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歷史上的周瑜真的是小心眼麼。

《三國演義》是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傳唱之甚遠,人物刻畫之細膩,都是現代小說難以企及的。但是再有名,它也並非是歷史,而只是一部小說而已。而且,《三國演義》的主旋律,一直是在揚“劉”抑“曹”和“孫”,以至於過分提高了諸葛亮和劉備等人的形象。

有褒自然就有貶,提高了劉備這邊的形象,曹操和孫權那邊,就總是以“陰險狡詐”出場,讓讀者對他們的負面認識很大。這樣的做法,就導致了與真正的歷史相違背。而周瑜,就是一個被《三國演義》冤枉的好人。

“既生瑜,何生亮”?這句話太經典了,描述的是周瑜聽到自己的計謀,全部被諸葛亮猜透後的一句憤慨,加上舊傷復犯,才年紀輕輕就被“氣死”。雖為一代大將,卻也因此蒙上了一層心胸狹窄,氣度極小的形象。

歷史上的周瑜真的是小心眼麼。


但其實,“既生瑜,何生亮”這句話,在歷史上根本就沒有記載。而且,歷史上真正的周瑜,也絕非是個小心眼的人。關於諸葛亮和周瑜的對手戲,也完全都是杜撰的,因為這倆人根本就沒見過面,諸葛亮勸完孫權之後,周瑜才馬不停蹄從外地趕回來。所以周瑜是不可能被他氣死的。而關於周瑜真正的死因,我們要從他的生平一點一點了解。

一、出身名門,自幼便有長遠眼光

周瑜,字公瑾,是廬江人。其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曾官拜太尉。在漢朝太尉是個什麼等級的官職呢?在秦朝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併為“三公”,是除了皇室眾人,權利最大的官職。

而漢朝承“秦制”,太尉一職雖然權力更高,不僅掌控軍事上的文職,到了漢朝,也可以掌控軍隊了,也就是真正擁有了實權,可見周瑜的祖上,是實打實的肱股之臣。就連周瑜的父親,也是官拜了洛陽令,跟郡守差不多,掌管一個縣的權力。陳壽的《三國志》中是這樣記載的:

“從祖父景,景子忠,皆為漢太尉。父異,洛陽令。”

所以,周瑜一家,都系出名門,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周瑜自幼就得到了很好的教育。而且,周瑜少時,“長壯有姿貌”,不僅威武不凡,而且長相俊美,從小就是美男子,還精於曲藝。

“瑜少精意於音樂,雖三爵之後,其有闕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故時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

周瑜年少就小有名氣,身處國家動盪之際,他已經隱約看出漢朝日漸衰竭,想要早做打算。就這樣,他與當時的一方諸侯孫堅之子孫策交好,因為甚是投緣,還成為了摯友,世人稱之為“總角之好”,為他日後的軍事報復,埋下了深厚的基礎。第二年孫堅身死,孫策帶領家眷離開了廬江,但是周瑜和孫策還建立著長期的聯繫,直到群雄四起,孫策和周瑜才有了第二次歷史性的會面。

歷史上的周瑜真的是小心眼麼。


二、年少有為,兩次大戰,奠定其功高地位

自從孫堅離世之後,孫策便帶領家眷投奔了袁術,而他的舊部,自然也就盡歸袁術。但他心裡總是想報父仇,不甘屈於人下。終於在一次袁術的鬆懈下,孫策帶領舊部打算收復江東山河,在路上,他不僅招募了幾千兵馬,更是重逢了摯友——周瑜。

“瑜從父尚為丹楊太守,瑜往省之。會策將東渡,到歷陽,馳書報瑜,瑜將兵迎策。策大喜曰:“吾得卿,諧也。”遂從攻橫江、當利,皆拔之。

周瑜得知孫策已經下決心要做一番大事,便覺得自己一身抱負,終於有所歸屬,便修書一封告訴了孫策。孫策甚喜,對他的評價也十分之高,他認為只要得到了周瑜的協助,大事必然可成。孫策沒看錯人,有了周瑜的幫助,軍隊果然所向披靡,先後擊退了江乘、曲阿,一鼓作氣平定了江東附近的大小郡,為江東版圖立下不世之功。那時,他才21歲,徹底平定江東之後,周瑜被孫策拜為水師大都督,而這個職位在東吳歷史上,也只有三個人擔任過。分別是周瑜、魯肅和陸遜。那時,他才24歲。

第一次統領軍隊,必安立下不世之功,得到了孫策的器重。孫策死前,曾把孫權託付給他,還囑咐孫權:

歷史上的周瑜真的是小心眼麼。


外事不決問周瑜。

可見其地位深重,而他真正開始意氣風發,卻是在另一場戰爭之中,就是歷史上少數“以少勝多”的戰役——“赤壁之戰”。

赤壁之戰前夕,真正的歷史比書本上描述的,要更加恐怖。孫權那時人力3萬左右,劉備人力不到2萬,而曹操有23萬的大軍,個個身經百戰,尤其是收了劉琮的十萬水軍之後,更是如虎添翼,志得意滿。這場戰爭的勝負,明眼人都能明白,即便是孫劉聯盟,也完全不是曹操的對手。

而孫劉聯軍能夠僥倖取得勝利,是真正佔盡了天時地利和人和。而且,很多人認為這場大戰的最大功臣是諸葛亮,但其實,周瑜才是一直主張攻打曹操的人,在這一點上,周瑜的反應要比諸葛亮更加強烈。

當時曹操率軍前來,東吳舊部,尤其是以幾個文人為代表,不是主張投降就是避而遠之,只有周瑜主張負隅反抗,和劉備聯手,共擊曹軍,這句話算是說到了孫權的心窩子裡。有了周瑜的支持,才有了後來的孫劉聯盟。而這場戰爭真正獲勝的契機,其實是周瑜打黃蓋,一場自編自導的苦肉計。曹操生性多疑,這次居然信以為真,這是人和。鐵索連燒漫天,曹操已經失了先機,加上孫劉聯軍的一鼓作氣,才僥倖取得了這場勝利,論軍功,周瑜應該在諸葛亮之上。

歷史上的周瑜真的是小心眼麼。


三、任職期間,氣度恢弘,和老將程普交好

在東吳軍隊之中,周瑜雖然與孫策交好,但是始終是後來之人,想要樹立威信,就免不得與孫堅的舊部有磨合。而在孫堅舊部之中,就有一個老將和周瑜不對付,這個老將就是人稱“程公”的程普將軍。

程普在軍中人緣極好,很有威信,又是孫堅的舊部,按輩分來講,孫策和孫權都要叫聲叔父,孫策能夠從袁術大軍中離開,並迅速收復舊部勢力,是程普立下了汗馬功勞,算是從龍之功。

即便孫策過世,孫權仍然十分敬重這位老將軍,並不斷提拔他,在赤壁之戰的時候,周瑜是右都督,而程普就是左都督,可見此人智謀也是有的。但在《江表傳中》記載:

程普頗以己年長之故,數次侮辱周瑜。周瑜折節容下,始終不與程普計較。程普後來敬服周瑜而愈加親重,更向人說:“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

他卻因為自己是從龍之臣,年歲又長,便瞧不起周瑜,甚至一度辱罵他,每次都是周瑜主動示好,才緩解了二人的關係。最後也是周瑜感動了程普,二人才罷手言和,成為了莫逆之交,一致對敵,也留下了“氣度恢弘”的好名聲。因此,歷史上的周瑜,真的不是胸懷狹窄之人。

歷史上的周瑜真的是小心眼麼。


四、周瑜的真正死因,是舊患重犯

赤壁之戰大破曹軍之後,周瑜率領東吳水軍一鼓作氣,又向南郡進攻。當時南郡是曹仁所守,曹仁是曹操的堂弟,有勇有謀,膽識過人,是一代名將。因此這一仗,打得並不容易。

周瑜和魯肅共同商量計謀,最後決定以大部分兵力攻其最弱的地方,一舉拿下了夷陵等地,打開了獲勝的缺口。曹仁負隅反抗,在下一次作戰中,以弓箭射傷了周瑜,為周瑜之死埋下了隱患。

又經過了一年多的持續作戰,東吳水軍終於打敗了曹仁,取得了南郡等城池的所有權。其功在春秋,是周瑜強忍著舊傷復發,仍然強行上陣,才讓東吳士兵群情激昂,得到了這場拉鋸戰的勝利。後來他被孫權封為南郡太守,但是想想,若沒有強行上陣,好好養傷的話,周瑜也許不會英年早逝。

第二年的時候,周瑜就因為舊傷復犯而死,享年才36歲。關於周瑜的死,從表面上看是因為箭傷復發,但是從現代的眼光來看,十分像破傷風,由於沒有得到及時的救治,而感染的細菌而死。只能說那個年代的軍人,以戰爭勝利為目標,自己的生死是真正的置之度外。

歷史上的周瑜真的是小心眼麼。


而周瑜之死,無疑是對東吳的元氣大傷,孫權得知噩耗之後,也曾說過:“公瑾有王佐之資,然而壽命短促,我還能依賴什麼呢?”言語之中,盡是惋惜之情。對孫權來說,他能成功當上東吳之主,是周瑜不顧眾議,強行推上去的,這份恩情,其實孫權嘴上不說,但是心裡時刻銘記。

這才是歷史上真正的周瑜,而《三國演義》中,他嫉妒諸葛亮,最後直接被氣死的故事,完全是虛假的,我只想說戲太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