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9 啥樣的點心居然讓人每次要帶走幾十個?-「常州大麻糕、豆炙餅」

我一吃到常州的大麻糕,就想起北平的吊爐燒餅來了,兩者都是香而不膩,夾肉食固佳,夾蔬菜更妙。常州各式麵點都細巧精緻,後來雖然烙成蟹殼黃大小式樣,其實最原始是半個鞋底大弓,笨裡笨氣,所以才叫大麻糕。


啥樣的點心居然讓人每次要帶走幾十個?-「常州大麻糕、豆炙餅」

(小編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德國女攝影家Hedda Morrison拍攝的老北京吊爐燒餅製作場景。吊爐燒餅也叫高爐燒餅、芝麻燒餅。Photo by Hedda Morrison)


啥樣的點心居然讓人每次要帶走幾十個?-「常州大麻糕、豆炙餅」


啥樣的點心居然讓人每次要帶走幾十個?-「常州大麻糕、豆炙餅」


常州大麻糕以惠民樓做的最負盛名,每天清晨、下午,人們總是圍著烘爐等新出爐的大麻糕當早點或下午茶吃。我每次到常州公幹,帶三五十隻回上海總是一搶而光。


啥樣的點心居然讓人每次要帶走幾十個?-「常州大麻糕、豆炙餅」

小編注:騰訊視頻播出的紀錄片《早餐中國》中的人氣常州大麻糕,有甜有鹹。圖片來自網絡


先慈最喜歡用雪裡蕻炒黃豆芽夾大麻糕吃,認為是絕味,所以每次去總要買些帶回上海。


啥樣的點心居然讓人每次要帶走幾十個?-「常州大麻糕、豆炙餅」


豆炙餅是全國其他各地都沒有,而只為常州所獨有的一種點心,也有人叫它“豆渣餅”,它可不是普通豆腐渣做的,而是特地把白豇豆磨成粉烘製的。


啥樣的點心居然讓人每次要帶走幾十個?-「常州大麻糕、豆炙餅」

(小編注:豆炙餅的製作非常有趣,豆子粉加水調成糊以後,通過漏斗用巧勁點下去,或者直接用工具蘸了點到鐵鐺上加熱成型。圖片來自網絡)


他們用白豇豆豆粉調製成比銀圓大一點的餅,在鐵鐺子上抹點油慢慢烘烤,烤得外面焦黃,中心空凸。可能是因為豆炙餅不雅馴,大家都叫它“金錢餅”。


啥樣的點心居然讓人每次要帶走幾十個?-「常州大麻糕、豆炙餅」


用小刀剖開,塞上碎肉蝦仁,入油炸熟,稱為“金錢跑馬”,後來變成南大街會泉樓的名菜。


啥樣的點心居然讓人每次要帶走幾十個?-「常州大麻糕、豆炙餅」

小編注:明清以來,南大街一帶一直是常州的中心商業區,近年開始漸漸衰落。會泉樓已經不在了。圖/季全保


李調生先生生前有熟朋友到常州做客,他會約你到城北大街父子牌樓孫老太婆開的孫家酒店,叫一客蛤蜊豆腐泡金錢餅吃,的確別有風味。


啥樣的點心居然讓人每次要帶走幾十個?-「常州大麻糕、豆炙餅」

(小編注:常州豆腐湯裡是放金錢餅的。豆腐湯搭麻糕是常州人的早餐標配。豆腐湯放河鮮是很受歡迎的吃法,圖片來自網絡)


啥樣的點心居然讓人每次要帶走幾十個?-「常州大麻糕、豆炙餅」

(小編注:李調生曾為國民政府財政部次長,家道中落的民國名媛藍妮曾經為了生計嫁給他的兒子李定國為妻,後因藍妮不願受婆家的氣,與李離婚,淨身出戶。再然後藍妮遇到孫中山兒子孫科,成為孫科的二夫人,後因故與孫文分手。魔都淮海中路1857弄67號的花園洋房曾是1935年孫科花2萬元為其買入的住宅,該洋房入選上海市第五批優秀歷史建築名單。圖片來自網絡)


後來我回上海跟其弟飛生誇稱在他們家鄉嘗得異味,飛生還笑他老兄吃的門檻不精,如果到綠楊邨飯店叫一個紅燒鴛鴦留一半燴金錢餅,豇豆粉有吸溼作用,能把魚汁吸到餅內,那才夠味呢!後來幾次到常州,都想去吃一次,可惜一直沒有空,未能一嘗異味。


啥樣的點心居然讓人每次要帶走幾十個?-「常州大麻糕、豆炙餅」

小編注:這裡的說的飯店可能是常州的綠楊飯店,建於1905年,是著名的淮揚菜館。圖/季全保


啥樣的點心居然讓人每次要帶走幾十個?-「常州大麻糕、豆炙餅」

(小編注:常州有三吳重鎮、八邑名都之稱,南宋紹興四年開始在大運河沿線建糧倉,明清兩朝也一直是重要的糧食運輸樞紐。常州專門有條街就叫豆市河,可見當時豆子交易的繁盛。圖為乾隆當年下江南時停靠常州的上岸處,是蘇軾多次從大運河登岸常州的艤舟亭。圖/常州新聞網)


本文選自唐魯孫著《談吃》。【本文小注部分,請勿抄襲或轉載】


更多從前的味道,看這裡:

啥樣的點心居然讓人每次要帶走幾十個?-「常州大麻糕、豆炙餅」

圖/首都博物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