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孩子不會和小朋友分享玩具是不是自私的表現?

冉冉囡囡


您好,感謝您的邀請!我是高級育嬰師、母嬰KOL福林媽咪,很高興能回答您的問題。

生活中,我們會看到很多孩子不願意把自己手裡的東西分享給其他的小朋友。

對於,這樣的孩子,大人有時候也會覺得他們是不懂得分享的,是很自私的表現。

那不懂分享的孩子,真的就是自私的表現嗎?

兒童心理學家指出,孩子在兩歲的時候,會逐漸擁有“自我意識”,這種自我意識,是孩子對周圍事物和別人的態度,開始形成初步認知的一種意識。

這樣的“意識”,直接造成的影響就是孩子會“誓死捍衛”屬於自己的東西,不會去主動分享事物,這也是我們會經常看到兩三歲左右的孩子,會因為同一個玩具而大打出手的緣故。

所以,不是不懂得分享的孩子就是自私的,而是他們初步的“自我意識”,讓他們自己認為事物的歸屬權和佔有權都屬於自己,任何人都不能“侵犯”。

爸媽不要刻意的去要求孩子去分享,那樣會讓孩子內心感到孤獨,認為爸媽是不愛他們的。

同時,他們也會再被要求分享中,不懂得如何拒絕對自己不利的事情。

畢竟,他們的分享是迫於壓力的。而為了完成“分享”,孩子們很有可能學會討好人,成為討好型“好孩子”,從而慢慢失去自己獨立的意識。

當然,爸媽想讓孩子成為一個懂得分享的孩子,除了要兼顧孩子這種“意識”外,也可以從另外的方式來進行引導。

1、讓孩子知道“分享”的意義孩子知道“分享”的意義。

把一個事物通過分享變成兩個,這樣長遠的利益“驅使”,孩子也會被誘惑到主動去分享自己的東西。

2、爸媽以身作則,將“分享”帶入生活。

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爸媽能以身作則,因為,孩子們的模仿能力還是很高的。

3、給孩子物質上的“滿足”。

想要孩子學會分享,那自然得是孩子手裡有多餘,如果只有一個的話,別說是孩子不願意分享,大人有時候也是會猶豫的。

所以,分享的前提是給滿足孩子,這是無需置疑的一點。

如果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請關注@福林媽咪,每天為您推薦落地實用的育兒知識,陪伴孩子一起健康快樂的成長。(注: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福林媽咪


孩子不會和小朋友分享玩具很正常,不能因為一件小時就認為孩子自私,孩子都有一段很獨的階段,非常正常,學會引導孩子,孩子慢慢就變得愛分享了。Dr.魏曾經說過孩子關於分享的事情,感覺很有道理。

孩子分享的能力是逐步發展的

匹茲堡大學的心理學家認為,兩歲是一個分水嶺。將18個月大和25個月大的孩子分成兩組,請求孩子們分享時,18個月大的一組分享的比例是50%,25個月大的孩子分享的比例是70%。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認知能力會增強,能夠理解別人的感受。

孩子在1歲半前,孩子並沒有物權意識,不知道你的我的,談不上分享和佔有。

1歲半到2歲時,孩子開始有了佔有慾,認為只要在他手上的就是他的。

2歲到3歲,孩子能分出你的東西和我的東西,但是特別自我,不願意分享。

4歲到5歲,孩子有了物權意識,知道一個東西不屬於自己,大家可以一起玩。

如何教孩子學會分享

1、多引導孩子分享

在實際生活中,要多和孩子溝通,引導孩子分享,告訴孩子分享不會讓他失去什麼,而且別的小朋友也曾經給他分享過東西,讓孩子具備同理心。

平時給孩子讀一些分享有關的繪本,讓孩子瞭解分享是怎麼回事,可以帶給自己快樂,讓他學這故事中的做法去實踐,孩子容易進入到情景中去。

在家裡和孩子玩一些分享的遊戲,讓孩子給大人拿一些玩具、好吃的進行分享,大人不能拒絕,要接受,並給孩子鼓掌,孩子會有成就感。

2、不要強迫孩子分享

當孩子還沒準備好分享的時候,不要強迫孩子分享。強迫孩子分享,孩子會有牴觸心理,佔有慾會更強,總是擔心自己的東西被家長隨便拿去送給別人。

等孩子2歲以後,引導孩子分享,尊重孩子的意見,孩子會認為自己被尊重,會學會主動分享。

3、體驗分享的快樂

當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多準備幾個玩具,讓大家都有的玩,不要一個玩一個看著。

讓孩子們交換玩玩具,體驗不同類型的玩具,也是一種增加知識的方式。

讓孩子們一起玩玩具,比如一些球類運動、跳繩之類的,大家一起做遊戲,玩起來會很開心。

總之,教孩子學會分享是一門藝術,要尊重孩子發展的規律,一步步來。

二胎寶媽,高級育嬰師,個性化訓練指導師,多平臺原創作者。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

凝媽悟語


很多父母發現寶寶有非常強烈的佔有慾望,不僅不願意分享自己的東西,有時候搶其他小朋友的東西,其實對於寶寶來說,他們的佔有慾望不等於大人所說的自私,是這個成長階段的一種正常的心理,但是如果孩子的佔有慾望不能得到合理的約束,很可能形成自私的性格,所以父母要幫助寶寶順利度過這個非常時期。

一、讓寶寶知道分享不代表失去

很多寶寶不願意分享,是因為害怕自己的東西被別人拿去,所以父母要讓寶寶明白,分享不代表失去,分享代表都獲得,能獲得友誼,還能獲得別的小朋友的玩具。

二、讓寶寶與小朋友接觸

要想讓寶寶學會分享,父母必須把它放到一個與人交往的環境中,讓寶寶在玩耍的過程中學會分享。

三、父母要鼓勵寶寶分享

對於寶寶的分享行為,父母一定要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讓寶寶體驗到分享的快樂,從而培養分享的好習慣。

我是侯媽,多平臺簽約作者,歡迎你能關注我,每天給大家分享教育內容,培養優秀孩子。


侯媽家庭教育


孩子不願意分享玩具,好尷尬!快用這個方法來圓場

小茹家的孩子平時特別乖巧懂事,但就是特別不喜歡分享自己的玩具,有些時候還讓身為母親的小茹特別尷尬。別人還沒動他的玩具,只是看一眼,他就會大聲喊“這是我的玩具,我不要給你玩“。小茹為此十分苦惱,遇到這樣的尷尬時刻到底應該怎麼辦呢?

好多孩子都會經歷這個階段,“自己的玩具不要給別人玩,別人的玩具自己卻必須得玩“。怎麼樣既不強迫孩子,又能緩解尷尬呢?芝麻醬來給你支個招吧。

悄悄轉移被拒絕孩子的注意力

想玩別人的玩具,還沒開口就被拒絕了,孩子心裡肯定會很難過。這時,如果硬讓兩個孩子都去玩同一個玩具,沒準兒會動起手來呢。可以試試悄悄地轉移被拒絕孩子的注意力,跟被拒絕的孩子說“阿姨這裡還有一個更好的玩具呢,阿姨拿給你玩哈“。有了更好的玩具這個說辭,孩子自然就不會在意剛才想玩的玩具了。拿到新的玩具,孩子還會很興奮,因為相信自己拿到了更好的。這樣不僅避免了孩子間的爭搶,還化解了成人之間的尷尬。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到一定年齡後,孩子還是不喜歡分享自己的玩具,並不是一種好行為。如果不加以糾正,可能孩子以後會養成自私的性格。那媽媽怎麼幫助孩子調整呢?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咯。媽媽可以跟孩子說“玩具都是媽媽給你買的。你不喜歡跟小夥伴一起分享,那媽媽也不想和你一起分享了。“ 然後就可以沒收孩子的玩具。

和孩子立一個關於分享的約定

玩具被沒收了,孩子肯定會想著要回來。當孩子要玩具時,媽媽就可以和孩子一起立一個關於玩具分享的約定,如“如果你願意分享玩具,和小夥伴一起玩,那媽媽就把這些玩具暫時交給你保管;如果你還是不分享玩具,那媽媽就要再次收回玩具了哦。“ 孩子肯定會愉快地答應,並記住和媽媽立的約定。媽媽後期要嚴格執行約定就好了。相信過不了多久,孩子就會變得愛分享了。





關注芝麻育兒專注於0-8歲孩子家庭在健康、養育、教育方面的需要。芝麻大的孕育問題,關注我們就有答案!

芝麻育兒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vname": "5.\\u5b9d\\u5b9d\\u4e0d\\u613f\\u548c\\u4eba\\u5206\\u4eab\\u73a9\\u5177\\uff0c\\u4ee5\\u540e\\u4f1a\\u53d8\\u6210\\u81ea\\u79c1\\u7684\\u4eba\\u5417\\uff1f.mp4\

秀才江湖


經常有家長擔心自家的寶寶不懂得跟別人分享,會不會是太自私了,太自我了。認為既然都是一起玩的朋友,東西就要彼此分享呀。可是,對於孩子來說憑什麼呀?


0到3歲的孩子,他還不理解物主權。他覺得我的就是我的,我想玩的應該也是我的,他還沒有能力區分清楚這個界限。在他有限的認識力裡,分享就是把我的給搶走了,給了別人。至於說別人會尊重你的物主權,玩完了還會還給你的,他想不了那麼深,而且他也不相信。因為他的經驗沒有到那個程度,所以即便你給他講了,他也是不信的。


另外,孩子是隻顧眼前的,他想不了那麼深遠。這個玩具,本來是我的,我可能沒玩,但是一旦給了別的小朋友,別的小朋友在那玩得挺開心,非常有意思,這孩子立刻就會覺得有意思,我也想模仿著玩一下。所以我要拿過來,我也要玩一玩,這種情形特別常見。


這種情況下,家長就會說,給你玩不玩,一看別人玩了,你就非得去要回來。其實那是因為孩子看到別的小朋友在玩的時候,發現原來這個玩具還可以這樣玩,孩子又沒有足夠的耐心,他就想把那個玩具拿回來趕緊玩,這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發展的特點。


家長說的要跟他人分享,其實反映了我們自己的一個認知,就是我們認為自私是不對的,我們應該大方,我們應該通過跟別人分享來維持友誼,這些對於三歲以前的孩子來說都不存在。


三歲以前的孩子,我們要幫助他建立自我的世界,自私不是一個壞事,自私就是你能夠知道自己需要什麼,知道自己的邊界,能夠維護自己的利益,然後才能由己及人,才能夠尊重別人的世界,尊重別人的邊界,也尊重別人的利益。


曲韻談兒童心理


  1. 不要強迫孩子把玩具拿給小朋友玩,這會使他產生逆反心理,討厭那個小朋友,還會把玩具槍過來。最好是自己參與進去,說"看啊!咱們一塊兒玩小火車,寶寶在這邊,小朋友在那邊,我給你們開來開去。現在,接好!"他可能不懂,可以由家長帶領玩。


  2. 引導孩子去體驗別人的感情。可以說:"寶寶,小朋友很喜歡你的玩具,咱們讓他玩一玩,他一定高興,好嗎?"家長經常讓孩子體驗別人的感情,使孩子產生同情心,主動拿出玩具來和小朋友分享快樂。這種體驗要長時間培養。


  3. 現在,絕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家庭,孩子沒有同齡小夥伴,不管什麼東西,包括吃的、穿的、用的、玩的,都是他一個人的,因此,"什麼都是我的"正是他的理解,這無可非議,關鍵在大人,要創造機會讓他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假日裡帶孩子到親友家去串門,請有小孩的同事、朋友帶孩子到家裡來做客,讓孩子把自己的玩具、圖書拿出來與小夥伴分享。開始一定很困難,次數多了,孩子不僅願意拿出玩具和大家玩,而且會很高興。


  4. 一旦發現孩子願意拿出玩具來和小朋友一塊玩,應該及時表揚,讓他知道這是好行為,把分享看成快樂的事。家長要表現出大方的態度,不要讓孩子感到媽媽捨不得拿出玩具來給小朋友玩(主要是怕玩壞了),這個年齡的兒童已經很敏感,您的態度會給他暗示。


樂寶貝育兒


孩子從6個月大的時候就開始發揮小淘氣的屬性:剛穿的衣服一轉身就能給弄髒、說不能動的東西一定要動一動……粑粑麻麻看著小可愛的“任性”舉動,又氣又愛。到底有沒有必要給他立個規矩管束管束?怎麼做才算合適而有效?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vname": "5.\\u5b9d\\u5b9d\\u4e0d\\u613f\\u548c\\u4eba\\u5206\\u4eab\\u73a9\\u5177\\uff0c\\u4ee5\\u540e\\u4f1a\\u53d8\\u6210\\u81ea\\u79c1\\u7684\\u4eba\\u5417\\uff1f.mp4\

過妄所著


孩子不分享玩具看上去很自私

這種情形一般都出現在2歲左右,在自我意識增強的時候,他的意識是:這是我的!這個時候,不要太強迫孩子分享。

遇到這種情況家長可以進行誘導,你可以跟他說:這是你的,你借給別人用一下,還是你的,會還給你。你可以教他這種概念,但是彆強迫他非要分享。

也別因為他不分享就說孩子好小氣啊,好自私啊,孩子是分階段的。如果寶寶堅持不分享,則一定不要強迫,切記這是正常現象,隨著年齡的增長會自然消失。


冉冉囡囡


物權意識敏感期

兩歲多的孩子就會進入物權意識的敏感期,最常見的表現就是:“這是我的,不給你”。自己的東西都不願和別人分享。這個時候寶爸寶媽千萬不要覺得孩子自私,其實孩子已經有了物權意識,通過物品是誰的來認知他與物品的關係。

在這個時期,家長不要和他較真,順著孩子即可。這個時間一般在三四個月(視孩子具體情況定)。之後家長可尋找到適當的時機,反覆提醒孩子要學會分享,讓他知道玩具讓別人玩還是會要回來的。大部分孩子在三週歲前後就會與人分享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