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廢了六位皇帝,滅了司馬全族,窮二代劉裕如何逆襲成為南朝第一帝?

大侃歷史


老劉家都是開掛的,劉邦48歲僅用了七年時間就完成了從一介草莽到九五之尊的華麗蛻變。劉秀帶著3000人就敢往42萬大軍裡衝陣,關鍵還特麼打贏了。帶著十幾個人跑到河北,用了三年時間不到就“跨州連郡,帶甲百萬”。

劉裕成功的第一個因素軍事能力強

  • 個人戰力

按照史書上所說的,劉裕也是西漢楚元王劉交的後代。老劉家開掛真的是沒得說,劉裕曾創下殺皇帝最多的記錄,更誇張的是劉裕曾隻身一人追著數千人砍。劉裕最初是劉牢之的部下,劉牢之奉命討伐孫恩,命劉裕帶著數十人去查探敵情,結果遇到了一支數千人的隊伍。



這要擱在一般人那裡,要麼跑了要麼傻了,劉裕倒好帶著幾十個人就衝了上去,結果身邊人都戰死了,劉裕大喊著繼續向前衝。劉牢之劉敬宣就很奇怪,劉裕怎麼去了那麼久還沒回來,他帶著人去接應劉裕,結果到了地方看傻眼了,只見劉裕一個人揮舞著大刀追著幾千人砍。據《資治通鑑》記載
劉敬宣怪裕久不返,引兵尋之,見裕獨驅數千人,鹹共嘆息!
  • 戰術應用

當然了,個人的勇武畢竟是有限的,如果沒有劉敬宣的接應,就是累也能累死劉裕,所以匹夫之勇並不能成為百戰百勝的範例。關鍵還是戰略佈局能力和戰術運用技巧。

在戰術上劉裕發明了卻月陣,卻月陣巧妙的利用水軍為依託,步兵為主攻,剋制了北方激動能力強的騎兵。卻月陣曾創下2000步兵,大破北魏3萬精銳騎兵的記錄,劉裕也成為了開創了兵種配合的先河。

南方缺馬,一直都是制約南方北伐的重要因素。但是北方水軍一直不是南方水軍的對手,特別是是在劉裕手下。劉裕在北府軍乾的最多的事就是打孫恩,刷戰功。如果你去查查孫恩的歷史,這哥們不是在海上就是在河上被劉裕追著打。所以劉裕有著豐富的統領水軍的作戰經驗,同時他也明白水軍的重要性。



公元416年8月,劉裕親自率水軍從彭城出發,沿淮河,泗水進入清河,然後北上進入黃河,還大搖大擺的通知北魏明元帝要借道討伐西秦。明元帝非常緊張,沒有同意劉裕的借道,並且派長孫嵩督山東諸軍事,冀州刺史阿薄幹率領十萬大軍監視宋軍。

劉裕對明元帝拒絕借道並沒有放在心上,仍然向黃河推進。但是由於北魏軍的襲擾讓劉裕不厭其煩。於是劉裕在到達黃河後就在黃河北岸擺開了陣勢。劉裕派七百人搶渡北岸,然後在黃河北岸開上了一百輛戰車。每輛戰車上有七個人,在黃河北岸依靠黃河形成一個環形攻勢,後面是戰艦組成的強大後援,把戰車包圍其中,形成一個新月的形狀,所以又叫做“卻月陣”。

你知道劉裕的戰艦什麼樣嗎?據史書記載“舟艦皆重樓,起四層,高十二丈”。這在當時的人看來就是航空母艦一樣的玩意。把戰艦開到黃河,劉裕就擁有了絕對的制水權。劉裕可以站在主艦的高臺上可以俯瞰整個戰場形勢。

在排好陣型後,晉軍忽然舉起一支白旗。魏軍不明情況沒有貿然攻擊,趁這個空擋,劉裕派朱超率領兩千人分佈到一百輛戰車前手持盾甲,攜帶大弩護衛戰車。等到一切準備就緒,北魏軍隊才如夢方醒,對晉軍展開包圍。

晉軍首先用軟弱的羽箭引誘魏軍,魏軍果然發起了強攻,由於晉軍防守嚴密,魏軍久攻不下,反而死傷慘重。於是長孫嵩親自率領3萬精銳騎兵向晉軍發起了進攻,但是冒著劍雨衝向戰車的時候,藏匿在戰車裡面長槊瞬間就洞穿敵軍,這種長槊並不是我們一般意義的長槊,而是數千支三四尺長的鐵摺子,而發動長槊的也不是人的手,而是用大鐵錘猛烈撞擊長槊,一次可以貫穿敵軍三四人。

於是北魏騎兵抵擋不住,騎兵陣型也四下逃竄。晉軍在陣中斬殺了北魏冀州刺史阿薄幹,晉軍大敗而歸。史書記載:“一時奔潰,死者相積;臨陳斬阿薄幹,魏人退還畔城”。在擊敗了魏軍後,劉裕收復了河南全境。徹底解決了北魏對晉軍的威脅。

  • 戰略佈局

我們再看劉裕進攻後秦的戰略。劉裕依靠自己的水軍從黃河渡入渭水,從水路直逼長安。劉裕留王鎮惡繼續攻打潼關,自己帶人攻入關中。劉裕命令沈田子率領幾千人作為疑兵迂迴包圍後秦,姚泓不明所以,害怕沈田子從後面發起進攻,於是他親自率領全軍阻擊沈田子,不料沈田子以逸待勞趁秦軍立足未穩突然發起攻擊,擊敗了姚泓主力。關中很快便都歸附了劉裕,關中歸附,當然潼關攻破也是不在話下了。王鎮惡和劉裕合兵一處,包圍長安,後秦滅亡。



劉裕無論從個人勇武,戰術應用還是戰略佈局都做的非常完美,他充分的發揮了自己水軍的優勢,開創了用水軍,步兵配合重創騎兵的先例。

在政治方面

劉裕在討伐孫恩,刷戰功刷經驗的時候,桓玄已經入主建康,登基稱帝了。北府軍威望最高的劉牢之因為背叛王恭,投靠了桓玄晉軍大敗,而桓玄在稱帝后因為忌憚北府軍的勢力,所以想要除掉劉牢之。

實際上,桓玄沒必要擔心劉牢之,因為劉牢之的背叛,劉牢之北府軍的威望已經大跌,即便他想反叛桓玄,北府軍也不會跟從他。劉牢之在被桓玄排擠的時候,他曾找劉裕反叛桓玄投到廣陵投靠高雅之,希望劉裕跟從他。

劉裕告訴劉牢之:“當年將軍手握數萬精兵,卻望風而降。讓桓玄入主天下,現在桓玄威望日隆,朝野上下都已經被他收服,現在跑到廣陵還有什麼用呢?我還是回京口吧”。劉牢之原來的部下也都紛紛背叛了他,劉牢之最後也自殺了。


但是劉裕真的對反叛桓玄沒有想法嗎?那完全是不可能的。就算是他不反,桓玄對北府軍也是一直防範著的,劉裕只是蟄伏在京口觀察形勢。桓玄稱帝后,喜好浮華珍玩,興建了許多奢侈的宮室,喜歡四處遊獵,百姓們對桓玄已經極度不滿。據《資治通鑑》記載

既而玄奢豪縱逸,政令無常,朋黨互起,陵侮朝廷,由是眾心失望。三吳大飢,戶口減半,會稽減什三、四,臨海、永嘉殆盡,富室皆衣羅紈,懷金玉。

而對北府軍不斷打壓,也讓北府軍內部團結了起來,於是劉裕私下聯絡北府軍將領,劉裕以遊獵為名聚集了北府軍一千多人在京口起義,號召天下討伐桓玄。劉裕很快得到了北府軍將領的支持,劉裕軍隊勢如破竹,很快就攻入建康,桓玄被殺。劉裕迎回了晉安帝。

劉裕依靠北伐建立了更高的威望,外王而內聖。劉裕首先趁西秦戰事吃緊,不廢一兵一卒從西秦要回了十二郡。然後劉裕先後攻滅南燕,西征巴蜀,威逼北魏,北滅西秦收復關中。無論是南朝還是北朝的國家被他欺負了一個遍。最後他看時機成熟,就取代了晉,建立了宋國。


漁耕樵讀


一、生平簡介

劉裕(363~422),字德輿,小字寄奴,南朝宋的建立者。420~422年在位。祖籍彭城(今江蘇徐州),徙居京口(今江蘇鎮江)。

家境貧寒,以販履、種地、捕魚為業。

後入行武,初為北府軍下級軍官,從劉牢之鎮壓孫恩、盧循起義軍。籍戰功屢屢升遷。一路攻城拔寨,先後蕩平劉毅、孫恩、盧循、桓楚、譙蜀、司馬休之等割據勢力,使南方出現了百年未有的統一局面。

元熙二年(420年)代晉稱帝。建國號宋,建元永初。

即位其後,嚴禁世家大族隱匿戶口和田地,抑制豪強兼併,實行‘’土斷‘’;減輕賦稅,廢除苛政,放免奴客兵士;裁減僑郡縣,增強中央集權。生活亦崇尚節儉。422年死,廟號高祖,諡武帝。

二、從草根到帝王、一代梟雄成長史

(1)少時家貧,其性格強悍、堅韌,喜冒險,不愛讀書。

晉孝武帝時,天下大亂。亂世出梟雄,此時劉裕投入了劉牢之率領的東晉最精銳的軍隊,號稱北府兵,開始了他的戎馬生涯。

(2)初為北府舊將孫無終司馬。399年,孫恩從會稽(今浙江紹興)起兵反晉,東南八郡紛起響應,朝野震動。

時劉裕任前將軍劉牢之參軍,隨從鎮壓孫恩起義。

戰鬥中劉裕一馬當先,衝鋒陷陣,‘’殺敵甚多‘’,隨後乘勝追擊,一舉平定山陰(今浙江紹興)。此伇使他脫穎而出,一戰成名,時劉裕三十六歲。

其後,劉裕轉戰三吳,每次作戰都 身先士卒,勇悍善戰,每戰挫敵,幾年內屢立大功。一躍成為北府兵的著名將領。

401年,官至建武將軍,下邳太守。

(3)404年桓玄篡晉,劉裕與北府兵將領密謀攻桓玄,被推為盟主,其後與劉毅、何無忌等自京口起兵,殺鎮京口的桓修,次年擊潰桓玄。桓玄挾安帝退往江陵(今屬湖北),後為劉毅所統率的北府兵擊垮(廢一帝桓玄)。

安帝回建康復位。劉裕以平亂之絕大之功,令朝野畏服。加侍中 ,進號車騎將軍 、開府儀同三司,鎮京口 。

408年,以揚州刺史、錄尚書事入京輔政,獨攬朝權。

三、為滅晉進行統一戰爭

為了攫取更高的權利,還必須具更高的威望,為成就帝業打下基礎。因此劉裕進行了北伐 ,為消滅割據勢力而進行統一戰爭。

(1)409年攻南燕,410年破南燕都城廣固(山東益都),滅南燕,俘南燕主慕容超(廢一帝),收復青州。

旋親率軍回建康,擊敗盧循。

411年,收復廣州。412年,攻破江陵,殺割據者劉毅。

413年,劉裕遣將軍朱齡石破西蜀,收復成都,殺(對外稱王對內稱皇帝)譙縱(廢一帝)。

415年,劉裕遣將軍王鎮惡攻克襄陽 ,驅逐割據者司馬休之。

至此東晉境內全部統一。

416年,劉裕率將軍王鎮惡、檀道濟、沈田子等兵分五路,水路並進,攻後秦國,沿途收復滑臺(河南滑縣)許昌、洛陽等重鎮。

417年,劉裕軍攻破長安,滅後秦國姚泓(廢一帝)。

官至相國,封宋王。

418年,劉裕殺晉安帝。(廢一帝)立晉安帝之弟司馬德文為恭帝。

420年,劉裕代晉稱帝,改國號為宋,史稱“宋武帝”。同年九月,弒晉恭帝司馬德文(廢一帝)。

422年,劉裕死。

四、劉裕逆襲成功的主客觀原因

在晉朝以“門閥士族”著稱的年代裡,由一介寒門布衣,逆襲為帝王,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其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然時勢造英雄,天下大亂,豪強割據,義軍蜂起, 給梟雄劉裕以絕佳機遇。

劉裕智力超群,不僅自身武力值強 ,統帥能力更強,其治國理政亦頗有政聲。從經濟軍事到文化,奠定了劉宋作為當時中國最強國的基礎,被譽為“南朝第一帝”。

(1)具有傑出的軍事才能,較敏銳的政治眼光,且胸懷大志,智勇深沈,敢作敢為,善於把握機遇,能做到臨敵不撓,見機獨斷,多次以少勝多,克敵致勝。

(2)戰功卓著

劉裕天生具有軍事頭腦,入行伍後,如魚得水,以其驍勇善戰,足智多謀,勇猛果敢,指揮有方而屢立軍功,迅速升遷。

數年之中,平孫恩,誅桓玄,收巴蜀,滅南燕,伐後秦,使南朝疆域達黃河流域,功勳卓著,名震海內。是晉、南北朝時期最傑出的軍事統帥之一。

(3)北府兵是劉裕最大的資本和依靠。

當北府兵首領劉牢之及一批將領被桓玄殺害後,404年劉裕帶人襲擊京口,殺了桓修和桓宏,從而取得了北府兵的控制權。

劉裕約束部署,治軍嚴明,因而大得人心。

同時在北府兵中,聚集了劉毅、何無忌、諸葛長民等意氣相投的優秀青年將領,形成了以劉裕為首領的,在史上有著“京口北府集團”之稱的團體,這對劉裕發展成長及東晉王朝興衰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4)剪除異己

劉裕心狠手辣,在功成名就後,隨即清理障礙 ,剪除異己。先後逼死殺害功臣及北府將領孟昶、劉藩、謝混、諸葛長民、諸葛黎民等。

五、歷史評價

劉裕文治武功,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

特別是北伐的巨大成功,自潼關至青州都成為晉(後為宋)的疆土。其後長江流域較長時間沒有戰亂,結束了動盪割據局面,所以劉裕取代紀綱不立,豪強橫行腐敗的東晉王朝,建立較強勢的宋朝,是對漢族歷史的一大貢獻。

其被明代的大思想家李贄譽為“定亂代興之君”。後世對他的評價十分之高,稱之為‘’南朝第一帝‘’,是歷史上的英雄人物。

但是他開了一個很不好的先例,兩年內連弒東晉二帝。還創下一個僅用了十二年的時間,就一舉蕩平五胡四國、連弒六帝的記錄。劉裕號稱‘’帝王的終結者‘’,亦是始作俑者,乃名不虛傳!


手機用戶德友之書齋


劉裕(363年4月16日-422年6月26日),字德輿,小名寄奴。祖籍彭城郡彭城縣綏輿裡,生於晉陵郡丹徒縣京口裡。東晉至南北朝時期傑出的政治家、改革家、軍事家,南朝劉宋開國皇帝(420年-422年在位)。西漢楚元王劉交之後 。

劉裕自幼家貧,初為北府軍將領。自隆安三年(399年)後,對內平定孫恩和桓玄,消滅桓楚、西蜀、盧循、劉毅、司馬休之等割據勢力,使南方出現百年未有的統一局面;對外消滅南燕、後秦等國,降服仇池,又以卻月陣大破北魏,收復淮北、山東、河南、關中等地,光復洛陽、長安兩都。即位後,又派兵南征林邑國,使其全境歸附。永初元年(420年),劉裕代晉自立,定都建康,國號“宋”。執政期間,吸取前朝士族豪強挾主專橫的教訓,集權中央,抑制豪強兼併,實施土斷,整頓吏治,重用寒門,發展生產,輕徭薄賦,廢除苛法,親自聽訟,振興教育,策試諸州郡秀才,舉善旌賢,並多次遣使訪民間疾苦 ,改善政治和社會狀況,終結了門閥專政的時代,奠定了南朝“寒人掌機要”的政治格局。他對江南經濟的發展,漢文化的保護與發揚有重大貢獻,並開創了江左六朝疆域最遼闊的時期,為“元嘉之治”打下堅實的基礎。清代李贄譽之為“定亂代興之君”,也有“南朝第一帝”之稱。永初三年(422年),劉裕計劃出征北魏,尚未出兵,便因病逝世 ,終年五十九歲。廟號高祖,諡號武皇帝,葬於初寧陵。著有《兵法要略》一卷,今已亡佚。


宋朝的建立者劉裕在南朝皇帝中可謂是鶴立雞群。他雖然出身貧寒,但日後廢六帝,還滅掉東晉皇室司馬家一族,那麼,窮二代劉裕是如何逆襲成為南朝第一帝的呢?據《南史》記載:“宋高祖武皇帝諱裕,字德輿,小字寄奴,彭城縣綏輿里人,姓劉氏,漢楚元王交之二十一世孫也。彭城,楚都,故苗裔家焉。晉氏東遷,劉氏移居晉陵丹徒之京口裡。”按照這一記載,劉裕是漢室宗親,是漢高祖劉邦的弟弟劉交的直系後代。

劉裕雖然祖籍在位於今天江蘇省徐州市銅山縣的彭城縣綏輿裡,但隨著晉朝東遷,他的家族也遷徙到了丹徒縣京口裡,也就是今天的江蘇省鎮江市。他小名叫做寄奴,所以當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來到劉裕出生地京口時,曾寫“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詞句來歌頌他。劉裕剛出生母親就去世了,父親沒有錢請人給劉裕哺乳,眼看就不得不放棄了,但劉裕的“從母”,也就是姨母將自己的奶分給劉裕吃,他這才得以活下來,史書說他:“及長,雄傑有大度,身長七尺六寸,風骨奇偉,不事廉隅小節,奉繼母以孝聞。”

後來劉裕從軍,成為北府軍將領、冠軍將軍孫無終的司馬。晉安帝隆安三年(399),孫恩在會稽(今浙江紹興)起兵反晉,東南八郡紛起響應,朝野震驚。劉裕隨軍平叛,大敗孫恩並逼迫其跳海自盡。轉戰三吳的幾年中,劉裕屢充先鋒,每戰挫敵,其軍事幹略得到初步顯露。孫恩起兵,消耗了晉廷兵力,造成京防空虛。這給了盤踞長江上游軍事重鎮荊州,虎視三吳的桓玄可乘之機。元興元年(402),驃騎大將軍司馬元顯率軍西討桓玄,桓玄也率荊楚大軍南攻司馬元顯。司馬元顯派劉牢之抵禦,劉裕也隨軍前往。劉牢之率部到達溧州(今江蘇溧陽)時,遭遇桓玄大軍。劉裕請求發起攻擊,沒得到同意。劉牢之打算派劉敬宣到桓玄營中講和,遭到劉裕與劉牢之的外甥何無忌聯袂諫阻。然而劉牢之一意孤行,最終被桓玄攻入建康,殺司馬元顯,收奪劉牢之兵權,以其堂兄桓修代之。劉牢之懼禍而逃,後自縊身亡。劉裕審時度勢,暫投桓玄以行韜晦。由於劉裕屢建軍功,於北府舊部中頗有聲望,故桓玄也不敢小看他,任命他為中兵參軍。桓玄篡位後,屢屢有人建議殺死劉裕以絕後患,可桓玄猶豫不決。



東南八郡反晉之後,東晉權臣桓玄也趁機作亂,建立桓楚政權。元興三年二月,劉裕以打獵的名義聚集了北府兵殘餘兵將一千七百餘人,在京口舉兵起義,殲滅了桓楚在此處的兵力,殺死了桓修。此後眾人推舉劉裕為盟主,傳檄四方,各地紛起響應。劉裕帶領著自己的起義軍隊,最終平定了桓玄之亂,使晉安帝復位,他還在王謐死後執掌了朝政大權。此後劉裕又帶領大軍滅掉南燕、席捲番禺、征討劉毅、滅譙蜀、一同南方、北滅後秦。

眾多的戰功也使劉裕在朝中的地位愈加顯赫,在元熙元年被晉帝進爵宋王。元熙二年,劉裕代晉稱帝,自此東晉滅亡,劉裕改國號為宋,改元永初,成為了南朝劉宋的開國之君,劉裕做了皇帝之後,整頓吏治,輕徭薄賦,統一割據勢力,努力發展經濟。他起身貧微而依靠軍功登上歷史舞臺,從那之後的二十多年時間內在經濟、政治等多方面都有很大貢獻,雖然在位僅僅兩年,但是他的功績卻是祖逖、桓溫、謝安經營百年所未能達到的。正因為劉裕的種種功績,這才使他有了南朝第一帝的名號,明朝李贄更譽他為“定亂代興之君”。





大老二爺


因為兩個字——能打。不,三個字——巨能打。

劉裕,小名寄奴,出身寒門,從小混跡江湖。除了靠打,他還能靠什麼。

《資治通鑑》記載,399年,孫恩在浙江起兵造反,劉牢之奉命鎮壓,他派劉裕帶著十幾個人去偵查敵情,被敵軍發現,受到幾千敵軍圍攻,其他人全部戰死了,劉裕萬軍叢中斬殺數人,愣是殺出血路。這是劉裕第一戰,翻開史書,簡直沒有更神的開場了。

孫恩的起義軍猛不猛,那可是把北府軍打的七零八落的。可是劉裕更猛,數次將孫恩打的七零八落,嚇得起義軍一見到劉裕的旗子就跑。最後逼得孫恩逃無可逃,跳海自盡。

第二個是桓玄,大士族出生,手握重兵,篡晉自立,建楚國。東晉差點因此就滅了,可是幸好有劉裕。通過覆舟山一戰,徹底擊退桓玄,幫助東晉皇帝成功復位,劉裕一躍成為匡扶晉室的大功臣。

而後,擺平西蜀、盧循、劉毅、司馬休之等一票割據勢力。

接著揮師北伐,滅南燕,慕容家一族被劉裕斬殺乾淨。然後又滅後秦,敗北魏,收復淮北、山東、河南、關中等地,光復洛陽、長安二都。所謂“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恰如其分。

劉裕戎馬一生,居然未嘗敗績,實在太不可思議,說他是歷史上最能打的皇帝,應該沒什麼爭議。如果天假其年,而不是臨北伐前病故,那麼結束提前200多年結束亂世也未可知。




史海拾遺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辛棄疾筆下的寄奴指的就是南北朝時期的一代牛人宋武帝劉裕。

出生貧寒的皇室後裔

劉裕的出身按照他自己的推斷是楚元王劉交的二十二世孫算是西漢的皇室後裔。不過他這個皇室後裔按我推測,大概也就能夠和劉備的“中山靖王之後”有的一拼。

當年劉氏家窮,少年的劉裕常常只能別人家過日子,也因此得了一個“寄奴”的小號。

從軍——英雄的起點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劉裕人生的征途就是從從軍開始。

東晉的政權流到劉裕的時候已經是岌岌可危,晉安帝三年,孫恩叛亂,劉裕成為了將軍劉牢之的麾下擔任參軍。

在和孫恩的作戰中,劉裕的軍事才能得到了體現,期間大大小小戰役數十起,劉裕每每身先士卒,且治軍嚴明。就這樣,劉裕一步步走到了建武將軍的位置上,手下規模越來越大。

時勢造英雄

戰敗孫恩以後,恆玄又窺伺東晉。元興元年,東晉與恆玄作戰,由於主帥決策失誤,恆玄攻入建康。形勢比人強,在這樣的情形下,劉裕選擇了投靠恆玄。

元興二年,恆玄篡位,取晉代之。此時的劉裕還只是彭城內史,在朝野內外的影響有限。不過據說恆玄的妻子曾說劉裕是“龍行虎步”“不會久居人下”。

元興三年,劉裕舉兵反了恆玄,很快打敗恆玄,扶持晉帝。

劉裕成為了鎮軍將軍,徐州刺史,都督八州軍事。

南征北伐,功蓋一代

在打敗恆玄以後,劉裕並沒有止步於此,他攻滅南燕,席捲番禺,西征巴漢,擊仇池,吞併荊州,揚州。

義煕十二年,此時的劉裕已經是第一權臣,他獲得了劍履入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的殊榮。

但這還不夠,劉裕要做的是一世的英雄而不是一時的權臣,“收復北方,勒馬揚鞭”才是劉裕心中所想。

  • 義煕十三年三月,劉裕破潼關,

  • 義煕十三年四月,劉裕破洛陽

  • 義煕十三年八月,劉裕破長安

此時的劉裕完成了自東晉衣冠南渡以來,東晉歷代名臣名將都未完成過的壯舉,收復北境,真正的將河南,山東,淮北納入南朝版圖。

篡位自立

自北征歸來,劉裕享受到了無比的尊榮,他得到了一個臣子所能夠得到的最高榮耀——加九錫,封王,總百都督全國軍政,此時的劉裕真正做到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一顆心再也不能平靜。

元煕二年六月丁卯日,劉裕代晉自立,為宋武帝。

誰又能想到當年寄人籬下的寄奴,有朝一日也會君臨天下。

也許是亂世造英雄,劉裕生逢亂世,於寒窟而起,建一世帝業,一言以蔽之:“審時度勢”耳,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和他一樣把握住時勢,這才是關鍵所在。


是阿維啊


劉裕,是一個令胡族聞風喪膽的名字,也是一個讓皇帝們聞風喪膽的名字。他一共砍下了三個皇帝、一個國王的人頭,縊死和刺殺了兩個皇帝,開創了誅殺禪位皇帝的先例,坐實了嗜血的名頭。

辛棄疾曾有詞雲: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蹭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這首詞描寫的地方,是京口北固山,詞中說的寄奴,便是嗜血的統治者劉裕。寄奴,是劉裕的小名,而氣吞萬里如虎的他,便是出生在這京口的尋常巷陌之中。

劉裕的童年是不幸的,他的母親在生他的時候由於難產而死,他的父親悲痛萬分,由此遷怒於劉裕,視其為不詳之人,要把他拋棄。但是,他的童年又是幸運的,他的同族長輩之中,剛好有一位正在哺乳期的母親,見劉裕可憐,便將他抱養了回來,斷了自己兒子的母乳來餵養他。如果不是他的養母,或許這位廢了六位皇帝、滅了司馬全族的南朝第一帝將不會存在。

劉裕的養母家道中落,劉裕便早早的挑起了生活的重擔。從小“耕種”、“砍柴”、“捕魚”、“販履”來養家餬口。

劉裕成年之後,周圍的鄰居都不喜歡他。據記載,劉裕風骨奇特,有大志,好出大言,愛好樗蒲。好出大言的意思就是喜歡吹牛,愛好樗蒲的意思就是喜歡賭錢。一個喜歡吹牛的賭徒怎麼看也是個街頭小混混,眾人都不是很喜歡他。

成年後的劉裕由於不讀書、好吹牛、好賭錢、還喜歡賴賬,使得當時沒有人願意找他做事。不得已,他為了生計,只得投軍。東晉時期,好文人風範,當兵是個沒人願意去的苦差事,地位相當低,哪怕是高級軍官,也不是什麼榮耀的事情。

好在,劉家還算有點底蘊,自詡為漢族宗親。雖說到劉裕時,東漢已經亡國快200年了,劉家已經連下等士族都不是了(東晉實行九品中正制),但好歹也是個破落庶族。他去投軍不比當兵,士兵自有兵戶來當,他去,是做軍官的,雖然只是一名基層的軍官。

劉裕是京口人,京口駐紮著一隻強兵,一隻有著可以顯耀一生的戰績的軍隊,它就是在成語“草木皆兵”的締造者、以弱擊強大破前秦苻堅百萬大軍的京口兵。劉裕在這隻京口兵中,憑藉著自己庶族和京口本地人的省份,靠著熬資歷,在36歲那年,熬上了孫無終府司馬的位置,大約相當於現在的師部參謀。如果沒有意外,劉裕或許再過幾年就會在府司馬的位置上退休了,不過,他的機會馬上就來了,他的輝煌的後半生從這裡開始起步。

公元399年十月,孫恩率領自己的信徒從舟山群島向陸地城市發動進攻,一路勢如破竹,幾乎兵不血刃,攻破上虞、攻入會稽。三吳地區的庶族大地主紛紛響應起號召,半個月的時間,易幟為孫恩旗號的地方多達八郡,兵力數十萬人。

東晉朝廷調動各路兵馬來圍攻孫恩的勢力,其中,就有劉裕。劉裕由孫無終府司馬被上調到都督府司馬,參軍事,相當於軍區參謀。

該來的總會來的,氣吞萬里如虎的劉裕自是和普通人不一樣。劉裕隨軍從京口出兵,一路打到吳郡。劉裕奉命率領幾十個展示偵察孫恩軍的情況,正巧遇到孫恩軍出動,好幾千人。換成一般人,回去覆命就行了,但是劉裕不,他非要反其道而行之,以幾十人來對抗幾千人,他人生中的成名之戰就這麼到來了。

劉裕帶著幾十個人就衝了出去,結局顯而易見,雖然那幾千號人沒收過什麼訓練,但是幹掉你們這幾十個不開眼的還是輕而易舉的事情。沒多久,那幾十個人都被消滅了,就只剩下了劉裕自己。如果劉裕自此戰死,也就沒有了後來的故事。畢竟劉裕不是普通人,現在還不時戰死的時候。見劉裕的偵察小隊久不回來,軍中將領便派了一部騎兵出來接應。這隊騎兵趕到戰場的時候,劉裕正拿著長刀和幾千人搏鬥。從此,劉裕名聲大振。

自此,劉裕便成為了一隻軍隊的指揮官,開始獨自領軍作戰。在於孫恩部的多次交戰之中,有勇有謀,屢戰屢勝,被封為建武將軍、下邳太守。

雖然孫恩戰敗,東晉朝廷獲得了最終的勝利,但是大廈將傾,東晉的國運也快結束了。朝廷由於忙著對付孫恩,於是桓玄便展開內鬥,並且取得了勝利,控制了荊、江等八州之地,獨霸東晉半壁江山,一躍成為了東晉的權臣。

桓玄不滿足僅僅作為權臣把持朝政,他想要自己當皇帝,而劉裕的上司劉牢之,便成為桓玄上位最大的絆腳石。劉裕見情形不對,棄官回家,果然,桓玄對餘留的那些將領痛下殺手,劉裕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高門士族不滿桓玄把持朝政以後任人唯親,桓氏一家獨大的局面,而桓玄正好順帶打擊一下高門士族,這樣,軍官們反而得到了出頭的機會。

孫恩雖然戰敗,但是盧循接過了孫恩的大旗,繼續和朝廷對抗。劉裕回家務農不久,桓玄便將其重新啟用,官職照舊。畢竟鳥還在飛,兔子還在跑,弓和走狗還少不得。

劉裕一上任,便連打勝仗,逼迫盧循南下番禺建立根據地。劉裕的名字放佛和勝利連在了一起,每戰必勝。桓玄對劉裕又喜又忌。篡位前夕,桓玄派人試探劉裕,劉裕也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盤:你想做皇帝?我也想。不過我可沒你那麼傻,你先去替我幹幾年,我再去做。於是劉裕便對桓玄的使者表態,自己雙手支持桓玄稱帝。桓玄自此對劉裕甚是看重,如同當年的曹操對待關羽一般。

桓玄逼迫晉安帝司馬德宗禪位,登位為帝,國號大楚。桓玄是一個大名士,愛好廣泛,既喜歡古玩字畫、美竹佳果,又喜歡奇珍異寶,佳園美宅,驕奢淫侈,不得人心。

劉裕見時機成熟,決定發起一場“道桓”運動。公元404年二月,劉裕以遊獵為名,集合了一百多人,於清晨以計謀殺入京口府衙,各處與之密謀的勢力前來與之回合,共推劉裕為盟主,舉兵匡扶晉室。各地勢力也紛紛起兵,共擊桓玄。404年五月,桓玄兵敗被殺,晉安帝復辟。

京口建義諸將得到朝廷的封賞,劉裕被封為車騎將軍,領徐、青、兗三州刺史,鎮守京口。不久,又任揚州刺史、錄尚書事,開始控制東晉的局勢。皇帝殺手的劉裕,正式登上了權利角鬥的舞臺。

南朝的統治者都需要一定的聲望,劉裕也不例外。409年,南燕騎兵掠境,擄走東晉青年男女二千五百人。一個屬於劉裕的時代正式到來,劉裕的第一次北伐拉開了序幕。劉裕勢如破竹,南燕皇帝慕容超在廣固投降,被劉裕押回建康斬首,南燕亡國。

被劉裕趕到番禺的盧循趁劉裕北伐的時機,攻打建康,劉裕在滅南燕之後,調兵南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打敗盧循。

劉裕憑藉其卓越的軍事才能,逼死孫恩、消滅桓玄、北伐南燕、大敗盧循,一次又一次的挽救了東晉朝廷,被封為太尉。不過,劉裕的道路依然很艱難,一方面是還有很多的政治對手,另一方面,桓玄的下場告訴他,要相當皇帝,首先要做的,是成為大英雄。

劉裕開始了自己的操作,通過各種手段,剷除異己、消滅政治對手、削平宗室勢力,使得一些實權人物紛紛外套,劉裕把朝廷的大權牢牢的掌握在了手中。安內已經完成了,成為大英雄的下一個步驟,那就是攘外了。

劉裕兵分五路,水陸並進,開始了光復北方的征程。彷彿天下的好將好兵都到了劉裕手下一般,百戰百克。誅後秦皇族姚氏滿門、光復兩京、飲馬黃河,是一百多年來晉朝對五胡戰爭最大的一次勝利。東晉帝國的輝煌達到了頂點,劉裕的聲望也達到了極致。是繼續和五胡作戰,光復漢人領土?還是見好就收,鞏固勝利果實?

如同大家所知道的,劉裕終於扔掉了面具,露出了本來的面目。公元420年正月,五十七歲的劉裕在石頭城宋王宮舉行了一場升達的晚宴,文物百官全部到齊。劉裕在宴會上表示自己老了,要辭官歸家,頤養天年。滿朝文武不清楚劉裕心底的想法,不好亂髮言,便紛紛大讚劉裕功德。演戲完畢,中書令傅亮在歸家時,突然醒悟劉裕這一番做法的意思,於是返回參見劉裕。兩人一番對話之後,傅亮趕回京都,委婉暗示晉恭帝司馬德文禪位天下。傅亮把草擬好的推諉詔書呈上,請皇帝親手抄寫。該來的總會來,司馬德文明白這個道理,欣然持筆。不過,司馬德文縱使表現得一點也不悲傷懊悔的樣子,劉裕卻沒有放過他。一年後,司馬德文倒在血泊之中,雖然沒有人看到是誰動的手,但是沒有人會認為這不是劉裕動的手,劉裕從此又多了一個誅殺禪位君主的名號。

劉裕,這個出身貧寒的無賴賭徒、這位雄才大略、用兵如神的大英雄,終於達成了自己的夢想,成為了皇帝。420年,劉裕登基,改國號為宋,改元永初,南朝第一個皇帝誕生,南北朝時代就這樣拉開了序幕。


賴丐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辛棄疾詩中所寫的“寄奴”,便是“南朝第一帝”劉宋開國皇帝劉裕。劉裕的一生極具傳奇性,他從一個窮困潦倒,遭人鄙視的“寄奴”,逆襲成為萬人之上的九五至尊,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落魄貴族

劉裕,字德輿,小名曰寄奴。生於晉陵郡丹徒縣京口,祖藉為彭城縣綏輿裡,據說是西漢楚元王劉交二十二世孫,永嘉之亂後,他的家族南遷到了京口。劉裕出生時,母親因產疾而死,劉裕的父親劉翹因為家貧,找不到乳母,準備將他丟棄,幸而劉裕姨母當時生了劉懷敬不到一年,於是養育了劉裕,劉裕這才得已存活。劉裕長大後,一副英雄像,“雄傑有大度,身長七尺六寸,風骨奇偉,不事廉隅小節”,由於家境貧寒,劉裕在京口以賣草鞋為生,他還喜歡“樗蒲”(指賭博),輸得一塌糊塗,因此人們十分瞧不起他。



改頭換面

劉裕與臧愛親結婚後,育有一女,初為人父的劉裕為了讓妻子女兒少受些苦,決定前去投北府軍,劉裕不會想到,這一決定,改變了他的一生,他參軍後被孫無終看中,成為了他的司馬(相當於參謀)。隆安三年十一月,孫恩在會稽作亂,據三吳八郡,聲勢浩大,東晉急遣謝琰與劉牢之前往鎮壓,劉牢之曾聽孫無終誇讚過劉裕,於是提拔他為自己的參府軍事。劉裕沒有讓劉牢之失望,在前線,劉牢之派劉裕率數十人前往敵營偵查敵情,不料被人發現,面對這種情況,劉裕沒有選擇逃跑,反而率眾與孫恩大戰,其他人死的死傷的傷,而劉裕奮勇殺敵,以一敵千,殺死殺傷無數敵人。而劉牢之之子劉敬宣見劉裕許久未歸,於是帶兵尋找劉裕,結果找到劉裕時,正看見劉裕一個人在敵陣中進進出出,如入無人之境,眾人驚愕之餘,急忙前往救援,孫恩被迫撤入海島,而劉裕憑藉此戰一戰成名。次年五月,孫恩捲土重來,復入餘姚,破上虞,殺死謝琰,逼近會稽,劉牢之聞迅趕來,孫恩再次敗退。劉牢之為防孫恩再次入侵,命劉裕據守句章,果不其然,孫恩於建安五年二月再次以浹口,進取海鹽,劉裕作戰勇猛,率數百士兵多次擊退孫恩進攻,孫恩見句章久攻不下,遂改變目標,隆安五年三月,孫恩攻海鹽,劉裕得知後,前往海鹽抗擊孫恩,在海鹽重駐城池,並選出數百人組成敢死隊,脫下鎧甲,手持短兵,一鼓作氣,衝進敵陣,孫恩部驚慌失措,大潰而逃,姚盛也死在了海鹽。劉裕又使出“請君入甕”之計,佯裝撤退,將起義軍引入城中,打了一次漂亮的伏擊戰。孫恩於是又轉攻滬瀆。五月孫恩攻佔滬瀆,又從海路進至京口,意欲攻取東晉京師建康,劉裕急至丹徒,以少勝多,大敗起義軍,起義軍許多人跳崖而死。八月,劉裕因功被封為建武將軍、下邳太守。之後,孫恩欲復入建康,因司馬尚之入援作罷,北走鬱州,劉裕追至鬱州,大敗孫恩,後又在滬瀆、海鹽三戰三捷。



大權在握

孫恩起義使東晉元氣大傷,這使桓玄蠢蠢欲動。元興元年(402年),驃騎大將軍司馬元顯率軍西討桓玄,桓玄也率荊楚大軍南攻司馬元顯。司馬元顯命劉牢之到溧州抵禦,劉牢之猶豫不決,後桓玄遣使勸降,劉牢之不顧外甥何無忌與劉裕極力勸阻,派兒子劉敬宣降桓玄。桓玄遂攻入建康,殺司馬元顯,收奪劉牢之兵權。劉裕被迫降桓玄,而桓玄迫於劉裕在北府軍中之威望,任命他為中兵參軍。

元興二年(403年),孫恩的妹夫盧循起事,桓玄派劉裕討伐,劉裕大敗其,並殺其大帥張士道。同年十二月,桓玄篡位,之後對北府軍趕盡殺絕,劉裕也絕非坐以待斃之人,元興三年(404年)二月,劉裕借打獵為名,聚集北府兵殘餘一千七百餘人,在京口起義,一舉殲滅了桓楚在此的兵力,殺死桓修,之後連戰連捷,劉裕先禾江乘吳甫之,在江乘以南的羅落橋時又殺皇甫敷。三月,劉裕又進攻覆舟山,並命弱兵登山,並造成數量很多的假象,桓玄守軍大多是北府軍出身,面對劉裕如此生猛之人,都十分恐懼,劉裕於是與諸軍進攻,以火攻擊潰桓玄守軍,而桓玄亦棄城西逃。劉裕在進建康城後,晉安帝在江陵復位。然而,桓氏勢力仍以荊州為據點,並藉此反攻江陵。義熙元年(405年),晉軍收復江陵,驅逐當地桓氏勢力,迎晉安帝返回建康,劉裕又遣使到後秦,要求後秦歸淮北諸郡,兵不血刃的收回了淮北的南鄉、順陽、新野、舞陰等十二郡,由於劉裕立功無數。義熙四年,劉裕獲授侍中、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揚州刺史、錄尚書事、徐兗二州刺史,朝政大權盡歸劉裕之手。

之後,劉裕消滅盧循、劉毅、司馬休之等割據勢力,譙蜀、後秦、南燕、恆楚,於元熙二年六月丁卯日,代晉建宋,登基稱帝,是為宋武帝。


探尋歷史奧秘


劉裕是南北朝時期宋的建立者,他祖籍彭城郡彭城縣,因為彭城屬於古宋國,所以曾被封為宋國公的劉裕,把建立的朝代叫宋朝。

劉裕幼年家貧,為生計所迫,他靠砍柴、種地、打漁和賣草鞋為生,他的小名“寄奴”就反映了早年的生活窘境。後來,劉裕加入東晉北府兵,充分發揮了自己的軍事天賦,戰場上每每以少勝多,迅速加官進爵。


劉裕一生共計殺了六位皇帝,分別是桓楚的桓玄、西蜀的譙縱、南燕的慕容超、後秦的姚泓、而東晉晉安帝司馬德宗、東晉皇帝司馬德文。建宋之後,他又首開殺前朝皇室之先河,將司馬氏全族殺光。

劉裕雖然殺了這麼多皇帝,但是他當上皇帝之後,解決了東晉很多的弊端,比如減輕賦稅、興辦學校,打擊土地兼併的豪強地主,一手終結了門閥士族的時代。而且劉裕又多次進行北伐,擴大了南朝宋的疆域版圖。


非常可惜的是,劉裕建宋二年就因病去世,後來朝中掌握軍權的蕭道成篡位成功,將劉氏全族幾乎全部屠殺。劉裕當年對司馬氏做的一切,終究報應在自己身上了。

------------------------------------------------------------


觀雪一壺酒


英雄莫問出處。“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屌絲”逆襲自古就是一首充滿傳奇色彩的史詩,為世人所景仰。

劉裕之前“屌絲”到什麼程度?從他的名字就可以看出來:“裕”→多餘的。小時候又名“劉寄奴”→“寄養”在別人家”。可見他的身世多麼“卑微”。

我們先來了解他的“身世”

劉裕(公元363年~422年),丹徙縣京口裡(今江蘇鎮江)人。

劉裕一出生,母親就死了。他父親劉翹只是東安一個小小的“郡功曹”,覺得生活艱難,難以獨力照應,差點把扔掉,後來還是“撿”了回來,但“寄養”在嬸母家。他父親給他取名“劉裕”(多餘的意思),後來他嬸母又給他起了“小名”→“寄奴兒”。

劉裕15歲時,父親劉翹也病死了。繼母帶著他和兩個異母弟弟艱難度日。他很懂事,為貼補家用,便做草鞋換糧食。他對繼母很孝順,寧可自己餓肚子,也不讓繼母沒飯吃

雖然在貧困線上掙扎,但劉裕有著遠大的理想。他一直懷有“建功立業”的志向。

“屌絲”逆襲之路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只是《左傳》裡面描述的一個夢想,成功之路絕不會是一蹴而就的。

公元399年,孫恩在會稽(今浙江紹興)起兵反晉,東南八省紛紛響應,震驚朝野。朝廷迅速進行鎮壓。劉裕就是在這時加入了東晉北府兵的行列,成為了一名士兵。


晉階之路是一步步走出來的,沒有捷徑。

他初在帶兵將領孫元終身邊做一名親兵。由於作戰英勇,不久被提拔為“司馬”。後來又升為“參軍”,於是更加勤勉賣力。

他三次帶兵打敗孫恩,使孫恩無立足之地,被迫逃到了海上。從而被劉牢之當做“心腹愛將”。這樣,他逐漸掌握了北府兵權。

後來,桓玄自立為帝。他又聯絡各方豪傑,起兵討伐。於公元404年秋,在覆山舟一戰,把桓玄的軍隊打得大敗。公元405年,晉安帝司馬德宗論功行賞,他被任命為“都督”,轄“楊”、”荊”、“徐”等16州軍事。他此時已經成為了一名“封疆大臣”。

公元409年初,南燕慕容超數次派兵侵犯準北,殺朝廷命官。劉裕又請求北伐南燕。並且沒過多久,就消滅了南燕。朝廷命他兼任“青”、“翼”二州刺史。並允許他以後“相機行事”。也就是說:他以後可以自作主張,不必請示朝廷了。

不久,盧循在廣州起兵反晉,劉裕又率兵南征廣州。他甚至把年僅4歲的兒子劉義隆也帶上戰場。這一英勇壯舉極大地鼓舞了士氣。士氣高昂的東晉軍隊一舉擊敗了盧循的軍隊。

因這一戰,朝廷又加封他為“太尉中書監”,加“黃鋮”。從此劉裕正式執掌了朝政大權。

現在有一句流行語“幸福來得太突然”。劉裕開始“幸福”了。但並非來得“太突然”,他是通過一步一個坑,“硬砸”出來的。現在,他要向“九五之尊”發起衝擊了。

劉裕逼迫“禪讓”,自己稱帝

劉裕掌握了大權後,便有了取代晉安帝的念頭。但他沒有馬上稱帝,為了穩妥,他需要先培植自己的黨羽。他派王韶之潛入宮中,將晉安帝活活勒死。並立晉安帝的弟弟司馬德文繼位(晉恭帝)。晉恭帝其實就是一名傀儡皇帝。在劉裕的控制下得過且過。

現在開始,他便培植親信,剷除異見。劉毅、諸葛長明等與他政見不合的大臣被他紛紛罷除。

然後,他第二次北伐,克復關中,於公元418年受封為“相國”、“宋公”。


此時,劉裕認為取代東晉的條件已經成熟。公元420年,他派人擬好了“禪位”詔書,讓晉恭帝抄錄。恭帝唯命是從,爽快地答應了。

就這樣,劉裕終於坐上了皇帝龍椅。建國號“宋”,稱“宋武帝”,年號為“永初”,定都“建康”(今南京)。廢恭帝為“零陵王”。第二年6月,他又派人將其毒死。開了”殺死“禪禮”退位者”的先例。為絕後患,他竟慘無人道地將司馬氏家族滅族。歷經11位皇帝的東晉王朝至此結束了。

不過,在劉裕執政期間,政治還算開明。他減輕賦稅,赦免奴客士兵。社會生產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只是好景不長,他只當了兩年皇帝,就於422年病死了。

這就是劉裕傳奇的一生。他的一生,殺害、廢除了六位皇帝,分別是:反晉自立的桓玄、南燕皇后慕容超、蜀國皇帝譙縱、後秦的皇帝姚泓、東晉的司馬德宗和司馬德文,成功逆襲,登上了權力之巔。

他由此拉開了中國南北朝時期的序幕,成為南朝第一帝。

“屌絲逆襲”總是令人神往的。在人脈等各方面資源都要遜於他人的條件下,他們所取得的成功,更讓人羨慕,更值得尊重。

今天我們重溫劉裕的逆襲之路,並不是要學習他爭權奪利的手段,而是要學習他不要怨恨上蒼不公,沒有承襲優越的條件,而要通過努力拚博,勤奮工作,以此改變自己的命運。這就是我選題的角度,答題的目的。


衡陽泉湖人歷史觀


在頭條回答了幾千個問題了,現在有點懶。

關於劉裕,這絕對是開掛的人生,跟朱元璋一樣都是D絲逆襲,具體怎麼回事,推薦去看下鏟史官的劉裕專場。(鏈接就不放了,可以百度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