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換個角度看生活


換個角度看生活

很多生活在農村的人都知道,農村相對城市而言,有許多地方起步很晚,比如周邊環境,受到的教育,看到的世界,認識世界的方式都不一樣。縱觀農村有很多地方不如城市,但每個地方都有它獨自存在的意義,每個地方都有高光的時刻。

出生在務農家庭的林清玄,小時候家裡貧苦,經濟來源都非常有限,林清玄兄弟姐妹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為家庭出一份力,林清玄也不例外,很早就外出求學,並通過寫作、勞作以維持生計。我們大多數人感受不到這種景況,一是孩子不多,二是現在環境慢慢變好。我們上一代的上一代就是兄弟姐妹多,尤其在農村,大家都還有“民以食為天”的強烈觀念,所以,那個家庭人多,幹活的人也多,大家都很團結,人與人之間還保留著那份單純親密。

01.林清玄的生平:

由於家貧,林清玄早早意識到留在家鄉沒有發展前景,於是外出求學。還別說,林清玄7歲時就已經開始背唐詩宋詞,10歲的時候開始讀小說,林清玄還記得自己小時候最喜歡的是《西遊記》。

《西遊記》都是我們很多人的童年伴侶,伴著我們成長,度過一段快樂的童年時光。

童年是每個人最快樂的源泉,作家林清玄也是。在14-18歲的時候,林清玄住在臺南,在傍海的瀛海中學讀高中,從學校跑到海邊只要半個小時。這是就學時不易與快樂。

林清玄一邊求學一邊寫作,寫作是為了賺取稿費,維持自己的生活。當沒錢的時候,常幫助漁民出海捕魚、種蚵,還幫人在碼頭上上搬貨。

這些經歷有人已經走過了,有人還未走,有人剛剛踏上。走過的人,心中會感慨自己走過的日子,會感謝那段歲月,因為有這麼一段歲月的時候,人生才會變得有意義。這種意義來自你當時度過困難時的無助與心酸,這種意義還來自你當時對未來的寄託,還來自你的期盼。未走的人,感覺前路一篇黑暗,很難走,常常很迷茫,迷茫是模糊人眼睛的障礙物,不是真正阻礙你探索的東西,真正阻礙你的是你內心還未萌發的那份期許,這期許是好的,可現實總要將你這份期許打回原形,披上生活原有的色彩,正式讓你接受這個社會是什麼樣的,社會上的人是什麼樣的,經過種種洗禮之後,你會慢慢懂得,這段路並不好走。剛剛踏上這條路的人,心裡滿滿都是一股辛酸與無可奈何,這種無可奈何就是逼著你走這條路,而且還要勇敢地走下去,而走下去不是為了證明自己曾經走過這段路,而是感謝生命中最尊貴的意義,就是讓自己忘記痛苦。

然而17歲是林清玄的一段高光時刻,這一年正式在當時影響力頗大的報紙上發表《行遊札記十帖》,連載十天的頭條,一時轟動,得到三千元臺幣稿費。

每個人都有個高光時刻,是所有人銘記的一個時刻,這個時刻或許不代表往後絕對的一帆風順,至少會讓你覺得你曾擁有過一次這樣的時刻,並且這個時刻屬於你。

"生命的歷程就像是寫在水上的字,順流而下,想回頭尋找的時候總是失去了痕跡,因為在水上寫字,無論多麼的費力,那水都不能永恆,甚至是不能成形的。"--林清玄《境明,千里皆明》

林清玄在30歲前就幾乎獲得了當時臺灣所有的文學大獎,包括國家文藝獎、金鼎獎、時報文學獎、中華文學獎、吳魯芹散文獎、作協文學獎等十數個文學獎。

縱觀作家林清玄的一生,他在自己的作品《鏡明,千里皆明》中表示人的一生就像是在水上寫字,走過的路沒有痕跡,回頭去找這些痕跡的時候,我們找不到,尋不見,看不到。在水上寫字是困難的,水上不會留下痕跡,只有水還是平靜的水,社會還是那個社會,只是水中不曾留下你寫字的痕跡,社會也會慢慢抹除你留下的所有痕跡,經過漫長的一段時間,我們會被人遺忘,這是一個人平平淡淡的一生,也是生命最尊貴的意義,活得不那麼痛苦。

02.有時候,換個角度看生活,也是一種尊重:

林清玄曾在一檔電視節目中說:古龍曾在自己的報紙上連載小說,連載了兩年多,離結尾還遙遙無期。他去催時,古龍說:“這篇小說裡有一百多個人物,要寫的太多了,可能永遠也寫不完。”於是林清玄自己寫了一個結尾:小說主角遍發武林帖,邀請了這一百多個武林人物到少林寺推選武林盟主。少林寺地下埋著炸藥,所有人全都炸死了。完。

這就是作家林清玄的特殊角度,他不會因環境的侷限讓自己的思維侷限起來,這才是真正的局外人,局外人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同時也能看到自己的內心與世界之間的對話。當生命活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看世界的方式會改變,原本沒有結束的事情會結束,原本沒有開始的事情也會開始,這也許是一種活到沒有痛苦的地步。

要說人真沒有痛苦,那是不可能的,畢竟人心肉長,受到傷害會難過痛苦,肉體遭到毆打會牽連內心一併陪著肉體痛苦。但是,這些痛苦都是來自外界的干擾,只要我們換個角度去看,就會發現這種痛苦的獨特之處。

怎麼看待這種痛苦,就需要有一顆“回到自我”的心,排除外界的痛苦,真正用內心去審視自己的內心,真正進入那個內心的世界。這也在今天所說的《換個角度看生活》這本書中提到的一樣,真正的生活品質,是回到自我。

回到自我就是擁有一顆平常心、達觀心。

平常心告訴我們,不憂昨日,不期明日。真正放下憂慮面對生活是從不去感嘆生活開始的,縱然生活有許多美麗的事和人,但不要去感嘆這一切,要用平常心去擁抱它,愛護它,不為它擔憂,只為它祈禱;用平常心看待每一個明天,明天或許不會有好事發生,或許會發生一件美好的事,不管發生什麼,都不是我們今天的期許所能改變的。所以,這顆平常心是教會我們放下身邊一些煩擾的事情,回到自我,回到生命最初的意義中,讓自己活得不再那麼痛苦。

達觀心告訴我們,每個人哭著來到世界,最後又哭著離開世界。人這一輩子最珍貴的眼淚有很多,親人離別時,白髮送黑髮時,但最具特殊的是你來到世界的第一滴眼淚和離世的最後一滴眼淚。來世的第一滴眼淚告訴我們,我們本該是哭著來到這個世界,或許這個哭不那麼憂傷,不那麼痛苦,但這個哭或許是你恐懼這個世界,面對陌生的一切,面對未知的一切而哭。離世的最後一滴眼淚告訴我們,生命何其珍貴,到頭來是水上寫字,想留也難,你會留下彌足珍貴的回憶,會留下所有的一切,就像當初赤裸裸來到這個世界,最後又赤裸裸離開。

作家餘華在《活著》裡面寫道:死亡不是失去了生命,只是走出了時間。最後我們的感嘆會隨著最後一口氣永遠停止下來。好好思考一下這句話也對,死亡不是失去生命,而是我們將自己該擁有的時間走完了而已,我們本不該奢求什麼,我們慶幸的是我們走過了這些時間,當時間走完了,我們不在擁有時間的時候,我們的生命真正開始停止。

因為我們走完了屬於我們的時間,其他時間屬於那些還沒有走完這個時間的人。所以生命真正歸屬的快樂應是:當我們生活在當下的那一刻,才能斬斷過去的憂愁和未來的恐懼,當我們斬斷過去的憂愁和未來的恐懼,才可以得到真正的自由。

真正的自由就是我們走完時間的那個過程,那段歷程是自由的,那段回到自我是自由的,那段擁有平常心和達觀心是自由的。

03.柔軟的堅強,也是生命最尊貴的意義:

從開始到現在一直在說人要將自己活的忘記痛苦的地步,才是生命尊貴的意義。

忘記自己痛苦的方式有很多種,在《換個角度看生活》中林清玄寫道:

這麼多年來,我同情那些最頑劣、最可憐、最卑下、最是被社會不容的人,我是時常記得的老師說的:在這個世界上關懷是最有力量的。

同情是人的原始初心,聽到一段悲慘的故事,我們會同情故事裡的主人公,看到一部電影會同情主人公的遭遇,看到生活有可憐的人,也會同情他們,可是有時候,我們的同情會心有餘力不足,你的同情心總是第一步先走到可憐人的身邊,但未必你的關懷第二步就能跟上去,所以,這時候也需要我們的平常心,因為很多時候每個人都有一段最可憐的時候。換個角度想想,那個時候也有人曾同情過我們,也有像我們這樣的一群人在同情我們,雖然關懷還未到達,但我們要相信,有同情心,會有那些心有餘力且足的那些人,會將關懷送到的一些人身邊。比如社會公益活動,比如無償志願,無償獻血,再比如送給大山孩子裡一本嶄新的書,這都是一些關懷和同情同時走過去的瞬間。

當關懷和同情一步到達的時候,我們活的開心,至少在此刻是沒有痛苦的,至少在此刻你領略了生命最尊貴的意義。

在歲月,我們走過了許多春夏秋冬,在人生,我們走過了許多冷暖炎涼。歲月和人生是交替進行的,但絕不是同步的,往往春代表人們的一種希望和新的開始,但人生就是不一樣,或許春才是人生的結束;夏代表著人們的活力,可人生並不一定在最炎熱的時候表現的最有活力;秋代表著人們的希望會落地,但人生的期許或許在這一刻剛剛開始;冬代表著結果的收納,可人生並不一定需要這個收納袋,或許人生是開口的袋子,將你放逐出去,繼續在外瓢潑,再去經歷人世間的冷暖炎涼。

生命是永恆的,就像演員下臺了,喜劇扔在進行。到了最後,生命才是永恆的,但我們要讓生命永恆,就得有讓生命永恆的價值,這價值可以小到影響你的下一輩人以你為榜樣,這樣你在小的世界裡擁有了生命的永恆,你做過的有價值的事永遠保留在你下一輩人的腦海裡;這價值可以達到像作家林清玄那樣,留下佳作,供人們學習,讓人們懂得生命的意義,讓人們懂得人和人不僅僅是嫉妒、猜疑、甚至怨恨,而是人和人之間的信任,人和人之間前所未有的情感。

作家林清玄說:我的寫作,不只是告訴人關於這人間的美麗,而是喚起一些沉睡著的美麗的心。

價值就是這樣來的,價值是喚醒沉睡人那顆美麗的心,讓沉睡者也可以開始自己的價值生活。讓價值喚醒價值,讓喚醒喚起沉睡者,讓生命變得尊貴,讓生活變得不再那麼痛苦,讓自己活的忘記痛苦,然後再回到自己的內心用那顆平常心、達觀心看看自己是不是真正回到了自己期許的地方,這個地方就是忘記痛苦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