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日本“窩囊廢”師團,來中國不打仗,投降時沒傷亡,戰後富得流油

日本發動日俄戰爭是在1904年,這距離發動侵略中國的“九一八事變”還有27年,距離全面侵華還有33年。其實也就是在這30多年的時間裡,日本逐漸走向瘋狂,不可遏制的瘋狂。


日本“窩囊廢”師團,來中國不打仗,投降時沒傷亡,戰後富得流油


來日本打仗都有誰?

日本由於是交稅才能夠擁有選舉權,大概需要10日元才能獲得選舉權,相當於清末10兩銀子,上海地區一個工薪階層1個月的工資,可就是這10日元,日本絕大部分的老百姓也是掏不起的。

在1904年,交稅的比例達不到6%,而且主要集中在工商業者和工薪階層。這表面上看沒有任何問題,不交稅,就沒有為國家貢獻力量,沒有選舉權利合情合理。


日本“窩囊廢”師團,來中國不打仗,投降時沒傷亡,戰後富得流油


這就導致了在日本處於絕大多數的農民,他們的利益是無法獲得保障的。尤其是日本工商業獲得發展之後,這些日本農民的利益就被邊緣化了,他們長期沒有選舉權,也不知道選舉為何物。

長期貧困而又被忽視的農民就像地底翻滾的岩漿,成為日本最大的不穩定因素。心懷不滿的農民們找到了一個同盟,那就是日本軍部。當時日本軍部有個特點,他們直接歸天皇,而不是議會。


日本“窩囊廢”師團,來中國不打仗,投降時沒傷亡,戰後富得流油


日本為何讓軍隊歸天皇呢?這不很容易形成軍國主義嗎?這是因為日本明治維新學的是普魯士,也就是後來的德國,普魯士軍隊歸國王管理,所以日本軍隊也歸天皇管理,這也是日本像德國一樣走向法西斯的主要原因。

1929年全球迎來了大蕭條,整個日本農業受到嚴重打擊,那些改種蠶絲的日本農民,紛紛破產,當時美國是日本蠶絲最大進口國。如果此時能獲得政府的低息貸款,日本農民能夠挺過去,可是日本政府掌握在工商業者手中,他們奉行自由市場經濟,不允許對國家進行經濟干預。


日本“窩囊廢”師團,來中國不打仗,投降時沒傷亡,戰後富得流油


此時向日本農民伸出援手的是日本的軍部,他們制定了詳細的計劃,包括化肥專賣,國家收購農產品等,這樣農民和軍部就形成了聯盟。

所以日本上戰場大部分都是日本農民,當時日本法律規定,在工廠的熟練工人,以及在校的學生,是不用去當兵的。所當“七七事變”發生之後,大量的農民被日本法西斯鼓動來到中國戰場。


日本“窩囊廢”師團,來中國不打仗,投降時沒傷亡,戰後富得流油


日本的“窩囊廢”團

當看完了上述介紹,你就能夠理解“窩囊廢”軍團形成的主要原因。隨著戰爭的擴大,農民士兵不夠用的時候,隨後學生被徵召上了戰場,最後就是這些工商業者。

不像農民以及學生,法西斯這套“武士”精神,“像櫻花一樣死去”等思想,在心智成熟的工商業者看來,就是騙人的兒戲,他們對軍國主義毫無興趣,他們所關注的只有財富與生命。


日本“窩囊廢”師團,來中國不打仗,投降時沒傷亡,戰後富得流油


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日本的大阪第四團,這些主要由工商業者組成的軍隊,被日本稱為最“窩囊廢”的師團。

在中國戰場上,他們不但不使力,而且還同中國軍人做生意,時刻沒有忘記自己的財富夢想。1939年,蘇聯與日本在中蒙邊界諾門坎發生戰爭,關東軍下令第四師團增援前線,師團就以各種理由推脫,稱師團內疾病患者增多,無法行動。


日本“窩囊廢”師團,來中國不打仗,投降時沒傷亡,戰後富得流油


之後日本連隊長憤怒之下,親自坐鎮醫務室,第四團才勉強出發。從海拉爾到諾門坎,第四師團整整走了8天,當他們抵達戰場的時候,戰鬥已經結束了,之後這些士兵還抱怨沒機會做生意了。

在對華戰場上,他們也是屢戰屢敗,被中國軍人誤以為,大阪來的都不會打仗。之後日本軍部都不願意要他們,他們被迫轉戰東南亞戰場。


日本“窩囊廢”師團,來中國不打仗,投降時沒傷亡,戰後富得流油


那麼日本為何不軍法處置他們呢?上文提到,他們雖然人數不多,但是在日本政壇擁有很大的話語權,而且還獲得工商業者的支持,因此底氣十足。

1945年,日本宣佈投降,和其他日本軍人不願接受投降不同,他們回國特別快,被美國人形容為最“愛好和平”的師團。當他們回國之後,商人的本性又顯露無疑,這些軍人回國後的第二天,紛紛跑到美國軍營裡做起生意來。


日本“窩囊廢”師團,來中國不打仗,投降時沒傷亡,戰後富得流油


所以日本對華戰爭,日本國內也不是鐵板一塊,就像民國時期一樣,不但有抗日的,還有像汪精衛一樣親日的,日本國內也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