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董其昌為什麼能成為一代宗師?

Heavn123


董其昌(1555--1636)是明代晚期大書法家,官至禮部尚書等職。其書法平淡古樸的風格,對後世書法影響較大。董其昌之所以能成為一代宗師,有他自身的書法水準為基礎,但這不是主要的(同時代他不算最好),主要得益於一個人的賞識。這位伯樂不是別人,正是——康熙爺。


沙孟海先生在他的書學扛鼎之作《近三百年的書學》中就旗幟鮮明地指出了這個問題。他認為董其昌的書法水平並不比同時代的那些知名書家高,只是他的運氣好,他的作品為清代康熙皇帝所喜愛,一時臣下,莫不追隨。真是一語道出真諦。

沙孟海更指出,藝術的真價值並不能跟作者名望相提並論。他認為張瑞圖等人的書法水平完全不在董其昌之下。至於董其昌與黃道周、王鐸相比,則是醜女比西施。

其實不止沙孟海這樣評價,清代康有為在他的書論中也認為董其昌書法“侷促如轅下駒,騫怯如三日新婦”。(附圖:董其昌大字行草書法《仙壇記》)

然而清代康熙爺卻獨喜歡董其昌書法,懸掛寢宮,朝夕觀摩,並以他的字為帖,反覆揣摩練習,稱讚說:“華亭董其昌書法,天姿迥異。其高秀圓潤之致,非諸家所能及也……”又說:“每於若不經意處,丰神獨絕,如清風飄拂,微雲卷舒,頗得天然之趣。嘗觀其結構字體,皆源於晉人。”康熙自己的書法字形,幾乎完全出於董其昌的路數。

總之,就像王羲之受到唐太宗的喜歡而成為千古書聖一樣,董其昌也因為康熙爺的推崇,使得其書風風靡一時,皇宮大臣紛紛臨摹,這樣名氣越吹越大,最終成了一代宗師。區別是:王羲之是全憑實力,董其昌有些靠機遇造化。

各位讀者朋友怎麼看?如果沒有康熙爺,董其昌還能那麼出名嗎?歡迎參與討論。

更多書法技巧文章,歡迎關注【麓風軒】


麓風軒


【文藏來答】董其昌能開拓眼界成為一代宗師,是得益於萬曆年代的收藏環境。

董其昌草書《臨張旭懷素高閒草書》手卷

萬曆時代,民間收藏風氣盛行。師友圈有很多收藏家與古董商(如韓世能、莫如忠、莫是龍、陸樹聲、項元汴、吳正志);董其昌老師韓世能藏有陸機的《平復帖》;董其昌老師莫如忠(1508-1588),藏有王羲之《快雪時晴帖》、懷素《自敘帖》、蘇軾《寒食帖》;項元汴藏有王羲之《官奴帖》、顧愷之《洛神賦圖》、米元暉《雲山圖》等。

董其昌成為大師的一個特別經歷,就是他生活在這個萬曆時代,民間的收藏基礎很好,這個關鍵時代的影響是什麼呢?在千禧年公元兩千年的時候,《時代》雜誌做了一個全球的歷史學者的詢問:“假如你可以回到過去,在過去的2000年裡,你會想回到什麼時候,回到什麼地方?” 結果美國的一個非常有名的歷史學家回答說:“我最想回去的地方是16世紀的江南。”

董其昌書法作品

16世紀的中國正值明朝中葉,由孝宗朱佑樘始,經正德、嘉靖、隆慶、萬曆四朝。當時這個時代,在歷史學家眼中就覺得那是人類生活的最好、最有文化、最有品味、最有這個生活情趣的一個時代。那董其昌就生活在那個時代。

董其昌《錄秦觀(王詵)蝶戀花詞》

這個時代有個好處就是能夠接觸到很多朋友,有很多古董商。你看,乾隆收藏的國寶,當時都在皇宮裡面。所以我們能看到故宮裡面這麼多好東西。那萬曆時代的這些國寶在哪裡呢?在民間。所以乾隆時期你看到的一些東西在萬曆年代的時候,是在各個收藏家、古董商這裡。這對文人是個幸事。

董其昌書法作品

董其昌能夠在各個家裡看到優秀的作品。例如韓世能、莫如忠、莫是龍、陸樹聲等,這些人都是他家鄉的人,董其昌自己也有做古董的買賣。所以他在那個時代,接觸到很多好的作品。因為能夠接觸到好的作品,能夠到到他們家去臨摹或者借來臨摹,所以眼界大開。眼界開了後整個境界就跟別人不一樣。我想這個也是董其昌成為大師的一個原因。


原文來源:《收藏投資導刊》2018年11月刊189期《何國慶:董其昌成為一代宗師的過程》(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使用【文藏APP】,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頭條號更多精彩內容等著你!


文藏


董其昌,明清時期的書畫頗有影響力,其畫山水初學黃公望,後宗董源,並綜合宋元諸家之長,其山水畫,氣韻秀潤。瀟灑生動,然而古人稱其筆力柔美,結構鬆懈。於清代後他的聲譽高,影響力甚大。

其書法,工行楷,跨絕一代,自述十七歲學書,始學顏真卿,虞世南,爾後了。認為唐書不如魏晉,遂仿“黃庭經”鍾繇的“宣示表”三年自謂逼古。隨後在一次遊歷中發覺王羲之的“官奴帖”,自此方有大悟,漸人佳境,有所得也。

古人云:其六體八法,靡所不精,出乎蘇,入乎米,而丰采姿神,飄飄欲仙,也雲:大有李邕,雖小下晉人一等。有云:書法圓勁蒼秀,兼顏骨趙姿。

喜歡用高麗筆作字,濃淡間不失山陰書意,時兼素師之勁,所謂張草善肥,素草善瘦者也。

清人康有為雲:其書俊骨逸韻,足多耳,然侷促如轅下駒,蹇怯如三日新婦。

從古人的評價,可知墨有芳韻,而姿媚如女人,其字燦爛,在雅氣之上,勝在嫵媚動人心絃,其畫其書。皆在上乘,絕妙之品。



狂喜淡墨a


董其昌為什麼能成為一代宗師,有很多的原因,各行各業中一個人獲取成功都不是單一的原因,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我歸結了一下董其昌成功的原因,有三個方面:天資、際遇、努力、

首先,說說董其昌的天資,董其昌在曾經回憶說,他年輕時參加會考,因為字跡差由第一名變成第二名,於是刺激他發奮學習書法。初學顏真卿的《多寶塔》後學虞世南的書法,後來覺得唐人的書法不如晉人的書法,於是又取法晉人《黃庭經》和鍾繇的《宣示表》等帖。苦練了三年,自認為已經寫得很像晉人了,自我感覺已經超過文徵明和祝枝山了。歷史上那些能開宗立派的大師,哪個不是天資聰慧的,所以董其昌的天資是成功的要素之一。

第二,說說董其昌的際遇,董其昌在最好的年紀遇到了最重要的一個人,嘉興天籟閣的閣主項子京。項子京可以說是中國文化史當中最大的收藏家了,他的天籟閣收藏的古代法帖,比起我們現代任何一個博物館都不差的。《神龍蘭亭序》、《快雪時晴帖》、《中秋貼》、《自敘帖》、《苦筍貼》、《張好好詩》、《韭花帖》、《黃州寒食帖》、《松風閣貼》、《蜀素帖》、《苕溪詩帖》等這些耳聞能詳的名帖,您能想到這些都是500年前天籟閣的收藏品嗎?而且這些還只是閣主項元汴的收藏的一小部分。董其昌在20-35歲之間,人生的最好階段在江南一帶做家教,因此認識了項子京的兒子,進而又結識了項子京。

項子京是個大收藏家,也是個大商人,看人很準,非常欣賞董其昌的才華,也原意結交他。項子京經常約董其昌去他的天籟閣一起品鑑那些古代法帖,還允許董其昌在天籟閣臨摹學書。這種際遇歷史之上又有幾個人如此幸運,看真跡與看碑刻拓本絕對是不一樣的概念的。因此那個時期董其昌廢寢忘食瘋狂研究古人的筆法,這對他之後的成功是非常關鍵的,他自己曾經說:“盡發項太學子京所藏晉唐墨跡,始知從前苦心,徒廢歲月”。

後來他中進士後又遇到了韓世能,韓世能是他在翰林院的老師,也是個大收藏家,常常將收藏的歷代法帖真跡拿與他臨寫,這其中就包括陸機的《平復帖》等真跡。後來又結交了蘇州的收藏家吳廷,得以見到和臨習更多的古代法帖。這些機遇普通人能有其一,已經是非常幸運的了,他卻能有這麼多的機遇,這是成功的關鍵之一。

第三,說說他的努力,其實這個不用多說,上面那麼多的機遇,如果每次不努力臨學古帖,機遇也就不是機遇了,我們常說機會是給努力的人準備的。機會降臨時你沒有努力,那這幾就會對你而言就不是機會了。

所以,董其昌能開宗立派是有原因的,絕對不僅僅是後來清朝的皇帝對他的喜歡那麼簡單的。

我是翰墨今香,我喜歡書法,關注我的頭條,願意與您分享更多書法資訊。


翰墨今香


簡單瞭解一下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號思白、香光居士,松江華亭人,萬曆進士,官至南京禮部尚書,以太子太保致仕,卒後諡“文敏”,晚明時期書法藝術的集大成者,那麼董其昌為什麼能成為一代宗宗呢?其實從董其昌名字中的“字與號”就可以感受到其成為一代宗師的才華,

可以這麼說明代是中國書法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也是帖學大學的時期,這一時期的書法在繼承宋、元傳統的基礎之上進一步發展,並呈現出多種豐富的面貌特徵,湧現出一大批傑出的書法家,之所以董其昌可以成為書法一代宗師原因如下,



其一:比如明代晚期人們的思想得到極大解放,在書壇中則呈現出更加異彩紛呈的局面,此時諸家並立,書風各異,董其昌、邢侗、張瑞圖、倪元璐、徐渭等均為一時之佼佼者。可以這麼認為是明代晚期人們思想得到解放,才更主動認可書法藝術,這就是所謂的“人們的審美態度決定了藝術作品的價值”,


其二:董其昌師出有門,他習書從顏真卿《多寶塔感應碑》入手,遍臨晉唐宋元各家;其書法藝術天賦,在注重古意、吸收古人精髓的同時,又力圖做到為我所用,融會貫通。董其昌書法生拙秀雅,融王羲之的秀逸與顏真卿的樸拙於一體,有“楮墨空元透性靈”之譽,又有“姿致中出古淡”之評;

其三:獨到的書法見解,董其昌反對館閣體的工整規範,與米萬鍾、邢侗、張瑞圖合稱“明末四大書家”,並通過努力,力矯吳門末流的陋習,使蘇、松的書法得以重新振起;同時,對帖學也頗有研究,刊刻有《戲鴻堂帖》《玉煙堂帖》等。綜上所述,這就是董其昌成為一代書法宗師的原因。



詩夜城主


董其昌,擅書畫,工詩能文,位列“晚明四家”,尤得力於米芾。董字風神蕭散、疏宕秀逸,對明末及清代前期的書壇影響巨大。其書法美學主張“巧妙與古淡”,擺脫了晚明的擬古之風,進而強調書法藝術的個性表現。

董其昌說書道只在巧妙二字,拙則直率而無化境矣。所謂巧妙在於用筆用墨,用筆當須提得筆起,不可信筆,當無矯揉造作之感;用墨秀潤,墨色超越前人,淡墨書法風流蕭散,於不經意間求韻趣。

以巧妙為本,“以奇為正”是為結字原則,力求達到"跡似奇而反正"的王字境界,與元代以來崇尚規矩體態的理念不同,故取法米芾,上追晉韻,以其奇宕新變求書之巧妙,力避呆板平正。

董其昌重視映帶照應,追求章法佈局上的巧妙,大小錯落,隨手而出,氣韻生動,不背離法度,無刻意造作。學古能變,自出新意,提倡“字須熟後生”,以此避俗。

董其昌以古淡為書法美之極詣,書得自然之天性、天真渾樸為要旨,以天真爛漫,簡淡古樸為特色,強調非人功可致,他高出時人而開啟了有宋一代的書風。

董其昌是南宗畫的倡導者,其南宗畫也以淡為主。董其昌精研禪理,與老莊哲學的虛靜無為為本,提倡淡泊的人生態度,以禪道哲理入書畫,追求心中無物、清明澄澈的精神境界。

翁方綱說:“董華亭以禪理論書,在透無上妙諦,固是前人所未能到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