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失去的信任再也找不回,孩子是如何一點點不再信任父母的?

天際雪


1.父母是小孩的保護傘;在小孩的心目中父母就是最安全的避風港,最信任的親人,父母的言行舉動都會影響孩子性格的形成。

2.覆行對孩子的承諾是首要;記得我大寶讀一、二年級時每個學期都會捧回優秀學生獎狀或三好學生獎狀,因為每一步的進步都與我的鼓勵及兌現的承諾息息相關。例(1)我大寶是最好吃的,她會常對我說:媽媽如果我期中考試拿前幾名,你可要帶我去吃牛排或肯德基或…,她實現了她的願望我便兌現了自己的承諾,這樣她的成績一直持續到三年級上學期。例(2)三年級下學期時,快到期中考試時大寶又對我說:媽媽如果我這次又考好了,你不僅要帶我去吃牛排還要買一個她滿意的小揹包,哎!我覺得這次她的要求有點高,於是後來她捧回“三好學生獎狀”我總是找各種藉口沒給她買小揹包,她便失落地對我說:媽媽你不守信用我的學習熱度都下降了,以至後來期未考試成績下降到十幾名。以上兩條都是我的實例,以此看來家長對孩子的承諾不僅可以提高孩子與父母之間的信任度,還可以傷失孩子對父母的信任。

3.父母與孩子之間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孩子的心靈是純潔的,他們總是把心願寄託在父母的言行裡,因為父母的鼓勵是他們的加油站;父母以實際行動來證明便是孩子對自己信任度的提高。又舉下我的實例吧?六一兒童節我曾答應小寶帶她與姐姐去附近的景點玩,結果那天突然有急事不能去了,弄得兩個寶貝都在鬧情緒,小寶指責我是位不守信用的媽媽還說下次再也不相信媽媽了,以至於後來小寶還不時說我是騙子媽媽。以此證明孩子與家長之間的信任度昰要從任何一件小事做起,不要隨便對孩子許諾但更不能失諾。

以上三點是我親身經歷得出的體會,若還有不足之處,請觀眾朋友們多多包涵!謝謝!





70後寶媽梅子生活錄


孩子是如何一點點不再信任父母的?大概是彼此不再促其長談開始,不再把父母當成第一傾訴人開始吧。

曾和朋友聊起這個話題,為什麼我們都不再向父母分享生活的點滴?更瞭解自己生活狀態的人變成了朋友?

那天我朋友還跟我說:

她在外面跟別人因為一點小事吵了起來,這讓她感到非常委屈,被氣哭。當她回家跟媽媽說起此事,媽媽的態度卻有點責怪自己的意思,這讓我朋友非常惱火,本來以為父母會站在自己這一邊的,沒想到卻是這樣…

雖然後來,媽媽解釋了她不是這意思,但還是沒能贏得她的信任,再次將此事的具體經過跟媽媽訴說。

我想這就是為什麼孩子會一點點的不再信任父母吧,因為父母是他們最親近的人也是最值得信任的人,但因為某些事情,導致信任慢慢破裂。也許還是因為缺乏溝通的原因,沒有及時修復最開始的裂痕,導致這個縫隙越來越大,最後斷裂...

但是,因為我們的父母也是第一次當父母,我們也是第一次當子女,總會有做的不妥當的地方,溝通絕對是幫助我們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大家都不說又怎麼會知道對方在想什麼呢?


童童樹


我的父親特別愛喝酒,為了喝酒家裡的什麼事都不管,喝醉了回家睡覺,醒了繼續喝酒,沒錢的時候就賒賬,我們村的幾個小賣鋪都賒遍了。那時候是九十年代,我們家地裡的活全靠我母親起早貪黑幹活維持,等到秋收了小賣鋪的人都來我家裝糧食清賬。記得有一次媽媽用賣雞蛋的錢給我和弟弟攢了學費,好像是六十幾塊錢。被我爸爸偷走買酒喝了,我媽知道後跟我爸打架,到最後氣哭了。那次是我對父親特別失望的一次,父親和母親經常為喝酒的事打架,也經常保證不再喝酒,但是一次次的喝酒,一次次的欠債,我和弟弟,媽媽都不再相信他了,對他沒有一絲一毫的信任了。我十五歲那年,父親因為長時間喝酒,中風了,那時候沒錢去醫院看病,就請村裡的赤腳醫生看病,打了兩星期吊瓶,結果還是沒治好父親,最後去世了。現在說起來,還是覺得母親太辛苦了,父親太不負責任了,感謝我的母親,餘生好好孝順母親。


藍紫狂卿


信任是相互的,你不信任我,我也很難信任你。

作為父母,要給予孩子充足的信任,讓他們感受到父母的愛,有父母的信任,孩子才能更自信勇敢的去面對生活中的起起伏伏。

按理,父母應該是子女最親近的人,也是最值得信任的人,但事實上,越來越多的孩子並不信任父母。他們不願意把成長中的煩惱向家長傾訴,而寧願告訴同學,或者自己冥思苦想……是什麼原因讓家長遭受信任危機呢?

孩子不信任父母的原因

1、經常正話反說

家長適當正話反說,是用心思考教育方式的表現,但要把握好尺度。正話反說是一種壓力,但是這種壓力不應該把孩子壓垮,應該把這種壓力變成學習前進的動力。另外,家長經常正話反說,可能會讓孩子形成一種印象:父母經常欺騙自己,從而影響孩子對父母的信任,影響孩子的自信心的樹立和其正常的社交。

2、家長不關心孩子

其實孩子們最希望父母能瞭解他們,瞭解他們的興趣愛好、喜怒哀樂,並給他們支持。可是很多家長不理解這些,把全部的目光都盯在孩子的成績或是生活起居上,一旦孩子成績下降,就橫加指責。殊不知,一般孩子如果學習成績下降,一定是在心理上出現了某種困惑,比如學習遇到了困難,自信心受挫等等,這個時候孩子最需要家長的幫助與理解。而有些家長成績不好就指責孩子貪玩不用功,這種做法很容易讓孩子對家長產生憎恨心理,認為家長只關心成績,不關心自己,慢慢地孩子和家長就會越來越疏遠,並逐漸失去對家長的信任。

如何得到孩子的信任

1、尊重孩子

對孩子既要有嚴格的要求,又能理解、尊重、信任孩子。平時除了關心孩子的生活外,家長要多瞭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要把孩子放在與自己平等的地位,不要總認為孩子太小,什麼事都不懂,任何事情都是由家長決定及包辦代替。學習上也要尊重孩子,不要將自己的愛好、願望強加給孩子。孩子從父母那裡得到愛、尊重和理解,反過來也會尊敬、愛戴父母的。家長只有走進了孩子的心裡,才能夠真正的領會到孩子的真實想法,才不會用成人的思維定勢去誤解孩子。

2、家長言行要一致

家長要給孩子樹立守信的榜樣。身教重於言教。曾子殺豬的故事就是典範。曾子的妻子要出門,孩子非要跟去不可,曾子妻就哄孩子說:如果你留在家裡的話,回來就殺小豬給你吃。曾子知道後,果真把小豬殺了,很嚴肅地對妻子說:“在孩子面前一定要守信,說到做到,這樣父母的話孩子才會信任。”


夢雨無聲83


孩子和父母之間的信任是很脆弱的關係,一旦失去很難找回。

石家莊13歲女孩吞藥自殺,她吞藥前把最後的希望給了網絡“等一會就吞藥,希望有人可以幫我報個警“,這是孩子對這個世界最後的信任,最後的求救。但這份信任卻不是對她的父母……

父母在一個個生活細節中,喪失了孩子對自己的信任,而且有時還全然不覺。

說教、控制孩子

家長總覺得自己的經歷更豐富,懂得比孩子多,孩子得教,得管。往往孩子一張嘴,迎接他們的就是家長的批評、指責、糾錯……當父母想要跟孩子“聊”的時候,孩子聽到的不是父母想幫忙,而是“說教”跟想“控制”孩子的行為,只是態度有差而已,於是,還在不但閉了嘴也關上了耳朵。

孩子不相信父母說的“有事情可以告訴爸媽”,孩子不相信只要開口就可以得到父母的幫助,不相信大人。

窺探隱私

不少家長認為,孩子不應該在父母面前擁有隱私。家長以全面瞭解孩子在想什麼為藉口,偷聽他們講電話、偷看他們的日記……這些家長把孩子當成了自己的附屬品,忽視了孩子的獨立性和尊嚴,沒有給孩子起碼的人權。


隨著孩子隱私的曝露,家長在孩子眼中是永遠不會尊重自己的存在,信任已成奢侈的願望。

貶低和質疑

多蒙茜洛諾爾特說,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批評之中,他就學會了譴責;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敵意之中,他就學會了爭鬥;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友愛之中,他就學會了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

家長喜歡比較,喜歡拿其他孩子當榜樣,卻不知比較是對孩子的一次次否定,孩子的自信心在一次次遭受打擊。

家長容易懷著懷疑的態度看待孩子,總在充當偵探的角色,總會為自己戳穿孩子的偽裝而得意洋洋。當孩子感受到來自的家長的懷疑,甚至誤解時,孩子的內心是極痛苦的,信任是相互的,家長不信任孩子,又怎麼能得到孩子的信任呢?

有時孩子的謊言也不全是惡意,家長請先選擇相信,有質疑時請多看看、瞭解背後的原因,用愛化解。


無法信守跟孩子的承諾

父母以誠信立身,是孩子最好的榜樣。父母經常會和孩子約定一些事情,而父母最終能否踐行自己的承諾,是培養孩子對父母的信任感的關鍵因素。

當父母尊重孩子的感受,能夠做到言出必行,即使做不到,也能體諒孩子的失落,並向孩子解釋其中的緣由時,孩子往往能夠體會到父母的真誠,並對父母產生由衷的信任。

”言必行,行必果“

當孩子認定父母是不值得依賴和信任的時,便會慢慢關閉了自己的心門,選擇獨自承擔——哪怕會受傷,也好過再承受來自於父母的二次傷害。

有堅信父母的愛永遠與他同在的孩子,才會生長出最強大的翅膀,無論面對怎樣的風雨,都勇往直前。


元寶爸爸聊育兒



孩子是如何一點點不再任何父母的?


1. 父母說話不算話。有些父母答應孩子的事情,總是做不到。時間久了,孩子就會覺得父母也就是說說玩玩的,就不會把父母的話當真。


2. 父母做事沒有原則。父母答應孩子的事情做不到,不答應孩子的事情,只要孩子一哭鬧,立馬答應。久而久之,孩子就會用哭鬧來要挾父母。以後,父母拒絕孩子的所有事情,孩子都不會放在心上。


3. 夫妻之間沒有搞好關係,互相不信任、互相猜疑。每天都生活在一起的人,還各種不相信,孩子就會以為,人與人之間沒有信任感可言的,爸爸媽媽之間都互相不信任,他也會不信任爸爸媽媽。


樺姐談養育


當父母想要跟孩子“聊”的時候,孩子聽到的不是父母想幫忙,而是“說教”跟想“控制我”的行為,只是態度有差而已,於是,孩子不但閉了嘴也關上了耳朵。

孩子對父母的信任,隨著每次開口就被評價、每次說話就被罵,隨著他們偷聽講電話、偷看日記,隨著自己想擺脫父母的控制而慢慢崩解。

不是孩子天生不會跟大人聊,也不是孩子天生不願意聽大人說話,而是,孩子在父母的開玩笑、捉弄、責罵中一點一滴中失去了對大人的信任。

親子之間,最重要的不是可以教孩子什麼,而是,緊緊拉住父母與孩子間,那條名叫“信任”的線。

互相寬容、理解,多去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思考,這是父母與孩子建立信任的基礎。只有這樣,孩子才會變得越來越好。

做什麼事情,如果父母能一直給予孩子信任,他會覺得不管是失敗還是成功,都會有人在他背後默默的支持他,鼓勵他,讓他能擁有強大的內心去走完整個人生。

尤其是當孩子被其他人誤解,質疑的時候,內心是無比的委屈、無助、脆弱。如果這時能得到父母的信任,孩子會感到溫暖和感動,感激於父母的信任會讓自己的性格變得堅強和自信。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你。


小小思維家


孩子在未成年的階段最信賴的人肯定是自己的父母,這種信賴可以說是一種天性,是沒有任何理由可言的。當孩子最賴以信任的人一次次的失信於他,不單單是孩子對你的信任感會消失,更重要的是可能會對孩子的內心造成傷害,孩子可能會產生“父母為什麼要騙我,為什麼要這麼對待我,那我在這個世界上還可以信任誰?”等等這一些比較悲觀的想法。

所以說,你一次次的失信於孩子,孩子就會慢慢喪失對你的信賴這是一種因果關係。俗話說得好,種什麼因的什麼果,這是沒錯的。

最後奉勸所有人,在任何時候不管是對孩子,還是對其他任何人都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否則就會失信不立!


聰媽龍媽


信任這種東西,得到很難,失去卻很容易。生活中,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裡,哪些行為會讓孩子不相信父母呢?

1.跟孩子輕易許下口頭承諾而不兌現,如今晚給你買玩具之類的承諾,小孩子較真,但是父母總會因為忘記、有事情耽誤等而不去兌現承諾,小孩子提醒父母,父母說孩子要懂事,勸說孩子放棄父母的承諾,漸漸地,孩子就會認為父母是不守承諾之人,會對父母失去信任。

2.父母雙標,對自己和對孩子的要求不一致。就拿看電視來說,父母在家裡愛看電視劇,卻要求孩子不看電視劇。雖說大人小孩不能用同一標準去衡量,可是小孩子就是會那樣想,父母都那樣做,憑什麼自己就不能那樣做。再比如犯錯的時候,孩子需要認錯,如果父母不能夠去承認錯誤,孩子是不會信服父母的管教的。

3.父母做事內外不一,如有些大人對待客人、鄰居的時候,人前客氣,人後去有不一樣的評價,孩子純潔,會認為父母虛偽,從而對父母失去尊敬。

4.沒有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父母是孩子的依靠,如果在孩子需要父母的時候,父母沒有滿足孩子對愛的合理需求,他們會對父母喪失期待,也失去信賴。

父母要讓孩子一直信任自己,不簡單也不難。要讓孩子信任自己,首先父母是個值得信賴的父母!


才智寶貝學堂


1.本來就是騙娃娃的,比如,考好了獎勵怎麼怎麼樣。結果考試完畢,又說,開玩笑的。你說娃心裡鬱悶不?

2.隨口一說,自己都搞忘了,提醒了又不願意認賬。\r

3.根本就沒有認識到父母的誠信對孩子有著非常重要的潛移默化的作用,隨時冒皮皮(意思是講大話)。\r

4.沒有顧及到家庭的實際情況,隨意許願,結果完不成。\r

當然還有其他的情況,娃娃一次兩次再次地經歷這些,怎麼可能還有信任?\r\r

一旦為人父母,真的是要特別特別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的言行舉止,因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也是終身的學校,你是孩子的第一個也是終身的老師。我們共勉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