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8 [SCF]供應鏈金融與貿易融資區別分析


供應鏈金融始於貿易融資,但又在貿易融資基礎上結合信息化、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手段,打通了供應鏈金融各方信息,使得供應鏈金融融資模式標準化、規範化、規模化。

貿易融資是點對點、單對單通過貿易來進行融資的。貿易融資,實際上是基於對存貨類動產作為擔保的不得已的接受,僅從財務能力等傳統視角審視用款主體,仍然是對用款主體的授信行為,對供應鏈中的廣大中小企業並不友好,能獲得金融支持的實屬微乎其微。

[SCF]供應鏈金融與貿易融資區別分析


真正意義上的供應鏈金融,從依託核心企業的線下“1+N”模式開始,首先為中小企業融資的理念和技術瓶頸提供瞭解決方案,中小企業信貸市場不再可望不可即;其次,它提供了一個切入和穩定高端客戶的新渠道,供應鏈金融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非常突出,藉助“團購”式的開發模式和風險控制手段的創新,中小企業融資的收益-成本比得以改善,並表現出明顯的規模經濟。

供應鏈金融與貿易融資兩者之間的繼承性和區別點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信用評估的差異

貿易融資可以基於企業間的上下游交易,依託核心企業信用,也可以基於流通中“物”的資產價值來進行融資。供應鏈金融的發展,從以核心企業信用為依託,逐漸趨向將產業鏈、供應鏈的整體動態作為評估的主要目標。

2、供應鏈穩定性的差異

貿易融資是基於貿易產生的,信用評估大部分基於核心企業信用和“物權”,偶發性因素較高,對供應鏈穩定性較難評估。供應鏈金融的發展方向基於穩定性的供應鏈數據,形成多維度、實時交互的大數據模型。穩定性的供應鏈流動性補充是供應鏈金融應用的基礎。

3、真實流動性的差異

由於缺乏長期穩定的信息化數據作為支撐,貿易融資真實性的驗證較為困難,對信用和物權的真實性驗證難度較大。供應鏈金融逐步打通多維度交易數據、物流數據、社會大數據,形成有效的流動性驗證和主動性驗證,將融資模型融於供應鏈中,以數據信息化為基礎,形成有效的供應鏈信用體系。

4、還款自償性的差異

貿易融資的自償性來源於交易本身,這就對交易本身的評估帶來了較高的難度。虛假貿易、融資性貿易、物值和物權的不穩定,均會導致貿易融資自償性大大下降。供應鏈金融發展趨勢充分結合產業鏈特點和行業特色,形成結構化融資模型,不單獨依賴交易本身,得以實現供應鏈自償性的結構化。

5、槓桿比例的差異

金融降槓桿、影子銀行降槓桿都是為了讓金融脫虛入實,真正服務於實體經濟發展。合理模式和融資方式可視作槓桿,貸款比例合理性要結合產業發展趨勢,結合供應鏈的穩定性、結合核心企業流動性補充的合理性綜合考慮。

6、融資模式封閉性差異

貿易融資對融資槓桿比例的考量幾乎停留在原始的人為判斷階段,並且多方信息不共享,很容易造成過度融資。同時貿易融資注重形式上的把握,缺乏信息、物流、資金的一致性把握,容易造成供應鏈流動性資金缺乏閉環驗證。這既不利於資金方的資金安全,也不利於供應鏈系統上下游資金分配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總體而言,從行業發展趨勢來看,供應鏈金融是更為先進的服務業態。從客戶需求出發,提供從原材料採購到批發銷售的全程解決方案,然後通過物流、商流、資金流完成組織實施,一體化程度高,盈利節點較多,客戶穩定性高。供應鏈金融逐步發展為信息打通、供應鏈流動性可視化的融資模式。依託供應鏈穩定性開展的融資,對供應鏈的補充是溫和的、適度的、可控的。(來源:zg物流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