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禪茶一味:每個人根器不同 品茶感受也不相同


禪茶一味:每個人根器不同 品茶感受也不相同

每個人體質不一樣,習慣不一樣,有人喝濃一點,有人喝淡一點,有人飯後喝,有人飯前喝,有人早上喝有人晚上喝,都不一樣。禪也如此,每個人智慧深淺不同,駕馭能力不同,喝茶時的領悟就會不一樣。禪,用文字來描述的話可以概括為名詞“禪那”,發展到中國叫靜慮。

靜慮是一種清新的思維,簡單點說,就是非常理智的一種思維,沒有雜念,完全屬於自己的一種思維,完全處於非常本我、非常本色的一種思維。如果要獲取這種能力,要通過禪的一種方式——戒定慧,它是定與慧的結合,只有到達“定”的境界,才能夠不被外界所有的這些名詞、經驗、概念等等所影響。

每一個禪師在自己參禪的過程當中,都有自己的領悟方式,正如蘇東坡,就是一位很有禪的見地的一個文人。他的那首《題西林壁》中“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就是禪。生命就在廬山裡,我們所處的環境是廬山,而對廬山的認識、對廬山裡麵人的認識,會因為環境的變化而產生不同,正是因為角度不一樣,環境不一樣。

每個人的角度,每個人感悟的方式,帶來感受是千變萬化的。在沒有完全深入感悟的時候,也許對禪的認識比較片面,但這個片面也是屬於自己的獨特一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