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高能!一文理清“五胡亂華”到隋朝大一統(公元316-589年)

掣領提綱,我是文盲,文續上回西晉經過八王之亂國力衰微,周邊民族趁勢入主中原,開啟了

“五胡十六國”的戰亂割據局面。從西晉滅亡天下分裂到隋文帝楊堅一統天下的這段歷史,政權更迭紛亂嘈雜,本文將由文盲按時間順序為各位看客梳理一下這段走馬燈似的歷史,溫馨提示:這是一篇長文

一、五胡亂華(公元304年-公元439年)

西晉王朝八王之亂時期,周邊遊牧民族進入中原地區,開始了對我國北方地區的統治。五胡一般指“匈奴、鮮卑、羯(jie,2)、羌(qiang,1)、氐(di,1)”這五個胡人部落,因為胡人進入中原建立政權後,起兵俘虜晉帝發生在晉懷帝永嘉年間,故“五胡亂華”也被稱為“永嘉之亂”。從長久來看,從公元304年開始,遊牧民族和漢族人民的交流越發密切,促進了北方地區的民族大融合。

高能!一文理清“五胡亂華”到隋朝大一統(公元316-589年)

二、五胡十六國(公元304年-公元439年)

“五胡十六國”是指“永嘉之亂”後胡人入住中原,先後在我國北方和西南地區建立的非漢族政權。從公元304年開始到公元439年北魏政權統一北方為止,我國北方先後出現過二十多個政權,其中較為強大的政權有十六個,故這段主要發生於我國北方地區分裂時期稱為“五胡十六國”。五胡亂華是五胡十六國時期的前提,十六國時期是五胡入侵中原地區後建立割據政權之間的故事,詹子慶在《中國古代史》中提到,“十六國”從政權名上可以概括為一成(漢)一夏二趙三秦四燕五涼。接下來文盲給各位看客詳細說一說五胡十六國的歷史故事。

高能!一文理清“五胡亂華”到隋朝大一統(公元316-589年)

1.一成(漢)一趙:公元304年(當時西晉政權還在),氐族領袖李雄佔成都建立政權,史稱“成漢”。同年,匈奴貴族劉淵在離石起兵建立政權,史稱“漢趙”,這兩個政權是十六國時期、五胡建國的開始。

2.兩晉更迭:公元310年,劉淵死亡,劉聰繼位後為擴大版圖攻打洛陽,時值八王之亂,晉懷帝司馬熾在洛陽被漢趙政權俘虜,史稱“永嘉之亂”。公元313年,劉聰毒死了晉懷帝,晉愍帝在長安登基。公元316年,漢趙政攻破長安,殺死了晉愍帝,國祚52年的西晉滅亡。公元317年,西晉世族王導、王敦等人扶植西晉宗室子弟司馬睿,在建康登基建國,為晉元帝,史稱“東晉”這是我國曆史上首次漢族政權的南遷,促進了南方經濟的發展。

高能!一文理清“五胡亂華”到隋朝大一統(公元316-589年)

西晉時期少數民族內遷

3.漢趙二分:漢趙攻滅西晉之後,趙帝劉聰走向了驕奢淫逸不思進取的道路。公元318年,劉粲繼位,但隨即被靳準殺害,靳準把持了漢趙大權,這引起了漢趙大將劉曜和石勒的不滿,二人共同起兵攻打靳準。後劉曜稱帝,改國號為“趙”,史稱“前趙”。石勒聽說後也建國自稱趙王,史稱“後趙”,兩趙決裂。後劉曜收服了羌氐,稱霸關中地區。石勒則攻佔了幽州和青州,爭霸關東,並於公元328年西征攻打劉曜,前趙滅亡,石勒改趙王自稱趙帝。

高能!一文理清“五胡亂華”到隋朝大一統(公元316-589年)

東晉時期

4.冉魏政權:石勒稱帝后,重用了很多人才,採用“胡漢分治”的策略治國,石勒在位期間政局也算平穩。但石勒死後,石虎篡位,石虎驕奢淫逸,於是新一輪的內戰又開始了。石虎在位時,曾重用羌將姚弋仲及氐將苻洪,故羌氐二族坐大。後來石虎死後宗室又開始政權,最終後趙政權落在了石虎養子冉閔手中,冉閔於公元350年建國魏,史稱“冉魏”。不同於後趙政權重用胡人,欺壓漢人,冉閔重用漢人,並鼓勵誅殺胡人。冉閔有意聯合東晉一起驅逐胡人,但東晉朝廷認為冉閔自己稱帝是敵人所以轉而支持向東晉臣服的胡人。

高能!一文理清“五胡亂華”到隋朝大一統(公元316-589年)

冉閔雕像

5.後趙和成漢政權的滅亡:後趙宗室石祇於襄國稱王,並號召鮮卑和羌人等一起對抗冉閔,但次年被冉閔擊敗,後趙政權滅亡。公元346年,東晉將領桓溫攻擊成漢政權(成漢政權雖建國最早,但始終沒有出現大的作為,所以其國史不表),公元347年成漢政權滅亡。

6.前燕崛起:鮮卑慕容一族在晉王室南渡之後佔據遼東,公元337年慕容皝稱燕王,先後擊退了石虎的攻擊,還重創了高句麗,勢力極大。後慕容俊即位,趁後趙政權內訌而南侵,並於公元352年消滅了冉魏政權,殺死了冉閔,此時慕容俊稱帝,建國“前燕”,前燕佔據了關東之地。公元358年,慕容俊決定組織百萬大軍攻滅東晉,但在閱兵時死亡,慕容暐繼立。慕容暐又開始窮奢極欲,前燕國庫被掏空,國政大亂。公元369年,東晉大將桓溫北伐,被前燕大敗而回。

高能!一文理清“五胡亂華”到隋朝大一統(公元316-589年)

前秦與東晉

7.前秦統一北方:公元350年,氐將苻洪之子苻健奪下關中,建國前秦。之後多次挫敗了東晉的進攻,前秦國力逐漸強盛。後來苻堅殺死了荒淫無度的苻生,取而代之做了前秦的君主。苻堅這人崇尚儒學,獎勵文教,鞏固集權,重用賢臣,當時前秦國力達到巔峰,史稱“關隴清晏,百姓豐樂”。苻堅胸懷大志,意圖統一天下,便於公元369年前燕昏聵之際攻滅了前燕政權,奪得關東地區,並在後續幾年滅掉了前仇池、代國和前涼,前秦統一北方。

8.淝水之戰:前秦統一北方後,決意南下攻滅東晉。公元383年,苻堅舉全國之力兵分三路南下攻晉,與晉將謝玄對峙於淝水。公元383年12月,謝玄書於苻堅說要“後退決戰”,苻堅覺得晉軍半渡淝水之時攻擊會更有效果,便率軍後撤。結果晉國將領趁機大喊秦軍撤了,晉國士兵士氣高漲從而打敗了前秦部隊。

這是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經過淝水之戰,前秦前線部隊崩潰,且後背無兵還被別人鑽了空子。

高能!一文理清“五胡亂華”到隋朝大一統(公元316-589年)

淝水之戰

9.北方再分裂:淝水之戰後,前秦國內聽聞秦軍潰敗,關中的鮮卑、羌、羯等族皆開始獨立。公元384年,東晉開始北伐!東晉先後攻下了山東河南等地,前秦徹底崩潰,北方統一格局崩潰,再次回到了戰亂割據的局面。

鮮卑族慕容垂在河北復國,史稱“後燕”;前燕皇族慕容泓與慕容衝於關中建國“西燕”;前秦羌將姚萇自立,建國“後秦”。公關385年,西燕攻滅前秦,殺掉了苻堅,後前秦的鮮卑將乞伏國仁自立,建國“西秦”;仇池氐楊定也宣佈復國,並稱藩於東晉,史稱“後仇池”

10.北魏崛起:公元386年,鮮卑拓跋圭建國“魏”,史稱“北魏”。苻堅後人苻登復國“前秦”。當時北方有八個國家存在,關隴地區有前秦、後秦、西秦、後涼、後仇池,關東地區則有後燕、西燕及北魏,這種情況存在了9年。公元394年,後燕滅西燕,後又出兵攻打北魏,雖然成功把北魏打出了北方,但也國力式微。公元396年,拓跋一族又返回攻下了幷州,圍攻了後燕,後燕分裂為兩部分,一部分於公元407年馮跋接任“北燕”,而另一部分為“南燕”,公元408年被東晉所滅,此後北方之地只有北魏和北燕兩國,南有東晉。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統一北方,至此,五胡十六國的北方歷史故事結束。

高能!一文理清“五胡亂華”到隋朝大一統(公元316-589年)

北魏

二、南北朝時期(公元420年-公元589年)

1.宋國代晉:從晉元帝司馬睿建立東晉以來,晉王室司馬一族並沒有很高的威望,反而是世族在全國擁有很高的聲望。但是世族並不是真正臣服於司馬一族的,他們的出發點永遠都是本家的利益。雖然東晉前期世家首領

王導主持大局,東晉政權穩定,著名的“王與馬共天下”便出自王導支持的東晉時期。但是東晉的根本並沒有發生改變,晉王室的威望不足以壓制住這些世家,所以東晉先後出現了多次世族引起的動亂。同樣,因為內部利益問題而不團結的東晉北伐軍也不可能成功。淝水之戰之後,桓玄叛亂廢除了晉安帝自立,後被大將劉裕打敗。公元420年,東晉大將劉裕自立為帝,取代東晉,建國號“宋”,東晉滅亡。至公元439年北魏統一北方,新的南北對峙局面形成,史稱“南北朝時期”。

五胡亂華之前,我國的政權全部以北方為重心,東晉雖然南渡但時間尚短,所以南北朝並立時期,北方政權得到了快速發展,北強南弱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了。由於南朝北朝的政權相對獨立,下面的部分文盲將從南北兩方面說明。

高能!一文理清“五胡亂華”到隋朝大一統(公元316-589年)

北魏與南朝宋

2.南朝部分:

南朝宋國(420年-479年):公元420年,東晉世家子弟劉裕在東晉世家爭鬥中勝出,取代東晉建立宋國,史稱“劉宋”。劉裕出生平民,因看到東晉世家之亂而決定不用世族人,劉裕在位期間,勤國政,養民生,厲行節儉,風評很好,其繼任者宋文帝繼承劉裕的治國方略,開創了“元嘉之治”的社會盛景,這是南北朝時期南朝實力的最高峰。但是,宋武帝劉裕不重視皇室教育,皇室子弟大多素質低下,驕奢淫逸。最終宋國大亂,宗室子弟被屠殺殆盡,宋國走向滅亡。

南朝齊國(479年-502年):宋國後期皇室子弟自相殺戮,最後宋國的大權落在了大將蕭道成手中,公元478年,篡位自立,國號為“齊”,南朝宋滅亡。齊高帝蕭道成稱帝后,吸取了劉宋政權的教訓,施行寬厚仁慈的政策,且杜絕皇室自相殘殺。蕭道成和其繼位者期間,社會穩定,經濟得到了發展,史稱“

永明之治”。但是好景不長,齊國從第三任皇帝起始,又開始荒淫亂政,朝堂動亂,社會疲敝。公元501年,南齊雍州刺史蕭懿之弟蕭衍起兵反齊,並於公元502年廢除齊帝自立,建國“梁”,史稱梁武帝,南朝齊滅亡。

高能!一文理清“五胡亂華”到隋朝大一統(公元316-589年)

南北朝時期

南朝梁國(502年-557年):梁武帝蕭衍

稱帝在位48年,是南朝時期在位最長的皇帝。然而,梁武帝不重民生,不聽勸諫,喜歡用降將以期待不勞而獲。當時北魏內亂分裂,南朝梁並沒有乘機重民生圖發展,雖有名將陳慶之,但也無法從根本壯大梁國。後來發生了侯景之亂,叛軍攻入建業,梁武帝逃亡求救,但各地勤王軍皆按兵不動,南朝政治遭到毀滅性打擊,梁武帝餓死。後大將陳霸先平定叛亂,公元557年,陳霸先自立為帝,國號為“陳”,史稱陳武帝,南朝梁滅亡。

高能!一文理清“五胡亂華”到隋朝大一統(公元316-589年)

東西魏與南朝梁

南朝陳國(557年-589年)南朝陳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國號和姓一樣的國家。陳武帝陳霸先在位時,江東地區群雄割據,難以真正的統一。後北周向滅掉北齊,便請南朝陳一同出兵,陳國趁勢收復了很多北方地區。在北齊衰微之際,陳國本可以一鼓作氣北伐滅掉北齊,但是陳帝只想守成,錯失了最佳的實際。後來北周滅掉了北齊,並於公元577年準備南征攻打陳國,然而北周武帝突然死亡,權臣楊堅篡奪北周大權。在北方建立隋朝政權時,陳帝陳叔寶無心治國,荒淫無道,最終於公元588年被隋軍滅亡

高能!一文理清“五胡亂華”到隋朝大一統(公元316-589年)

北齊北周與南朝陳

北朝部分:

北魏(386年-534年):公元439年,北魏徹底統一徹底統一額北方,但由於北魏以北還有強敵柔然,北魏也不敢和前秦那樣舉國南侵。公元450年,北魏太武帝揚言南進滅宋,其實只掠奪了大量平民就返回了,但是從而開始北朝實力全面壓制南朝。後孝文帝繼位,大舉施行漢化,將經濟中心遷回了北方的核心之地洛陽,漢族的先進文化全部融進了北魏的統治之中,北魏孝文帝元宏開創了北魏政權的黃金時期。但是強者雖然有長遠的眼光,但是他的兒子可能根本就是個庸人,北魏孝文帝的太子曾經打算遷都回北方平城。孝文帝死後,北魏開始走下坡路,後繼者廢除了開明的國策,重新保護鮮卑利益,公元523年,北魏在內亂之中分裂為東魏西魏,雖然皇帝還是拓跋氏,但實際由高歡和宇文泰控制。

高能!一文理清“五胡亂華”到隋朝大一統(公元316-589年)

北方政權演變1-北魏


高能!一文理清“五胡亂華”到隋朝大一統(公元316-589年)

北方政權演變2-東西魏並立


高能!一文理清“五胡亂華”到隋朝大一統(公元316-589年)

北方政權演變3-北齊北周並立

東魏(534年-550年)和北齊(550年-577年):東魏的實際控制者高歡唯才是用,當時東魏賢臣雲集,然而他作戰能力比不上宇文泰,先後起兵與西魏交戰,屢戰屢敗。公元546年,高歡出兵十萬攻打西魏被打敗,高歡次年抑鬱而死。高歡死後,長子高澄繼任,但是高澄荒庸無道,後來被刺死。高澄兒子高洋繼任,並於公元550年殺死魏帝自立,史稱“

北齊”。

西魏(535年-557年)和北周(557年-581年)宇文泰所在的西魏雖然國力比不上東魏和南朝宋,但在“八柱國”的幫助下成功抵擋住了東魏的進攻。宇文泰趁南朝內鬥攻佔了益州地區,在西魏推行尚武精神,西魏逐漸強大起來。後來宇文泰逝世,公元557年,宇文泰的侄子宇文護廢除魏帝,自立為帝,史稱“北周”。北齊和北周在北方之地對峙,取代了原本的東西魏對峙局面。

南北大一統:北周武帝上位之後,韜光養晦,北周國力大增,並於公元577年攻滅了政治腐朽的北齊,統一了北方地區,並決定南征陳國,但不久去世。權臣楊堅趁機篡位,並於公元581年建立隋朝,北周滅亡。公元588年,楊堅發動了滅陳戰爭,並於公元589年滅掉了陳國,隋朝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南北大一統

。至此,自永嘉之亂以來的300年戰亂史結束,歷史步入了隋朝時代。

高能!一文理清“五胡亂華”到隋朝大一統(公元316-589年)

隋朝大一統

總之,南北朝時期南北兩地政權更迭快速,但共同的是世族在政權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而平民地位低下,難以為國效力。南北朝時期之後,世族的作用迅速下降,且這一時期內民族大融合,加速了少數民族的封建化。南北朝的歷史終結於隋朝。

南北朝這段紛亂的歷史向來因為太亂而“勸退”了很多歷史愛好者,今天文盲將其中的一些重要事件提取出來,但因為水平有限難免有很多疏漏,很多遺漏的地方請各位看客不吝指點。向南北朝時期的戰亂現象在之後的時間線中還出現過一次,那便是唐宋之間的“五代十國”時期,相信看完本文的各位能夠做出區分。

高能!一文理清“五胡亂華”到隋朝大一統(公元316-589年)

隋文帝楊堅

隋朝是一個大一統王朝,在我國曆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不僅僅是隋朝結束了戰亂。隋朝開國皇帝楊堅的“開皇之治”以及隋朝創立的科舉制度對我國數百年影響重大,更為後續的唐朝奠定了基礎,雖然隋朝一樣是短命王朝,但卻留下了重要的歷史遺產。今天的歷史故事先梳理到這,更多關於隋朝的歷史我們下次再說。

我是文盲,如果您有感興趣的歷史事件或人物想深入瞭解,歡迎關注我或在評論區留言。更多關於那些你想知道但沒有時間去了解的歷史讓我來一一幫您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