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7 面臨失業?進入人工智能時代的我們,應該怎麼做?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工智能已經開始慢慢走近人們的生活當中,變的越來越普遍,許多家庭甚至已經開始使用智能來控制一切,雖然還沒有達到扎克伯格家的“jarvis”那麼智能,但是現在的研究方向確實是往這一方向去的沒有錯。

面臨失業?進入人工智能時代的我們,應該怎麼做?

但是人工智能在進入我們生活的同時,也在慢慢侵入著我們的所有行業,有一些能夠用人工智能代替的,只要成本不會太高,幾乎都已經開始有了用人工智能替代人工的念頭。

被人工智能代替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有很多人,即將面臨失業。

那將會有什麼職業面臨著“被下崗”的風險呢?

霍金在他的書裡寫過這麼一段話:

“工廠的自動化已經減少了傳統制造業的就業崗位,人工智能的興起,則有可能進一步破壞中產階級的就業,只有那些最需要付出關懷、最有創意、最需要監督的崗位能保留下來。”

也就是說,除了我們傳統思想裡面認為的一些需要長時間重複的體力勞動類工作會被替代,一些需要人類智力解決的工作也未能倖免——現在的人工智能甚至連寫詩都會了。

面臨失業?進入人工智能時代的我們,應該怎麼做?

聽起來真的很讓人害怕,令人忍不住想起《機器人瓦力》里人類生活在那艘飛艦的情景——與其說是人類支配著機器,倒不如說是機器在支配著人類。

但是實際上我們需要對此抱以擔心嗎?

或許是不用的。

身為經歷過這個時代變革的人,我們在人工智能發展初期就聽說過這些說法。儘管自幾百年前失業的手工工人砸掉紡織機以來,技術性失業的幽靈一直徘徊不去,但總的失業率一直都很低。

而且採用人工智能代替人工的方法,或許對於很多企業來說並不是那麼好的一個選擇,因為成本高昂。而且農業就業崗位自100多年前起就開始逐漸消失了,卻也未出現對應的長期大規模失業。

面臨失業?進入人工智能時代的我們,應該怎麼做?

所以總體來說,我們並不用過於擔心這種事情發生的概率變大。

而且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注意到,人工智能和人有一點重要的區別:軟件能成規模地擴增,人卻不能。也就是說,一旦人工智能在特定任務上的表現超過了人類,崗位流失很快就會發生。但是人工智能代替了這些崗位之後,便會有新的工作崗位出現,人們會擁有更多的就業機會。

所以我們要正視人工智能給我們帶來的利與弊,我們不能停滯不前,我們還有一系列其它的問題需要我們解決。只有真正利用好人工智能,人類才不會陷入到那種尷尬的境地當中,才能在人工智能的輔助下,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對於人工智能對人類的影響,大家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留言評論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