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復仇之神”伍子胥的一生

要了解伍子胥小編先給大家介紹一個人,這個人就是費無忌,相信現在大多數人是不知道這個人的,那麼為什麼要說他呢,小編個人認為費無忌就像是伍子胥悲慘一生的“藥引子”,同時也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小人、奸臣。

“復仇之神”伍子胥的一生

伍子胥像


故事是從伍子胥復仇對象楚平王即位後開始的,楚平王任命伍舉之子連尹伍奢為太子太師,任命寵臣費無極為太子少師,太子建尊重伍奢而嫌惡費無極,費無極暗自銜恨。

楚平王二年(公元前527年),太子建年十五歲,費無極對楚平王說太子建可以成家。楚平王為太子建聘娶秦哀公的長妹孟嬴為夫人,命費無極到秦國去迎親。費無極發現孟嬴貌美,知道楚平王好色本性的他心生一計,回去後跟楚平王彙報孟嬴美貌天下無雙,勸楚王自己留著。楚王也沒有讓費無忌失望,把未來兒媳掉包,同時對費無忌青睞有加。

順勢轉到楚平王的麾下的費無忌心中仍是有顧慮,這個顧慮就是太子建,因為掉包事情敗露,太子建即位之後必將拿他開刀。所以,他先是建議楚王外放太子建,而後讒言誣告太子建與伍奢密謀以齊、晉為外援發動叛亂。楚平王信以為真,召見伍奢,嚴加詰問。伍奢規勸楚平王不要親小臣而疏骨肉,楚平王執迷不悟,把伍奢關押起來,派城父司馬奮揚去殺死太子建。奮揚情知太子建無辜,暗中派人先去向太子建告密,自己不慌不忙上路。太子建逃到宋國去。

這個時候我們故事的主人公登場了,楚王詔殺伍奢及兩個兒子。伍奢的二兒子伍員(伍子胥)識破奸計,並逃跑。所以楚平王殺死伍奢、伍尚,並下令畫影圖形,到處捉拿伍子胥。讀到這裡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本來家世顯赫的伍子胥一夜之間家破人亡,自己都不知道要逃向何處內心是多麼的悲憤。

傷痛萬分的伍子胥本打算先奔宋國,因宋國有亂,又投奔吳國,路過陳國,東行數日,便到昭關(今安徽省含山縣北)。昭關在兩山對峙之間,前面便是大江,形勢險要,並有重兵把守,過關真是難於上青天,於是便有了“伍子胥過昭關,一夜白頭”的故事。由於東皋公(據傳是神醫扁鵲的弟子)的巧妙安排,更衣換裝,伍子胥便混過了昭關,到了吳國。

“復仇之神”伍子胥的一生


入吳後,伍子胥開始了自己的復仇之旅。他設法認識了公子光(後來的吳王闔閭),同時公子光也看到了伍子胥的滿腹韜略與仇恨。伍子胥知道公子光就算有心幫他復仇也沒有實力,最重要一點是公子光有野心不甘屈居人下。於是推薦專諸給公子光,刺殺吳王僚,奪取王位,與謀國政。輔佐吳王闔閭修法制用來選拔賢能的人,獎勵眾人糧食,加強城郭守衛。又舉薦深通兵學的孫武為將,選練兵士,整軍經武,同為謀略。使吳成為東南地區一強國。根據吳與周邊各國的強弱形勢及利害關係,與孫武等制定先西破強楚,以解除對吳之最大威脅,繼南服越國以除心腹之患的爭霸方略。

周敬王八年(前512),針對楚國執政者眾而不和,且互相推諉的弱點,提出分吳軍為三部輪番擊楚,以誘楚全軍出戰,彼出則歸,彼歸則出,等到楚軍疲敝,再大舉進攻。此後數年間,吳軍連年攻楚,迫楚軍被動應戰,實力大為削弱。隨即展開大舉進攻楚國的準備。又出兵進攻越,給楚國造成吳國不會大舉攻楚的假象,並在楚國施用反間計,使楚低扁知兵善戰的子期,而用貪鄙無能的子常為帥。十四年,與孫武等佐闔閭統領大軍沿淮水西進,由楚防備薄弱的東北部實施大縱深戰略突襲,直搗楚腹地,以靈活機動的戰法,擊敗楚軍主力於柏舉(今湖北麻城東北,一說今漢川北),並展開追擊,長驅直入楚都郢。

攻入楚國後伍子胥把楚平王的墳墓撬開,用鋼鞭鞭屍三百!此時,逃往深山的申包胥派人對他說":先生你如今太過分了。所謂人定勝天,天亦能破人,你過去為楚王做事。現在又如此,簡直是違背天道!”伍子胥眼睛都不眨一下回答“:我是一個日暮途遠的人因此我只好倒行逆施了。”這也是“掘墓鞭屍”與“倒行逆施”的典故。

吳王闔閭採用伍子胥、孫武的計策,西邊攻克了楚國的疆土,北邊威鎮齊國、晉國,南邊收服了越人,成為一方霸主,也是吳國也是伍子胥的高光時刻。按照劇情發展伍子胥應該是苦盡甘來、功成名就故事就該結尾了,但是天意弄人,公元前496年,闔閭與越王勾踐大戰,中箭,闔閭傷腳拇趾,傷重不治,死前囑子夫差,勿忘殺父之仇。並託伍氏輔佐少君,封他最高官職,官拜相國公。

夫差繼位後,打敗了越國,越王勾踐投降,伍子胥認為應一舉消滅越國。這裡又要說道伍子胥人生的另一個小人,比費無忌更甚,這個人就是伯嚭(pǐ)。越王勾踐投降後委屈求全,送了伯嚭大量的財寶和美女,不為別的只求留得一命。伍子胥的主張是殺了勾踐為闔閭報仇而且防止越國死灰復燃,但是夫差聽信了伯嚭的讒言,不聽“聯齊滅越”的主張,反派伍子胥出使齊國。伍子胥對他的兒子說:“我多次規勸大王,大王不採納我的意見,我現在已看到吳國的末日了。你與吳國一起滅亡,沒有好處啊!”於是將他的兒子託付給齊國的鮑牧,就返回吳國向夫差彙報。伯嚭乘機進讒言,誣陷伍子胥有謀反之心。夫差把屬婁劍賜伍子胥告訴他“你用它來自殺吧。”伍子胥仰天長嘆,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我要看著有朝一日越國軍隊從這裡入城滅吳!”,自刎而死,死後僅十年越國就覆滅了吳國,夫差悔不當初,拔劍自刎,這也是是著名的典故“臥薪嚐膽”。雖然如此結局令人遺憾,但同樣令人熱血沸騰。

“復仇之神”伍子胥的一生


伍子胥以他的“日暮途遠”“倒行逆施”展現了一個人所能對抗的極限:楚平王無故殺其父兄,他就一定要覆楚、鞭屍以報,哪怕那是自己的故國;吳王逼他自盡,他就留下觀越寇滅吳的預言,哪怕那曾是他為之奮鬥一生的國家。他所說的做到了,他預言的也應驗了,卻註定會讓所有之後居廟堂之高的統治者顫慄不已,不願提起。只是伍子胥的一生根本沒有選擇,只因奸臣當道成了一個被命運和仇恨操縱的可憐人,令人扼腕嘆息,但是作為一個臣民敢於向君主復仇實乃大丈夫所為。

今天的故事就到這,更多的歷史故事期待與大家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