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歐時評論」從"偶然"確診,看歐洲抗疫

世界衛生組織2日把新冠病毒對全球危害等級提到了最高級,但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還是對抗疫充滿了信心,認為在全球範圍內成功“控制病毒”,還是很有希望的。

「欧时评论」从

圖源:Reuters/Denis Balibouse

譚德塞的信心,在很大程度上也許是受到了中國抗疫成果的鼓舞。從歐洲飆升的數字來看,讓人感覺沒那麼樂觀。

2月14日一則新聞發佈會視頻,讓此間觀察家對德國兩位病毒專家肅然起敬。一位是羅伯特-科赫研究所所長維勒,另一位是柏林夏利特醫院病毒所所長德羅斯騰。羅伯特-科赫研究所,被主持人稱為德國民眾的“病毒最高防衛機構”。不用多說,羅伯特-科赫是現代病毒學的開山祖師,他發明的病毒確定方法,過了100多年,仍然被病毒學家們當成必不可少的方法使用。

「欧时评论」从

圖源:dpa

另一位夏利特醫院病毒所所長,能跟維勒平起平坐,顯然也不會是等閒之輩。查百科瞭解,柏林夏利特醫院,是德國兩家世界知名的高等學府柏林自由大學和洪堡大學的附屬醫院,歐洲最大的醫療機構,擁有300多年曆史,在德國醫院排名中連續7年高居榜首,德國諾貝爾醫學和生理學獎得主,一半來自這家醫院,包括羅伯特-科赫。

“子以母貴”,醫院的顯赫身世,自然也讓它的病毒學專家德羅斯騰,成為炙手可熱的人物。德羅斯騰頻頻現身電視和平面媒體,對新冠疫情發表令人仰止的見解。在這則視頻裡,他讓觀察家印象最深的,是對新冠病毒在德國爆發可能性的判斷,他的話冷靜而堅毅:“風險為零”,讓人一下子感到安全。不過前兩天,這位專家卻又語出驚人,稱60%至70%的德國人會被新冠病毒感染,令人詫異之餘,只能歪著理解,難道是規勸大家認命?興許,放下了也就淡定了。

「欧时评论」从

3月1日夜間,柏林確診了首例新冠病毒感染者,消息不脛而走。因為在這之前,病毒似乎死守著東西德的界線,不敢輕易入侵東部。這下直接攻入了首都柏林,引起了很大關注。媒體曝光,這個柏林首例,是被“偶然”確診,令人唏噓。

這個首例確診的年輕人已經兩個多星期有感冒症狀,頭天半夜發燒到神志不清,被好心的鄰居叫救護車送進了夏利特醫院,劃重點,是萬人景仰的夏利特醫院。第二天下午年輕人出院回家了,醫院做了流感測試,發現年輕人沒有病。但是過了幾個小時,年輕人又被叫回了醫院,成了柏林首例新冠病毒確診病人。

「欧时评论」从

圖源:dpa/Marcel Kusch

醫院事後不無自豪地宣稱,他們是順帶做了一個新冠病毒測試,“偶然”發現了這位年輕人已經感染。媒體爆,這名年輕人的父母來自已經成為德國重災區的北威州,不久前曾和這位年輕人聚過一次。

還要多大的理由,才能讓醫院直接做新冠病毒測試,不用“偶然”發現,而是直截了當地確診呢?

這樣的“偶然”發現,發生在某個小城市的私人診所,那也罷了,但發生在歐洲頂級的醫院、預言德國有60%將感染的權威病毒專家身邊,其隱患究竟有多大,不言自明。而這樣的“偶然”,在德國也早已不是第一次了。

和歐洲的同事聊天得知,在每日新增確診已經超過中國的意大利,到目前為止使用的病毒檢測試劑是1.5萬個,法國只有900個。德國用了幾個,找不到數據,但不少讀者通過親身經歷反映,要做個測試,可難了。症狀不全,根本不給做。

「欧时评论」从

圖源:Shutterstock/Jarun Ontakrai

儘可能地節省醫療資源,留給更需要的人,這是德國政治家和專家目前在大聲呼籲的。口罩和消毒液沒有用的,不用戴口罩也不用消毒,不用哄搶,造成市場緊張,讓該用的地方沒得用;保持一米距離、咳嗽用手肘捂嘴、別握手、勤洗手;病情不嚴重的不要去診所或醫院,以免造成診所和醫院擁擠,讓更需要的人看病難;新冠病毒檢測陽性但病徵不重的,回家自行隔離康復,把醫院的隔離病房留給更需要的人……

如此等等,此間評論家不敢妄議,但運氣好時“偶然”發現,不知有多少的“沒有發現”,會不會讓60%將被感染的“大預言”一語成讖?

「欧时评论」从

圖源:dpa/Roberto Pfeil

北威州的一次狂歡節聚會,同樣讓病毒“狂歡”。一傳二,二傳三,由這場狂歡為源頭的確診感染人數,到今天已近100人。這說明了新冠病毒的高傳染性。而此外的大部分感染,都是從意大利北部旅行帶回,則說明了意大利北部帶毒人數之眾。意大利目前使用的1.5萬個試劑,讓2000多人檢測陽性。就憑這個基數,能讓到那裡旅行的人,恨不得個個“中招”嗎?

不鼓勵帶口罩、不輕易動用試劑,留給更需要的時候和更需要的人。恐怕這一天,很快就會到來。但為了“迎接”這一天的到來,代價也許是無法挽回。不過,有60%人口將被感染的預言作為鋪墊,多大的代價,也是理所當然。

「欧时评论」从

圖源:dpa-infocom GmbH

也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當西方人士指責中國政府在病毒開始之初行動遲緩,錯過了最佳控制時間的時候,他們也沒有想到,今天,輪到他們“大考”了。但是,中國畢竟是走在前面,是在黑暗中摸索。當中國現在把那麼大的一個發病基數,控制到了每天新增確診少於意大利,有沒有成功的經驗值得借鑑呢?

此間觀察家最受不了的是,西方政客和專家每次在陳述事實之後,都不忘加一句:“當然了,中國的數據要小心分享。”這句話成了口頭禪,隨時隨刻,順口而出,根本不需要過腦子。我們報社這兩天都在對德國的病例數據做統計,幾天比較發現,德國官方機構和信息平臺發佈的數據,不僅比我們發佈晚十幾個小時,準確率也還沒有我們高。就像他們肆無忌憚地大搞竊聽,卻無端懷疑華為留“後門”一樣,他們的這種自信,不知是建立在何種基礎之上。

筆者也要打住。也許對於有些東西,大家還是都不要信口雌黃的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