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讀《韓非子(集解)》看帝王治國必備的法術

《資治通鑑》是“帝王之書”,《韓非子》更是“帝王之書”,只不過前者側重於敘事而評,而後者則是引事敘理,前者是帝王的故事說,後者是帝王的理論書。作為普通讀者,可能沒法“吃豬肉”,至少可以“看看豬跑”...

讀《韓非子(集解)》看帝王治國必備的法術

按照我們常規的看法,《韓非子》絕對是一本古代的“反動書籍”,裡面反對儒家“忠孝”思想,大談“去聖棄智”的法、術,本質思想定位於《老子》的“無為之治”,與古代所謂佔據主導思想的儒家思想那是格格不入的。但就是這麼一部“反書”,居然可以流傳至今,以至於看後讓人唏噓不已。這不能證明古代的思想是自由的,只能說《韓非子》這本集古代法家法、術、勢思想的書籍,得到了當權者的重視,才能夠夠流傳至今。

讀《韓非子(集解)》看帝王治國必備的法術

其實,中國古代帝王的治國思想,並不是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那麼簡單,實際上是“外儒內法”。只要你看過漢武帝的所做所為就知道,漢武帝採用“酷吏政治”來統治,使得國家有兵可用,去收復蠻夷、打擊匈奴,採用“酎金奪爵”和“推恩令”採用一種溫和的方法實現削藩和駕馭群臣。雖然外表宣揚儒家的仁、義、禮、智、信,但其實都是隻是表面文章,我敢打包票:自漢武帝以及後代若干帝王,實際上表面上使用“儒家思想”來教育群眾,本質裡面用的卻是“法家思想”來鞏固和加強統治,這一點應該至今沒有間斷。

讀《韓非子(集解)》看帝王治國必備的法術

十九卷、五十五篇的《韓非子集解》,王先慎雖然有些間注,但是都是版本對比,註解沒太大作用,主要看的還是韓非的原文。韓非在這本書裡面說來說去,其實有些篇幅是重複的。之所以有些重複內容,是因為韓非子在“苦口婆心”反覆規勸帝王應該怎麼去治理國家、駕馭群臣,內容可以分為四個方面:①歸屬根源於《老子》,②列舉大量“事例”作證,③說明“依法治國”的重要性,④提示君王如何駕馭臣下。

讀《韓非子(集解)》看帝王治國必備的法術

①歸屬根源於《老子》

這本書中有至少《解老》、《喻老》兩卷,闡明瞭韓非子的思想來源於《老子》。這一點可能很多人難以理解,《老子》的思想是“道法自然、無為而治”,韓非子將法家思想歸結到《老子》是為什麼?其實通過分析就知道,韓非子對於“道法自然”的個人解釋是:可以人為設定一個“道”,也就是法律,人們依據這個人為的“道”,可以實現“無為而治”。這好比現代公司制度,一個好的、可以長期維持的公司,應該是離開了老總依然轉得動的,這就是“設法而無為而治”的思想,這是對《老子》的一種理解方法。

讀《韓非子(集解)》看帝王治國必備的法術

當然除去《老子》對其思想啟發,實際上,先秦時期商鞅提倡的“”、申不害提倡的“”、慎到的“”對其影響也是非常的巨大,不然我們提起韓非子也不會稱之為“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商鞅提倡的“法”,是不會因人變化的組織社會的制度,是一種外在的東西;申不害提倡的“術”,是君王用來駕馭臣下的方法,是一種內在不可言的手段;“法”“術”是韓非非常看重的,至於慎到的“勢”,其並不認為有什麼重要性,可能他認為勢具有太強的變化性,只有維繫固定的法、術,才可能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以上是韓非子思想的主要來源。

讀《韓非子(集解)》看帝王治國必備的法術

②列舉大量“事例”作證

您所知道古代經典寓言故事如《矛盾》《守株待兔》以及其他大量的成語,都是來自這本《韓非子》。實際上,在內容篇幅上,韓非引用的故事多達¼的內容,其中在《內儲》、《外儲》、《難》等若干卷書中主要是故事,並在其他章節中間插不少示例證明其觀點,總而言之,很多的史料應該是來自戰國時期他掌握到的史料,其中很多來源已經因為秦始皇“焚書坑儒”而軼失了,而因為這本書是“帝王之書”,屬於李斯認為“有用的書”,倖存了下來, 其中保留的一些“非常獨特”的史料也流傳了下來,其中“舜逼迫堯禪讓”的事,與《竹書紀年》一致。

讀《韓非子(集解)》看帝王治國必備的法術

③說明“依法治國”的重要性

我們現在講的“依法治國”,應當是韓非子在這本書中首先提到:我們現在所謂“以法治國”本義與韓非子所提倡的並沒有本質差異,“依法治國”就是設立人人在其面前平等的法律,大家都來遵守這一規則,不祈求領導個人的智慧去實現治理,而是依據穩定一致的法律,將普世價值固化為規則,遵守規則,使得社會能夠正常的運轉,您說這一點,韓非與我們有什麼不同?你要是說韓非的法是封建統治、舊社會糟粕落後的法,那麼就顯得不近人情,您難道期待一個處在兩千多年前的法學家,也採取我們現在的民主法律嗎?處在哪個社會,就應當有那種法律思想,這一點我們不能強求。

讀《韓非子(集解)》看帝王治國必備的法術

韓非依法治國的基本思想是講信用的“信賞必罰”,即:凡是要獎賞必須獎賞,凡是要懲罰的必須懲罰,不能湊活和馬虎,也不能在執行過程中因為人情而改變,既強調“一定要立法”,還要求“嚴格執法”,還要求法律要自始至終,不能隨便變更,經常變革的法律,就變成了“人治”。只要採用正確的法治,哪怕是最差的領導人,都可以治理好國家,這比期望偉大人物來得可靠。

讀《韓非子(集解)》看帝王治國必備的法術

讀《韓非子(集解)》看帝王治國必備的法術

④提示君王如何駕馭臣下

韓非和李斯就學於荀子,荀子為戰國末期儒家集大成者,荀子認為“人性本惡”,韓非認為人性本惡的思想應當是繼承於荀卿。書中從人性本惡的這一點,推論出“父子”“兄弟”之間的關係並不可靠,認為依靠忠、孝、仁、義來維繫社會組織,其實是不可能的,因為人並不完美,也太能變了。

讀《韓非子(集解)》看帝王治國必備的法術

既然依靠仁義的口號不可靠,那麼人主維持自己的統治地位(勢),必然要採用一些“不可為外人道”的手段,這種手段就是“”。如同歐洲的馬基雅維利《君主論》,韓非也通過列舉臣下弒君奪位的很多先兆,來勸誡君王一定要採用“馭臣之術

”來提防下屬,要識別臣下的不軌之心,不要放任權力給他們,要把他們攥在手裡,採用賞罰的手段來約束他們,不要讓他們有機可乘。這一點,我看對於任何社會中處在上層的人來說,都是有借鑑意義的。

讀《韓非子(集解)》看帝王治國必備的法術

再有一點,就是作為一個合格的君王,不要顯露自己,不要顯示自己喜歡什麼,“喜怒不形於色”,才無機可乘,才可能坐得穩位置。那種明顯說明自己喜歡什麼的,會使得臣下效仿,造成各種不必要的麻煩,耗費國力,事與願違。

讀《韓非子(集解)》看帝王治國必備的法術

後記

韓非子對於法律是非常執著的,整個《韓非子》中在反覆說明作為治國法術的重要性。由於認為人性本惡,並且不講人情,常被儒家批評為是“不近人情”的“刻深”,實際上,法律的確需要冷酷不然就形同虛設了。也正因為這種所謂“刻深”,往往遭人嫉恨,如吳起、商鞅最終死於非命,韓非子也意識到這一點,認為要推行法律是有著巨大的風險和必要的代價,其在《說難》《孤奮》之中屢次提及,他認為

“法治”比起“人治”更是一種長期可行、更為巨大的“仁愛”,為此,他覺得如果能夠被採用,為“法”而犧牲也是值得的。

讀《韓非子(集解)》看帝王治國必備的法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