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 此人是開國中將,指揮一次伏擊戰,竟然殲滅了一個日軍戰地觀光團

《亮劍》是抗戰題材電視劇的少有良心之作,劇中有一個大快人心的橋段,那就是李雲龍指揮部隊伏擊日軍戰地觀摩團的戰鬥,李雲龍以極其微小的代價,全殲了日軍戰地觀摩團,幹掉了日軍少將一名,佐級、尉級軍官一大票,取得了巨大戰果。實際上,在我軍歷史上也確有一例類似的經典戰例,那就是李雲龍的原型之一、開國中將王近山將軍指揮的韓略村伏擊戰。

此人是開國中將,指揮一次伏擊戰,竟然殲滅了一個日軍戰地觀光團

1943年秋,王近山接到中央命令,要他帶領386旅第16團迅速秘密奔赴延安,以防蔣介石襲擊陝甘寧邊區,保衛黨中央的安全,同時,沿路還要護送一批幹部及家屬轉移到大後方。

臨行前,上級對王近山交代:要儘快到達延安,路上要儘量避免戰鬥。尤其是旅長陳賡反覆作了“路上不要求戰鬥”的指示。

此人是開國中將,指揮一次伏擊戰,竟然殲滅了一個日軍戰地觀光團

這是一個極其艱難的任務,因為此時日軍正著手準備大規模的掃蕩,根據地外圍到處都是敵人的封鎖線,即便是小股部隊都很難神不知鬼不覺地通過,更何況還要拖家帶口,保護大批非戰鬥人員,其難度可想而知。

但王近山卻很有辦法,接到命令後,他即刻安排部隊化妝成普通老百姓,離開根據地,並悄無聲息地越過了同蒲路和汾河兩道封鎖線。

此人是開國中將,指揮一次伏擊戰,竟然殲滅了一個日軍戰地觀光團

部隊到達洪洞縣附近的韓略村時,原先火急火燎的王近山卻不走了,因為他看上了韓略村這個地形,韓略村地勢險要,是個天然的伏擊戰戰場,而根據情報,此處經常有大量日軍大搖大擺的出入,甚是囂張,因此,王近山決定先不管旅長“路上不要求戰鬥”的指示,準備在這裡設下埋伏,伏擊日軍,打擊一下日軍的囂張氣焰。

此人是開國中將,指揮一次伏擊戰,竟然殲滅了一個日軍戰地觀光團

王近山迅速部署部隊:偵察、警戒、埋伏……忙活了一晚上,就等著敵人上鉤了。

次日早晨,日軍13輛汽車果然大搖大擺地進入了王近山的伏擊圈當中,隨著一聲槍響,王近山振臂一呼,迅速帶領部隊發起攻擊,打了整整3個小時,120多人的日軍除有3人逃脫之外,其餘悉數被殲,而我方才傷亡了5、6人。

此人是開國中將,指揮一次伏擊戰,竟然殲滅了一個日軍戰地觀光團

戰鬥結束後,王近山將戰場善後工作交給地方武裝之後就迅速轉移了,可日軍這邊卻炸開了鍋,因為此次被伏擊的日軍不是一般的部隊,那是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岡村寧次從各地抽調的100多名軍官組成的“戰地觀戰團”,其中包括一名少將旅團長、6名大佐聯隊長,正準備赴太嶽前線觀戰,結果才到了韓略村就遭到伏擊身亡,死得實在是窩囊。崗村寧次異常震怒,調來兩個聯隊誓報此仇,可惜,王近山他早就想到敵人會來報復,因此,提早就將部隊化整為零,轉移了,兩個聯隊的日軍轉悠半天,連16團的影子都見到,只得悻悻而歸。

此人是開國中將,指揮一次伏擊戰,竟然殲滅了一個日軍戰地觀光團

韓略村伏擊戰,是典型的伏擊戰戰例,此次戰役,讓王近山名聲大振,受到了當時黨中央的高度讚揚和評價,王近山也因為這場戰役在抗戰史上留下了絢爛的一頁,向王近山將軍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