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前衛:歷史最愛撒謊,我們為什麼還要相信它?

《前衛撩歷史》系列之五:歷史最愛撒謊,我們為什麼還要相信它?


前衛:歷史最愛撒謊,我們為什麼還要相信它?

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

認同這句話的人,似乎覺得成王敗寇,便能為所欲為。

可在向來有民間偷偷寫史的中華文明長河中,不止是失敗者,就是普通讀書人,也有記錄歷史習慣。正是因為民間的筆記、野史,總是和國家的正史有出入有矛盾,甚至相反,才導致人們對歷史的每一個進程都充滿疑竇。

既如此,歷史最愛撒謊,也最能讓人無法悉知真相。

真的如此嗎?

回答這個問題,至少要相信兩個事實。

其一,歷史是絕對真實發生過的歲月以往,所以它是客觀的;其二,歷史需要通過人來記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筆法,所以它是主觀的。

換句話說,無論本意是如何想客觀真實,但歷史的任何記錄只能是主觀性為主導的部分表述。

所以,不同的人看待同一事件有不同的結論,就會存在不同的導向。

譬如孔子篤信堯舜是上古賢王,所有信奉儒學的弟子就對此不持任何懷疑。而又有一些人對孔夫子不感冒,竭力想推翻這個事實,所以通過古本《竹書紀年》發現堯舜其實內鬥激烈,非常殘暴,和賢字沾不上邊。大相徑庭的結論,何為真,何為假?

如果我們換個思路去理解,就會發現任何一方都立不住腳。既可以認為都是真實的,也可以認為都是虛假的。

為什麼這麼說?

原因也很簡單,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比如一個帝王出臺了一項政策,一部分人獲利,必然稱頌有加,這部分人中的歷史記錄者,一定把這位帝王的這項政策列為善政,歌頌有加。反之,另外一部分人利益受損,就定然認為是弊政,這部分人寫史,就會鞭撻痛斥。

當然,從歷史學的脈絡中,存在最多的總是兩個極端。或是因為是自己的先祖或是與自己的利益有關,難免誇大其詞,或是前朝的君主或敵人的事件就會惡意詆譭;或是因為自身的不堪就會遮掩醜陋,或是因為打擊對手的需要無中生有。也正是因為如此,給後人帶來諸多麻煩,留下無數謎團。

與其說歷史愛撒謊,不如說人的本性就愛撒謊。

一個人,自覺不自覺的總是美化自己。只要掌握話語權,一個國家如此,一個王朝如此,一個事件亦是如此。只要美化,就會選擇性地掐頭去尾選取真實,再違背事實地添枝加葉。所出籠的結果就是真假難辨,無法認定。

可歷史的不同在於,它是過去時。過去可以懷疑,可以信任,但無法還原。想了解過去,只能在這些真實或謊言,片段或殘留中尋取有利於現在需求的結論。

因此,歷史是個工具,瞭解歷史無非是服務現在。至於真假,有利的部分自然是真,有害的部分自然是假。這一點,古人的記錄出發點,後人的使用本質,都是一樣的。

既然謊言存在,那就合理。既然無法客觀,我們就別迷信真實。

想要相信歷史,就必須相信謊言。

正是無數的謊言組成的真實,讓歷史如同一個戲子,一會兒是生,一會兒是醜,一會兒是淨,一會兒是旦,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服務著不同的群體。

至於你信不信,這或許就是歷史事實!

【前衛,中華散詞創立者,古地圖文化研究學者。專注於讀史札記,好書推薦,傳統文化普及。敬請關注,歡迎訂閱。本文為前衛原創作品,未經作者書面授權,禁止任何形式的轉載、摘錄、抄襲和洗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