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1 越军用4个营兵力防守这条公路,扬言绝对不可能从这里突破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时,解放军广州军区第42军125师配属2个炮兵团、1个坦克营等共2万人,奉命部署于广西水口关边境,向高平省复和地区发展进攻。这一段边境沿巴望河由北向南走向,平江自西向东从高平经复和流至水口关南侧与巴望河相切,然后向东南流入广西左江。复和县城就位于水口关以西约12公里,向北22公里为广渊,有一条3号公路连接广渊、复和,再经巴望河上的中越边境水口大桥与水口关相通。

水口关与复和交界的地区是亚热带丛林岩溶山地,除哥勘高地是土山,坡街南侧无名高地为土石山外,其余均为林立的石山。海拔200到650米,多为东南、西北走向。石山的山势陡峭且多岩洞,土山和土石山树木较少而杂草丛生。山间的深谷、沟溪较多。3号公路西北至东南走向,通行于土石山之间。平江自高平流经复和,与3号公路平行,宽30-50米,水深4-5米,到水口关与巴望河汇合流入左江。两条河流汇合处附近有一片河谷平地,地势平坦,便于机械化部队行动。河谷中间有独立石山,可构成火力支撑点。村庄较多,路边有大片的甘蔗林,也是比较好的隐蔽阵地。

越军用4个营兵力防守这条公路,扬言绝对不可能从这里突破

​越军将复和东南地区作为重点防御方向,在3号公路沿线地区配置了高平省队567团1营和团直属混合炮兵分队(有76野炮、120迫击炮、122榴弹炮、107火箭炮)、复和县营、特工队、大弄边防营、青年冲锋队和300余名武装民军把守,总兵力约4个加强营2000余人。

其中在波达、马鞍山、300高地、大弄、糖厂地域为大弄边防营和糖厂民军300余人防守,营指带主力在大弄;419高地东南石山、300高地北侧600米石山、坡街、瞥敦地域为567团1营1个加强连和部分青年冲锋队,主力在瞥敦西北独立石山和坡街南侧无名高地;谷芳、博贝、班盖、唐那、哥勘地域为567团1营主力和部分青年冲锋队,主要兵力在哥勘高地和博德195高地,营指在谷芳西侧高地;复和县营守卫复和县城附近地域;325高地有特工队1个连和100余名民军防守;巴脱有567团直属混合炮兵分队和部分民军;班占西侧高地及其附近地域由567团3营防守;567团指挥所在班张北侧。

越军用4个营兵力防守这条公路,扬言绝对不可能从这里突破

​越军在复和周围地域大修防御工事,在水口关当面依托地形设置了三道防线。在土山上、村庄里构筑有土木结构工事和A字型掩蔽部,外围有2-4道环形堑壕,以交通壕和地道相连接。哥勘高地主峰有一条长10米、宽2米的坑道。在石山利用天然洞穴构筑各种火力点,多数山脚构筑有堑壕,瞥敦西北独立石山和大弄北侧石山均有三层相通的大岩洞。大弄边防屯和北侧糖厂有地道,并有6个进出口与三面石山洞穴、大弄村、糖厂相通。

大弄边防屯大院设防坚固,有块石围墙和钢筋水泥掩蔽部。在石山岩洞、公路拐弯处、隘路和山垭口等处设有高射机枪、轻重机枪和反坦克火器。独立石山、甘蔗林处设有反坦克小组。在大弄村、公安屯东南构筑有断续防坦克壕,在419高地南侧山垭口构筑有两道长20米、宽1.5米、高2米的石墙。沿边境的主要道路附近设有反坦克障碍物和反步兵雷区、铁钉、竹签、陷阱和铁丝网。

越军用4个营兵力防守这条公路,扬言绝对不可能从这里突破

​越军因为兵力不足,在复和方向的防守并不是沿河设防,也没形成绵亘正面,而是依托能控制3号公路和周边主要道路交叉点的石山、村庄、工厂为支撑点,并以山上的岩洞和村庄、工厂的坑道、地道为骨干,结合野战工事,形成可以互相火力支援的环形防御体系。越军对复和方向的防御体系非常自信,扬言中国军队“绝对不可能从这里突破”!

真的是这样吗?战争打响后,解放军一天就突破了巴望河边境,用了三天攻占复和县城,一举粉碎了越军的嚣张妄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