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一区一县之金昌

金昌地势南高北低,山地平川交错,戈壁绿洲相间,属大陆性温带干旱气候,光照充足,气候干燥;辖金川区、永昌县,总面积9593平方公里;2017年常住人口46.86万人。金昌地处河西走廊中段,为古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和河西走廊主要城市之一,自古以来自然条件较为严酷,是全国110个重点缺水城市和13个资源型缺水城市之一,也是中国西部地区自然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金昌缘矿兴企、因企设市,因盛产镍被誉为“祖国的镍都”。

一区一县之金昌

明朝,置永昌卫。清朝,改为永昌县。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1月,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进驻永昌。12月5日,建立中华苏维埃永昌区政府,仅存23天。

1949年9月,9月23日,成立永昌县人民政府,隶属武威专员公署。1955年4月,改为永昌县人民委员会。1956年3月,隶属张掖专员公署,1961年12月改属武威专员公署领导。

1980年12月,恢复永昌县人民政府,由武威地区行政公署管辖。1962年5月,设立金川镇。

1981年,金昌市行政区域分为市区和永昌县两部分。市区辖金川镇(含4个街道办事处)和双湾、宁远堡两个人民公社;永昌县辖城关镇和河西堡、北海子、焦家庄、红山窑、新城子、朱王堡、水源、南坝、六坝、东寨10个人民公社。

1981年10月,武威地区向金昌市移交永昌县。1982年5月,市区设立金川工作委员会,管理1镇2公社。

1982年8月,永昌县金川镇所属的金川地区和宁远堡、双湾两个人民公社划为金昌市的行政区域,将武威地区管辖的永昌县划归金昌市领导。金昌市由省直接领导,市人民政府驻金川。

1983年6月,撤销金川工作委员会和金川镇,设金川区公署和金川区工作委员会,永昌县河西堡工业区域设河西堡镇。

金昌地势南高北低,山地平川交错,戈壁绿洲相间。南部山地,均属祁连山系,西北一东南走向,东西长99公里。以冷龙岭为主体,主峰海拔4442米,为市内最高山地,包括大黄山、火松林、盖掌大坂等支脉,多在2500米以上。面积2857.45平方公里,地形崎岖陡峭,多"V"字型峡谷,一般阳坡陡峻,阴坡稍缓。中部以龙首山为主体,包括栒子山、武当山、风门山和龙口山等山岭及山间盆地。绿洲平原主要分布于祁连山、龙首山之间,呈狭长带状,北西西向分布。荒漠平原分布于龙首山以北,属腾格里沙漠的西延部分。

金昌属大陆性温带干旱气候。光照充足,气候干燥,全年多西北风,昼夜、四季温差较大,霜期长,春季多大风。境内气温北高南低,降水北少南多。由东北到西南,大体划分为五个气候区,即温和极干旱区和温凉干旱区;温寒干旱区;寒冷半干旱区和寒冷半湿润区;寒冷湿润区;高寒湿润区和高寒很湿润区。

1984年12月,批准设金川区。1985年6月,撤销金川区公署,同年,撤销河西堡乡,其行政区域并入河西堡镇。新城子、朱王堡同时撤乡设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