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世界人類圖鑑」失散的遠方親戚:美洲原住民們的平均臉

系列回顧:

美洲曾是片遺世獨立的大陸。冰河時代末期,來自亞洲的移民們穿越了白令陸橋,進入了美洲大陸。從此便與世界的其他部分隔離開來,展開了他們獨具特色的文明旅程。美洲印第安人的體質特徵與北亞和東亞人比較接近,可以看看有沒有和身邊的人撞臉。

中美洲--玉米和巧克力的故鄉

中美洲型(Centralid)

介紹:廣泛分佈於美國南部到哥倫比亞的印第安人類型。他們創造了輝煌的瑪雅和阿茲特克文化,一度人丁興旺,但在歐洲人到來之後,人口大量減少。儘管如此,中美洲型人群在今天依然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他們身材矮小,擁有稜角分明的臉和狹窄的前額,鼻子和嘴巴較寬,下巴多後縮,擁有黑色的頭髮和棕色的皮膚。

「世界人類圖鑑」失散的遠方親戚:美洲原住民們的平均臉

「世界人類圖鑑」失散的遠方親戚:美洲原住民們的平均臉

瑪雅型(Mayan)

介紹:中美洲型的子類型,介於普埃布洛型和地峽型之間。古代的瑪雅文明統治著墨西哥南部和危地馬拉等地。如今瑪雅型人群依然常見。典型的瑪雅型人群主要居住在墨西哥東南部的Mixtec, Zapotec, Chinantec, Huave等地。

「世界人類圖鑑」失散的遠方親戚:美洲原住民們的平均臉

「世界人類圖鑑」失散的遠方親戚:美洲原住民們的平均臉

地峽型(Isthmid)

介紹:中美洲型的子類型,部分適應了巴拿馬地峽炎熱的熱帶雨林氣候。在古代瑪雅文明中也扮演著一定的角色。如今,這種類型多分佈於較以往更南方的區域,現在的Mayangna, Pech, Kuna, Naso, Ngäbe, Bokota等族群多屬於此類型。地峽型人群的身高非常矮小,通常擁有輕度捲曲的黑髮和棕黃色的皮膚。

「世界人類圖鑑」失散的遠方親戚:美洲原住民們的平均臉

「世界人類圖鑑」失散的遠方親戚:美洲原住民們的平均臉

普埃布洛型(Pueblid)

介紹:得名於美國西南部的普埃布洛人,也分佈於美國南部各州和墨西哥的大部分地區,典型代表是祖尼人、霍比人、納瓦人、摩哈維人、喬克託人等,在奧傑布瓦人和阿茲特克人中也有少量普埃布洛類型分佈。他們一般體型中等,擁有直或波浪形的黑髮以及淺棕色的皮膚。不同於北美其他印第安人,普埃布洛人主要從事農耕,居住在用泥磚建造的房屋中,是北美社會發展程度較高的印第安人族群。《菊花與刀》的作者露絲本尼迪克特在他的代表作《文化模式》中將普埃布羅人作為主要研究對象之一。

「世界人類圖鑑」失散的遠方親戚:美洲原住民們的平均臉

「世界人類圖鑑」失散的遠方親戚:美洲原住民們的平均臉

Margid型

介紹:居住於墨西哥和加利福尼亞沙漠地區的古老類型。通常擁有長而較小的頭顱,眉弓發達,鼻根較低,皮膚偏紅,頭髮筆直。最為典型的Margid類型人群是墨西哥型,此外還有身材較為高大的索諾拉型和接近消失的加利福尼亞型。

「世界人類圖鑑」失散的遠方親戚:美洲原住民們的平均臉

「世界人類圖鑑」失散的遠方親戚:美洲原住民們的平均臉

加利福尼亞型(Californid)

介紹:非常古老的Margid子類型,可能是最早到達美國的印第安人的後代,多少類似於日本的阿伊努人。隨著歐洲人和其他美洲原住民的擴張,加利福尼亞型如今已近消失,僅在Yuki,North Pomo,Wailaki,Kato,Huchnom和Wappo等族群中少量存在。加利福尼亞型的特徵是發達的眉弓、深褐色的皮膚,較短的鼻子,光滑的頭髮以及低到中等的身材。

「世界人類圖鑑」失散的遠方親戚:美洲原住民們的平均臉

「世界人類圖鑑」失散的遠方親戚:美洲原住民們的平均臉

索諾拉型(Sonorid)

介紹:主要分佈於美國西南部的索諾拉沙漠地區以及墨西哥的西北部,典型代表是Pima和Seri人。和其他Margid類型相比,他們的體型更為細長,身材較高,鼻子較挺,膚色從淺黃到深棕色。

「世界人類圖鑑」失散的遠方親戚:美洲原住民們的平均臉

「世界人類圖鑑」失散的遠方親戚:美洲原住民們的平均臉

墨西哥型(Mexicid)

介紹:在今日的墨西哥人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典型代表是墨西哥的奧托米人、皮馬人、波莫人等,在危地馬拉和美國大平原地區也有分佈。他們身材通常較矮,膚色偏紅,擁有直的黑髮以及略呈鷹鉤狀的鼻子。

「世界人類圖鑑」失散的遠方親戚:美洲原住民們的平均臉

「世界人類圖鑑」失散的遠方親戚:美洲原住民們的平均臉

北美洲--圖騰柱與西部片

北大西洋型(Silvid)

介紹:廣泛分佈於美國東海岸和加拿大的類型,構成了美國西部片中常見的印第安人形象。在歐洲人到來並引進馬匹後,逐步遷徙到美國的大平原區,以獵捕美洲野牛維生。在此後的戰爭和疫病中,北大西洋型人群的數量大為減少,今天,他們的數量大約在幾十萬人左右。北大西洋型人群身材高大,體格健壯,擁有中等長度的大頭,臉部較長且稜角分明,鼻樑高挺,下巴結實。

「世界人類圖鑑」失散的遠方親戚:美洲原住民們的平均臉

「世界人類圖鑑」失散的遠方親戚:美洲原住民們的平均臉

阿巴拉契亞型(Appalacid)

介紹:北大西洋型的子類型,最初分佈於五大湖和阿巴拉契亞山脈的森林地區。典型代表是美國和加拿大的易洛魁人、阿爾岡昆人、切諾基人、克里人等。阿巴拉契亞型人群擁有淺棕黃色的皮膚,直或波浪形的黑髮以及高大的身材。擁有一些類似歐洲人的特徵,這可能來自於原始印歐人或者早期的歐洲殖民者。

「世界人類圖鑑」失散的遠方親戚:美洲原住民們的平均臉

「世界人類圖鑑」失散的遠方親戚:美洲原住民們的平均臉

平原型(Planid)

介紹:北大西洋型的子類型,得名於美國的大平原。在前哥倫布時期,集中分佈於加拿大中部到密西西比河的森林中,隨著歐洲人到來,學會了騎馬的平原印第安人追隨著美洲野牛來到大平原地區。他們擁有淺黃色或淺棕色的皮膚,身材高大,顴骨突出,下巴和嘴巴寬闊,頭顱較大。平原型的代表是美國的蘇族(包括達科他人、拉科塔人、克羅人等)以及黑腳人、夏安人等,如今人口約在10萬人左右。

「世界人類圖鑑」失散的遠方親戚:美洲原住民們的平均臉

「世界人類圖鑑」失散的遠方親戚:美洲原住民們的平均臉

亞利桑那型(Arizonid)

介紹:中美洲型、北大西洋型和太平洋型的混合類型。形成於北美不同區域印第安人的混合過程之中。人口相對較多,常見於阿帕奇人、納瓦霍人、科曼奇人以及他們的鄰近族群中。擁有淺黃色或紅棕色的皮膚,深棕色或黑色的直髮或波浪狀發,身材較高,體格非常健壯,鼻子略凸,面部較寬。

「世界人類圖鑑」失散的遠方親戚:美洲原住民們的平均臉

「世界人類圖鑑」失散的遠方親戚:美洲原住民們的平均臉

太平洋型(Pacifid)

介紹:加拿大和美國太平洋沿岸的原住類型。太平洋型人群擁有相對高的身材和強壯的身體,較短的腿和較長的手臂,臉部稜角分明,鼻子突出,下巴寬闊。

「世界人類圖鑑」失散的遠方親戚:美洲原住民們的平均臉

「世界人類圖鑑」失散的遠方親戚:美洲原住民們的平均臉

典型太平洋型(Pacifid (proper))

介紹:主要分佈於北美太平洋沿岸的潮溼森林地帶。典型類型分佈於美國和加拿大的瓦卡希語和部分薩利希語使用者,尤其是Kwakiutl和Nez Perce人中,在海達人、特林吉特人等族群中也有分佈,他們以雕刻精美的圖騰柱聞名。

「世界人類圖鑑」失散的遠方親戚:美洲原住民們的平均臉

「世界人類圖鑑」失散的遠方親戚:美洲原住民們的平均臉

阿塔帕斯卡型(Athabaskid)

介紹:深受西伯利亞型和愛斯基摩型影響的太平洋類型。可能來自於數千年前較晚到達美洲的移民。分佈於從阿拉斯加到加拿大育空地區、西北地區、不列顛哥倫比亞的區域。常見於阿塔帕斯卡語族群,例如Ahtna,Carrier Chilcotin,Dogrib,Sacree,Tanana,Telah,Tutchone人中間。(在俄國語言學家斯塔羅斯金提出的德內-葉尼塞語系的假設中,阿塔帕斯卡人被認為是葉尼塞和流域土著的近親,一些理論認為古代的匈奴人就屬於葉尼塞族群)

「世界人類圖鑑」失散的遠方親戚:美洲原住民們的平均臉

「世界人類圖鑑」失散的遠方親戚:美洲原住民們的平均臉

加利福尼亞太平洋型(California Pacifid)

介紹:分佈於美國西海岸的加州和華盛頓州南部,典型類型是加州北部的奇努克人和Yurok人,在Hupa,Modoc,Klamath等族群中也有存在。近幾十年來,隨著不同族群的通婚,這一類型可能將很快消失。

「世界人類圖鑑」失散的遠方親戚:美洲原住民們的平均臉

「世界人類圖鑑」失散的遠方親戚:美洲原住民們的平均臉

因紐特型(Inuit)

介紹:愛斯基摩型的典型代表,分佈於阿拉斯加、努納武特、拉布拉多、格陵蘭島。這些人是地球最北端的原住民,顯示了人類對最極端氣候的適應。因紐特型擁有粗壯短小的身體,稜角分明的大臉以及較大的顱骨,阿留申人、尤皮克人等西伯利亞北部族群也與因紐特型類似。

「世界人類圖鑑」失散的遠方親戚:美洲原住民們的平均臉

「世界人類圖鑑」失散的遠方親戚:美洲原住民們的平均臉

白令海型(Bering Sea)

介紹:愛斯基摩型的子類型,常見於阿拉斯加和白令海峽地區,尤其是在聖勞倫斯島。典型代表是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亞的尤皮克人,此外在因紐特人、阿留申人、楚科奇人中間也有分佈。

「世界人類圖鑑」失散的遠方親戚:美洲原住民們的平均臉

「世界人類圖鑑」失散的遠方親戚:美洲原住民們的平均臉

安第斯高原--馬丘比丘下的土豆梯田

安第斯型(Andid)

介紹:是如今人數最多的印第安人類型(主要來自秘魯和玻利維亞),主要分佈於南美的安第斯山脈地區。和其他印第安人一樣,他們也是新石器時代從白令海峽遷徙到美洲的先民們的後裔。他們身體矮壯,大多為高顱型,臉部寬度適中或較寬,顴骨突出,額頭傾斜,鼻樑高挺(鷹鉤鼻常見),下顎強健,嘴巴較寬,擁有較直的黑髮和橄欖色的皮膚。北安第斯型是最典型的安第斯類型,中安第斯型最強壯,膚色較淺,臉部較平,智利類型較為特殊,可能受到了巴塔哥尼亞型人群的影響。

「世界人類圖鑑」失散的遠方親戚:美洲原住民們的平均臉

「世界人類圖鑑」失散的遠方親戚:美洲原住民們的平均臉

北安第斯型(North Andid)

介紹:安第斯型中人口最多,最重要的子類型。適應了秘魯和厄瓜多爾安第斯山區的高海拔氣候。他們身材中等,擁有寬闊的胸脯和高挺的鼻樑以適應高海拔環境。典型的北安第斯人群是克丘亞人,他們創造了前哥倫布時期美洲最強大的國家—印加帝國。如今,北安第斯型依然是美洲人數最多的類型,人口超過1000萬。

「世界人類圖鑑」失散的遠方親戚:美洲原住民們的平均臉

「世界人類圖鑑」失散的遠方親戚:美洲原住民們的平均臉

中安第斯型(Central Andid)

介紹:分佈秘魯南部到智利北部的安第斯山脈中段。同樣擁有寬闊的胸脯,橄欖色的皮膚和鷹鉤狀的鼻子,身材健壯,顴骨突出,臉部較平。典型的中安第斯人群是玻利維亞的艾馬拉人(他們可能是蒂華納科文明的創造者),在南部克丘亞人和Diaguita人中也比較常見,在Uros、玻利維亞人和馬普切人中也時有出現。儘管在歐洲人到來後消失甚多,他們如今依然是玻利維亞占主導地位的類型。

「世界人類圖鑑」失散的遠方親戚:美洲原住民們的平均臉

「世界人類圖鑑」失散的遠方親戚:美洲原住民們的平均臉

南安第斯型(South Andid)

介紹:分佈於最南方的安第斯類型,受到了一些巴塔哥尼亞型人群的影響。他們是智利馬普切人中的主要類型,多少混合了智利南部已經滅絕的Chonos人的成分。儘管歐洲人到來後人數急劇減少,但隨著18世紀的阿勞坎化(意為馬普切人的擴張運動,馬普切人是抵抗歐洲人最久的印第安人之一),他們的分佈範圍有了一定的擴張。與其他安第斯類型人群相比,他們皮膚更白,鼻子更窄。

「世界人類圖鑑」失散的遠方親戚:美洲原住民們的平均臉

「世界人類圖鑑」失散的遠方親戚:美洲原住民們的平均臉

巴塔哥尼亞型(Patagonid)

介紹:南美洲的原住民類型,主要分佈於巴塔哥尼亞高原和潘帕斯草原。巴塔哥尼亞型中的某些已滅絕族群可能是世界上身材最為高大的人(也許他們就是麥哲倫環球航海中所見到的巨人)。巴塔哥尼亞型人群通常身材高大健碩,頭顱偏大,眉弓發達,鼻子挺直,嘴巴寬闊。

「世界人類圖鑑」失散的遠方親戚:美洲原住民們的平均臉

「世界人類圖鑑」失散的遠方親戚:美洲原住民們的平均臉

典型巴塔哥尼亞型(Patagonid (proper))

介紹:最為典型的巴塔哥尼亞類型,曾是巴塔哥尼亞高原的主要類型。最後一個未被混血的巴塔哥尼亞人已經去世,如今的典型巴塔哥尼亞型主要存在於Tehuelche人中,已經滅絕的Tiremenen人身材相當高大,也許他們就是麥哲倫航行中見到的巨人族。隨著歐洲人的到來和馬普切人的擴張,如今巴塔哥尼亞型的數量已經非常稀少。

「世界人類圖鑑」失散的遠方親戚:美洲原住民們的平均臉

「世界人類圖鑑」失散的遠方親戚:美洲原住民們的平均臉

潘帕斯型(Pampid)

介紹:身材較為纖細的巴塔哥尼亞類型,主要分佈於阿根廷和巴拉圭的查科和潘帕斯草原,混合了一些亞馬遜類型的成分。典型代表是Chorote, Chané, Mataco, Kadiweu, Pilagá, Toba, Wichí, Mocoví, Abipón和已經滅絕的烏拉圭Charrúa人,如今在巴拉圭的混血人群中依然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世界人類圖鑑」失散的遠方親戚:美洲原住民們的平均臉

「世界人類圖鑑」失散的遠方親戚:美洲原住民們的平均臉

博洛洛型(Bororo)

介紹:最北端的巴塔哥尼亞類型,常混有本地Lagid人群的成分。他們是玻利維亞西部森林、稀樹草原和巴西馬託格羅索州的原住民。典型的Bororo人群包括Umutina人等。更多的則和Bakairi, Nahukuá以及大查科的原住民混合。他們的人數在歐洲人到來後急劇減少,如今僅餘數千。

「世界人類圖鑑」失散的遠方親戚:美洲原住民們的平均臉

「世界人類圖鑑」失散的遠方親戚:美洲原住民們的平均臉

亞馬遜雨林--生物多樣性的極致

亞馬遜型(Amazonid)

介紹:南美熱帶森林地區和圭亞那高原上的原住類型。在歐洲人到來之前,他們是南美雨林地區佔據主導的人群,此後人數大量減少。亞馬遜型人群通常身材矮壯,顴骨不太突出,鼻子相對較高,女性肚皮較為突出,臀部較小。北亞馬遜型是最為典型的亞馬遜類型。

「世界人類圖鑑」失散的遠方親戚:美洲原住民們的平均臉

「世界人類圖鑑」失散的遠方親戚:美洲原住民們的平均臉

北亞馬遜類型(North Amazonid)

介紹:亞馬遜河流域北部和加勒比海地區占主導地位的類型。在加勒比語族群,例如Caribs, Makushi, Pemón, Taurepang, Wayana, Yabarana人中非常常見。“可怕的”加勒比人令西班牙人創造出了“Cannibal”(食人者)一詞。北亞馬遜類型起源於圭亞那的稀樹草原,隨後逼退了西亞馬遜類型人群,歐洲人帶來的疾病戲劇性的終結了他們的擴張。

「世界人類圖鑑」失散的遠方親戚:美洲原住民們的平均臉

「世界人類圖鑑」失散的遠方親戚:美洲原住民們的平均臉

南亞馬遜型(South Amazonid)

介紹:他們是最有擴張性的亞馬遜人群。移居至巴西北部稀樹草原之後便開始向南擴張,穿越巴西,直抵阿根廷和巴拉圭,將原有的Lagids人群驅逐殆盡。這種類型常見於使用圖皮語的族群,例如瓜拉尼人(巴拉圭官方語言瓜拉尼語的使用者),Apika,Awá-Guajá,Kawahib, Chiriguano,Piripkura人等,已經滅絕的其他圖皮部落以及Querandí人也屬於這種類型。儘管原住民人數隨著歐洲人的到來而急劇減少,但在巴西和巴拉圭的混血兒中(Mestizos),他們仍有著重要的影響。

「世界人類圖鑑」失散的遠方親戚:美洲原住民們的平均臉

「世界人類圖鑑」失散的遠方親戚:美洲原住民們的平均臉

西亞馬遜類型(West Amazonid)

介紹:亞馬遜雨林西部最為常見的類型,在阿拉瓦語(Arawakan)使用者,例如Yawalapiti, Asháninka, Mashco-Piro, Piapoco, Wayuu人中比較普遍。可能起源於哥倫比亞的稀樹草原,隨後擴張至加勒比和亞馬遜地區,同化了更早到來的Lagid人群。在歐洲人到來前的幾個世紀,生存空間受到北亞馬遜人的擠壓。

「世界人類圖鑑」失散的遠方親戚:美洲原住民們的平均臉

「世界人類圖鑑」失散的遠方親戚:美洲原住民們的平均臉

Lagid型

介紹:非常古老的南美原住類型,也許是最為古老的美洲原住民的後代。廣泛分佈於巴西高原和巴塔哥尼亞海岸等地。通常擁有寬闊的顴弓,凹陷的鼻根,較寬的鼻翼以及黃色或棕色的皮膚,身材中等。在歐洲人到來之後,數量大幅下降。

「世界人類圖鑑」失散的遠方親戚:美洲原住民們的平均臉

「世界人類圖鑑」失散的遠方親戚:美洲原住民們的平均臉

聖湖型(Lagoa Santa)

介紹:典型的Lagid類型,得名於巴西的古人類化石,與第一批來到南美的人群有關。分佈範圍曾經相當廣泛,如今主要見於Xavante,Xerente,Krahô,Kayapo,Apinajé,U'wa等使用Jê語的族群中。其他亞馬遜族群,例如博洛洛人、亞諾瑪米人也帶有一些聖湖型的成分。他們身材偏矮,眼窩深陷,鼻根較低,顴弓寬闊。

「世界人類圖鑑」失散的遠方親戚:美洲原住民們的平均臉

「世界人類圖鑑」失散的遠方親戚:美洲原住民們的平均臉

博託庫多型(Botocudo)

介紹:分佈於巴西大西洋沿岸森林地區的lagid子類型,可能混合了一些火地島類型的成分。在歐洲人到來之後,博託庫多人的數量急劇下降,如今僅餘數百。

「世界人類圖鑑」失散的遠方親戚:美洲原住民們的平均臉

「世界人類圖鑑」失散的遠方親戚:美洲原住民們的平均臉

喬科-莫蒂隆型(Chocó-Motilon)

介紹:分佈於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和巴拿馬的特殊類型。屬於lagid型和亞馬遜型的混合類型,作為一種比較古老的類型,也呈現出了一些火地島類型的特徵。典型的喬科-莫蒂隆人群包括Embera, Wounaan和Barí, Yukpa人以及一些與之相關的族群,如今大多已經滅亡。他們是前哥倫布時期厄瓜多爾文化的創造者。

「世界人類圖鑑」失散的遠方親戚:美洲原住民們的平均臉

「世界人類圖鑑」失散的遠方親戚:美洲原住民們的平均臉

北火地島型(Huarpid)

介紹:北火地島型通常被歸類於Lagid型之中。這一類型擁有一些美拉尼西亞類型的特徵,可能來自於最早期的美洲移民。Huarpid人群是阿根廷庫約地區和玻利維亞稀樹草原的原住民。典型的Huarpid人群包括Huarpe人,在Sirionó和接近滅絕的Comechingónes人中也比較常見。在前哥倫布時期,Huarpid人群較為常見,但如今人數僅餘數百。

「世界人類圖鑑」失散的遠方親戚:美洲原住民們的平均臉

「世界人類圖鑑」失散的遠方親戚:美洲原住民們的平均臉

南火地島類型(South Fuegid)

介紹:他們是地球最南端的額原住民,也是火地島最為典型的類型。火地島原住民適應了當地寒冷的氣候,通常被歸類於Lagid類型之中。整個20世紀,火地島的Yaghan和Kawésqar人數量急劇減少,如今未(受新移民)混血的火地島土著只有不足20人,已經滅絕的Chonos, Changos人也屬於南火地島類型。

「世界人類圖鑑」失散的遠方親戚:美洲原住民們的平均臉

「世界人類圖鑑」失散的遠方親戚:美洲原住民們的平均臉

最後是北美各地的印第安人,從左至右,從上到下分別為:

1.西北印第安人;2.平原印第安人;3.東部森林印第安人;4.加州印第安人;5.盆地印第安人;6.東南印第安人;7.納瓦霍人;8.普埃布羅人;9.阿帕奇人

「世界人類圖鑑」失散的遠方親戚:美洲原住民們的平均臉

擴展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