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對“病死率”存在認知錯誤

在這次疫情中,有兩個概念,大家經常談論,但對其內涵與外延的認知差異巨大。結果往往是,談論的人會各說各話,莫衷一是。這兩個概念就是

“拐點”和“病死率”

本文不談拐點,只談病死率。對於拐點的解讀,請參閱《疫情拐點:我們共同的期盼》(可搜索微信公眾號:淡泊寧靜做學者,查閱原文)。

病死率(case fatality rate)的定義:一定時期內,因患某種疾病死亡的人數佔患病總人數的比例。這個指標通常多用於急性傳染病,較少用於慢性病。

病死率的定義本身並無歧義,是全球統一的,但不能教條地去理解和運用。在分析實際問題時,將病死率區分為“某種疾病的病死率”、“某一時期的病死率”和“某一地區的病死率”三種情況是有必要的。

某種疾病的病死率,是指這種疾病經歷了一個,甚至多個完整的疫情週期(從疫情發生,到疫情解除)之後,計算出的病死率。

大家都知道SARS的病死率,大約是10%左右,這個病死率就是經歷過一次完整的週期之後計算出的結果。而流感的病死率(0.1%左右),則是經歷了很多次週期之後,計算出的平均值。

對於歷史上已經發生過的傳染病,我們可以用病死率進行一些預測性推算,也可以根據其病死率進行相關決策。但是,在討論新冠肺炎這樣一種全新傳染病的病死率時,就需要將時空因素考慮進來。

新型冠狀病毒,是一種把人類作為宿主的新病毒,還沒有完成一次完整的疫情週期,還計算不出這種疾病的病死率。目前計算出的,只是這種疾病從出現至今,這段時間內的病死率,這種病死率則是因時因地而變化的。

首先,隨著疫情的發展,病死率是不斷變化的。

目前新冠肺炎的病死率,是按下面公式進行計算的:

病死率=累計死亡病例數÷累計確診病例數

而累計死亡病例數量、累計確診病例數量,每天都是變化的,用準確的數學語言講,它們都是時間這個自變量的函數。因此,目前計算出的病死率,是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的。累計死亡病例、累計確診病例的相對變化情況,決定了病死率的變化。這種變化是有規律可循的。

一場全新的傳染病,包括傳染、診斷、治療三個相互聯繫,又相對獨立的部分。病毒的登場總是低調的,一開始的傳染,悄無聲息,無影無蹤。患者只有有了症狀,感到不適之後,才會求醫問診。只有有了第一例確診病例之後,人們才會意識到疫情的存在。診斷讓病毒的存在和傳播顯現,由不可見變為可見,被人們能夠認識到。但這種顯現,有一個時間的滯後性。今天確診的病例,其感染病毒,發生在一週前,甚至是兩週前。所以,當大家驚呼最近韓國確診病例數的快速增長時,不要得出錯誤的結論:他們的疫情這兩天開始變得嚴重。正確的結論是:他們的疫情,在至少一週前就已經變得嚴重。

一個患者被確診,在醫院接受治療,到最終的治療結果(治癒或者死亡)的確定,又需要一段時間。世衛組織-中國聯合專家考察組發佈的相關結果是:“現有資料表明,輕症患者從發病到康復平均時間是兩週,重症患者需要三到六週。”也就是說,治療結果與確診之間,存在一個短則兩週,長則六週的時間滯後。

以上所說的“傳染——診斷——治療”三個階段所存在的時間順序,和存在的時間滯後現象,決定了以下的疫情演變規律:傳染高峰的到達時間,一定早於確診高峰;確診高峰的到達時間,一定早於治癒(或死亡)高峰;在疫情得到完全控制,不再出現新增病例的一段時間內,死亡病例依然會出現。


以上疫情演變規律,也就決定了一種新型傳染病的病死率會呈現出以下的變化規律:

(1)在出現確診病例的開始幾天,病死率一定為零。因為這時候還不會出現死亡病例。

(2)到了某一時刻,死亡病例開始出現,病死率會出現瞬間的大幅躍升。這個時候,病死率的高低主要受分母(累計確診病例)變化的影響,波動會比較大。

(3)隨著時間的推移,受每日新增確診病例不斷攀升,治療結果出現的時間滯後性雙重影響,計算出的死亡率會逐日趨於下降,一直到每日新增確診病例到達高峰之前,病死率一定是遞減的趨勢。

(4)當每日新增確診病例高峰過後,隨著每日死亡病例的相對增加,計算出的病死率則會逐日提高。

(5)在“現有確診病例”清零前,計算出的病死率一直是變化的。

圖1是湖北省以外省市的病死率曲線,非常好地印證了以上的判斷。並且目前0.85%的病死率,還不是最終的病死率,還會繼續提高。根據初步的計算,其他省市的最終病死率應在0.9%左右。

對“病死率”存在認知錯誤

其次,病死率受到疫情發生區域的影響很大。區域背後的因素則是不同國家或地區的醫療條件和水平,以及當地疫情的嚴重程度。

病毒一旦侵入人體,是沒有任何藥物可以把人體內的病毒殺死的。體內病毒的殺死,只有依靠人體自身的免疫力。所以感染病毒後,患者只有兩種結果:痊癒或者死亡。痊癒的人,依靠自身的免疫力把體內的病毒全部殺死,不僅成功殺死病毒,還會獲得暫時性(或者終生)的抗體;死亡的人,則是被病毒殺死。

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大家經常聽到“對症治療”這個詞。患者到醫院接受的治療,其目的不是幫助病人殺死體內的病毒,而是減輕病人的症狀,維持病人的生命。因為只有人活著,免疫系統才能發生作用,才有可能最終殺死體內病毒。無論是上呼吸機、抽出肺內的積液、採用一些藥物抑制病毒在體內的繁殖速度,目的都不是為了殺死病毒,是為了減輕症狀,維持生命。


歸根結底,對症治療的真正目的,是為了給人體免疫系統的最終發揮作用爭取時間。也正是因為這樣,很多國家呼籲輕症患者不要到醫院就醫,因為輕症患者的免疫系統發揮作用,有相對充足的時間。輕症患者,基本上沒有生命危險,他們應該把有限的醫療資源留給那些重症患者。

做出以上呼籲的國家,他們的決策重點是降低病死率,因為病死率高低跟重症患者能否得到及時有效的對症治療密切相關。在一個醫療資源相對缺乏,醫療水平相對低下的國家或地區,重症患者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對症治療,在免疫力與病毒賽跑的過程中,敗下陣來,病死率就會居高不下。

根本決定病死率高低的,還不是醫療資源的絕對量,而是相對量。武漢就是這樣,快速發展的疫情,患者數量短時間內暴增,醫療資源出現巨大的供需缺口,許多患者得不到及時有效的對症治療,免疫力與病毒爭奪時間的比賽中,敗下陣來。這是導致武漢,乃至湖北省病死率遠遠高於全國其他省市的最主要原因。可以預測的是,隨著湖北省新增確診病例的逐步下降,湖北省的醫療資源會越來越相對充足,這將大大降低湖北省,尤其是武漢的死亡病例數。

因此,時間因素有推高湖北省病死率的效果,但醫療資源的逐步充足有降低湖北省病死率的效果,對新冠肺炎相關知識的積累,新的對症治療方案也會降低病死率。最終湖北省的病死率會多高,目前無法做出比較準確的判斷,但應該不會高於5%。圖2是湖北省疫情發生以來的病死率變化情況。

對“病死率”存在認知錯誤


新冠肺炎的病死率,在疫情發展的不同階段,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呈現出很大的差異,也會隨著疫情防控情況的變化而出現巨大的變化。各個國家完全將中國的病死率作為決策依據是不科學的,單純依靠當下的病死率去判斷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疫情情況也是不完全科學的。

中國湖北以外其他省市的病死率(最終應在1%左右),可以作為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醫療資源相對充足,醫療水平相對較高情況下的參考。

湖北省的病死率,可以作為疫情爆發初期瀕臨失控,但最終得到有效控制,初期醫療資源嚴重短缺,後期逐步得到有效滿足情況下的參考。

根據以上對於病死率的認知,可以初步得出以下四個方面的預測性判斷:

(1)在那些疫情失控,自身醫療資源不足,醫療水平較差的國家和地區,最終的病死率會遠高於湖北的水平。

(2)即使醫療水平比較高的國家和地區,如果出現了疫情的嚴重失控,最終的病死率也會高於湖北。

(3)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醫療資源充足,醫療水平很高的國家和地區,最終的病死率會比較低。一些感染人數較少的國家,出現零死亡也是可能的。

(4)目前的研究結果顯示,新冠肺炎的基礎傳染數是2.0-2.5,具有很高的傳染性。中國湖北以外省份的實際情況說明,在醫療資源相對充足,疫情可控的情況下,其病死率最終會在1%上下,已經是流感病死率的10倍。一旦新冠肺炎疫情出現了全球性傳播,並且失去控制,全球範圍出現醫療資源的嚴重短缺,病死率會大大提高,人類將面對一次比2009年的H1N1更加嚴重的瘟疫危機。


就目前的發展趨勢看,全球疫情蔓延失控的可能性極大。這是我們最不希望看到的!但願全球所有國家高度重視,在疫情失控之前,採取更加果斷、有效的防控措施!在這方面,中國已經做出了出色的示範,希望中國經驗能夠造福人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