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5 李唐最为成功的,是寂寂无名的李旦:教出一代学神李隆基

唐玄宗的成就是开元盛世,其污点是与杨贵妃的废寝忘食,但他的其他成就却常常被忽略:

  • 诗:《诗经鲁祭孔子而叹之》

唐玄宗的时代是诗人的时代,唐诗宋词享誉至今。但唐玄宗有着不亚于李白的诗歌成就。

唐诗三百首中,入选诗人一共77位,而唐玄宗是唯一一位入选的帝王(作品:《诗经鲁祭孔子而叹之》),要知道唐诗三百首是清朝所编著,不需要奉承李隆基。

  • 曲:《霓裳羽衣曲》

李隆基的作曲能力自不用多说,一首《霓裳羽衣曲》就够吹一辈子。除了唐玄宗这一个身份流传千古,他还有一个身份也是被流传至今:梨园鼻祖。

《新唐书·礼乐志》载:“玄宗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弟子。”

唐玄宗设立了梨园,在此培训学生的音乐才能,他既是这里面的表演者,也是这里面的老师。

  • 鼓:“头如青山峰,手如白雨点”

李隆基还有一个登峰造极的爱好:打羯鼓(西北少数民族乐器)。

当时的宰相宋璟也是音乐爱好者,他看到李隆基打鼓时,不由发出感叹:“头如青山峰,手如白雨点”,这是形容李隆基打鼓的时候头像青山一样纹丝不动,而手却像暴雨敲击。

更厉害的是,连当时的号称打羯鼓天下第一的专业艺术家李龟年都自叹不如。

那么疑问来了:为何李隆基可以如此多才多艺?这就不得不提他的父亲李旦,这是一个非常厉害的父亲。

李唐最为成功的,是寂寂无名的李旦:教出一代学神李隆基

在历代李唐帝王最没存在感是谁,那必然是李旦,但如果说教子方面,李旦却是历代李唐帝王里最有成就的那个,他的五个儿子,没有为争夺帝位而出现争执,反而是真正的礼让,让有能者居之;而另一个方面,唐玄宗还做了一张大床和自己四个兄弟同床共枕,直到登基之后因为身份不符,才停下这样的举动。

李旦做到了李渊、李世民、李治都没有做到的事情:让子嗣和睦相处。那么李旦是如何做到的呢?四个字:言传身教!

李旦:言传身教的隐忍

李旦是李治和武媚娘的第四子,在兄长李弘病逝,李贤被武媚娘流放致死,李显被武媚娘拉下马来后,李旦顺利坐上了帝位,但是登基后,他却是被武媚娘软禁,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傀儡皇帝。

但与过去的李世民、李治、李贤等人不同,李旦丝毫没有表现出对被软禁的不满,更没有李显那样登上皇位就翘起尾巴准备谋反。

李旦非常乖巧,乖巧到武媚娘以及当时的各个权力集团(如武家人)都没有重视过他。

但人不找事,事却会找人:彼时有个叫韦团儿的宫女,想攀上李旦这个高枝变凤凰,但李旦拒绝了。是李旦萎了吗?是的,他怕,因为这个韦团儿是武媚娘身边的人,他在宫内亦步亦趋,只是想保护好自己和家人。这份谨慎的拒绝,并没有让李旦顺利隐匿,反而把他逼上了一个绝境。

韦团儿向武媚娘控诉,诬告李旦的妻子窦氏和刘氏在宫内使厌胜之术,诅咒武媚娘,让她早点去世。随后,李旦的两位妻子在去给武媚娘请安之后,就人间消失了。

李唐最为成功的,是寂寂无名的李旦:教出一代学神李隆基

而李旦选择了不闻不问,他自然知道是母亲武媚娘下的手,但他同样知道,这是母亲在试探自己,他不能问、不敢问,这一问就必然要牵起冲突,身后这几个孩子也就没有生的可能;而更为重要的是,在此时的李旦一脉,可以说是李唐仅剩的一脉(李显一脉被流放,但过去的事实显示,武媚娘会让李显活命的可能几乎是零)

这是要多大的韧性,才能忍得住丧妻的悲痛,而且还要装作若无其事的夜夜笙歌,同时他还得面对子女们对于“妈妈去哪里”的疑问,同时告诫孩子们不能再提起母亲的事情。

李旦,用自己的隐忍教会了自己的孩子们隐忍。

李旦:兄弟情谊重于权力的言传身教

在武媚娘晚期,首先召回了李贤,但此时武媚娘和群臣都必须要面临一个问题:李显和李旦,谁来当太子?要传位于谁?

李显在位不到半个月,就捅出了不少篓子,甚至还在朝堂上说出要把天下让给自己岳父的傻话--李贤,能力有限。

李旦呢?在此时李旦是名正言顺的皇帝,他没有任何政绩,但同样他也没有任何过失,可以说是一片空白。

可就在李旦知道李显被母亲召回朝中之时,李旦立马亲笔写好一张奏折,在文武百官面前恭恭敬敬地递了上去,表示自己能力平庸,希望母亲将哥哥李显立为太子。朝中上下无不夸奖李旦的智慧。而接下来在面对李家和武家可能的冲突时,李旦再次选择了避嫌,远离纷争。

有人说,李旦是怕死、是怂,但若是真的怕死之人,又怎会在此时选择退避?--一旦武家得势,那么他必然会被当成一个巨大的威胁,那才叫致自己于死地。

李唐最为成功的,是寂寂无名的李旦:教出一代学神李隆基

恰恰是李旦这份为人处世,重兄弟而轻权力,及时让出帝位,给了孩子们一个很好的兄弟相处的示范。

若是要说起育儿心理的问题,那么很简单的一个事情是:

在孩子正式踏出社会之前,家庭就充当着社会的角色,孩子最初从父母身上学会如何与人相处,而后投射到社会中去。

而李旦的孩子们做到了:李隆基作为庶出的第三子,而前面两位兄长没有过错也尚在世,怎么着都轮不到李隆基做太子,但是因为在政变中李隆基是主力选手,两位兄长主动提出让位于李隆基。

而李隆基呢?他同样也重视兄弟情谊。李世民登基是踏着亲兄弟的尸体的,武媚娘同样防范着自己的嫡亲(包括外戚和子女),但李隆基没有。

初,帝五子列第东都积善坊,号“五王子宅”。及赐第上都隆庆坊,亦号“五王宅”。玄宗为太子,尝制大衾长枕,将与诸王共之。(《新唐书》)

唐玄宗和自己的兄弟关系那真可以说得上是“一被子”的兄弟……睡一床被子的兄弟……

李唐最为成功的,是寂寂无名的李旦:教出一代学神李隆基

李旦:积攒力量的言传身教

李旦对于权力,可以说一直是避而远之的,但李旦是一个有底线的人,那个底线,就是“李唐”。

在母亲武媚娘统治的时候,李旦可以作为一个傀儡,即便妻子被杀,自己被诬告谋反也没有多说一句,但在后来韦皇后要参政的时候,李旦开始反击了,而李隆基就是响应他的行动的孩子。

为什么武媚娘统治的时候李旦不反不斗争,而韦皇后时期却激起了李旦的反扑?

其一、武媚娘再狠,那也是自己的母亲,血浓于水;

其二、武媚娘虽有心改李唐为武周,但是武媚娘自始至终都没有立过武家人为太子的实际行动;

其三、韦皇后没有孩子,若果韦皇后效仿武媚娘称帝,那么往后帝位落于谁人之手不得而知,但是李唐就必然不再是李唐。

但为什么说李旦是积攒力量呢?因为此时他联合了太平公主--武媚娘生前最宠爱的子女。即便在过去,他也一直保持和太平公主这位血亲的联系,只是碍于武媚娘,不敢过于明显。李旦不是没有防备之人。

李隆基显然学到了这一点,因为在后来对付韦皇后的政变中,李隆基恰恰是联合了太平公主,姑侄二人一举推翻了韦皇后。

李唐最为成功的,是寂寂无名的李旦:教出一代学神李隆基

李旦:待人以诚的言传身教

李隆基登基后有个趣事,彼时李隆基刚刚任命了姚崇为宰相,姚崇给李隆基汇报任命官员的工作,但是李隆基目视悬梁而不语,姚崇惶恐退下。宦官高力士提醒李隆基不能太过傲娇,但是李隆基却说:“这种任命五品官员的事情,他自己决定就行了。”

李隆基的诚,当然也不止于此,例如他在做藩王的时候,就与各路英雄打成一片,被韦皇后召回京城时,他回到后身边也瞬速笼络了一批批能人异士。

这又关李旦什么事?

李旦在做傀儡的时候,惨遭诬陷,士兵上门抓人,李旦落到了酷吏手里,要不是乐工安金藏剖腹鸣冤,舍命相救,恐怕李旦一家都得死于非命。

一个乐工,能为主子献出性命,以死明志,若不是李旦平时待这些下属诚恳,又怎么会有此事发生?

而同样的,李旦一家在被软禁的时候并没有放弃自己,反而是通过音乐等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思维情操,这才有李隆基的多才多艺。

李唐最为成功的,是寂寂无名的李旦:教出一代学神李隆基

小结:李隆基,再盛于蓝的青,也出于蓝

李隆基的成就确实要比寂寂无名的李旦高得多,这离不开他自身的努力、所处的平台,但再盛于蓝的青,也是出于蓝。

一个孩子是否愿意努力有许多影响因素,但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没有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