對他們不感興趣的人過分表現自己。

成年以後仍然擁有太強表現欲的人通常情商不足,不能體諒別人的情緒,當沒有獲得足夠關注時就會陷入害怕被人輕視的恐慌中。不合時宜的表現自己很容易被情緒操縱,容易誤認為自己能夠掌控所有情況,從而胡亂發表意見。

比如一群朋友正在安慰一個失戀的人,表現欲強的人就可能會說出:“嗨,你怎麼這麼脆弱,不就是個女人嘛,來,哥陪你喝一杯!”絲毫沒有顧及受眾的感受。

或者像問題所表述的這樣,總是滔滔不絕的談論自己。

所以成年後表現欲很強的人總是顯得很不成熟,不會說話、處事,在很多地方都是容易惹人討厭的角色。

經常說,我們用一年時間學會說話,卻要用一生去學會閉嘴。





日常心理實驗室


都是因為想博得關注:

1.如果是在異性面前,可能是想博得對方的好感,甚至是有進一步的想法;

2.如果是在老闆面前,可能是想證明自己,拉近關係,謀得個升職加薪

3.如果是在家人朋友面前,可能是想傾吐自己的情緒,或者表達自己的某個訴求

4.如果是在陌生人面前,可能是想表現一下自己,試圖獲得對方的"好感"甚至"崇拜"

5.如果是在所有人面前都這樣,說明他極度的想獲得關注,而這背後的本質是對愛的渴求。這可能要追溯一下他的原生家庭,我就有這麼個朋友,每次都會滔滔不絕的在別人面前講自己的感受,發生的事情,甚至不乏很多隱私。瞭解之後,原來是因為她從小父母管的少,經常把她一個人扔家裡去上班,放任她的哭鬧。而長大之後,她就表現出極度的渴求愛和關注。

所以說啊,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濃縮的都是精華餘尚文


尋求關注的表現。

如果一個人在童年的時候,經常被養育者忽視,自我價值和存在感就很低,那麼這樣的人在成年以後,可能會有兩種表現方式:一種就是像你提到的這類人,在別人面前滔滔不絕的講自己,這麼做是為了證明自己是存在的,自己是重要的,自己是被看到的。那另一種人就發展成默默無聞,躲在一個角落,不想被看到,不想被關注,因為這是他習慣的一種模式,但是內心其實還是非常想獲得關注的,只是不敢這麼做。


源來有你心理


孤獨久了。煩心事在心裡憋久了。


阿鵬g1


你好,滔滔不絕對別人講自己的人,我們要弄清楚,他是大多數場合或者情況都是這樣,還是特定場合這樣!如果是前者,那可能是自卑心理,他太渴望別人重視自己!


一朵康乃馨


希望被關注,被關愛。可能在缺少鼓勵認可的環境中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