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有云服務,我們不止可以宅家辦公,還有更多

上海的互聯網醫院拿到牌照,可以宅在家看病了

試水多年的互聯網問診服務,終於在上海落地了。近日徐彙區中心醫院、華山醫院、上海市兒童醫院、上海市皮膚病醫院、中山醫院和仁濟醫院等6家醫院獲批互聯網醫院牌照。患者宅在家,即可享受常見病、慢性病的複診服務,疫情期間方便了很多人。

有云服務,我們不止可以宅家辦公,還有更多

2月26日,徐彙區中心醫院貫眾互聯網醫院作為上海首家獲批牌照的公立醫院正式亮相,並且這家網上醫院已和醫保體系打通,這意味著已運行四年的徐匯雲醫院終於拿到了"合格證"。


互聯網醫院,是顛覆傳統醫療的嶄新模式,如今終於得以靴子落地。此前的互聯網醫療,都一直僅僅停留在網上預約、網上諮詢,但診斷、開處方這個核心業務一直是禁區。這次互聯網醫院牌照頒發後,網上醫療業務發生了本質變化,在線診療和在院診療有了同樣的效力。

有云服務,我們不止可以宅家辦公,還有更多

自2019年9月1日《上海市互聯網醫院管理辦法》施行以來,已有多家醫院陸續提交相關申請,進入審批流程。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上海快速啟動38家醫療機構的線上問診,明顯緩解了疫情期間醫院的擁擠狀況,降低了交叉感染的機會,彰顯出疫情防控和便民利民的多重優勢。上海市衛健委、醫保局、網絡安全等多部門聯合啟動綠色通道,推動互聯網醫院更快落地。正是通過這一綠色通道,徐彙區中心醫院一週時間就獲批互聯網醫院牌照。


疫情背景下,互聯網醫療在上海加速起飛了。門診全預約、分時段預約等新服務相繼推出,雲掛號、雲諮詢、雲問診,加上關鍵的雲處方、雲配藥,整個就醫環節全部打通,全新的網上就醫模式已來。互聯網醫療未來可期,宅在家就可以看病,互聯網、雲服務又將發揮重要作用。

有云服務,我們不止可以宅家辦公,還有更多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更多雲服務、大數據等技術發揮作用

我們再來看看疫情期間發揮重要作用,以及可以讓我們宅在家"悶死"病毒的更多高科技。


視頻會議系統與5G遠程醫療診斷

就在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火速建造起來,創造奇蹟的時候,我們可能還沒有特別關注到這樣一個消息,華為配合運營商以更快的速度搭建起5G基站,並在多個定點醫院構建起了多個遠程診斷系統。

可別小看了這些遠程診斷系統,對於新冠肺炎的診斷、治療來說,一方面因為一線的醫療專家遠遠不夠,另一方面還因為這種強烈的傳染病治療區域都是嚴格隔離的,很難方便的組織現場會診,更難在出現突發狀況時及時的快速響應和指導。這個時候遠程診斷、遠程支援就顯得非常重要。

有云服務,我們不止可以宅家辦公,還有更多

應該說遠程診斷系統在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優秀的醫療專家資源通過遠程系統給一線提供了強大的支援。

遠程辦公系統大流行/視頻會議流行

視頻會議系統在抗疫中的遠程醫療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遠程會議系統還只是遠程辦公系統範疇下的一個子功能。遠程辦公系統,在這麼長的抗疫過程中還發揮了更多企業遠程開工、遠程協同,以及廣大學生開學上網課的重要作用。


就如華為創始人任正非2月20日在與WeLink(華為的一款遠程會議及辦公協同產品)團隊座談時提到的,WeLink的戰略機會窗已經出現。任總特別提到WeLink要充分利用公司混合性的技術優勢,要敢於用5G,要敢於用雲,要敢於用AI,要敢於用光。抓住聯接(5G/雲/AI/光)的新趨勢,要從底層抄互聯網的後路。任總還特別提到了家庭書房、網絡教學、安全性,特別強調了華為雲的優勢。


應該說,這次疫情期間不只是華為WeLink,還有更多的遠程會議/辦公系統一下子都成為了熱門,企業微信、釘釘、飛書、WeLink、騰訊會議、Zoom等這些平時很專業幾乎不被大眾關注的產品一下子都冒出來了。


有云服務,我們不止可以宅家辦公,還有更多

2月3日,阿里巴巴釘釘上超過1000萬家企業的2億上班族在線開工。釘釘還在阿里雲上緊急擴容1萬臺雲服務器來保障釘釘視頻會議、群直播、辦公協同等功能。釘釘的技術人員在2小時內完成新增部署超過1萬臺雲服務器,支撐起用戶暴增的需求。這個數字也創下了阿里雲上快速擴容的新紀錄。


好多企事業單位春節後通過遠程辦公系統,展開了有效的宅家工作。現在全國各地很多中小學也都已開始了網上課堂教育,減輕了疫情對教育教學的影響。


在雲服務等技術支撐下的遠程辦公系統大發展的時期到了。強大的視頻會議/辦公系統與雲服務有著密切關係,就是說必須要有云服務的強力支撐。這是一個宅辦公、宅學習、宅培訓與雲服務密切關係的最佳案例。


健康碼

如果疫情期間上述遠程會議系統、遠程辦公系統您還覺得可能比較專業,離你較遠,那麼相信另一個幾乎人人都用到的健康碼功能,則讓幾乎所有人都體驗到了大數據、雲服務的便利和巨大價值。

有云服務,我們不止可以宅家辦公,還有更多


支付寶健康碼

健康碼是一種數字化防疫措施,根據用戶自主申報信息及防疫信息,由各地政府運營的後臺系統自動審核生成專屬於個人的二維碼,一般是用紅、黃、綠三色實施動態管理。個人申報信息均須經過申領人的確認,支付寶等第三方平臺則負責提供申報入口及展示二維碼信息,用二維碼將通行證電子化、直觀化。


疫情開始後,支付寶以最快速度研發了健康碼產品並上線。杭州於11日啟用"健康碼",實行綠、紅、黃三色動態管理,顯示綠碼者,市內亮碼通行,進出杭州掃碼通行。顯示紅碼者和黃碼者需自我隔離並健康打卡,滿足條件後轉為綠碼。


據支付寶2月25日消息,過去兩週健康碼已從杭州快速推廣至全國各地,全國可在支付寶申領健康碼的城市超過200個,覆蓋公交地鐵、社區、寫字樓、醫保支付、商場超市、機場車站等各種場景。


當然,各地區的健康碼都帶有本地化屬性,連接著本地的一些公共事務大數據。健康碼還有進一步提升,覆蓋全國的提升空間。


騰訊健康碼

類似的,騰訊也面向全國各地衛健疾控部門和醫療機構推出電子健康卡/碼。


目前騰訊電子健康卡已在吉林、湖南、山東、重慶、青海等區域上線試用,居民可通過微信一鍵申領,查詢自己的健康風險狀況,還可以實現預約掛號、看病取藥、檢驗檢查、在線查報告等更多功能。


健康碼確實充分發揮了大數據、雲服務的技術優勢,相比於線下、人工模式的登記、健康狀態確認及通行控制等,效率、效果都要好太多。


網購、團購,疫情期間解決吃飯這個大問題

這次新冠肺炎來勢洶洶,而專家們給出的對付新冠病毒的最好辦法就是宅在家、"悶死"病毒!可以說,全國人民一起自覺宅家過年、宅家抗疫、宅家工作,非常有效的抑制了病毒的傳播。


有云服務,我們不止可以宅家辦公,還有更多


而宅在家的一個大問題還是要解決的,那就是吃飯問題。數億人宅在家、小區封閉、限制出行,這時電商、網購對解決吃飯和日用品供應上就發揮了奇效。各大電商平臺、生鮮商品平臺高效運轉,食品及各種日用品及時送到家、送到小區,這才讓老百姓宅得住、宅的安心!


這麼多電商平臺的運行和配送,同樣也離不開互聯網、雲服務技術的有力支撐。


雲服務時代來了,覆蓋更多領域、更多場景

通過上述互聯網醫療、遠程辦公、健康碼、電商等實例,我們充分看到了互聯網、大數據及雲服務的巨大價值。雲服務時代正在加速到來。其實雲服務的具體應用領域可是遠遠不限於上述幾個領域,還有很多很多。


智慧城市

雲服務一個很大的應用場景就是政府和公共服務的上網。公共服務上網後,整個公民辦理公共事務以及政府和公共服務機構、社區服務機構的工作、管理、服務方式將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有云服務,我們不止可以宅家辦公,還有更多

整個社會的公共事務辦理效率將大幅度提升,整個社會的公共服務信息將深入集成和整合。巨大的資源彙集,大數據、雲服務將變得非常智能,公共服務運作相比於以前的線下人工面對面、紙質憑據流轉為主的方式,將變為高度自動化的雲端服務模式,給社會和公民個人節約大量的資源。


智慧交通、智慧停車、城市公共交通服務體系,也將是雲服務、大數據的一個最典型應用領域之一。智慧交通相比於其它公共服務上雲的最大不同,是可以實現更加精準、實時的輸出指令性、規範性、智能化指引。


通過智慧交通大數據,雲服務體系可以實時給到整個城市的各種交通工具、所有的市民以實時的交通指引,並可以下達調度指令,平衡交通流量,預防或是減少交通擁堵。結合車聯網,智慧交通系統完全可以對所有的公共、私人交通工具進行統一調度。


特別是對於停車場等城市公共交通稀缺資源,可以進行高度智能的引導和分配,充分利用好所有的停車資源,有序簡化停車過程。

有云服務,我們不止可以宅家辦公,還有更多

身份證、駕駛證等紙質證件,一直是人們辦事時必須要用來確認身份的依據。但是這些證件很容易丟失,甚至被他人冒用,在進行身份識別時也容易出錯。


隨著加密技術、區塊鏈技術、雲服務的發展,個人以及組織的電子身份證件已經沒有技術性障礙。通過人的指紋、虹膜、掌紋、人臉識別等生理信息,結合密碼、密鑰等技術,完全可以通過電子身份驗證來證明人和組織的身份,更準確,更安全。


一旦個人、組織的電子身份置於雲端,則我們可以通行天下而無需再隨身攜帶任何紙質證件。你自己這個人就可以隨時證明你是誰。不管是銀行、海關、車站、機場,還是酒店、會場等任何場所,都可以實時驗證您的個人生理特徵後,從雲端獲取您的身份。這個身份就是您通行天下的證件,也就是您的錢包,您的銀行賬戶。


在線醫療

本文第一部分就介紹了互聯網醫院,其實目前的在線醫療業務主要還是預約、諮詢以及常見病、慢性病的複診服務、重大病情的會診等。未來的在線醫療可以涉及的領域還要更廣、更深。


隨著5G+AIoT持續發展,未來的在線醫療將涵蓋更多診斷領域,甚至會有遠程手術、遠程護理指導以至於遠程護理操作。特別是遠程手術,可以大大提高高水平醫生的工作效率,省去醫生很多旅途奔波,讓更多病人可以獲得更高水平的手術。


有云服務,我們不止可以宅家辦公,還有更多


隨著老齡化的持續發展,醫院病房難以容納更多老人以及病患,而居家恢復、休養將是一個重要的解決方案。但是畢竟病患家屬不是專業護理人員,難以完成很多專業護理工作。通過遠程護理支持體系,完全可以實現很多專業級別的監測、護理操作,大大節約社會醫療資源和投入,病患可以更多宅家康復。


雲端健康大數據

傳統的健康管理基本上還是以文檔記錄為主的碎片化資料,加上專業的健康機構、醫師進行持續跟蹤或指導為主。而未來的健康大數據及雲服務體系,輔之以專業、便攜的隨身傳感器+醫療機構專業檢測,可實現持續保存積累、實時分享、實時跟蹤、AI+專業醫師研判健康狀態並給出健康指導,將會徹底改變人的健康管理模式。


每個人都可以隨時隨地從這個系統獲取狀態和AI指導,並且在緊急狀態或必要時實時與在線醫師、健康專家交流。


對於社會來說,這樣的大數據系統完全可以更加精準的進行統計和趨勢研究,增進整個國民健康的提升。


網遊

未來的大多數網絡遊戲將會放在雲端,遊戲玩家只需要一個可以顯示和交互的終端,而不再需要一個高性能的手機或電腦。


遊戲運行在雲端,輔之以5G網絡的高帶寬、低時延,還可以實現以前沒有的高度實時協同,相信很多遊戲都會向這個趨勢發展。


車聯網/智能駕駛/無人駕駛

不管是客運、貨運,車聯網很快將改變一切。在交通大數據的支持下,車聯網是未來雲服務的龐大分支之一,車聯網將會連接交通大數據、道路、周邊車輛、停車場、乘車人等所有的交通要素,並實時支持汽車的智能駕駛或無人駕駛。


可以這麼想象,未來將沒有駕駛人,而乘車人、車輛都將在雲服務的實時調度下實現完全的自動駕駛。也就是乘客只需要下達目的地指令,然後即可集中注意力於忙自己的任何事情,而無需再關注駕駛相關的任何事情,就會最終以最優化的路線到達目的地。


培訓/教育方式的革命

在線培訓實際上已經存在很久,但之前還是侷限於網絡速度、時延、AR/VR技術限制,效果並不太好,所以並沒有取得突破性發展。


現在一方面因為疫情影響,讓一些培訓和教育不得不上網了。另外5G的出現,給了培訓/教育上網一個最有力的助推。


有云服務,我們不止可以宅家辦公,還有更多


疫情很快就會過去,但是在線培訓、雲端教育方式將會繼續發展下去,相信未來將成為培訓和教育的一種重要方式。通過5G+AR/VR技術支撐,在線培訓的效果、效率將會大幅度改善,一定會受到廣泛歡迎。


SAAS與企業上雲

這將是未來體量最大的雲服務領域之一。未來強大的雲端計算、儲存能力,將把絕大多數企業應用拉到雲端實現,而企業的員工或是設備終端等將可實時連通雲服務,安全又高效,部署和維護成本也會大大降低。


個人的雲工作方式

與企業和組織的業務上雲相匹配的是,個人工作文檔、工具同樣也會上雲,我們只需要一個交互終端即可隨時隨時辦公,宅在家也可,在自動駕駛汽車上也可,在任何地方皆可。


個人與家庭生活、智能家居

智能家居是未來人工智能、物聯網時代(AIoT)的又一個重要場景,將會徹底變革我們的生活方式,讓我們擺脫絕大多數體力勞動、繁瑣家務,可以充分享受和體驗生活樂趣。


不管是家電操控,還是音視頻欣賞,還是與親友的遠程實時互動交流,都可交給人工智能、雲服務去搭理,而家庭主人們則可以更多的關注於生活本身。


金融與理財

現在的人們已經開始與銀行網點的理財顧問們疏遠了,人們也已經很少再去銀行營業網點存取款、轉賬,我們幾乎可以幾個月都用不到現金紙幣就可以正常生活。人們相當一部分資產已經放在支付寶等雲端產品中,而日常的消費更是可以方便的通過支付寶、微信支付等在線錢包操作。


這個趨勢還會加速發展,而且未來藉助於我們的個人雲端身份,連手機、電腦等終端也可以不用了。藉助於雲服務和AI終端身份識別,無論走到哪裡,人本身就是自己的銀行賬戶,就是自己的電子身份證,真正實現一人走天下!


工業互聯網/智慧工廠/倉庫

這些2B類業務,具有龐大的體量,遠超2C類業務體量。2B類業務的未來,一方面要有云服務這個頂級大腦的存儲、指揮、控制,還要結合物聯網、邊緣計算、AI與機器人等更多技術支撐。


未來的無人工廠、自動化倉庫效率和體量可以遠超目前人工為主的模式,那個時候也會有更多的工人從生產線上解脫出來。


雲服務時代的技術

5G

雲服務主要包括存儲和計算兩大功能,與之相對應的則是客戶端、終端設備的輕量化。雲服務基於物聯網/互聯網,來連接客戶(終端)和 服務方(平臺)資源。很明顯,要真正實現雲服務,除了使用方要有各種終端設備,還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穩定、可靠的高速網絡連接,二是大量的優質服務商及其服務產品。而這裡的網絡連接,除了光纖等骨幹線路的連接,很重要的、更普遍的還是無線連接,這就是5G的價值。


有云服務,我們不止可以宅家辦公,還有更多


當然,對於工業互聯、智能家居的近場連接可能會有很多種無線連接協議,但是整體上最重要的還是5G,5G將是萬物互聯時代最廣泛的連接渠道。所以5G建設已經走上快車道,5G對於我們來說,不只是日常上網速度更快,而更重要的價值還在於2B的連接,在於其低時延、高併發等特性。


VR/AR(虛擬現實/增強現實)

VR/AR將給雲服務時代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撐。海量的數據在雲端處理了,就需要在終端進行更好的展示和交互,VR/AR將帶給我們完全不同的嶄新體驗。


雲計算

有極高的伸縮彈性,隨時可以通過網絡申請、購買,可以升級和降級所需硬件資源,靈活性非常強,適應企業業務所需資源的波動性。用戶根據自己的實際業務需求購買適合自己當前業務規模的硬件資源進行使用,購買資源的成本大大降低,杜絕浪費。


有極高的可靠性,雲端部署可實現高可用性,雲服務個別節點硬件故障一般不影響計算與應用的正常運行。


邊緣計算

雲計算主要進行數據的集中處理,但是未來的AIoT時代還會有更龐大的末端數據採集和末端實時計算,這就是邊緣計算的任務。


有云服務,我們不止可以宅家辦公,還有更多


邊緣計算所處理的數據量將會比雲端數據的大很多個數量級。一個雲端,一個末端,缺一不可。


大數據

雲服務離不開大數據。任何雲計算都是要依賴於更多的數據,而云端存儲的對象則正是數據。


大數據是未來時代的一個基礎支撐,是人工智能最重要、最根本的依賴之一。無數據就沒有人工智能,也就沒有云服務。


物聯網(萬物互聯)

雲服務還特別依賴於物聯網。萬物互聯時代,雲端服務最終是為末端服務,因此就需要物聯網來實現萬物互聯,有了物聯網,才有雲端、末端的有效連接。


AI(人工智能)

一方面,雲端進行計算時就要依賴於AI技術,另一方面終端AI設備也需要依賴於雲服務的數據支持。


這是一種相互依賴、相互支持的關係。AI將會使雲服務更智能、更有效,雲服務也會給AI提供強大的數據支撐。


有云服務,我們不止可以宅家辦公,還有更多


宅與雲服務的未來

隨著人工智能與物聯網(AIoT)、5G、雲服務時代的到來,我們的生活、工作將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只是可以宅在家就可以獲得更多生活、工作體驗,更可在行走天下、不宅家時也可以更好的生活、工作!


這個時代將有數十年以上的發展,我們既可以更好的宅,也有更廣闊的天地去馳騁。雲服務,以後將會更密切的陪著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