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探索創新教學 培養創新能力》

21世紀是一個創新的世紀, 作為新世紀的教師也必須 順應素質教育實施的時代要求, 不僅傳授知識, 開發智力, 更要培養學生的能力。在培養學生能力時尤其要注重培養 學生的創新能力, 這是擺在我們每個老師面前的迫切問題。

下面我就這個問題談談個人粗淺的見解:

1、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 探索創新性教學風格。

傳統的教學, 教師每日憑一支粉筆, 一張嘴, 一塊黑板, 一個(課本)本, 而創新性教學應充分利用現有的, 注 重引進先進的電化教學設備, 勇於探索, 敢於創新。在不 違背教學原則的前提下, 充分發揮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 導的各自優勢, 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

傳統的注入式教學只讓學生學會了記憶, 學到了知識; 近代的啟發式救學讓學生學會了思考, 開發了智力; 而只有 有創新性教學才能培養學生知、情、意、行統一, 實現讓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目的。

傳統的師生關係是“師道尊嚴”, 體現在課堂上多是熬 師問學生答, 教師講學生聽。這種“師問生答”的模式有利於救師傳授系統的知識, 但卻束縛了學生獨特的思維, 不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性教學應該以培養學生的 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為主要目的。在課堂上鼓勵學生勇於提問。多是學生提問救師答, 或者是學生提問學生答, 也可以是教師提問學生答, 形式多樣, 形成一種人與人之間 平等相互作用的情境。學生的思維不再是被動地等待、追隨, 而被充分調動、激活。這樣則更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這種教學方法是必要的, 但如果一節課滿堂灌, 不給學生思考、討論的時間, 學生豈能新?

傳統的“班級授課制”有利於教師同時面向全班學生 高效率地傳授知識, 卻不利於發展學生的獨特思維。而創新性教學在21世紀雖然還會繼續延用這種體制,但諸如多媒體等的教學及網上教學的應用有所突破。

2、克服定型性思維, 培育創新性思維,從並人們的思維方式通常是以過去遇到的相似問題為基礎,尋求經驗和常識來解答問的在日常生活中, 常識和經驗確實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幫助我們解決了許多問題,但有時會導致思維僵化和墨守成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克服定型性思維,把知識靈活運用到實踐中去,尋找知識與現實生活的結合點,把知識作為解決問題的“金鑰匙”,培育學生的創新性思維。

例如:我在教物理《浮力》時, 為了克服學生的定型性思維,講解時先出示三個外形完全相同的乒乓球, 並把它們同時浸沒在水曠,問學生:“是上浮,還是下沉呢?”學生異口同聲說:“上浮”! (學生的定型性思維是乒乓球在水中都是上浮的),真的上浮嗎? ”在全班同學注意力集中的時候,我突然放手, 結果,一個上浮,一個懸浮, 另一個下沉, (打破了定型性思維)““為什麼? ”(原因是其中有兩個乒乓球 根據教學的需要用注射器注入了適量的鹽水), 學生主動展開討論(培育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3、培養髮散性思維, 塑造創新的人格。

發散性思維是指人們對一個問題多角度著眼, 沿著許多不同的方向,去探索多種可能性答案的過程。它的主要特點是思維的多項性和求異性。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可以使學生敢於衝破舊思想舊觀念的束縛, 打破原來條條框框的限制和僵化的思維模式, 大膽地進行想象, 使思想更活躍, 更易使學生創新能力得到發揮。

創新的人格, 他們的共同特點是:有較強的獨立性, 不受別人暗示和束縛, 對權威論斷敢於質疑, 不隨波逐流; 有證。

4、對學生“鑽牛角”不挖苦,對學生“冒險”正確引導。

“鑽牛角尖”實際是一種想非常人所想, 問非常人所問,別人認為很平常的問題,不容質疑的問題而他卻能仔么思考,多次提問。對於這種學生不能挖苦, 要與其共同研究。

如“一個蘋果落地”。是一個及其平常的問題, 常人不多去思考, 而牛頓卻能去“鑽牛角”仔細思考, 而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

“壺蓋為什麼會動? ”這也是一個及其平常的問題, “水開了壺蓋就動了! ”而瓦特卻能“鑽牛角”多次提同反覆研究而發明了蒸汽機, 種種事寶表明創新人才多為“鑽牛角”型的。

對於學生的“冒險”行為不要輕易“打”掉, 因力創新是需要“冒險”精神的,量然在教學中不能鼓勵, 但稅不能分清紅皂地“打”掉。要講清其“冒險”可能造成 的後果, 注意正確引導。

《探索創新教學 培養創新能力》


《探索創新教學 培養創新能力》


2020.2.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