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1 《大明風華》中,朱棣為什麼要五次親征漠北?

湯唯、朱亞文主演的電視劇《大明風華》持續熱播,相較此前上映的兩部古裝戲,熱度有下降趨勢。《大明風華》卻憑藉著精良製作,演員的出色發揮,收視率和播放成績開始逐漸提升。

劇中明成祖朱棣曾五次親征漠北,武功顯赫。

《大明風華》中,朱棣為什麼要五次親征漠北?


元朝滅亡後,殘元勢力退守漠北,嚴重威脅著明王朝,這也是明成祖朱棣將京都遷往北京的重要原因。

實際上,明朝建立之初,對蒙古經略最大的遺憾就是在明太祖朱元璋駕崩後不久就發生了內亂,致使長時間無暇北顧。朱元璋好不容易經營好沒多久的邊疆實力優勢,一下子就失去了。

即位之前,朱棣一直以燕王身份戍守北邊。當時他發動靖難之役時,盡割大寧衛地界與兀良哈三衛,以償其助兵之功。這也是他被後人所詬病之一。

朱棣即位時,蒙古分裂為韃靼、瓦剌以及兀良三部,不過明廷為了維護邊疆的安寧,對這三部的政策還是公平的:一律採取和平友好政策。即位才一個多月,朱棣就迫不及待地遣使通好:“以即位,遣使賫詔諭和林瓦剌等處諸部酋長。”(《明太宗實錄》卷十四)和林,即今蒙古烏蘭巴托附近,在當時為韃靼的統治中心。《皇明大政紀》卷七雲:(明朝)希望鬼力赤“能遣使往來通好,同為一家,使邊城萬里烽堠無警,彼此熙然。共享太平之福。”同年七月,朱棣又遣指揮革來等前往詔諭鬼力赤,表達“講好修睦”願望。

《大明風華》中,朱棣為什麼要五次親征漠北?


永樂六年(1408年),殘元嫡系後代本雅失裡即汗位,韃靼對明朝的態度開始惡劣起來,或許本雅失裡認為自己是元朝正統繼承人,加上本身對明朝反感,拒絕朱棣的招撫。但是,明朝還是繼續奉行和平政策,據《明太宗實錄》載:“近得北虜二千餘人,遣使送還本雅失裡,與之講好。”朱棣放俘虜,說明其暫時不想和本雅失裡失和。

到了次年,朱棣派往韃靼的特使郭驥被殺,大怒:“朕以至誠待之,遣使還其部屬,乃執殺使臣,欲肆剽掠,敢肆志如是耶?逆命者必殲除之!”(《明太宗實錄》)

同年七月,朱棣派丘福率軍征伐韃靼,由於犯了輕敵冒進路線,救國全軍覆沒。朱棣更加憤怒了,決定御駕親征。

《大明風華》中,朱棣為什麼要五次親征漠北?


永樂八年(1410年)正月,朱棣親率五十萬大軍討伐本雅十里、阿魯臺。歷時五個月,明軍捷報不斷,凱旋而歸。

永樂十二年(1414年)三月,朱棣親率五十萬大軍再次征討蒙古,雙方相遇於忽蘭忽失溫,並開始混戰,結果明軍大勝。

永樂二十年(1426年),朱棣第三次親征,由於韃靼主力部隊始終躲避明軍,讓明軍在草原上兜圈子,滯留草原三個月,不過在回師途中突然圍剿兀良哈。

永樂二十一年(1427年)七月,朱棣第四次親征,韃靼王子也先土乾親自歸降。

永樂二十二年(1428年)四月,朱棣第五次親征,同年七月十七日朱棣在榆木川(今內蒙古多倫)駕崩,享年65歲。

《大明風華》中,朱棣為什麼要五次親征漠北?


朱棣五次親征漠北,有力的“回擊”蒙古諸部的襲擾,北方邊境得以安寧。在親征漠北時,朱棣還對俘虜採取開明的安撫政策,加快了漢民族與蒙古人之間的融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