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康熙駕崩時,若不傳位給雍正,雍正會造反嗎?為什麼?

菩薩我想對你說


如果在康熙駕崩後,並沒有明確的旨意傳位給雍正,雍正肯定會起兵奪取皇位,造反是肯定的。



下面就來介紹一下,雍正為鞏固地位,或者說為了造反提前做的準備。

扶持年羹堯,以此制衡十四阿哥胤禵

十四阿哥胤禵能征善戰,而且一直在外統帥大軍,最為重要的是他與八阿哥交好,大有以八阿哥馬首是瞻的意思,這讓雍正非常忌憚。

在康熙五十八年,十四阿哥胤禵統兵十萬與準噶爾部大戰,之後一直在前線駐軍,這讓雍正覺得有些坐立難安。

畢竟雍正手上沒有兵權,一旦八阿哥想要作亂,自己很難阻止,因此雍正決定扶持年羹堯去制衡十四阿哥。

年羹堯也算是年少有為,不到三十歲出任四川巡撫,並平定當地叛亂。之後在康熙五十七年升任四川總督。也就是在這個時期,雍正與年羹堯的關係逐漸升溫。

為平定準噶爾部,康熙派出了十四阿哥出征,後來又加派年羹堯協助,而且雍正也多次舉薦年羹堯。

之後年羹堯升任陝甘總督,並於康熙六十一年獲得了與十四阿哥共同執掌西北軍務的權力,雍正制衡十四阿哥的意圖得到實現。


朝堂之上雍正也有了隆科多和十三阿哥作為強援

隆科多曾在康熙年間被任命為九門提督,而且和雍正的關係密切,可以說在雍正登基之前,幫了雍正很多忙。

要知道後來宣讀康熙遺詔的就是隆科多,這也是後世一直懷疑雍正偽造詔書的原因之一。

十三阿哥是雍正最得力,也是最信任的助手,不過十三阿哥早期因為廢太子案被短時間圈禁,後來因為腿部生了毒瘡又遠離了朝堂。

但不管怎樣,十三阿哥都還是一位皇子,他輔助雍正帶來的政治效果,是很多大臣比不了的。

皇位近在咫尺,雍正垂涎已久,怎麼可能拱手讓人

此時太子之位空懸,四阿哥與八阿哥為爭奪皇位已經勢同水火,兩人之間無論是誰登上皇位,都不可能容得下另外一人。

試想在這種情況下,雍正肯定做過無數次推測,一旦康熙歸天,自己該怎麼奪取皇位,我想雍正一定把各種假設都幻想了無數遍。

其實在歷史上就一直留有雍正篡改詔書的傳聞,有資料分析當時康熙並不是傳位給四阿哥雍正,而是傳給十四阿哥。

降旨召胤禵來京,其旨為隆科多所隱,先帝賓天之日,胤禵不到。隆科多傳旨遂立當今。

這些傳聞也證明了一件事,那就是雍正在登基一事中確實用了很多手段。

或許說雍正真的是篡改了詔書,但是他已經成功的登上了皇位。即使他在此期間,確實做了大逆不道的事情,一切也都已經成了過往雲煙。

但從這些事件來看,雍正不是那種束手就擒之人,為了皇位他肯定會拼盡一切,即使最後造反他也在所不惜。


東方大史


如果康熙不傳位給四阿哥胤禛,那麼四阿哥胤禛絕對是沒有造反的機會。

其實四阿哥胤禛能夠登上皇帝的位置,從康熙五十年太子胤礽被廢事情就已經出現了苗頭,尤其在康熙五十八年到康熙六十年的一些列操作都很明顯了。康熙對四阿哥的幫助其實都是在潛移默化中幫他鋪路,首先康熙逐漸的幫助四阿哥胤禛消除了兄弟裡邊的障礙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被圈禁,八阿哥胤禩因為斃鷹事件被辱罵,康熙甚至絕情的說出

自此朕與胤禩,父子之恩絕矣。

康熙五十六年,十四阿哥被掉到西北做大將軍王,雖然平叛有功,但是明知自己大限將至的康熙卻一直沒有把十四阿哥調回來的打算。老三胤祉雖然對皇位也有想法,奈何身邊都是讀書人掀不起什麼大風大浪。

當初自己親自做主把年遐齡的女兒嫁給了四阿哥胤禛,胤禛和年羹堯有了密切的聯繫。康熙四十八年,30歲的年羹堯成了四川巡撫,康熙五十八年,康熙給了40歲的年羹堯兵權,升任了四川總督,授予定西將軍大印。年羹堯請奏以四川為西北大軍和入藏軍糧草運輸要道,康熙都准許了,這也為後來雍正登基,年羹堯牽制西北大軍糧草埋下伏筆。



康熙五十九年,和胤禛關係不錯的舅舅隆科多本來為步軍統領,掌管京師防務。康熙又讓他兼任了理藩院尚書,秘密監視廢太子胤礽和大阿哥胤禔還有在京師的王公貴族隨時彙報。康熙六十年康熙大壽去盛京祭祖還是冬至祭天,康熙都讓胤禛代理。自詡“天下第一閒王”的胤禛忙了起來,代替康熙做了不少事情,複查了貢士會試的試卷,還清查了清朝十三倉中最重要的的京,通兩倉。胤禛在康熙五十年以後,對康熙十分孝敬,讓康熙大為感動。


如果康熙不把位置傳給胤禛,首先他就不會安排這麼多胤禛身邊的人身居要職,把握兵權,也不會派胤禛代替自己去辦事。這樣胤禛沒有了基礎。沒有了基礎的胤禛他在兵力上比不過老十四,在聲望上比不過老八,在讀書人中比不過老三。畢竟老四性格寡淡冷麵,朝中官員與他來往密切的並沒有多少。如果康熙傳位給別的皇子,胤禛各方面劣勢明顯再加上少了康熙的鋪路,成功可能性基本為零,胤禛自然不會去做。但是胤禛作為皇子表面韜光養晦,背地暗潮洶湧,四處佈局,可見其城府,在加上其出色的才華,天生帝王材料。


紅雨說歷史


這個問題,在正史當中肯定是找不到答案的,所以,我覺得有此一問必然是在看了電視劇《雍正王朝》之後。

所以,只能在電視劇《雍正王朝》裡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電視劇《雍正王朝》裡,這個問題是有答案的,這個答案就是:

——假如康熙沒有傳位給雍正,那麼雍正有極大的可能要通過政變奪位。

但是這個“政變”和“造反”不是一個性質,因為說到底康熙年間的“九子奪嫡”,是愛新覺羅皇族內部的爭鬥,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造反”。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直到康熙駕崩之前,誰也不知道皇位繼承人究竟是誰,同時也就意味著從理論上講,任何一位皇子都有可能繼承皇位,這是發生政變的基本條件。事實上,所有認為自己有繼位的可能的皇子,都做了“繼位不成就奪位”的準備,四阿哥胤禛也不例外。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晚年的康熙對越演越烈的奪嫡之爭搞得焦頭爛額,不勝其擾,最終這位老皇帝宣佈不再冊立太子,改為遺詔傳位。康熙的目的,是想通過這個辦法來平息“奪嫡之爭”帶來的朝廷政局的混亂和皇子們的爭鬥——我不立太子了,你們也就別爭了,等我死了你們就知道誰是繼承人了。

但康熙的這個決定卻是起到了另外一個效果,那就是表面上看,皇子們不再為太子之位爭奪的“你死我活”,但是暗地裡爭奪“繼位資格”的鬥爭卻更加的殘酷和激烈,並且這種鬥爭已經超出“爭和鬥”的範疇而變成了“搶和奪”。

如果說在九子奪嫡的過程中,諸皇子們只要是通過“競爭”的手段爭取壓倒對手得到康熙的認可的話,那麼在康熙宣佈不冊立太子改為遺詔傳位的時候,儲君之位的競爭,就變成了如何在皇位繼承上“搶的先機”的“爭奪戰”。

正如電視劇《雍正王朝》當中鄔思道向雍正指出的那樣:如果手裡沒有兵權,就是遺詔傳位給給你,你也未必坐得穩,如果實現做好各種準備,掌握兵權,那麼即使遺詔傳位給別的皇子,到時候“局面翻轉也未必可知”。

鄔思道的分析實在是一針見血,他在康熙改變傳位規則的決定當中敏銳的判斷出,這樣的皇位傳承,極大可能造成“奪位甚至篡位”的局面。

自從康熙宣佈不再冊立太子之後,誰是康熙默認的“皇位繼承人”就是一個整個朝野都在猜測的問題。但是從當時的局面來看,有能力或有實力繼位的皇子其實並不多,範圍最大的可能,無非是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和十四阿哥胤禵。其他的阿哥們,要麼是提前出局(比如大阿哥胤褆和廢太子胤礽),要麼就是這幾位阿哥的鐵桿追隨者,比如九阿哥十阿哥就是八阿哥胤禩的追隨者,而十三阿哥胤祥則是四阿哥胤禛的追隨者。

但是從實力來看,八阿哥胤禩,四阿哥胤禛,十四阿哥胤禵的實力最強,其中,八阿哥胤禩在朝廷官員當中威望最高,支持率也最高;十四阿哥胤禵則是康熙欽封大將軍王,手握二十萬大軍,有絕對的兵權;而四阿哥胤禛是一個比較神秘的人物,他唯一的優勢似乎就是“康熙的欣賞和讚許”,這個優勢很莫能兩可。

這三位有希望獲得皇位的皇子開始了緊鑼密鼓的準備,其中最沒智商的要數十四阿哥胤禵,這個在皇子中有著出色軍事才能的“阿哥將軍”,在這個關鍵時刻居然還有和他原先的同盟八阿哥胤禩再次結成聯盟的想法,還打算和八阿哥胤禩“裡應外合”。在他看來,他的那個“先和八阿哥胤禩聯手控制住京城內外的局面,然後自己帶二十萬大軍直逼北京依仗軍權奪得皇帝位”的自以為聰明的“計謀”,其實是真的“自作聰明”。

粘上毛比猴還精的八阿哥胤禩瞬間就判斷出了他的這個十四弟的真正意圖,然後迅速的做出了停止與十四阿哥胤禵的正面接觸——不和這個遠在天邊的還做著“登基美夢”的大將軍王玩了。派人監視他的一舉一動就夠了。

八阿哥胤禩心裡很清楚,儘管自己有八爺黨做後盾,朝野威望都很高,但是他有一個致命的軟肋,那就是越來越不受康熙老爺子的待見。以他的判斷,康熙很有可能是把皇位傳給四阿哥胤禛或十四阿哥胤禵這親兄弟倆當中的一個,十四阿哥胤禵遠在西北,只要康熙駕崩錢沒有奉詔回京或者康熙突然死了無法招十四阿哥胤禵進京,那麼就算是遺詔傳位給他,只要控制住京城,皇帝位還會有變數。

在準備政變奪取皇位問題上,八阿哥胤禩動手要比四阿哥胤禛早,但是最終還是輸給四阿哥胤禛,說明這個八阿哥胤禩判斷能力也是一流,但是其執行能力的確太次。

八阿哥胤禩的目標很清楚,那就是一旦遺詔傳位對自己不利,就通過政變奪取皇位。為此他採取的手段就是控制京畿防務和京城內部的防務 ,簡單的講就是控制京郊的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同時收買負責京城內部防務的九門提督隆科多。但是事情的發展過程證明,八阿哥胤禩最大的軟肋就是“盲目自信”和在盲目自信支配下的“自以為是”。做事不紮實,不徹底,不仔細。八阿哥胤禩失敗從來不是判斷失誤,而是執行層面縷縷出現問題。

四阿哥胤禛的擔心和八阿哥胤禩幾乎完全相同。胤禛甚至因為對自己是否能夠通過遺詔傳位來得到皇位產生了相當的“悲觀情緒”,他高度懷疑康熙默認的繼承人是十四阿哥胤禵。

鄔思道對此不以為然,他認為康熙默認的繼承人肯定不會是“死鷹事件”的當事人十四阿哥胤禵和八阿哥胤禩,極大的可能性是傳位給四阿哥胤禛。

鄔思道提醒胤禛注意的是,如果胤禛不做好事先準備的話,那麼即使是康熙真的把皇位傳給胤禛,那麼他很有可能即使得到皇位也坐不穩。鄔思道其實是在暗示,事到如今,奪位已經變成了“政變之爭”。

胤禛的準備,除了為自己順利登基做準備,還是包括了政變內容的。

鄔思道的設想是,提前控制京畿防務的兵權,在康熙傳位當天,無論是否順利,都通過京郊兩座大營的兵力,進入京城,封鎖京城,遺詔如果真的是胤禛,那麼一些列行動就是用於保障胤禛的順利登基,鎮壓反對者,如果遺詔不是胤禛,那麼這個行動就立刻變成“政變奪權”。

這個其實已經就是一個“政變計劃”,這個計劃的實質,就是無論康熙是否傳位給雍正,控制京畿防務,調兵控制京城內外的防務(封鎖京城)的軍事行動都會實施。

事實上,鄔思道和胤禛不僅僅是不僅僅是這樣規劃也是這樣執行。十三阿哥胤祥此時正在被圈禁,但是胤禛通過胤祥得到了一批可以參與政變行動的京郊兩大營的軍官名單,這些軍官都是十三阿哥胤祥的鐵桿追隨者。

在康熙彌留之際的當晚,康熙招所有的皇子進宮,胤禛進宮之前,安排了政變行動,在宮外指揮政變的就是他的師爺鄔思道,並且胤禛把自己的欽差大臣的關防大印交給了鄔思道。

胤禛交給鄔思道的欽差大臣的關防大印其實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鄔思道利用這個調動了五路兵馬名義上是保護胤禛的府邸和家眷,但是這互不節制的五路兵馬在胤禛在宮內出現危機的時候,就是政變的主力軍。

胤禛在得到康熙口頭傳位的旨意之後,第一時間命張五哥立刻釋放十三阿哥胤祥,並讓胤祥立即趕往豐臺大營用康熙皇帝的“金牌”解決掉了還在等八阿哥胤禩的消息和命令的豐臺大營主將成文運,僅就這一點來講,八阿哥胤禩的手段和四阿哥胤禛相比就差很多。

事實上,讓雍正在康熙駕崩當晚順利繼位的核心保證,並非那個隆科多宣讀的那個“傳位遺詔”,而是十三阿哥手中的“兵權”。同樣可以想象,當隆科多宣讀的遺詔繼承人不是胤禛的話,鄔思道依然會在約定的時間用胤禛的欽差大臣的關防大印釋放十三阿哥,並同樣用欽差大臣的關防大印控制京畿防務,鄔思道所調的五路人馬就是在京城內部取代隆科多的後備力量。

所以,就繼承皇位這個問題上,胤禛的準備要比八阿哥胤禩充分很多,並且是真正的志在必得,同時胤禛把繼位的保障寄託在“奪取兵權政變”的基礎上,對於遺詔是否有利於自己,其實只是“錦上添花”而已。

胤禛繼位過程當中的這些安排和表現,給“雍正篡位”的說法多少還是提供了一些“口實”。這也是雍正繼位的代價。


步武堂


關於雍正繼位的合法性因在其他題回答過,此處就不重複。滿清和漢人朝廷看似統治制度差不多,但其實天差地遠,若是康熙沒有傳位給雍正,雍正不會也沒有能力造反,其中的原因與滿人制度有關。


自順治繼位,滿清免於一場軍變奪權之後,就杜絕了皇子依靠兵變上位的渠道。滿漢不同在於皇帝除了是滿清的皇帝,還是滿人的大汗。皇帝只能由上一任皇帝定,而皇帝掌管著八旗中的上三旗,其餘五旗旗主都是代代相傳,雍正手上只有怡親王、科隆多和年羹堯可用,但對於奪位根本就沒有任何幫助。

隆科多

隆科多是康熙晚年的步軍統領,康熙時長敲打科隆多要做一個只忠於皇帝的孤臣,但隆科多與多位皇子都有私交,是一個八面玲瓏的人物,一旦雍正無法繼承皇位,隆科多必投新主。就算隆科多忠於雍正,新皇也會換上自己信任的步軍統領,雍正無法借力隆科多。



年羹堯

年羹堯雖然為撫遠大將軍,但並非旗主,且遠在邊關,無詔不得進京,就算年羹堯再怎樣的支持雍正,憑他一個抬旗的漢人,沒有皇帝的支持,根本就翻不起浪花來。雍正朝雖然雍正給了年羹堯極大的權力,讓他在西北建立了小朝廷,但皇帝要誅他,他仍然沒有任何反抗之力。對於鐵桶的滿清來說,漢人隨時可棄,年羹堯看似善戰,但只對登基後的雍正有用。



怡親王胤祥

康熙晚年怡親王一直在養病,手上無職無權,就算他想助雍正,也是心有力而氣不足,且怡親王到底是滿人的親王,支持雍正奪嫡是為了滿清的江山,若雍正奪嫡失敗,怡親王也不會拿滿清的江山做賭注,支持雍正造反。

咸豐事例

道光年間,恭親王賢德,咸豐無才,且還是一個滿臉麻子的殘廢,道光屬意的繼承人選一直是恭親王,然而道光在將死之際,突然改變心意立咸豐為繼任皇帝,滿清權貴盡皆從之,恭親王也只能淡然接受這個結果,沒有任何過激行為,就是因為在滿清,權貴只會支持皇帝的選擇,而沒有權貴的支持,任你有天大的能耐,也只能俯首認命。

總結:縱觀滿清近300年的歷史,自豪格與多爾袞擁立順治為帝之後,滿清的皇位繼承一直都不曾有過兵變奪權的可能,雍正作為滿清排名靠前的智者,也不會做如此不智之事,只能說滿人制度,剝奪了漢人插手皇權的可能性,而滿人,不會反對自己的大汗。



達達說歷史


如果遺詔上不是雍正,他很難造反,因為在宮禁之中很難行動自由。

雍正王朝中寫道:老十三故意站在門口,假如遺詔上不是胤禛,他就殺出去。

老十三武功高強,估計奪門而出不是難事,但他殺出去幹什麼呢,當然不是回家睡覺,等待新皇冊封,肯定是出去說八阿哥造亂,命令老十七,鄔思道那幫人聽他的帶著王府護衛殺回去,因為他知道,從來奪路殺出暢春園那一刻,他就不能回頭了,老四老八老九老十必須死,因為不論老四老八或老十四誰當皇帝,都可能把造亂的罪名給他背,所以他只能衝進去大殺四方,把罪名推翻老八和宣讀遺詔的隆科多身上,老四也必須‘死於老八老九老十’之手,當然這些人肯定也就‘死於亂軍之中’了,說不定弘時弘曆都得在‘戰鬥中犧牲’,然後留下老三‘作證’,張廷玉那些人作證,再一紙詔書讓老十四回京。。。


小山村的狼哥


康熙不會不傳位給雍正,雍正不會造反。因為數年來,雍正一直和康熙進行較默契的傳位配合,尤其是最後雍正有些糊塗,懷疑,直到鄔先生點破後,雍正才會恍然大悟。老十三和年羹堯都是康熙留給雍正的干將,老八隻有在雍正沒有用這兩人時,或者他們倆都基本上廢了時,才會逼宮。


浩浩和湯湯


康熙如果沒有傳位給雍正,雍正會不會造反?

雍正的皇位是怎麼來的,歷來眾說紛紜。

有的說,因為康熙喜歡胤禛的兒子弘曆,把皇位傳給胤禛其實是想把讓弘曆繼承。

有的說,其實康熙早就中意胤禛繼位,多次提出要讓胤禛當孤臣,就是為了讓胤禛繼位。

還有一種弒父改遺詔的說法,康熙在暢春園養病期間,只有胤禛能每日探視,康熙駕崩的最後一天,胤禛更是五入暢春園,康熙駕崩的時候,只有胤禛一人在場,外面就有了胤禛弒父的說法。守衛並宣讀遺詔的隆科多,在胤禛登基之後,一時榮寵無雙,最後卻被幽禁暢春園,也讓篡改遺詔的說法有了市場。

因為胤禛得皇位的方法的不確定性,很難說雍正的心思。那咱們只能假設,康熙明確的把皇位傳給了其他皇子(老二,老八或者老十四中的一個),那雍正會不會造反?

說胤禛沒有造反的心思是假的,雍正登基之後,老八、老十四也不可能沒動過造反的心思。但是他們造反成功的可能性太低,胤禛造反的機會甚至還不如老八和老十四。皇權的正統性根深蒂固,康熙朝的很多老臣都是保皇黨,誰是康熙指定的接班人,他們就支持誰,這股勢力是任何一個皇子都無法單獨對立的。而胤禛又是著名的冷麵親王,康熙選定的孤臣,朝中勢力不如老八,軍中勢力不如老十四,就算再加上允祥也不行。

既然是必敗的結局,除非被新皇逼到必死的地步,胤禛是不會造反的。



魔智


肯定不會造反。

為什麼?聽我解釋!

如果不造反,還是一個王爺,享受榮華富貴。

如果造反呢?只有兩個可能1.成功。2失敗。

如果成功了,那啥也別說,直接當皇帝。

如果失敗了,那也啥也別說,會被以謀大逆凌遲處死,家人也會受牽連。

雍正為什麼不會造反?很明顯,實力不足,也就是手裡沒兵。

因為不是歷史,所以只能是推測。

如果遺詔不是雍正,而是其他人,那麼誰最有可能呢?

最有可能是八王爺和十四王爺。

如果遺詔是八王爺和十四王爺,一宣佈,文武百官都知道了,那麼天下皆知,就要準備登基大典了。

這時候雍正怎麼造反?起兵造反嗎?

清朝的王爺可不比明朝王爺。

明朝王爺都有各自的封地和軍隊,如燕王朱棣、漢王寧王朱高煦、寧王朱宸濠都曾造反,其中只有燕王朱棣造反成功,還是建立在朱允炆一系列的騷操作基礎上和加強版擴帝李景隆的強烈配合。

而後兩個漢王寧王朱高煦、寧王朱宸濠很快就被政府軍剿滅了,倆人都被處死。

可見,造反的困難程度極大,風險極高。

到了清朝,吸取了明朝的教訓,所有的王爺都在北京,被朝廷看管,除了幾十個王府的侍衛(肯定有朝廷的眼線)哪有一點兵權?敢造反?九門提督一聲立下,就能踏平王府!

所以,清朝王爺根本不敢造反,因為手裡沒兵!

雍正又不傻,怎麼敢造反?

就算年羹堯是雍正家奴,在四川和西北擁有兵權,但讓他造反,他也不會,畢竟這是掉腦袋的事。況且就算他造反,手下也不會聽的他,誰會把自己的腦袋開玩笑呢?肯定會立即把年羹堯綁了回去請功領賞!

如果不起兵造反,怎麼造反,讓文武百官擁戴?

人家文武百官憑什麼擁戴你一個造反王爺?人家當官當的好好的,憑什麼遺詔出來了,皇位繼承人都已經選定了老八和老十四了,憑啥讓人家擁立你老四?你開什麼價碼給文武百官讓人家附逆?

能在金鑾殿混一身禽獸官服的都是人精,一個個見風使舵眼皮火的很,憑什麼把身家性命投入一個高風險低收入的行為?腦子有坑?

所以,如果當時康熙的遺詔出來,是把皇位傳給老八或老十四,老四雍正也只能乖乖認命,安心當個王爺,了此一生。

很可能會巴結新皇帝,混個實權差事,發揮一下自己的政治才能,混個賢王的歷史名聲,最好弄個鐵帽子王爵位,吃親王雙俸,也最多如此了。


燕趙節度使


不會!

《雍正王朝》中,雍正是進宮接受詔命的,所以,不傳位四阿哥,他也會在其他人控制住局面後,俯首稱臣的。


真實歷史中,康熙教育皇子很嚴格,期待太子繼位後,其他皇子能夠輔政。但是,康熙對皇子的老師們各種“苛刻”、“暴虐”,換句話就是,老師不僅要認真授課,堅守“人臣之禮”,而且康熙動不動懲治老師。導致皇子們親情淡薄!所以,其他皇子繼位,雍正下場很慘!

康熙晚年,諸皇子各有負責事務。其中,康熙去世時,皇十九子輪值負責宮廷侍衛。若是,雍正不能繼位,當夜是不能出皇宮的。第二天,只要新任皇帝掌握京城周圍君權,他更沒機會!

《雍正王朝》中,九門提督隆科多,大內侍衛圖裡深,十三爺的豐臺大營,陝甘總督年羹堯,共同幫助雍正維持了最初的局面。


但是,九門提督這個位置,任何皇帝要認真考慮的,如果康熙不選擇雍正,那麼九門提督絕對不會主動支持他的!

諸阿哥雖然輪值負責宮廷侍衛日常事宜,但是,大內侍衛本身不會被皇子滲透,若不是選擇雍正,那麼在宮廷秩序穩定方面,雍正很難得到支持!


十三爺的豐臺大營,也是借“金牌令箭”和暗殺主帥得到的,也就是說,沒有雍正進宮,接受遺旨,沒有康熙的安排,就沒有後來的一切!

年羹堯的陝甘總督,是雍正一方重要的棋子之一,但是隻是防止十四阿哥回兵的障礙。若是雍正不能繼位,他本人可能倒向老十三或者老八也有可能!鄔先生曾雲:只要亂,皇位不能順利繼承,有利於十三和老八。


《雍正王朝》,最後,若八爺黨繼位,老四會被廢黜,老十四可能屈服!畢竟八爺黨的勢力最大,沒有四阿哥的山頭,年羹堯歷來不是老十四的人。

所以,雍正造反不成的!#影視劇說歷史#雍正王朝#頭條歷史


話史煙雲


康熙駕崩時,若不傳位給雍正,雍正會造反嗎?為什麼?

在《康熙大帝》裡,在太子兩立兩廢之後,在八阿哥被佟國維馬齊率領大臣向康熙舉薦議立太子被拒絕後,這兩個人被排出未來繼承皇位人選之列了!接下來,康熙大帝的安排,幾乎是特意為雍正登基作準備了!作為雍正的謀士鄔思道在運籌帷幄,已經把康熙的底牌猜到了也猜對了,還用費什麼周折去造反!

為什麼這樣說呢?



一,對雍正的歷練,就是一個做皇上應該處理的朝中大事!

到了康熙晚年,兒子們奪嫡的地步已經到了手足相殘圖窮匕見!

這些康熙當然清清楚楚!所以為了磨合十三阿哥的性子,就找個理由把他圈禁!是保護他不被老對手八阿哥使伴子下了狠手!同時,讓老四一心一意去把工作做好!不然老十三惹出亂子,老四分身無術!這一點就明顯把未來皇位人選的天平傾斜到雍正這邊,鄔思道也判斷到了!

接下來,鎖拿重臣入獄,或者是流放。鄔思道也看得清清楚楚!就是雍正的擔憂,鄔思道也解釋得清清楚楚!

這個時候,雍正一個人負責多個部門工作——刑部,戶部,吏部,配合老十四所有徵戰的軍需,幾乎是事無鉅細!這些工作就是一個做皇上的大思維!康熙看得清清楚楚!也就相信自己的決斷——老四才是新君的最佳人選!



二,人事的安排,全部是為雍正登基鋪路!

大家看到,康熙大帝身邊的侍衛張五哥,知道他是誰嗎?他就是當年十三阿哥救下來販鹽的那個!他非常的感謝十三爺的救命之恩!

當康熙自知屬於自己時日不多了,就交待自己的金牌令箭放在哪裡,僅僅是告訴了張五哥一個人!而且,康熙還囑咐張五哥,到時把這金牌令箭親自交給雍正!當然,雍正在鄔思道的提醒下,拿到了金牌令箭第一時間放出十三阿哥,就是為了去控制對皇宮至關重要的豐臺大營!

而且,鄔思道從雍正反饋康熙的身體狀況看,也判斷康熙時日不多,就叫雍正把王府上下家丁全部佈署了:弘時弘曆幹什麼,性音文覺和尚幹什麼……都安排得妥妥當當,只待一聲令下!

其實,這就是康熙和鄔思道通過了雍正形成了一種默契!康熙當然知道雍正後面的高人!只是彼此暗中配合進行了!



由此可見:雍正繼位幾乎到了水到渠成的地步,哪用去造反啊!就是有一些小波折,也做好了預條到時執行就是了!不得不說,康熙跟鄔思道的默契還真的是了得!

【古今多少事,都在歷史中!歡迎關注,我是媚之夭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