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如果以上市首日開盤價買入,已退市可轉債最高收益率能有多高?

2019年上半年股票市場的表現相當亮眼,尤其是一些個股的漲幅毫不遜色於大牛市期間的大牛股。到目前為止,這波行情已經告一段落。

與股票市場相似,可轉債市場的表現也相當不俗。價格漲幅超過50%的轉債品種不在少數,價格漲幅接近或者超過100%的轉債品種也有近10只。

截至2019年5月31日,今年上半年又有7只可轉債退市。它們是:三一轉債(110032)、康泰轉債(123008)、鼎信轉債(113506)、景旺轉債(113512)、東財轉債(123006)、常熟轉債(113018)和江南轉債(113010)。其中前6只可轉債觸發有條件贖回條款成功實施強贖,從而實現了上市公司與投資者之間的雙贏。但江南轉債(113010)退市則是因為正股股價長期低迷觸發了有條件回售條款,由於多次鉅額回售,導致流通的可轉債餘額低於3000萬元而被交易所停止上市,上市公司根據募集說明書的贖回條款而全部提前贖回(屬於餘額贖回而不是強制贖回)。

從1992年年底中國證券市場啟動第一隻可轉債的發行以來,截至2019年5月31日,共發行了303只可轉債,其中包括21只非常規的分離式可轉債(認股權和債券分離交易的可轉換公司債券)。所以傳統意義上的可轉債已共發行了282只。

這282只通常意義上的可轉債,目前已退市的有120只,未退市的還有162只。

以後的幾篇文章將分析一種可轉債的“傻瓜投資法”的收益率:假定投資者以可轉債上市首日開盤價買入,那麼,在整個交易過程中,所能獲得的最高收益率、最大虧損率和持有到期(最後一個交易日又稱“收市日”)的收益率。當然上述的計算結果都是理論上的,實際上很難實現,但具有非常強的參考價值。

由於未退市的可轉債未來的最高價無法預知,所以本文僅以120只已退市的可轉債的統計數據為基礎,詳細分析這些可轉債的交易價格在全部交易過程中的所能獲得的最高收益率。

先將這些可轉債在整個交易過程中的所能獲得的最高收益率按照發行的先後順序列表,然後加以統計分析。限於篇幅,我們只列出120家已退市的可轉債的最高收益率的前10名和後10名:


如果以上市首日開盤價買入,已退市可轉債最高收益率能有多高?


從表上可以看出,如果投資者以可轉債上市首日開盤價直接買入,在可轉債停止交易之前,都全部能獲得正收益率,而且收益率還相當不錯。

全部已退市的120只可轉債之中最高收益率最高的是通鼎轉債(128007),高達412.3%;最高收益率最低的是江南轉債(113010),只有6.16%。118只可轉債最高收益率的平均值達到77.03%;最高收益率的中位數為63.46%。

考慮到這些可轉債的平均生命週期只有2.478年,還不到2.5年,可交易的時間肯定明顯低於這個數字,那麼這種傻瓜投資法的最高收益率的年化平均水平不低於31.09%,中位數也不低於25.61%。這個年華收益率水平還是相當具有吸引力的。

全部120只可轉債中,最高收益率超過100%的共有26只,佔總數的21.67%;最高收益率在50%-100%之間的有49只,佔總數的40.83%;最高收益率在20%-50%元之間的共35只,佔總數的29.17%;最高收益率低於20%的只有區區10只,只佔總數的8.33%。

也就是說,如果投資者在可轉債上市首日以開盤價閉著眼睛買入的話,從理論上講,在轉債交易停止交易之前,所能達到的最高收益率的平均水平將達到77.03%。最高收益率超過6.16%以上的概率為100%;最高收益率超過100%以上收益率的概率為21.67%;最高收益率超過50%以上收益率的概率為62.5%,這是一個比較大的概率。

經過近一步的統計分析我們發現,這些已退市的120只可轉債的最高收益率與它們的首日開盤價呈現一定的負相關關係,相關係數為-0.1157,關聯性並不太強。與這些可轉債曾經出現的最低價的相關係數為0.1186,相關性也不強。但是最高收益率與這些可轉債出現的最高價呈現高度的正相關關係,相關係數為0.90。

也就是說,這些已退市的120只可轉債的最後可能達到的最高收益率與它們首日開盤價關係不大,與它們曾經出現的最低價關聯性也不強,但是與它們曾經出現最高價呈現高度的正相關關係,最高價越高,最高收益率也就越高。

其實,在可轉債的整個交易期間,價格低於開盤價的時間很多,投資者有太多太多的機會可以以低於可轉債上市首日開盤價的價格買入可轉債,有時甚至大幅低於上市首日開盤價。如果投資者的持有成本比上市首日開盤價還低的話,所能獲得的最高收益率一定會比上述結果更理想。所以,如果歷史經驗繼續發揮作用的話,投資者買入可轉債獲取比較理想的收益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目前,未來可轉債的發行仍將繼續加速進行,市場上有161多隻未退市的可轉債還在交易,可供投資者選擇,未來這些可轉債的表現將會如何呢?我們只能拭目以待。

透析過去,可以洞見未來。證券分析的一大流派—技術分析的基本假設就是:歷史會重演。其實,大家仔細分析一下股市的歷史數據就會發現,證券市場往往有自身特有的規律和節奏,歷史上常常有驚人的相似之處。

尤其是可轉債市場,因為博弈各方的最終訴求高度一致:以各方都能接受的價格儘快轉股,而提前轉股的最佳方式就是儘快觸發有條件贖回條款中的強制贖回條件,這時可轉債對應的正股價格必須超過當期轉股價格的相當幅度(一般是30%以上)。如果股價漲不上去,上市公司還可以通過轉股價下修的方式降低當期轉股價格,從而使得強制贖條款更容易滿足。而一旦滿足強制贖回條件,可轉債的價格肯定會達到130元以上,否則套利資金會以低於130元的價格買入可轉債後,直接轉股再賣出,從而輕鬆獲取套利收益。

可轉債投資者必須時刻牢記在心的核心要點是:做一個投資組合,控制轉債持有成本,然後耐心持有它,等待爆發(觸發強制贖回)的那一刻。

可轉債因為風險可控,下有債底的依託,所以相對於正股價格,波動往往比較小,一般成交也不太活躍,但是價格走勢與正股價格的漲跌高度正相關。

對於一般投資者來說,可轉債不是一個可以獲取暴利的投資品種。所以,要耐得住寂寞。在相當多的時候,耐心和毅力往往比金子還要珍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