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4 付秀瑩:在時代的風潮裡,在命運的激流裡

創作談

付秀莹:在时代的风潮里,在命运的激流里

付秀瑩,女,文學碩士。作品被收入多種選刊、選本、年鑑及排行榜。著有小說集《愛情到處流傳》《朱顏記》等。曾獲首屆、第四屆中國作家出版集團優秀作品獎、優秀編輯獎等多種獎項。部分作品被譯介到國外。現為北京作家協會簽約作家。

付秀莹:在时代的风潮里,在命运的激流里

創作談被人詬病,也是近兩年的事了。甚至有批評說,作家的創作談遠遠好於他們的作品。這話其實很嚴厲了。創作談是什麼呢?無非是談創作,談個人的創作,談具體作品的創作。談的居然比做的要好,這叫人情何以堪?

因此,當《小說月報》囑我寫一篇《他們》創作談的時候,心情是矛盾的。又是喜悅,又是不安。喜悅是因為,小說被轉載,會遇到更多讀者。並且,小說家躲在虛構的故事背後,有時候會按捺不住,要跳出來告訴讀者,他的苦處和難處,他的得意處或者失手處,希望獲得讀者更多的理解以及讚美——小說家要命的虛榮心呀。然而又是不安的。擔心會自說自話,擔心擾亂視聽,總是言不及義,一出口就是謬誤。也因此覺得,創作談比小說要難寫得多。

《他們》其實是寫人在“他鄉”的“他們”。這麼多年了,在北京,我身邊有很多這樣的“他”和“她”,這樣的“他們”。擁擠的地鐵上,喧鬧的十字路口,街邊的小飯館裡,寫字樓的格子間,你隨時都有可能跟他們迎面相遇。我和他們素不相識,卻又覺得如親人一般熟悉親切。這些熟悉的陌生人,他們的神情、舉止、服飾,他們的皺紋和笑容,甚至他們的眼淚和嘆息,都與我有關,與這座城市有關,與這個時代的風起雲湧有關。他們穿著帶著我體溫的鞋子,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奔跑。他們隱匿在這個城市的各個角落,隱匿在時代風潮的滔天巨浪中,彷彿一滴水落在河流裡,悄無聲息而又驚心動魄,是無聲的喧譁。

可能你照例會問,《他們》是不是有原型,就像很多人詢問《他鄉》的原型一樣。我該怎樣回答我的讀者們呢。我是不是應該滿足你們那可愛的好奇心?《他們》中,“他們”甚至沒有名字。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另外一種隱喻。小說家肯定是這樣一種人,有一肚子話要跟這個世界訴說,又不肯直抒胸臆,只好虛構一個藝術世界,顧左右而言他,吞吞吐吐,閃爍其詞,最終往往依然是言不及義。往往是,未說的部分比說出的還要多,沉默的時刻比講述的時刻更令人黯然神傷, 動容動心。

《他們》裡的那一對夫婦,在城市裡遭遇了很多。物質的重壓,精神的動盪,情感的顛沛流離,靈魂的炙烤和熬煎……在命運的激流裡,他們差一點就被衝散了——這世上,有多少人走著走著就散了,在茫茫人海中,再也找不到了。然而,經歷種種人生風雨之後,他們那雙飽受生活碾磨的手又最終握在了一起。這是生活的強大邏輯吧,或者,這是他們又愛又恨的北京的恩賜?

老實說,我不想闡釋自己的小說。在自己的小說面前,小說家應該是沉默的。他緘口不言,只讓他筆下的人物們代他開口。自然了,這是個熱鬧的時代,作家們被迫從文字背後走出來,走到前臺,走到聚光燈下,面對一個一個真實的讀者,應對他們的熱心和冷嘲,質疑和追問,以及不屑,以及失望。虛幻的光環背後,是狼狽和難堪。這真是令人不安的一件事。

大約,是為了自衛吧,或者是舞臺感造成的錯覺,總之,這個時候,不似寫作的日常,毋寧說,是另一種虛構——變形或者遮蔽,修飾甚至偽裝。打著創作談的幌子,再寫一篇小說。因此有人說,小說家言,究竟不可信。

然而,我想說的是,我寫下《他們》,是誠懇的。我愛“他們”,為“他們”牽腸掛肚,為“他們”痛苦煎熬,為“他們”流下過滾燙的淚水。

這是真的。

付秀莹:在时代的风潮里,在命运的激流里付秀莹:在时代的风潮里,在命运的激流里

《他們》節選

文|付秀瑩

付秀莹:在时代的风潮里,在命运的激流里

她本來以為,他會追出來的。追出來,跟她解釋,急赤白臉的,像他們平時吵架的時候那樣。她承認,平日裡,她是有那麼一點強勢。在他面前,尤其霸道。他常常被她氣得不行,嘆氣說,你就是跟我有本事!你呀!就算不解釋,他只要追出來,抱住她,把她的臉捧起來,默默地看著她,看著她哭——她有一種本事,哭的時候不出聲,是靜靜地流淚。他最怕她這種哭法。每回她這麼哭,他總是伸出手,用那隻乾燥卻溫厚的大手掌給她擦眼淚——她多麼熟悉的手呀——她也一定沒有這麼多的怨恨。

然而,他並沒有。

他沒有追出來。他選擇留在那個女的身邊。

週末,北京的大街上人潮洶湧。車聲、人聲,混合成巨大的喧囂的聲浪,在初冬的黃昏,給人以莫名的虛無感。暮色漸漸濃重起來。城市被一點一點慢慢包圍,吞噬。天空是那種暗淡的鐵灰色,陰慘慘的,漫漶著北方這個季節特有的蒼茫和寥落。

她掐了一下自己,看是不是在做夢。剛才的一切,不是在夢裡吧。就像她無數次從夢裡醒來,回憶著那些可怕的夢境的碎片,帶著微微的僥倖、恐懼、後怕,還有輕微的滿足感。但願,剛才的一切,都不是真的。

今天是小雪了。北京卻沒有雪。她都不記得,去年北京的初雪是什麼時候了。北方的冬天,大約是少不得雪的。彷彿有了雪,才算是迎來了真正的冬天。雪,彷彿是冬天的一種儀式。有時候,生活是需要某種儀式感的。不是嗎?老實說,她並不是一個冷漠的人,像大街上那些這個年齡的女人們一樣,被生活磨損得厲害,遲鈍,近乎麻木,對生活,對這個世界,早已經失去了熱情和好奇心。她們穿著睡衣就敢上街買菜,素著一張臉就敢見人。她們仗著自己的年齡,仗著自己已婚婦女的身份,對生活早就沒有了任何顧忌。她們最關心的,就是家長裡短、八卦新聞,婆婆媽媽的一堆破事兒,被她們嚼得有滋有味。私心裡,她真是看不上她們。

她當年是師範出身,頗有一些藝術細胞,寫字、畫畫、彈琴,都能來兩下,關鍵時刻很能撐面子。她喜歡小情小調,有些小資趣味,骨子裡,她是一個浪漫的女人。她不肯承認,其實,當年,也是他那些個花樣翻新的浪漫招數,叫她終於動了心。那時候,他還在部隊上,穿一身戎裝,劍眉朗目,真的是英姿勃發。他在半路上截住她。去敲女生宿舍的門。他給她寫情書。那情書熱烈極了,也坦率極了。軍人嘛,就應該是這種做派,簡單,直接,有點魯莽,甚至粗暴。她並沒有覺得受到了冒犯,也沒有覺得那簡單直接的表達有什麼不妥。見慣了學校裡那些男生們小心翼翼地試探,撩撥,優柔寡斷,欲言又止,她一腔柔腸婉轉,彷彿被一場狂風暴雨擊中,一下子就崩潰了。她是小城裡小知識分子家庭出身,自幼被教育著要端正得體,要含而不露,要發乎情止乎禮。她哪裡見過這個?

她心動了。父親卻不同意。她父親是小學校長,在那座小城裡頗有威望。對於這個女兒,他是寄予厚望的。她是長女,功課又好。有一個弟弟,卻是有一點不足。幾歲上淘氣,玩木匠的傢伙,右手一根手指斷了半截。為了這點小小的殘疾,一家人都小心寵著他。吃的、穿的、玩的,都給他最好的,不肯叫他受半分委屈。漸漸地,弟弟也習慣了。他向來都是要人家愛他的。他習慣了別人給他,從來不曾想到,他還要給別人。在功課上,父親對她要求嚴格,對弟弟呢,卻馬馬虎虎。他不捨得叫兒子再在這個上頭吃苦。那個時候,還有中等師範學校。她原本是想讀高中考大學的,父親卻說,還是讀中師吧,女孩子家,穩妥。她就讀了中師。

然而終究還是不甘心。她先是參加了自學考試,人們俗稱自考的。拿下來專科,又拿下來本科。父親很高興,覺得女兒爭氣。在那個小城裡,那個年代,本科足夠了。那時候,她已經在跟他交往了。揹著父親,兩個人偷偷約會,小城不大,電影院、公園、小飯館、大街小巷,都留下了他們親密的痕跡。有一回,他把電話打到家裡,父親一接,二話不說,就掛斷了。她哭著求父親,說她愛他,她要嫁給他。父親說,你們兩個,不是一路人。她說,怎麼不是?他愛她,她也愛他,這就夠了。父親沉默良久,說,你會後悔的。

節選自《小說月報》2020年第1期,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即可購買紙刊閱讀全文。

付秀莹:在时代的风潮里,在命运的激流里

目 錄

中篇小說

張 翎 廊橋夜話

選自《十月》2019年第6期

葛 亮 小金

選自《當代》2019年第6期

陳應松 白狐

選自《北京文學》2019年第12期

付秀瑩他們

選自《人民文學》2019年第11期

中篇小說

楊少衡 下半場

選自《長城》2019年第6期

劉慶邦 託媒

選自《收穫》2019年第5期

馬金蓮 盛開

選自《雨花》2019年第10期

朱山坡 白馬夜馳

選自《江南》2019年第6期

第代著冬 系花頭巾的“爵士鼓”

選自《安徽文學》2019年第11期

牛健哲 對她好

選自《延河》2019年第11期

《小說月報》2020徵訂啟動,

口碑文學雜誌,

讓經典點亮生活!

付秀莹:在时代的风潮里,在命运的激流里付秀莹:在时代的风潮里,在命运的激流里

全國各城市均有銷售,

為了及時讀到您心愛的雜誌,

可通過以下四種方式訂閱:

付秀莹:在时代的风潮里,在命运的激流里

1

中國郵政最新開通微信訂閱服務,可手機下單付款

《小說月報》 郵發代號6—38

《小說月報》中長篇專號 郵發代號6—139

百花文藝出版社官方微店

2

通過百花文藝微店訂閱2020年新刊

付秀莹:在时代的风潮里,在命运的激流里

百花文藝出版社淘寶店

3

淘寶訂閱2020年新刊,

請輸入網址:baihuawenyi.taobao.com 或查詢“百花文藝”

雜誌鋪訂閱

4

通過雜誌鋪網店訂閱2020年新刊,請輸入網址:

http://www.zazhipu.com 搜索“小說月報”

付秀莹:在时代的风潮里,在命运的激流里

刊物最新動態,作品精彩文字,作家創作感言,

讀者閱讀心得,文壇潮流脈動,

隨時隨地向您報告。

付秀莹:在时代的风潮里,在命运的激流里付秀莹:在时代的风潮里,在命运的激流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