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配合國民黨軍的對日作戰行動,打好八路軍出師第一仗,第115師在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組織的砂河決戰中,
初以平型關後改雁門關為日軍主要突擊方向的情況下,作了充分的作戰準備,主動發起了平型關戰役。1937年9月14日,第115師先頭部隊第343旅及師直屬部隊,進抵平型關以西大營鎮集結,準備日軍進攻國民黨軍平型關陣地時,相機襲擊日軍左側後殲其一部,以擴大戰果。9月23日,朱德、彭德懷在給林彪的指示中,指出:敵於昨夜以來,忽奇襲國民黨軍平型關陣地,現正激戰中,第115師即向平型關、靈丘間出動,機動側擊向平型關進攻之敵,但須控制一部於靈丘以南,保障自己之左側。
23日黃昏,師主力出發,連夜趕到上寨、冉莊地區待命。24日傍晚,林彪和聶榮臻下達了各旅團出擊的命令:第343旅於24時出發進入白崖臺一線埋伏陣地,第344旅隨後跟進。午夜24時,部隊按時開進。
為了隱蔽,各部選擇了難走的崎嶇小路。當時,天空烏雲越來越濃,大地越來越黑。幹部戰士既無雨具,又缺乏禦寒的服裝,穿著灰布單軍裝,互相催促著,深一腳淺一腳地依次拽著衣角前進。
"當時大雨如注,狂風不止,加上天黑路滑,行動十分困難。全團上下衣服被淋得透溼不說,幾乎都成了'泥人'。深秋,山區的夜晚已是很冷,指戰員一個個凍得直打哆嗦。"
霎時間,山洪暴發,湍急咆哮,擋住了部隊前進的道路,急於涉水的戰士被洪水沖走了。於是大家把槍和子彈掛在脖子上,手拉著手結成一條堅固索鏈,有的則牽著馬尾巴穿過激流。山洪寒冷透骨,凍得幹部戰士兩腿麻木。同日,獨立團在靈丘與淶源之間的腰站,打了一個遭遇戰,殲日軍300餘人。
25日拂曉前,第685、第686和第687團全部進入預伏陣地。"隊伍在公路南的山溝裡隱蔽下來,天還是陰沉沉的,冷風颼颼,又不許生火,戰士們只有咬牙忍受,讓沸騰的熱血來烤乾溼淋淋的衣服。"同時,以第344旅一部隱蔽進入了東河南鎮以北的一個高地,師指揮所則設在溝東南便於觀察指揮的山頭上。第115師作好了一切作戰準備。
25日拂曉,風停雨止,汽車的馬達聲打破了溝谷間異乎尋常的寂靜。日軍第5師團第21旅團主力和師團輜重部隊,向平型關開進。步兵頭戴鋼盔,腳穿皮鞋,身披黃呢大衣,帶著大批軍用物資,盛氣凌人地分乘100餘輛汽車行進在前面,騾馬炮隊、200多輛大車和騎兵隨後跟進。道路狹窄,雨後泥濘,人馬、車輛行動遲緩。
清晨7時,日軍進入八路軍伏擊圈。第115師指揮所,遂下達了攻擊命令。頓時,震耳欲聾的爆炸聲響徹溝谷。全線部隊居高臨下,向敵展開猛烈的火力襲擊。機槍、步槍、手榴彈和迫擊炮一齊開火,一時打得日軍人仰馬翻。有的日軍汽車中彈起火,大車、馬匹相互撞擊,官兵擁擠堵塞,陷於混亂狀態。
八路軍乘機發起衝擊,衝殺聲響成一片。但全面侵華初期的日軍官兵,由於長期受軍國主義的影響和武士道精神的灌輸,因而"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在起作用,是一群亡命之徒。第115師第685、第686團遂與日軍展開了短兵相接的白刃格鬥,戰馬嘶鳴,刀槍飛舞,雙方人員扭打在一起。
第685團第2營第5連連長曾賢生1個人刺死10多個日本兵,變成了血人,並率領全連炸燬日軍汽車20多輛。最後,他拉響了剩下的一顆手榴彈,與敵人同歸於盡。
廣大指戰員頑強地拼殺,打完子彈就用刺刀,刺刀斷了就用槍托,槍托折了就揀起石頭當武器。第686團副團長楊勇,在指揮作戰中負傷,仍不下火線。
該團第3營第9連,幹部戰士幾乎全部陣亡,全連只剩下10餘人。第2營第5連第3排有些戰士負傷多次,仍堅持戰鬥,最後全排壯烈犧牲。這是一場血戰,是意志的搏鬥,也是毅力的考驗。
經過八路軍第115師指戰員浴血奮戰,將日軍分割成數段:第685團迎擊日軍先頭部隊,堵住其前進道路;第687團斷敵後尾,包圍日軍於蔡家峪和西溝村地區;第686團在左、右兩翼兄弟團的配合下在喬溝斬腰突擊,並佔領老爺廟高地,打退日軍多次反撲。日軍雖派出6架飛機配合作戰,但也挽救不了失敗的結局。戰至13時許,第686團將老爺廟至興莊一線的日軍全部殲滅。爾後,第343旅向東跑池一帶日軍發動進攻。
黃昏時,第685、第686團逼近東跑池,將敵包圍壓縮在東跑池一帶盆地裡,但由於國民黨軍未按計劃出擊,致使殘敵由團城口突圍,平型關戰役遂告結束。
閱讀更多 兵者觀察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