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我的歐洲藝術史筆記(第二章):法國境內的羅馬式教堂建築

繼續上一章的內容,入侵者William在諾曼底地區建了兩個教堂,或者說修道院。一個叫做St.Etienne Abbey聖艾蒂安修道院,位於卡昂,距離巴約掛毯所在的巴約博物館有25英里。聖艾蒂安修道院仿照的就是羅馬式建築風格。

我的歐洲藝術史筆記(第二章):法國境內的羅馬式教堂建築

St.Etienne Abbey聖艾蒂安修道院 建於11世紀

羅馬風格的建築主要靠拱頂,羅馬的建築師們發明了新的方法,可以用更少的支撐,來承受更大的空間。從而讓更多的光線從穹頂處透進來。

我的歐洲藝術史筆記(第二章):法國境內的羅馬式教堂建築

聖艾蒂安修道院內部

聖艾蒂安教堂是典型的羅馬式建築,厚重,巨大,寬闊的外牆。它最顯著的特徵便是兩個巨大的塔。是力量的一種象徵。

羅馬式建築風格在11世紀後期一直到12世紀末,在歐洲廣泛流行。除了卡昂的聖埃蒂安之外,另一個值得一提的便是位於法國南部阿爾勒的St. Trophîme教堂。建於1180年,羅馬教皇曾搬到這裡。


我的歐洲藝術史筆記(第二章):法國境內的羅馬式教堂建築


我的歐洲藝術史筆記(第二章):法國境內的羅馬式教堂建築

阿爾勒的St. Trophîme教堂

阿爾勒曾經是羅馬人的居住地,同時,也是11、12世紀法國朝聖線路的起點。

我的歐洲藝術史筆記(第二章):法國境內的羅馬式教堂建築

法國四條朝聖線路圖

11、12世紀,歐洲著名的朝聖地點位於西班牙的西北角聖地亞哥,傳說聖徒st.james死後,它的遺骸隨船埋葬在此,當地有教堂記錄了這件事,因此大批的信徒每年都會從四面八方前往聖地亞哥。

法國四條朝聖線路的起點分別是巴黎、Vezelay(勃艮第地區)、Le puy(中部)以及Ales阿爾勒。這四條線路上都會修建教堂,信徒們可以在教堂休息,許多地區的經濟也得以發展。

在這個背景之下,法國許多城市都留下了具有鮮明羅馬特徵的建築。

1、Autun 法國東部小城奧坦 Saint-Lazare教堂(1120–1130)門楣上方的雕塑是《最後的審判》,令人印象深刻的雕像還有:猶大之死、夏娃的誘惑等。


我的歐洲藝術史筆記(第二章):法國境內的羅馬式教堂建築

Saint-Lazare教堂(1120–1130)

我的歐洲藝術史筆記(第二章):法國境內的羅馬式教堂建築

猶大之死 雕塑


我的歐洲藝術史筆記(第二章):法國境內的羅馬式教堂建築

夏娃的誘惑 雕塑

2、位於Le Puy這條朝聖路線上的Conques小鎮,也擁有一座羅馬式教堂,這個教堂是為一位小聖人:St.Foi而建的。最有名的是教堂門楣上的《基督的審判》。


我的歐洲藝術史筆記(第二章):法國境內的羅馬式教堂建築

conques小鎮 《最後的審判》


我的歐洲藝術史筆記(第二章):法國境內的羅馬式教堂建築

conques小鎮 《最後的審判》細節圖

3、在 Souillac(蘇亞克),距離Conques不遠,那裡的St.Mary教堂有著典型的羅馬式雕塑——以賽亞。這個雕塑原本在教堂外面,後來搬了進去。先知以賽亞,預言了基督降生。

我的歐洲藝術史筆記(第二章):法國境內的羅馬式教堂建築

Souillac St.Mary教堂 以賽亞雕塑

4、Vezelay 韋茲萊的修道院最早建於11世紀,也是朝聖之路的重要節點。1120年,這裡起過一次大火,當時有上千名朝聖教徒在喪命,也因此可知當時歐洲朝聖人數之多。韋茲萊修道院歷史上最有名的事件是1146年,在此發佈了第二次十字軍東征的佈道。

儘管第二次十字軍東征是一場災難,1190年,法蘭西國王菲利浦·奧古斯都和獅心王理查一世在這裡相遇,拋開他們之間的分歧,聯合起來進行第三次十字軍東征。


我的歐洲藝術史筆記(第二章):法國境內的羅馬式教堂建築

Vezelay 韋茲萊修道院 諾亞建方舟


我的歐洲藝術史筆記(第二章):法國境內的羅馬式教堂建築

Vezelay 韋茲萊 修道院 使徒們的任務

維澤萊是羅馬式風格的最好的紀念碑之一,它讓我們踏上了中世紀文化下一刻的門檻:哥特式藝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