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蟄伏十三年”崛起,這個“慕容”堪稱國史上最強復國君王

金庸的《天龍八部》裡,寫了個“五胡十六國”時代來到中土的鮮卑族天潢貴胄、武功高手叫慕容復,他複姓慕容,字延宗。出身於姑蘇慕容世家。

與另一位武林頂級高手並稱“北喬峰、南慕容”。慕容復給人最深印象是,氣宇軒昂,面如冠玉,學識過人,武功絕群。作為遺國之後,他滿懷壯志,夙興夜寐,圖謀復國。

慕容復的原型,應該是南北朝時的慕容垂。

“蟄伏十三年”崛起,這個“慕容”堪稱國史上最強復國君王

【上圖】枋頭之役。以下圖片均為慕容垂。

“蟄伏十三年”崛起,這個“慕容”堪稱國史上最強復國君王


“蟄伏十三年”崛起,這個“慕容”堪稱國史上最強復國君王


一,從馬上摔下來,跌落了牙齒的少年英雄

公元326年11月4日,昌黎棘城(今遼寧義縣)鮮卑族人慕容氏生了個孩子,起名“霸”,鮮卑名“阿六敦”。

慕容氏其實是皇族。慕容霸是十六國“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的第五子,生母蘭淑儀。

慕容皝(即慕容元真)對他的這個第五子一直視為“異數”,這孩子格局大、有非常人可比,能成事亦能敗事。“豁達好奇”。因此高看慕容垂,後來慕容垂與自己的兄弟們刀光劍影一直爭寵,尤其是哥哥慕容雋。

永和十年(354年)四月,慕容雋稱帝,前燕建立。慕容霸訓練軍隊時因座騎受驚而墜馬跌落牙齒, 哥哥慕容雋便將他的“慕容霸”本名改為”慕容‘垂夬’(quē)”,以此暗諷他“墜馬落齒”,後來又憑占卜讖記上暗示的意思,去“夬”留“垂”名,改名“慕容垂”。

但慕容垂依舊深得長兄慕容雋賞識,十三歲拜偏將,每遇征伐勇冠三軍累有戰功。慕容雋稱“文明帝”後,授給弟弟慕容垂“黃門郎”(傳詔官,宮廷辦公室主任),出任安東、冀州牧,封為“吳王”。

後來,慕容垂又任侍中、右禁將軍,任鎮東、平州牧、徵南大將軍、荊兗二州牧、司隸校尉等職。

前燕光壽元年,公元357年五月,前燕發兵進攻塞北(長城以北)敕勒人(敕勒,又名丁零、高車),以回擊敕勒人即漠北雜胡的長期侵擾。慕容垂與幾個弟弟率步騎8萬進軍塞北,猛攻敕勒,斬獲達10餘萬人,獲馬13萬匹、牛羊無數。從此北部邊境復安。

前燕昇平四年公元360年正月,慕容雋病逝,太子慕容暐即位。慕容垂更加不容於朝廷,此前,他與妻子段氏被汙衊入獄。兄、弟,叔、侄矛盾一直激烈,慕容垂差點沒瘐斃牢中。

二,枋頭之役,慕容垂與苻堅聯手擊碎了東晉大司馬桓溫的北伐之夢

公元369年,東晉大司馬桓溫率五萬大軍開始第三次北伐,從今安徽當塗縣出發。這是這位大將軍一生最後一次北伐。

前燕車騎大將軍慕容垂與東晉大司馬桓溫屢屢對戰,在著名的“枋頭之疫”中(枋頭城位於今河南省鶴壁市浚縣),前者擊敗後者,威名大震。簡單說——

前燕與西晉在石門發生了一場遭遇戰。

前燕軍隊一方面試圖阻止晉軍開通漕運補給供養,一方面由前燕的豫州刺史李邽切斷晉軍糧道,桓溫屢戰不利,糧食又不足。不得已於九月決定撤軍。

當時前燕的諸將決議立刻追擊,但慕容垂考慮到,晉軍初退以精銳軍隊斷後,比較難以攻擊。他提出,等待晉軍乘追兵未至鬆懈開始加速退軍時,發動突然襲擊。

桓溫率大軍節節撤退,途中恐有追兵,於是在河流上游施毒阻止敵軍,命自己士卒鑿井取水飲用,如此退行700餘里,在不見追兵後加快了速度。

桓溫沒有料到的是,軍至襄邑,尾隨不捨的慕容垂帶八千精騎突然出現,與慕容德的伏兵會合夾擊桓溫的晉軍,經過激戰,殺死三萬餘人。

桓溫僅帶一萬殘兵南退,第三次北伐告敗。

其實,在打敗桓溫的戰役中,前秦的秦王苻堅應燕帝慕容暐之約,也出兵援救了(前燕答應割讓虎牢——今河南滎陽西北汜水鎮——以西土地給秦),前秦王苻堅採納宰相王猛的“先援弱(前燕)擊強(東晉),後再乘燕衰而取之”的建議。

這裡蘊藏著一個巨大陰謀。

三,燕秦聯合取得“枋頭戰役”勝利之次年,前燕卻被前秦王苻堅引兵15萬給滅了

這個時期,北方的大國就是氐人苻堅的前秦,鮮卑人的前燕;南方就是東晉。

360年,慕容雋死亡,十一歲太子慕容暐繼位,慕容雋的弟太原王慕容恪輔政。此間,他們忌恨同胞兄弟慕容垂,多次設害。慕容垂被迫帶著一干親信投奔苻堅,與前秦合作。枋頭之役,沒有苻堅的合作,取勝是不可能的。

但慕容氏的家族矛盾一直無法解決:慕容垂的叔叔慕容恪與垂簾的太后可足渾氏,素來忌恨慕容垂,他們聯手毀其戰功,並圖謀殺死自己的侄子(孫子)。

枋頭戰役發生的第二年,慕容垂被迫投奔苻堅。《資治通鑑-一百二》說,慕容垂遂自洛陽與段夫人,子慕容令、慕容寶、慕容農、慕容隆,慕容恪之子慕容楷,舅舅蘭建,郎中令高弼一起投奔前秦。

370年十一月,前秦王苻堅和他的宰相王猛,引兵15萬滅了前燕。

前燕滅亡了。雖然慕容垂被迫害,但那畢竟是祖國。

從此便在敵國——,潛伏下來。

這一“蟄伏”,就是13年。一路走來慕容垂戰戰兢兢,臥薪嚐膽,被苻堅拜為“冠軍將軍”、封賓徒侯。一方面,苻堅因此籠絡了慕容垂,他以為這樣就可以利用慕容控制住鮮卑力量,另一方面,前秦的許多大臣,包括首輔宰相王猛都認為慕容垂的臣服只是暫時的,是假象,不清除必留後患,王猛的原話是,“慕容垂,燕之戚屬,世雄東夏,寬仁惠下,恩結士庶,燕、趙之間鹹有奉戴之意。觀其才略,權智無方,兼其諸子明毅有幹藝,人之傑也。蛟龍猛獸,非可馴之物,不如除之。”但苻堅堅持婦人之仁,他認為既然慕容垂來投靠,若殺了他會惹天下人恥笑,多次拒絕了殺死慕容垂的建議。

相反苻堅反而以慕容暐為尚書,慕容垂為京兆尹,慕容衝為平陽太守。

寧康二年,公元374年十二月,長安城謠言四起,說是“鮮卑人圖謀復國”,甚至有闖入明光殿者大呼:“甲申乙酉,魚羊(魚羊即為鮮卑的鮮字)食人,悲哉無復遺。”滿城皆曰“殺”,慕容垂一夥聞之如坐針氈。

直到383年淝水之戰。戰前苻堅徵求朝臣意見,絕大多數反對,慕容垂則堅持南征,他的真實用意是藉此消耗前秦軍力,以圖復國。苻堅大喜,他與符融等率八十萬北 軍浩浩湯湯南征東晉。

不料,卻被謝玄、謝石和桓衝等的八萬軍隊打敗,全軍覆沒,僅有慕容垂率領的三千鮮卑軍隊全身而退,十一月份戰役結束,苻堅對慕容垂讚賞有加,但他沒有想到的是,慕容垂因為有二心,心存復國之志,所以才保留實力,率三千“江東子弟”回到中原。

淝水大戰敗後不久,秦王苻堅欲依附慕容垂,其子慕容寶勸父親殺掉苻堅以絕後患,慕容垂堅決不同意,他以苻堅當年曾對他難中厚遇為由,不願負於對方。

但苻堅和前秦,沒有一天放鬆對慕容垂的戒備心。

可以說,慕容垂每天都生活在刀光劍影的殺戮威脅中。到他復國成功,長達13年。

四,慕容垂先後征討包括西燕,高句麗,拓跋氏北魏等,此起彼伏的反叛及鎮壓導致血流浮櫓

公元 383年,淝水之戰結束,慕容垂慕容寶父子,以拜謁祖陵之名來到河南鄴城。

實際上是慕容垂是聯絡鮮卑舊部,準備起事復國。當時敕勒族翟斌於河南起兵反秦, 此刻,駐守鄴城的苻丕準備殺慕容垂,慕容垂們也在籌劃攻殺符丕。

久攻不克,慕容垂引漳水來灌鄴城以破城。在這裡和前秦作戰的敕勒人翟斌因積怨忌恨慕容垂,派人乘夜掘開引水堤壩讓河水潰退,鄴城未破。

後來,在看到慕容垂力量增大後,翟斌還是歸附了慕容垂。但後來,翟斌又因恃功反叛被誅殺。

慕容垂很快招募鮮卑、氐人、烏桓、敕勒等兵卒八千人,後來達到三萬人,他公開宣稱自己“外假秦聲,內規興復”。

於是公元384年,慕容垂自稱燕王,設置百官,定年號為燕元。實際上等於復國成功。

兩年後,登國元年,公元386年,慕容垂稱帝,定年號為建興。這時,後燕還保持給前秦“朝貢”的關係,直到三年後的登國五年即公元389年,後燕實力強大後,慕容垂扣留前秦使臣留下不遣還,於是兩國就斷絕了往來。

此後十幾年,後燕先後征討了河北遼東山西內蒙一代帶大量少數民族格割據政權,此起彼伏的反叛及鎮壓,導致血流浮櫓,屍橫遍野,包括征服西燕,擊退高句麗入侵,包括與後來的拓跋氏北魏作戰,尤其是征伐反覆叛降的敕勒人,即丁零人翟氏一族,雙方拉鋸戰,直到慕容垂親率步騎七萬,方才終於完勝。

五,最後的悲歌:看到參合陂戰場慘狀,慕容垂悲憤難忍,突然口吐鮮血不省人事了

消滅西燕後,慕容垂於395年5月向北魏用兵。

朝臣有人堅決反對。慕容垂不聽,他派太子慕容寶和慕容農、慕容麟率軍八萬,命慕容德、慕容紹率兩萬精騎殺向北魏首都平城(今山西大同)。

雙方在在黃河兩岸相持多日。

直到有一天,後燕發生內亂,將軍慕輿嵩等發動叛亂,情急無奈中慕容寶於午夜焚燒戰船撤離戰場。北魏軍趁機大舉追擊,在參合陂(山西陽高境)圍殲燕軍,包括四五萬軍人及文武大臣數千人均被擄獲。

不幸一幕發生了,北魏主拓跋珪採納了大臣王建的建議,將投降的這四五萬後燕軍全部坑殺。

參合陂之敗影響深遠。

慕容寶敗還後燕後,多次向父皇請求再征討北魏,雪恥報仇。慕容垂遂答應次年再戰。

公元396年三月,慕容垂親率後燕大軍秘密出發,開山闢路,穿過雲中,突襲攻破平城,俘北魏3萬多軍民。

史書記載,慕容垂在從中山出發時身體便染恙,破平城後旋即帶著戰利品班師,途經參合陂之敗舊址時,忽然看到被北魏殺死的堆積如山的數萬官兵屍骸,慕容垂悲從中來。隨行士兵見到親人和戰友屍骨便設祭悼念,大放悲聲,一時間悲悼聲入雲霄。慕容垂看到眼前情景,悲憤難忍,突然口吐鮮血不省人事。大軍返回到上谷(河北易縣)時,他已病入膏肓氣息微弱,他將親近大臣招來口授遺詔:

國事多難,喪禮從簡。為防強敵聞訊偷襲,回返京師再行發喪。

一代雄才大略、復國成功的君主,就此告別人塵。時年七十歲。

【說明】本文參考了《晉書·慕容垂載記》,《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二》等,《晉書·苻堅載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