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废了六位皇帝,灭了司马全族,穷二代刘裕如何逆袭成为南朝第一帝?

大侃历史


老刘家都是开挂的,刘邦48岁仅用了七年时间就完成了从一介草莽到九五之尊的华丽蜕变。刘秀带着3000人就敢往42万大军里冲阵,关键还特么打赢了。带着十几个人跑到河北,用了三年时间不到就“跨州连郡,带甲百万”。

刘裕成功的第一个因素军事能力强

  • 个人战力

按照史书上所说的,刘裕也是西汉楚元王刘交的后代。老刘家开挂真的是没得说,刘裕曾创下杀皇帝最多的记录,更夸张的是刘裕曾只身一人追着数千人砍。刘裕最初是刘牢之的部下,刘牢之奉命讨伐孙恩,命刘裕带着数十人去查探敌情,结果遇到了一支数千人的队伍。



这要搁在一般人那里,要么跑了要么傻了,刘裕倒好带着几十个人就冲了上去,结果身边人都战死了,刘裕大喊着继续向前冲。刘牢之刘敬宣就很奇怪,刘裕怎么去了那么久还没回来,他带着人去接应刘裕,结果到了地方看傻眼了,只见刘裕一个人挥舞着大刀追着几千人砍。据《资治通鉴》记载
刘敬宣怪裕久不返,引兵寻之,见裕独驱数千人,咸共叹息!
  • 战术应用

当然了,个人的勇武毕竟是有限的,如果没有刘敬宣的接应,就是累也能累死刘裕,所以匹夫之勇并不能成为百战百胜的范例。关键还是战略布局能力和战术运用技巧。

在战术上刘裕发明了却月阵,却月阵巧妙的利用水军为依托,步兵为主攻,克制了北方激动能力强的骑兵。却月阵曾创下2000步兵,大破北魏3万精锐骑兵的记录,刘裕也成为了开创了兵种配合的先河。

南方缺马,一直都是制约南方北伐的重要因素。但是北方水军一直不是南方水军的对手,特别是是在刘裕手下。刘裕在北府军干的最多的事就是打孙恩,刷战功。如果你去查查孙恩的历史,这哥们不是在海上就是在河上被刘裕追着打。所以刘裕有着丰富的统领水军的作战经验,同时他也明白水军的重要性。



公元416年8月,刘裕亲自率水军从彭城出发,沿淮河,泗水进入清河,然后北上进入黄河,还大摇大摆的通知北魏明元帝要借道讨伐西秦。明元帝非常紧张,没有同意刘裕的借道,并且派长孙嵩督山东诸军事,冀州刺史阿薄干率领十万大军监视宋军。

刘裕对明元帝拒绝借道并没有放在心上,仍然向黄河推进。但是由于北魏军的袭扰让刘裕不厌其烦。于是刘裕在到达黄河后就在黄河北岸摆开了阵势。刘裕派七百人抢渡北岸,然后在黄河北岸开上了一百辆战车。每辆战车上有七个人,在黄河北岸依靠黄河形成一个环形攻势,后面是战舰组成的强大后援,把战车包围其中,形成一个新月的形状,所以又叫做“却月阵”。

你知道刘裕的战舰什么样吗?据史书记载“舟舰皆重楼,起四层,高十二丈”。这在当时的人看来就是航空母舰一样的玩意。把战舰开到黄河,刘裕就拥有了绝对的制水权。刘裕可以站在主舰的高台上可以俯瞰整个战场形势。

在排好阵型后,晋军忽然举起一支白旗。魏军不明情况没有贸然攻击,趁这个空挡,刘裕派朱超率领两千人分布到一百辆战车前手持盾甲,携带大弩护卫战车。等到一切准备就绪,北魏军队才如梦方醒,对晋军展开包围。

晋军首先用软弱的羽箭引诱魏军,魏军果然发起了强攻,由于晋军防守严密,魏军久攻不下,反而死伤惨重。于是长孙嵩亲自率领3万精锐骑兵向晋军发起了进攻,但是冒着剑雨冲向战车的时候,藏匿在战车里面长槊瞬间就洞穿敌军,这种长槊并不是我们一般意义的长槊,而是数千支三四尺长的铁折子,而发动长槊的也不是人的手,而是用大铁锤猛烈撞击长槊,一次可以贯穿敌军三四人。

于是北魏骑兵抵挡不住,骑兵阵型也四下逃窜。晋军在阵中斩杀了北魏冀州刺史阿薄干,晋军大败而归。史书记载:“一时奔溃,死者相积;临陈斩阿薄干,魏人退还畔城”。在击败了魏军后,刘裕收复了河南全境。彻底解决了北魏对晋军的威胁。

  • 战略布局

我们再看刘裕进攻后秦的战略。刘裕依靠自己的水军从黄河渡入渭水,从水路直逼长安。刘裕留王镇恶继续攻打潼关,自己带人攻入关中。刘裕命令沈田子率领几千人作为疑兵迂回包围后秦,姚泓不明所以,害怕沈田子从后面发起进攻,于是他亲自率领全军阻击沈田子,不料沈田子以逸待劳趁秦军立足未稳突然发起攻击,击败了姚泓主力。关中很快便都归附了刘裕,关中归附,当然潼关攻破也是不在话下了。王镇恶和刘裕合兵一处,包围长安,后秦灭亡。



刘裕无论从个人勇武,战术应用还是战略布局都做的非常完美,他充分的发挥了自己水军的优势,开创了用水军,步兵配合重创骑兵的先例。

在政治方面

刘裕在讨伐孙恩,刷战功刷经验的时候,桓玄已经入主建康,登基称帝了。北府军威望最高的刘牢之因为背叛王恭,投靠了桓玄晋军大败,而桓玄在称帝后因为忌惮北府军的势力,所以想要除掉刘牢之。

实际上,桓玄没必要担心刘牢之,因为刘牢之的背叛,刘牢之北府军的威望已经大跌,即便他想反叛桓玄,北府军也不会跟从他。刘牢之在被桓玄排挤的时候,他曾找刘裕反叛桓玄投到广陵投靠高雅之,希望刘裕跟从他。

刘裕告诉刘牢之:“当年将军手握数万精兵,却望风而降。让桓玄入主天下,现在桓玄威望日隆,朝野上下都已经被他收服,现在跑到广陵还有什么用呢?我还是回京口吧”。刘牢之原来的部下也都纷纷背叛了他,刘牢之最后也自杀了。


但是刘裕真的对反叛桓玄没有想法吗?那完全是不可能的。就算是他不反,桓玄对北府军也是一直防范着的,刘裕只是蛰伏在京口观察形势。桓玄称帝后,喜好浮华珍玩,兴建了许多奢侈的宫室,喜欢四处游猎,百姓们对桓玄已经极度不满。据《资治通鉴》记载

既而玄奢豪纵逸,政令无常,朋党互起,陵侮朝廷,由是众心失望。三吴大饥,户口减半,会稽减什三、四,临海、永嘉殆尽,富室皆衣罗纨,怀金玉。

而对北府军不断打压,也让北府军内部团结了起来,于是刘裕私下联络北府军将领,刘裕以游猎为名聚集了北府军一千多人在京口起义,号召天下讨伐桓玄。刘裕很快得到了北府军将领的支持,刘裕军队势如破竹,很快就攻入建康,桓玄被杀。刘裕迎回了晋安帝。

刘裕依靠北伐建立了更高的威望,外王而内圣。刘裕首先趁西秦战事吃紧,不废一兵一卒从西秦要回了十二郡。然后刘裕先后攻灭南燕,西征巴蜀,威逼北魏,北灭西秦收复关中。无论是南朝还是北朝的国家被他欺负了一个遍。最后他看时机成熟,就取代了晋,建立了宋国。


渔耕樵读


一、生平简介

刘裕(363~422),字德舆,小字寄奴,南朝宋的建立者。420~422年在位。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徙居京口(今江苏镇江)。

家境贫寒,以贩履、种地、捕鱼为业。

后入行武,初为北府军下级军官,从刘牢之镇压孙恩、卢循起义军。籍战功屡屡升迁。一路攻城拔寨,先后荡平刘毅、孙恩、卢循、桓楚、谯蜀、司马休之等割据势力,使南方出现了百年未有的统一局面。

元熙二年(420年)代晋称帝。建国号宋,建元永初。

即位其后,严禁世家大族隐匿户口和田地,抑制豪强兼并,实行‘’土断‘’;减轻赋税,废除苛政,放免奴客兵士;裁减侨郡县,增强中央集权。生活亦崇尚节俭。422年死,庙号高祖,谥武帝。

二、从草根到帝王、一代枭雄成长史

(1)少时家贫,其性格强悍、坚韧,喜冒险,不爱读书。

晋孝武帝时,天下大乱。乱世出枭雄,此时刘裕投入了刘牢之率领的东晋最精锐的军队,号称北府兵,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2)初为北府旧将孙无终司马。399年,孙恩从会稽(今浙江绍兴)起兵反晋,东南八郡纷起响应,朝野震动。

时刘裕任前将军刘牢之参军,随从镇压孙恩起义。

战斗中刘裕一马当先,冲锋陷阵,‘’杀敌甚多‘’,随后乘胜追击,一举平定山阴(今浙江绍兴)。此伇使他脱颖而出,一战成名,时刘裕三十六岁。

其后,刘裕转战三吴,每次作战都 身先士卒,勇悍善战,每战挫敌,几年内屡立大功。一跃成为北府兵的著名将领。

401年,官至建武将军,下邳太守。

(3)404年桓玄篡晋,刘裕与北府兵将领密谋攻桓玄,被推为盟主,其后与刘毅、何无忌等自京口起兵,杀镇京口的桓修,次年击溃桓玄。桓玄挟安帝退往江陵(今属湖北),后为刘毅所统率的北府兵击垮(废一帝桓玄)。

安帝回建康复位。刘裕以平乱之绝大之功,令朝野畏服。加侍中 ,进号车骑将军 、开府仪同三司,镇京口 。

408年,以扬州刺史、录尚书事入京辅政,独揽朝权。

三、为灭晋进行统一战争

为了攫取更高的权利,还必须具更高的威望,为成就帝业打下基础。因此刘裕进行了北伐 ,为消灭割据势力而进行统一战争。

(1)409年攻南燕,410年破南燕都城广固(山东益都),灭南燕,俘南燕主慕容超(废一帝),收复青州。

旋亲率军回建康,击败卢循。

411年,收复广州。412年,攻破江陵,杀割据者刘毅。

413年,刘裕遣将军朱龄石破西蜀,收复成都,杀(对外称王对内称皇帝)谯纵(废一帝)。

415年,刘裕遣将军王镇恶攻克襄阳 ,驱逐割据者司马休之。

至此东晋境内全部统一。

416年,刘裕率将军王镇恶、檀道济、沈田子等兵分五路,水路并进,攻后秦国,沿途收复滑台(河南滑县)许昌、洛阳等重镇。

417年,刘裕军攻破长安,灭后秦国姚泓(废一帝)。

官至相国,封宋王。

418年,刘裕杀晋安帝。(废一帝)立晋安帝之弟司马德文为恭帝。

420年,刘裕代晋称帝,改国号为宋,史称“宋武帝”。同年九月,弑晋恭帝司马德文(废一帝)。

422年,刘裕死。

四、刘裕逆袭成功的主客观原因

在晋朝以“门阀士族”著称的年代里,由一介寒门布衣,逆袭为帝王,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然时势造英雄,天下大乱,豪强割据,义军蜂起, 给枭雄刘裕以绝佳机遇。

刘裕智力超群,不仅自身武力值强 ,统帅能力更强,其治国理政亦颇有政声。从经济军事到文化,奠定了刘宋作为当时中国最强国的基础,被誉为“南朝第一帝”。

(1)具有杰出的军事才能,较敏锐的政治眼光,且胸怀大志,智勇深沈,敢作敢为,善于把握机遇,能做到临敌不挠,见机独断,多次以少胜多,克敌致胜。

(2)战功卓著

刘裕天生具有军事头脑,入行伍后,如鱼得水,以其骁勇善战,足智多谋,勇猛果敢,指挥有方而屡立军功,迅速升迁。

数年之中,平孙恩,诛桓玄,收巴蜀,灭南燕,伐后秦,使南朝疆域达黄河流域,功勋卓著,名震海内。是晋、南北朝时期最杰出的军事统帅之一。

(3)北府兵是刘裕最大的资本和依靠。

当北府兵首领刘牢之及一批将领被桓玄杀害后,404年刘裕带人袭击京口,杀了桓修和桓宏,从而取得了北府兵的控制权。

刘裕约束部署,治军严明,因而大得人心。

同时在北府兵中,聚集了刘毅、何无忌、诸葛长民等意气相投的优秀青年将领,形成了以刘裕为首领的,在史上有着“京口北府集团”之称的团体,这对刘裕发展成长及东晋王朝兴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4)剪除异己

刘裕心狠手辣,在功成名就后,随即清理障碍 ,剪除异己。先后逼死杀害功臣及北府将领孟昶、刘藩、谢混、诸葛长民、诸葛黎民等。

五、历史评价

刘裕文治武功,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

特别是北伐的巨大成功,自潼关至青州都成为晋(后为宋)的疆土。其后长江流域较长时间没有战乱,结束了动荡割据局面,所以刘裕取代纪纲不立,豪强横行腐败的东晋王朝,建立较强势的宋朝,是对汉族历史的一大贡献。

其被明代的大思想家李贽誉为“定乱代兴之君”。后世对他的评价十分之高,称之为‘’南朝第一帝‘’,是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但是他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先例,两年内连弑东晋二帝。还创下一个仅用了十二年的时间,就一举荡平五胡四国、连弑六帝的记录。刘裕号称‘’帝王的终结者‘’,亦是始作俑者,乃名不虚传!


手机用户德友之书斋


刘裕(363年4月16日-422年6月26日),字德舆,小名寄奴。祖籍彭城郡彭城县绥舆里,生于晋陵郡丹徒县京口里。东晋至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南朝刘宋开国皇帝(420年-422年在位)。西汉楚元王刘交之后 。

刘裕自幼家贫,初为北府军将领。自隆安三年(399年)后,对内平定孙恩和桓玄,消灭桓楚、西蜀、卢循、刘毅、司马休之等割据势力,使南方出现百年未有的统一局面;对外消灭南燕、后秦等国,降服仇池,又以却月阵大破北魏,收复淮北、山东、河南、关中等地,光复洛阳、长安两都。即位后,又派兵南征林邑国,使其全境归附。永初元年(420年),刘裕代晋自立,定都建康,国号“宋”。执政期间,吸取前朝士族豪强挟主专横的教训,集权中央,抑制豪强兼并,实施土断,整顿吏治,重用寒门,发展生产,轻徭薄赋,废除苛法,亲自听讼,振兴教育,策试诸州郡秀才,举善旌贤,并多次遣使访民间疾苦 ,改善政治和社会状况,终结了门阀专政的时代,奠定了南朝“寒人掌机要”的政治格局。他对江南经济的发展,汉文化的保护与发扬有重大贡献,并开创了江左六朝疆域最辽阔的时期,为“元嘉之治”打下坚实的基础。清代李贽誉之为“定乱代兴之君”,也有“南朝第一帝”之称。永初三年(422年),刘裕计划出征北魏,尚未出兵,便因病逝世 ,终年五十九岁。庙号高祖,谥号武皇帝,葬于初宁陵。著有《兵法要略》一卷,今已亡佚。


宋朝的建立者刘裕在南朝皇帝中可谓是鹤立鸡群。他虽然出身贫寒,但日后废六帝,还灭掉东晋皇室司马家一族,那么,穷二代刘裕是如何逆袭成为南朝第一帝的呢?据《南史》记载:“宋高祖武皇帝讳裕,字德舆,小字寄奴,彭城县绥舆里人,姓刘氏,汉楚元王交之二十一世孙也。彭城,楚都,故苗裔家焉。晋氏东迁,刘氏移居晋陵丹徒之京口里。”按照这一记载,刘裕是汉室宗亲,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刘交的直系后代。

刘裕虽然祖籍在位于今天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的彭城县绥舆里,但随着晋朝东迁,他的家族也迁徙到了丹徒县京口里,也就是今天的江苏省镇江市。他小名叫做寄奴,所以当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来到刘裕出生地京口时,曾写“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词句来歌颂他。刘裕刚出生母亲就去世了,父亲没有钱请人给刘裕哺乳,眼看就不得不放弃了,但刘裕的“从母”,也就是姨母将自己的奶分给刘裕吃,他这才得以活下来,史书说他:“及长,雄杰有大度,身长七尺六寸,风骨奇伟,不事廉隅小节,奉继母以孝闻。”

后来刘裕从军,成为北府军将领、冠军将军孙无终的司马。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孙恩在会稽(今浙江绍兴)起兵反晋,东南八郡纷起响应,朝野震惊。刘裕随军平叛,大败孙恩并逼迫其跳海自尽。转战三吴的几年中,刘裕屡充先锋,每战挫敌,其军事干略得到初步显露。孙恩起兵,消耗了晋廷兵力,造成京防空虚。这给了盘踞长江上游军事重镇荆州,虎视三吴的桓玄可乘之机。元兴元年(402),骠骑大将军司马元显率军西讨桓玄,桓玄也率荆楚大军南攻司马元显。司马元显派刘牢之抵御,刘裕也随军前往。刘牢之率部到达溧州(今江苏溧阳)时,遭遇桓玄大军。刘裕请求发起攻击,没得到同意。刘牢之打算派刘敬宣到桓玄营中讲和,遭到刘裕与刘牢之的外甥何无忌联袂谏阻。然而刘牢之一意孤行,最终被桓玄攻入建康,杀司马元显,收夺刘牢之兵权,以其堂兄桓修代之。刘牢之惧祸而逃,后自缢身亡。刘裕审时度势,暂投桓玄以行韬晦。由于刘裕屡建军功,于北府旧部中颇有声望,故桓玄也不敢小看他,任命他为中兵参军。桓玄篡位后,屡屡有人建议杀死刘裕以绝后患,可桓玄犹豫不决。



东南八郡反晋之后,东晋权臣桓玄也趁机作乱,建立桓楚政权。元兴三年二月,刘裕以打猎的名义聚集了北府兵残余兵将一千七百余人,在京口举兵起义,歼灭了桓楚在此处的兵力,杀死了桓修。此后众人推举刘裕为盟主,传檄四方,各地纷起响应。刘裕带领着自己的起义军队,最终平定了桓玄之乱,使晋安帝复位,他还在王谧死后执掌了朝政大权。此后刘裕又带领大军灭掉南燕、席卷番禺、征讨刘毅、灭谯蜀、一同南方、北灭后秦。

众多的战功也使刘裕在朝中的地位愈加显赫,在元熙元年被晋帝进爵宋王。元熙二年,刘裕代晋称帝,自此东晋灭亡,刘裕改国号为宋,改元永初,成为了南朝刘宋的开国之君,刘裕做了皇帝之后,整顿吏治,轻徭薄赋,统一割据势力,努力发展经济。他起身贫微而依靠军功登上历史舞台,从那之后的二十多年时间内在经济、政治等多方面都有很大贡献,虽然在位仅仅两年,但是他的功绩却是祖逖、桓温、谢安经营百年所未能达到的。正因为刘裕的种种功绩,这才使他有了南朝第一帝的名号,明朝李贽更誉他为“定乱代兴之君”。





大老二爷


因为两个字——能打。不,三个字——巨能打。

刘裕,小名寄奴,出身寒门,从小混迹江湖。除了靠打,他还能靠什么。

《资治通鉴》记载,399年,孙恩在浙江起兵造反,刘牢之奉命镇压,他派刘裕带着十几个人去侦查敌情,被敌军发现,受到几千敌军围攻,其他人全部战死了,刘裕万军丛中斩杀数人,愣是杀出血路。这是刘裕第一战,翻开史书,简直没有更神的开场了。

孙恩的起义军猛不猛,那可是把北府军打的七零八落的。可是刘裕更猛,数次将孙恩打的七零八落,吓得起义军一见到刘裕的旗子就跑。最后逼得孙恩逃无可逃,跳海自尽。

第二个是桓玄,大士族出生,手握重兵,篡晋自立,建楚国。东晋差点因此就灭了,可是幸好有刘裕。通过覆舟山一战,彻底击退桓玄,帮助东晋皇帝成功复位,刘裕一跃成为匡扶晋室的大功臣。

而后,摆平西蜀、卢循、刘毅、司马休之等一票割据势力。

接着挥师北伐,灭南燕,慕容家一族被刘裕斩杀干净。然后又灭后秦,败北魏,收复淮北、山东、河南、关中等地,光复洛阳、长安二都。所谓“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恰如其分。

刘裕戎马一生,居然未尝败绩,实在太不可思议,说他是历史上最能打的皇帝,应该没什么争议。如果天假其年,而不是临北伐前病故,那么结束提前200多年结束乱世也未可知。




史海拾遗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笔下的寄奴指的就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代牛人宋武帝刘裕。

出生贫寒的皇室后裔

刘裕的出身按照他自己的推断是楚元王刘交的二十二世孙算是西汉的皇室后裔。不过他这个皇室后裔按我推测,大概也就能够和刘备的“中山靖王之后”有的一拼。

当年刘氏家穷,少年的刘裕常常只能别人家过日子,也因此得了一个“寄奴”的小号。

从军——英雄的起点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刘裕人生的征途就是从从军开始。

东晋的政权流到刘裕的时候已经是岌岌可危,晋安帝三年,孙恩叛乱,刘裕成为了将军刘牢之的麾下担任参军。

在和孙恩的作战中,刘裕的军事才能得到了体现,期间大大小小战役数十起,刘裕每每身先士卒,且治军严明。就这样,刘裕一步步走到了建武将军的位置上,手下规模越来越大。

时势造英雄

战败孙恩以后,恒玄又窥伺东晋。元兴元年,东晋与恒玄作战,由于主帅决策失误,恒玄攻入建康。形势比人强,在这样的情形下,刘裕选择了投靠恒玄。

元兴二年,恒玄篡位,取晋代之。此时的刘裕还只是彭城内史,在朝野内外的影响有限。不过据说恒玄的妻子曾说刘裕是“龙行虎步”“不会久居人下”。

元兴三年,刘裕举兵反了恒玄,很快打败恒玄,扶持晋帝。

刘裕成为了镇军将军,徐州刺史,都督八州军事。

南征北伐,功盖一代

在打败恒玄以后,刘裕并没有止步于此,他攻灭南燕,席卷番禺,西征巴汉,击仇池,吞并荆州,扬州。

义煕十二年,此时的刘裕已经是第一权臣,他获得了剑履入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的殊荣。

但这还不够,刘裕要做的是一世的英雄而不是一时的权臣,“收复北方,勒马扬鞭”才是刘裕心中所想。

  • 义煕十三年三月,刘裕破潼关,

  • 义煕十三年四月,刘裕破洛阳

  • 义煕十三年八月,刘裕破长安

此时的刘裕完成了自东晋衣冠南渡以来,东晋历代名臣名将都未完成过的壮举,收复北境,真正的将河南,山东,淮北纳入南朝版图。

篡位自立

自北征归来,刘裕享受到了无比的尊荣,他得到了一个臣子所能够得到的最高荣耀——加九锡,封王,总百都督全国军政,此时的刘裕真正做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一颗心再也不能平静。

元煕二年六月丁卯日,刘裕代晋自立,为宋武帝。

谁又能想到当年寄人篱下的寄奴,有朝一日也会君临天下。

也许是乱世造英雄,刘裕生逢乱世,于寒窟而起,建一世帝业,一言以蔽之:“审时度势”耳,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和他一样把握住时势,这才是关键所在。


是阿维啊


刘裕,是一个令胡族闻风丧胆的名字,也是一个让皇帝们闻风丧胆的名字。他一共砍下了三个皇帝、一个国王的人头,缢死和刺杀了两个皇帝,开创了诛杀禅位皇帝的先例,坐实了嗜血的名头。

辛弃疾曾有词云: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蹭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这首词描写的地方,是京口北固山,词中说的寄奴,便是嗜血的统治者刘裕。寄奴,是刘裕的小名,而气吞万里如虎的他,便是出生在这京口的寻常巷陌之中。

刘裕的童年是不幸的,他的母亲在生他的时候由于难产而死,他的父亲悲痛万分,由此迁怒于刘裕,视其为不详之人,要把他抛弃。但是,他的童年又是幸运的,他的同族长辈之中,刚好有一位正在哺乳期的母亲,见刘裕可怜,便将他抱养了回来,断了自己儿子的母乳来喂养他。如果不是他的养母,或许这位废了六位皇帝、灭了司马全族的南朝第一帝将不会存在。

刘裕的养母家道中落,刘裕便早早的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从小“耕种”、“砍柴”、“捕鱼”、“贩履”来养家糊口。

刘裕成年之后,周围的邻居都不喜欢他。据记载,刘裕风骨奇特,有大志,好出大言,爱好樗蒲。好出大言的意思就是喜欢吹牛,爱好樗蒲的意思就是喜欢赌钱。一个喜欢吹牛的赌徒怎么看也是个街头小混混,众人都不是很喜欢他。

成年后的刘裕由于不读书、好吹牛、好赌钱、还喜欢赖账,使得当时没有人愿意找他做事。不得已,他为了生计,只得投军。东晋时期,好文人风范,当兵是个没人愿意去的苦差事,地位相当低,哪怕是高级军官,也不是什么荣耀的事情。

好在,刘家还算有点底蕴,自诩为汉族宗亲。虽说到刘裕时,东汉已经亡国快200年了,刘家已经连下等士族都不是了(东晋实行九品中正制),但好歹也是个破落庶族。他去投军不比当兵,士兵自有兵户来当,他去,是做军官的,虽然只是一名基层的军官。

刘裕是京口人,京口驻扎着一只强兵,一只有着可以显耀一生的战绩的军队,它就是在成语“草木皆兵”的缔造者、以弱击强大破前秦苻坚百万大军的京口兵。刘裕在这只京口兵中,凭借着自己庶族和京口本地人的省份,靠着熬资历,在36岁那年,熬上了孙无终府司马的位置,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师部参谋。如果没有意外,刘裕或许再过几年就会在府司马的位置上退休了,不过,他的机会马上就来了,他的辉煌的后半生从这里开始起步。

公元399年十月,孙恩率领自己的信徒从舟山群岛向陆地城市发动进攻,一路势如破竹,几乎兵不血刃,攻破上虞、攻入会稽。三吴地区的庶族大地主纷纷响应起号召,半个月的时间,易帜为孙恩旗号的地方多达八郡,兵力数十万人。

东晋朝廷调动各路兵马来围攻孙恩的势力,其中,就有刘裕。刘裕由孙无终府司马被上调到都督府司马,参军事,相当于军区参谋。

该来的总会来的,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自是和普通人不一样。刘裕随军从京口出兵,一路打到吴郡。刘裕奉命率领几十个展示侦察孙恩军的情况,正巧遇到孙恩军出动,好几千人。换成一般人,回去复命就行了,但是刘裕不,他非要反其道而行之,以几十人来对抗几千人,他人生中的成名之战就这么到来了。

刘裕带着几十个人就冲了出去,结局显而易见,虽然那几千号人没收过什么训练,但是干掉你们这几十个不开眼的还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没多久,那几十个人都被消灭了,就只剩下了刘裕自己。如果刘裕自此战死,也就没有了后来的故事。毕竟刘裕不是普通人,现在还不时战死的时候。见刘裕的侦察小队久不回来,军中将领便派了一部骑兵出来接应。这队骑兵赶到战场的时候,刘裕正拿着长刀和几千人搏斗。从此,刘裕名声大振。

自此,刘裕便成为了一只军队的指挥官,开始独自领军作战。在于孙恩部的多次交战之中,有勇有谋,屡战屡胜,被封为建武将军、下邳太守。

虽然孙恩战败,东晋朝廷获得了最终的胜利,但是大厦将倾,东晋的国运也快结束了。朝廷由于忙着对付孙恩,于是桓玄便展开内斗,并且取得了胜利,控制了荆、江等八州之地,独霸东晋半壁江山,一跃成为了东晋的权臣。

桓玄不满足仅仅作为权臣把持朝政,他想要自己当皇帝,而刘裕的上司刘牢之,便成为桓玄上位最大的绊脚石。刘裕见情形不对,弃官回家,果然,桓玄对余留的那些将领痛下杀手,刘裕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高门士族不满桓玄把持朝政以后任人唯亲,桓氏一家独大的局面,而桓玄正好顺带打击一下高门士族,这样,军官们反而得到了出头的机会。

孙恩虽然战败,但是卢循接过了孙恩的大旗,继续和朝廷对抗。刘裕回家务农不久,桓玄便将其重新启用,官职照旧。毕竟鸟还在飞,兔子还在跑,弓和走狗还少不得。

刘裕一上任,便连打胜仗,逼迫卢循南下番禺建立根据地。刘裕的名字放佛和胜利连在了一起,每战必胜。桓玄对刘裕又喜又忌。篡位前夕,桓玄派人试探刘裕,刘裕也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你想做皇帝?我也想。不过我可没你那么傻,你先去替我干几年,我再去做。于是刘裕便对桓玄的使者表态,自己双手支持桓玄称帝。桓玄自此对刘裕甚是看重,如同当年的曹操对待关羽一般。

桓玄逼迫晋安帝司马德宗禅位,登位为帝,国号大楚。桓玄是一个大名士,爱好广泛,既喜欢古玩字画、美竹佳果,又喜欢奇珍异宝,佳园美宅,骄奢淫侈,不得人心。

刘裕见时机成熟,决定发起一场“道桓”运动。公元404年二月,刘裕以游猎为名,集合了一百多人,于清晨以计谋杀入京口府衙,各处与之密谋的势力前来与之回合,共推刘裕为盟主,举兵匡扶晋室。各地势力也纷纷起兵,共击桓玄。404年五月,桓玄兵败被杀,晋安帝复辟。

京口建义诸将得到朝廷的封赏,刘裕被封为车骑将军,领徐、青、兖三州刺史,镇守京口。不久,又任扬州刺史、录尚书事,开始控制东晋的局势。皇帝杀手的刘裕,正式登上了权利角斗的舞台。

南朝的统治者都需要一定的声望,刘裕也不例外。409年,南燕骑兵掠境,掳走东晋青年男女二千五百人。一个属于刘裕的时代正式到来,刘裕的第一次北伐拉开了序幕。刘裕势如破竹,南燕皇帝慕容超在广固投降,被刘裕押回建康斩首,南燕亡国。

被刘裕赶到番禺的卢循趁刘裕北伐的时机,攻打建康,刘裕在灭南燕之后,调兵南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败卢循。

刘裕凭借其卓越的军事才能,逼死孙恩、消灭桓玄、北伐南燕、大败卢循,一次又一次的挽救了东晋朝廷,被封为太尉。不过,刘裕的道路依然很艰难,一方面是还有很多的政治对手,另一方面,桓玄的下场告诉他,要相当皇帝,首先要做的,是成为大英雄。

刘裕开始了自己的操作,通过各种手段,铲除异己、消灭政治对手、削平宗室势力,使得一些实权人物纷纷外套,刘裕把朝廷的大权牢牢的掌握在了手中。安内已经完成了,成为大英雄的下一个步骤,那就是攘外了。

刘裕兵分五路,水陆并进,开始了光复北方的征程。仿佛天下的好将好兵都到了刘裕手下一般,百战百克。诛后秦皇族姚氏满门、光复两京、饮马黄河,是一百多年来晋朝对五胡战争最大的一次胜利。东晋帝国的辉煌达到了顶点,刘裕的声望也达到了极致。是继续和五胡作战,光复汉人领土?还是见好就收,巩固胜利果实?

如同大家所知道的,刘裕终于扔掉了面具,露出了本来的面目。公元420年正月,五十七岁的刘裕在石头城宋王宫举行了一场升达的晚宴,文物百官全部到齐。刘裕在宴会上表示自己老了,要辞官归家,颐养天年。满朝文武不清楚刘裕心底的想法,不好乱发言,便纷纷大赞刘裕功德。演戏完毕,中书令傅亮在归家时,突然醒悟刘裕这一番做法的意思,于是返回参见刘裕。两人一番对话之后,傅亮赶回京都,委婉暗示晋恭帝司马德文禅位天下。傅亮把草拟好的推诿诏书呈上,请皇帝亲手抄写。该来的总会来,司马德文明白这个道理,欣然持笔。不过,司马德文纵使表现得一点也不悲伤懊悔的样子,刘裕却没有放过他。一年后,司马德文倒在血泊之中,虽然没有人看到是谁动的手,但是没有人会认为这不是刘裕动的手,刘裕从此又多了一个诛杀禅位君主的名号。

刘裕,这个出身贫寒的无赖赌徒、这位雄才大略、用兵如神的大英雄,终于达成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了皇帝。420年,刘裕登基,改国号为宋,改元永初,南朝第一个皇帝诞生,南北朝时代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赖丐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诗中所写的“寄奴”,便是“南朝第一帝”刘宋开国皇帝刘裕。刘裕的一生极具传奇性,他从一个穷困潦倒,遭人鄙视的“寄奴”,逆袭成为万人之上的九五至尊,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落魄贵族

刘裕,字德舆,小名曰寄奴。生于晋陵郡丹徒县京口,祖藉为彭城县绥舆里,据说是西汉楚元王刘交二十二世孙,永嘉之乱后,他的家族南迁到了京口。刘裕出生时,母亲因产疾而死,刘裕的父亲刘翘因为家贫,找不到乳母,准备将他丢弃,幸而刘裕姨母当时生了刘怀敬不到一年,于是养育了刘裕,刘裕这才得已存活。刘裕长大后,一副英雄像,“雄杰有大度,身长七尺六寸,风骨奇伟,不事廉隅小节”,由于家境贫寒,刘裕在京口以卖草鞋为生,他还喜欢“樗蒲”(指赌博),输得一塌糊涂,因此人们十分瞧不起他。



改头换面

刘裕与臧爱亲结婚后,育有一女,初为人父的刘裕为了让妻子女儿少受些苦,决定前去投北府军,刘裕不会想到,这一决定,改变了他的一生,他参军后被孙无终看中,成为了他的司马(相当于参谋)。隆安三年十一月,孙恩在会稽作乱,据三吴八郡,声势浩大,东晋急遣谢琰与刘牢之前往镇压,刘牢之曾听孙无终夸赞过刘裕,于是提拔他为自己的参府军事。刘裕没有让刘牢之失望,在前线,刘牢之派刘裕率数十人前往敌营侦查敌情,不料被人发现,面对这种情况,刘裕没有选择逃跑,反而率众与孙恩大战,其他人死的死伤的伤,而刘裕奋勇杀敌,以一敌千,杀死杀伤无数敌人。而刘牢之之子刘敬宣见刘裕许久未归,于是带兵寻找刘裕,结果找到刘裕时,正看见刘裕一个人在敌阵中进进出出,如入无人之境,众人惊愕之余,急忙前往救援,孙恩被迫撤入海岛,而刘裕凭借此战一战成名。次年五月,孙恩卷土重来,复入余姚,破上虞,杀死谢琰,逼近会稽,刘牢之闻迅赶来,孙恩再次败退。刘牢之为防孙恩再次入侵,命刘裕据守句章,果不其然,孙恩于建安五年二月再次以浃口,进取海盐,刘裕作战勇猛,率数百士兵多次击退孙恩进攻,孙恩见句章久攻不下,遂改变目标,隆安五年三月,孙恩攻海盐,刘裕得知后,前往海盐抗击孙恩,在海盐重驻城池,并选出数百人组成敢死队,脱下铠甲,手持短兵,一鼓作气,冲进敌阵,孙恩部惊慌失措,大溃而逃,姚盛也死在了海盐。刘裕又使出“请君入瓮”之计,佯装撤退,将起义军引入城中,打了一次漂亮的伏击战。孙恩于是又转攻沪渎。五月孙恩攻占沪渎,又从海路进至京口,意欲攻取东晋京师建康,刘裕急至丹徒,以少胜多,大败起义军,起义军许多人跳崖而死。八月,刘裕因功被封为建武将军、下邳太守。之后,孙恩欲复入建康,因司马尚之入援作罢,北走郁州,刘裕追至郁州,大败孙恩,后又在沪渎、海盐三战三捷。



大权在握

孙恩起义使东晋元气大伤,这使桓玄蠢蠢欲动。元兴元年(402年),骠骑大将军司马元显率军西讨桓玄,桓玄也率荆楚大军南攻司马元显。司马元显命刘牢之到溧州抵御,刘牢之犹豫不决,后桓玄遣使劝降,刘牢之不顾外甥何无忌与刘裕极力劝阻,派儿子刘敬宣降桓玄。桓玄遂攻入建康,杀司马元显,收夺刘牢之兵权。刘裕被迫降桓玄,而桓玄迫于刘裕在北府军中之威望,任命他为中兵参军。

元兴二年(403年),孙恩的妹夫卢循起事,桓玄派刘裕讨伐,刘裕大败其,并杀其大帅张士道。同年十二月,桓玄篡位,之后对北府军赶尽杀绝,刘裕也绝非坐以待毙之人,元兴三年(404年)二月,刘裕借打猎为名,聚集北府兵残余一千七百余人,在京口起义,一举歼灭了桓楚在此的兵力,杀死桓修,之后连战连捷,刘裕先禾江乘吴甫之,在江乘以南的罗落桥时又杀皇甫敷。三月,刘裕又进攻覆舟山,并命弱兵登山,并造成数量很多的假象,桓玄守军大多是北府军出身,面对刘裕如此生猛之人,都十分恐惧,刘裕于是与诸军进攻,以火攻击溃桓玄守军,而桓玄亦弃城西逃。刘裕在进建康城后,晋安帝在江陵复位。然而,桓氏势力仍以荆州为据点,并借此反攻江陵。义熙元年(405年),晋军收复江陵,驱逐当地桓氏势力,迎晋安帝返回建康,刘裕又遣使到后秦,要求后秦归淮北诸郡,兵不血刃的收回了淮北的南乡、顺阳、新野、舞阴等十二郡,由于刘裕立功无数。义熙四年,刘裕获授侍中、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刺史、录尚书事、徐兖二州刺史,朝政大权尽归刘裕之手。

之后,刘裕消灭卢循、刘毅、司马休之等割据势力,谯蜀、后秦、南燕、恒楚,于元熙二年六月丁卯日,代晋建宋,登基称帝,是为宋武帝。


探寻历史奧秘


刘裕是南北朝时期宋的建立者,他祖籍彭城郡彭城县,因为彭城属于古宋国,所以曾被封为宋国公的刘裕,把建立的朝代叫宋朝。

刘裕幼年家贫,为生计所迫,他靠砍柴、种地、打渔和卖草鞋为生,他的小名“寄奴”就反映了早年的生活窘境。后来,刘裕加入东晋北府兵,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军事天赋,战场上每每以少胜多,迅速加官进爵。


刘裕一生共计杀了六位皇帝,分别是桓楚的桓玄、西蜀的谯纵、南燕的慕容超、后秦的姚泓、而东晋晋安帝司马德宗、东晋皇帝司马德文。建宋之后,他又首开杀前朝皇室之先河,将司马氏全族杀光。

刘裕虽然杀了这么多皇帝,但是他当上皇帝之后,解决了东晋很多的弊端,比如减轻赋税、兴办学校,打击土地兼并的豪强地主,一手终结了门阀士族的时代。而且刘裕又多次进行北伐,扩大了南朝宋的疆域版图。


非常可惜的是,刘裕建宋二年就因病去世,后来朝中掌握军权的萧道成篡位成功,将刘氏全族几乎全部屠杀。刘裕当年对司马氏做的一切,终究报应在自己身上了。

------------------------------------------------------------


观雪一壶酒


英雄莫问出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屌丝”逆袭自古就是一首充满传奇色彩的史诗,为世人所景仰。

刘裕之前“屌丝”到什么程度?从他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来:“裕”→多余的。小时候又名“刘寄奴”→“寄养”在别人家”。可见他的身世多么“卑微”。

我们先来了解他的“身世”

刘裕(公元363年~422年),丹徙县京口里(今江苏镇江)人。

刘裕一出生,母亲就死了。他父亲刘翘只是东安一个小小的“郡功曹”,觉得生活艰难,难以独力照应,差点把扔掉,后来还是“捡”了回来,但“寄养”在婶母家。他父亲给他取名“刘裕”(多余的意思),后来他婶母又给他起了“小名”→“寄奴儿”。

刘裕15岁时,父亲刘翘也病死了。继母带着他和两个异母弟弟艰难度日。他很懂事,为贴补家用,便做草鞋换粮食。他对继母很孝顺,宁可自己饿肚子,也不让继母没饭吃

虽然在贫困线上挣扎,但刘裕有着远大的理想。他一直怀有“建功立业”的志向。

“屌丝”逆袭之路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只是《左传》里面描述的一个梦想,成功之路绝不会是一蹴而就的。

公元399年,孙恩在会稽(今浙江绍兴)起兵反晋,东南八省纷纷响应,震惊朝野。朝廷迅速进行镇压。刘裕就是在这时加入了东晋北府兵的行列,成为了一名士兵。


晋阶之路是一步步走出来的,没有捷径。

他初在带兵将领孙元终身边做一名亲兵。由于作战英勇,不久被提拔为“司马”。后来又升为“参军”,于是更加勤勉卖力。

他三次带兵打败孙恩,使孙恩无立足之地,被迫逃到了海上。从而被刘牢之当做“心腹爱将”。这样,他逐渐掌握了北府兵权。

后来,桓玄自立为帝。他又联络各方豪杰,起兵讨伐。于公元404年秋,在覆山舟一战,把桓玄的军队打得大败。公元405年,晋安帝司马德宗论功行赏,他被任命为“都督”,辖“杨”、”荆”、“徐”等16州军事。他此时已经成为了一名“封疆大臣”。

公元409年初,南燕慕容超数次派兵侵犯准北,杀朝廷命官。刘裕又请求北伐南燕。并且没过多久,就消灭了南燕。朝廷命他兼任“青”、“翼”二州刺史。并允许他以后“相机行事”。也就是说:他以后可以自作主张,不必请示朝廷了。

不久,卢循在广州起兵反晋,刘裕又率兵南征广州。他甚至把年仅4岁的儿子刘义隆也带上战场。这一英勇壮举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士气高昂的东晋军队一举击败了卢循的军队。

因这一战,朝廷又加封他为“太尉中书监”,加“黄铖”。从此刘裕正式执掌了朝政大权。

现在有一句流行语“幸福来得太突然”。刘裕开始“幸福”了。但并非来得“太突然”,他是通过一步一个坑,“硬砸”出来的。现在,他要向“九五之尊”发起冲击了。

刘裕逼迫“禅让”,自己称帝

刘裕掌握了大权后,便有了取代晋安帝的念头。但他没有马上称帝,为了稳妥,他需要先培植自己的党羽。他派王韶之潜入宫中,将晋安帝活活勒死。并立晋安帝的弟弟司马德文继位(晋恭帝)。晋恭帝其实就是一名傀儡皇帝。在刘裕的控制下得过且过。

现在开始,他便培植亲信,铲除异见。刘毅、诸葛长明等与他政见不合的大臣被他纷纷罢除。

然后,他第二次北伐,克复关中,于公元418年受封为“相国”、“宋公”。


此时,刘裕认为取代东晋的条件已经成熟。公元420年,他派人拟好了“禅位”诏书,让晋恭帝抄录。恭帝唯命是从,爽快地答应了。

就这样,刘裕终于坐上了皇帝龙椅。建国号“宋”,称“宋武帝”,年号为“永初”,定都“建康”(今南京)。废恭帝为“零陵王”。第二年6月,他又派人将其毒死。开了”杀死“禅礼”退位者”的先例。为绝后患,他竟惨无人道地将司马氏家族灭族。历经11位皇帝的东晋王朝至此结束了。

不过,在刘裕执政期间,政治还算开明。他减轻赋税,赦免奴客士兵。社会生产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只是好景不长,他只当了两年皇帝,就于422年病死了。

这就是刘裕传奇的一生。他的一生,杀害、废除了六位皇帝,分别是:反晋自立的桓玄、南燕皇后慕容超、蜀国皇帝谯纵、后秦的皇帝姚泓、东晋的司马德宗和司马德文,成功逆袭,登上了权力之巅。

他由此拉开了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序幕,成为南朝第一帝。

“屌丝逆袭”总是令人神往的。在人脉等各方面资源都要逊于他人的条件下,他们所取得的成功,更让人羡慕,更值得尊重。

今天我们重温刘裕的逆袭之路,并不是要学习他争权夺利的手段,而是要学习他不要怨恨上苍不公,没有承袭优越的条件,而要通过努力拚博,勤奋工作,以此改变自己的命运。这就是我选题的角度,答题的目的。


衡阳泉湖人历史观


在头条回答了几千个问题了,现在有点懒。

关于刘裕,这绝对是开挂的人生,跟朱元璋一样都是D丝逆袭,具体怎么回事,推荐去看下铲史官的刘裕专场。(链接就不放了,可以百度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