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4 寶寶九個月走路,有的卻一歲半都不會走,其實問題出在父母身上。

寶寶出生以後,我們最關心的就是他在每個年齡段解鎖新本領,作為寶媽更喜歡去和旁邊的小朋友比較,同時也會和自己的孩子比較,每次掌握的新技能都非常關注。

寶寶九個月走路,有的卻一歲半都不會走,其實問題出在父母身上。


特別是到了寶寶走路的時候,一般寶寶走路是在9個月到1歲半,每個寶寶發育不一樣以及照顧寶寶時引導也有相關,只要確定寶寶是在這個時間段會走路對寶寶來說沒有太大的影響,只要確定寶寶身體發育是正常的,作為家長就不需要太擔心,更不能對寶寶發脾氣,更不可以拔苗助長,需要順應孩子的實際情況去引導發展。

一、寶寶走路晚的原因

1.寶寶骨骼發育較慢

每個寶寶的發育都不一樣,有的寶寶骨骼生長較快,骨骼堅固,幾個月腿部就很硬朗,寶寶學走路時會很穩,走路相對早一些,而有的寶寶骨骼發育較慢,甚至有的缺鈣,走起路來腿部力氣不夠,寶寶會很反抗,所以要確保寶寶的骨骼發育硬朗了,才能引導寶寶走路,不能拔苗助長。

寶寶九個月走路,有的卻一歲半都不會走,其實問題出在父母身上。


2.總擔心寶寶摔跤

有的父母過度的擔心孩子,在寶寶學走路的過程中,難免會有跌跌撞撞的情況,而父母因為擔心寶寶摔跤,不敢放開手讓寶寶自己走,習慣性的用工具(學步車和學步帶)或者扶著他走,導致寶寶也依賴了大人的幫助和工具輔助,走路就會推遲了。

寶寶九個月走路,有的卻一歲半都不會走,其實問題出在父母身上。


3.寶寶鞋襪不舒適

對寶寶來說走路時最穩的就是光著腳丫,我爸爸媽媽都不喜歡給孩子光腳丫,因為他們覺得光腳冷和不衛生,就習慣給寶寶穿鞋襪,而對寶寶來說,鞋襪穿在腳上不好掌握平衡,還有鞋襪會磨擦和太滑,對寶寶學走路都不利。

寶寶九個月走路,有的卻一歲半都不會走,其實問題出在父母身上。


4.寶寶學走路過早

有的父母習慣照顧小寶時按照大寶的規律去引導,有的大寶走路較早,可是小寶發育較慢,骨骼較軟,是不能按照大寶走路的時間去引導,過早的讓寶寶學走路,導致寶寶腿型變彎曲,更讓寶寶心裡產生陰影,恐懼害怕走路,所以孩子很晚才會走。

寶寶九個月走路,有的卻一歲半都不會走,其實問題出在父母身上。


二、如何培養寶寶學走路

1.根據寶寶的發育情況

寶寶如果想學走路,他會自主的邁開腿走,平時放他站在圍欄旁邊,他會自主的扶著圍欄走,這種情況下說明寶寶腿部有力氣了,堅固了,可以學走路了,如果寶寶站著還不敢挪腿,那說明腿力度還不夠,不能逼著寶寶去走路。

寶寶九個月走路,有的卻一歲半都不會走,其實問題出在父母身上。


2.寶寶走路要放開

在寶寶學走路過程中,難免會摔下來,在保證環境安全的情況下,父母大膽的放開寶寶去走路,更鼓勵寶寶去走路,不要心疼和害怕寶寶會摔跤,對於寶寶他們自己也會有他們的防摔措施,因為他們怕疼,在摔倒過程中會有意識的保護自己。

寶寶九個月走路,有的卻一歲半都不會走,其實問題出在父母身上。


在引導寶寶解鎖每一個技能中,我們都要順應寶寶的發展,不要拔苗助長,寶寶學走路父母不能心急,更要放開,這樣才有利寶寶學走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