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資治通鑑:打擊政敵時,有兩點最重要?做到了必勝!

為了自己的利益,必須一戰!這樣一來,在有限的權力和利益資源下,李德裕想要爭得一席之地,就必須制約並打擊對方勢力。因此於公於私,李德裕都知道自己的地位和立場。所以李德裕和仇士良從一開始就必然處於絕對的對立面,根本不可能產生調和。

資治通鑑:打擊政敵時,有兩點最重要?做到了必勝!


而此次李德裕得以戰勝仇士良,關鍵就在於他反擊及時,使仇士良“刀未出鞘”時就宣告失敗。此次的成功,也說明他和武宗對付官官的這套辦法有了效果。對於他們無懈可擊的舉措,仇士良等人完全沒有招架的能力。秉持著這種戰略思想,在之後的幾個月內,官官們的勢力大大削弱。

資治通鑑:打擊政敵時,有兩點最重要?做到了必勝!


李德裕的成功除了措施得當之外,還有兩個重要的原因:一是唐武宗對李德裕的絕對信任,二是李德裕與官官新貴、樞密使楊欽義的深厚交情。如果沒有唐武宗的絕對支持,李德裕此舉根本不能發揮其作用。至於楊欽義,雖然也是宣官中的一員,但作為後起勢力的他,當然是站在皇帝和李德裕這邊的,對制約仇士良一派很有幫助。

資治通鑑:打擊政敵時,有兩點最重要?做到了必勝!


這件事過後,仇士良感覺到唐武宗似乎越來越不重視他了,一絲危險和冷意也慢慢朝自己逼來。在武宗和李德裕的統治之下,他很可能很難再掌控這個政壇了。隨著這和不妙的預感越來越強烈,仇士良決定以退為進,以身體有疾提出辭職。唐武宗看了他的辭書,於是便順水推舟,同意了他暫時從神策軍營退下。

資治通鑑:打擊政敵時,有兩點最重要?做到了必勝!


在這之後,唐武宗下旨解除了他的軍權,改任他為內侍監。到了會昌三年(公元843年),仇士良明白自己大勢已去,覺得再在皇宮待下去也沒有什麼意思,於是又次向武宗要求致仕,而武宗這次沒有挽留他。不久之後,仇士良離開了內侍監,正式退出了他熱衷多年的政治舞臺。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