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5 史學大家雷海宗


史學大家雷海宗

史學大家雷海宗

史飛翔

一個人無論他多有才華,一旦與他所處的時代發生衝突,任他三頭六臂、經天緯地,終究也是要敗下陣來的。當人身處某種歷史大潮,往往是無力的,挾裹其中,如同一片樹葉,身不由己,順流而下,直奔某種歸宿。這是我在瞭解了史學大家雷海宗的人生遭際後,內心升騰的感受。

雷海宗,字伯倫,生於1902年,河北省永清縣人。出身於書香門第,自幼飽讀詩書,在舊學和新學兩個方面都打下了紮實的基礎,17歲考入清華。1922年清華畢業後,公費留學美國,在芝加哥大學攻讀歷史和哲學。1924年入該校研究院歷史學研究所深造,1927年獲哲學博士學位,時年25歲,意氣風發,同年返國。回國後先後執教於南京中央大學、武漢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大、南開大學等,擔任教授、系主任等職。

雷海宗博聞強識、學貫中西,被學界譽為是“通中外,貫古今,兼宏微,融史哲”的史學大師。同行評價他是“聲如雷、學如海,史學之宗”。雷海宗先生被認為是20世紀中國最傑出的學者之一,與梁啟超、蔣廷黻、鄭天挺並稱“南開史學四大家”。然而就是這樣的一位史學大家,其一生的命運卻不能不讓人為之嘆息。

1943年1月,在史學家姚從吾的反覆遊說下,雷海宗稀裡糊塗的加入了國民黨,從而為自己的後半生埋下了炸彈。1947年,雷海宗轉任清華大學歷史系主任,代理文學院院長。1948年1月,雷海宗入選中央研究院院士初選名單並被蔣介石列入“搶救北方學人”計劃中。1948年底,北平解放前夕,天玄地黃,當時的學人普遍面臨著何去何從。此時,梅貽琦等人多次勸說雷海宗南下,但雷海宗堅持不走。他認為自己是個書生,只要教好書就行了。

新中國成立後,雷海宗的命運急遽直下。儘管此時他已係統學習了馬列主義,轉換了思想,轉變了政治立場和世界觀,積極參加土改、抗美援朝和思想改造等運動,但由於他此前曾加入過國民黨這一歷史背景,加之他又是“戰國策”派的代表人物,所以在歷次的政治運動中雷海宗屢遭批判,這讓他很受傷。

五十年代初,全國高等院校調整,雷海宗被分配到天津南開大學。1957年夏天,天津市召開反右大會,雷海宗被劃為右派分子。會後,雷海宗低著頭、彎著腰,一路邁著沉重步伐,艱難地走回家。一進門,他首先十分沉痛地對妻子說:“我對不起你!”突如其來的噩訊,對雷海宗的打擊實在是太大了。次日,雷海宗便血兩馬桶,當場暈倒……

此後,雷海宗的健康狀況急劇惡化,先是患慢性腎臟炎,後又得嚴重貧血,全身浮腫,步履艱難,不得已只好停止了一切教學活動。1961年末,雷海宗被摘除了“右派”分子的帽子,他欣喜若狂。

1962年初,雷海宗在身患重病的情況下,堅持要求重上講臺。於是,他乘著三輪車來到教室門口,拖著沉重的步伐走上講臺,精神抖擻地為一百多個學生先後講授《外國史學名著選讀》《外國史學史》兩門課程。雷海宗講課很有特點。先是讓助手代他在黑板上寫字。他自己端坐在椅子上。當助手寫完後,他頭也不回,把柺杖往後一甩,打在黑板上,然後大聲地念著,那渾厚的男中音非常好聽。每次課後,雷海宗就變得非常疲憊。在助手的攙扶下,拄著柺杖,艱難地、默默地走出教室。這樣一直持續到當年11月他實在不能動彈為止。

1962年12月25日,雷海宗因尿毒症及心力衰竭在天津病逝,享年 60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