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5 李唐最為成功的,是寂寂無名的李旦:教出一代學神李隆基

唐玄宗的成就是開元盛世,其汙點是與楊貴妃的廢寢忘食,但他的其他成就卻常常被忽略:

  • 詩:《詩經魯祭孔子而嘆之》

唐玄宗的時代是詩人的時代,唐詩宋詞享譽至今。但唐玄宗有著不亞於李白的詩歌成就。

唐詩三百首中,入選詩人一共77位,而唐玄宗是唯一一位入選的帝王(作品:《詩經魯祭孔子而嘆之》),要知道唐詩三百首是清朝所編著,不需要奉承李隆基。

  • 曲:《霓裳羽衣曲》

李隆基的作曲能力自不用多說,一首《霓裳羽衣曲》就夠吹一輩子。除了唐玄宗這一個身份流傳千古,他還有一個身份也是被流傳至今:梨園鼻祖。

《新唐書·禮樂志》載:“玄宗既知音律,又酷愛法曲,選坐部伎子弟三百,教於梨園。聲有誤者,帝必覺而正之,號皇帝梨園弟子。”

唐玄宗設立了梨園,在此培訓學生的音樂才能,他既是這裡面的表演者,也是這裡面的老師。

  • 鼓:“頭如青山峰,手如白雨點”

李隆基還有一個登峰造極的愛好:打羯鼓(西北少數民族樂器)。

當時的宰相宋璟也是音樂愛好者,他看到李隆基打鼓時,不由發出感嘆:“頭如青山峰,手如白雨點”,這是形容李隆基打鼓的時候頭像青山一樣紋絲不動,而手卻像暴雨敲擊。

更厲害的是,連當時的號稱打羯鼓天下第一的專業藝術家李龜年都自嘆不如。

那麼疑問來了:為何李隆基可以如此多才多藝?這就不得不提他的父親李旦,這是一個非常厲害的父親。

李唐最為成功的,是寂寂無名的李旦:教出一代學神李隆基

在歷代李唐帝王最沒存在感是誰,那必然是李旦,但如果說教子方面,李旦卻是歷代李唐帝王裡最有成就的那個,他的五個兒子,沒有為爭奪帝位而出現爭執,反而是真正的禮讓,讓有能者居之;而另一個方面,唐玄宗還做了一張大床和自己四個兄弟同床共枕,直到登基之後因為身份不符,才停下這樣的舉動。

李旦做到了李淵、李世民、李治都沒有做到的事情:讓子嗣和睦相處。那麼李旦是如何做到的呢?四個字:言傳身教!

李旦:言傳身教的隱忍

李旦是李治和武媚孃的第四子,在兄長李弘病逝,李賢被武媚娘流放致死,李顯被武媚娘拉下馬來後,李旦順利坐上了帝位,但是登基後,他卻是被武媚娘軟禁,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傀儡皇帝。

但與過去的李世民、李治、李賢等人不同,李旦絲毫沒有表現出對被軟禁的不滿,更沒有李顯那樣登上皇位就翹起尾巴準備謀反。

李旦非常乖巧,乖巧到武媚娘以及當時的各個權力集團(如武家人)都沒有重視過他。

但人不找事,事卻會找人:彼時有個叫韋團兒的宮女,想攀上李旦這個高枝變鳳凰,但李旦拒絕了。是李旦萎了嗎?是的,他怕,因為這個韋團兒是武媚娘身邊的人,他在宮內亦步亦趨,只是想保護好自己和家人。這份謹慎的拒絕,並沒有讓李旦順利隱匿,反而把他逼上了一個絕境。

韋團兒向武媚娘控訴,誣告李旦的妻子竇氏和劉氏在宮內使厭勝之術,詛咒武媚娘,讓她早點去世。隨後,李旦的兩位妻子在去給武媚娘請安之後,就人間消失了。

李唐最為成功的,是寂寂無名的李旦:教出一代學神李隆基

而李旦選擇了不聞不問,他自然知道是母親武媚娘下的手,但他同樣知道,這是母親在試探自己,他不能問、不敢問,這一問就必然要牽起衝突,身後這幾個孩子也就沒有生的可能;而更為重要的是,在此時的李旦一脈,可以說是李唐僅剩的一脈(李顯一脈被流放,但過去的事實顯示,武媚娘會讓李顯活命的可能幾乎是零)

這是要多大的韌性,才能忍得住喪妻的悲痛,而且還要裝作若無其事的夜夜笙歌,同時他還得面對子女們對於“媽媽去哪裡”的疑問,同時告誡孩子們不能再提起母親的事情。

李旦,用自己的隱忍教會了自己的孩子們隱忍。

李旦:兄弟情誼重於權力的言傳身教

在武媚娘晚期,首先召回了李賢,但此時武媚娘和群臣都必須要面臨一個問題:李顯和李旦,誰來當太子?要傳位於誰?

李顯在位不到半個月,就捅出了不少簍子,甚至還在朝堂上說出要把天下讓給自己岳父的傻話--李賢,能力有限。

李旦呢?在此時李旦是名正言順的皇帝,他沒有任何政績,但同樣他也沒有任何過失,可以說是一片空白。

可就在李旦知道李顯被母親召回朝中之時,李旦立馬親筆寫好一張奏摺,在文武百官面前恭恭敬敬地遞了上去,表示自己能力平庸,希望母親將哥哥李顯立為太子。朝中上下無不誇獎李旦的智慧。而接下來在面對李家和武家可能的衝突時,李旦再次選擇了避嫌,遠離紛爭。

有人說,李旦是怕死、是慫,但若是真的怕死之人,又怎會在此時選擇退避?--一旦武家得勢,那麼他必然會被當成一個巨大的威脅,那才叫致自己於死地。

李唐最為成功的,是寂寂無名的李旦:教出一代學神李隆基

恰恰是李旦這份為人處世,重兄弟而輕權力,及時讓出帝位,給了孩子們一個很好的兄弟相處的示範。

若是要說起育兒心理的問題,那麼很簡單的一個事情是:

在孩子正式踏出社會之前,家庭就充當著社會的角色,孩子最初從父母身上學會如何與人相處,而後投射到社會中去。

而李旦的孩子們做到了:李隆基作為庶出的第三子,而前面兩位兄長沒有過錯也尚在世,怎麼著都輪不到李隆基做太子,但是因為在政變中李隆基是主力選手,兩位兄長主動提出讓位於李隆基。

而李隆基呢?他同樣也重視兄弟情誼。李世民登基是踏著親兄弟的屍體的,武媚娘同樣防範著自己的嫡親(包括外戚和子女),但李隆基沒有。

初,帝五子列第東都積善坊,號“五王子宅”。及賜第上都隆慶坊,亦號“五王宅”。玄宗為太子,嘗制大衾長枕,將與諸王共之。(《新唐書》)

唐玄宗和自己的兄弟關係那真可以說得上是“一被子”的兄弟……睡一床被子的兄弟……

李唐最為成功的,是寂寂無名的李旦:教出一代學神李隆基

李旦:積攢力量的言傳身教

李旦對於權力,可以說一直是避而遠之的,但李旦是一個有底線的人,那個底線,就是“李唐”。

在母親武媚娘統治的時候,李旦可以作為一個傀儡,即便妻子被殺,自己被誣告謀反也沒有多說一句,但在後來韋皇后要參政的時候,李旦開始反擊了,而李隆基就是響應他的行動的孩子。

為什麼武媚娘統治的時候李旦不反不鬥爭,而韋皇后時期卻激起了李旦的反撲?

其一、武媚娘再狠,那也是自己的母親,血濃於水;

其二、武媚娘雖有心改李唐為武周,但是武媚娘自始至終都沒有立過武家人為太子的實際行動;

其三、韋皇后沒有孩子,若果韋皇后效仿武媚娘稱帝,那麼往後帝位落於誰人之手不得而知,但是李唐就必然不再是李唐。

但為什麼說李旦是積攢力量呢?因為此時他聯合了太平公主--武媚娘生前最寵愛的子女。即便在過去,他也一直保持和太平公主這位血親的聯繫,只是礙於武媚娘,不敢過於明顯。李旦不是沒有防備之人。

李隆基顯然學到了這一點,因為在後來對付韋皇后的政變中,李隆基恰恰是聯合了太平公主,姑侄二人一舉推翻了韋皇后。

李唐最為成功的,是寂寂無名的李旦:教出一代學神李隆基

李旦:待人以誠的言傳身教

李隆基登基後有個趣事,彼時李隆基剛剛任命了姚崇為宰相,姚崇給李隆基彙報任命官員的工作,但是李隆基目視懸樑而不語,姚崇惶恐退下。宦官高力士提醒李隆基不能太過傲嬌,但是李隆基卻說:“這種任命五品官員的事情,他自己決定就行了。”

李隆基的誠,當然也不止於此,例如他在做藩王的時候,就與各路英雄打成一片,被韋皇后召回京城時,他回到後身邊也瞬速籠絡了一批批能人異士。

這又關李旦什麼事?

李旦在做傀儡的時候,慘遭誣陷,士兵上門抓人,李旦落到了酷吏手裡,要不是樂工安金藏剖腹鳴冤,捨命相救,恐怕李旦一家都得死於非命。

一個樂工,能為主子獻出性命,以死明志,若不是李旦平時待這些下屬誠懇,又怎麼會有此事發生?

而同樣的,李旦一家在被軟禁的時候並沒有放棄自己,反而是通過音樂等來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思維情操,這才有李隆基的多才多藝。

李唐最為成功的,是寂寂無名的李旦:教出一代學神李隆基

小結:李隆基,再盛於藍的青,也出於藍

李隆基的成就確實要比寂寂無名的李旦高得多,這離不開他自身的努力、所處的平臺,但再盛於藍的青,也是出於藍。

一個孩子是否願意努力有許多影響因素,但父母的言傳身教,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沒有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