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8 “蝗灾”在我国是如何销声匿迹,我国是如何治理蝗灾的

中国是一个拥有广袤土地的文明古国,而在这块土地上,因为地形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所以导致地形多种多样。地球上常见的地形,如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等皆有分布。

外加经纬度、海陆等因素,也让常见的气候,皆能找到。所以这也导致了自然灾害的多样性,在中国基本上除火山之外的其它自然灾害皆有发生,而在这些自然灾害中,论灾害性最惨绝人寰的,笔者认为“蝗灾”当属头把交椅。

“蝗灾”在我国是如何销声匿迹,我国是如何治理蝗灾的

之所以选“蝗灾”,主要是因为其机动性和持久性。常见的地震和洪水,虽然它会在瞬间夺去数以百万的生命,但它却不会持久,即便有伴生灾害的发生,其破坏性也不会太强。

而“蝗灾”从其诞生开始,便因为其生物特性,赋予了其机动性。如2020年初的沙漠蝗灾,从东非及西亚暴发,逐渐向四周扩散,而如今甚至逼近了中国。如若不是因为喜马拉雅山脉和雨林的隔绝,中国此次必会深受其害。

对于如今科技如此发达的世界来说,一场兴起的“蝗灾”,尚且无法在短期内根治。那更不要说科技落后的古代,那么在我国古代,是如何治理“蝗灾”的?

在我国关于“蝗灾”最早的记载是在西周时所著的《诗经》上。在多次“蝗灾”后,古人发现,每次蝗灾并非独自出现的,往往伴随着干旱,或者说是干旱带来了“蝗灾”。

在远古神话中,旱灾是一种叫做“旱魃”的怪物带来的,蝗灾必定是因为“蝗神”在显威。

所以当蝗灾爆发的时候,古人一般会进行“打旱魃”和“拜蝗神”的祭祀活动,甚至将“蝗神”搬到寺庙中供奉。能将自然灾害当作神,可见当时古人的穷途末路。

上述的这种做法,显然不会有任何作用。最后的结果也不过是蝗虫把庄稼糟蹋完以后,迁徙到别处,最后因为气温的下降而消失。

“蝗灾”在我国是如何销声匿迹,我国是如何治理蝗灾的

但对于无计可施的古人而言,这是“蝗神”显灵了,所以在当时各地的寺庙中,必定有“蝗神”一席之地。

随着“蝗灾”爆发次数的增多,古人对于其治理的经验也在不断增长,开始施行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开元年间,因为连续大早,山东地区爆发了“蝗灾”,还有向其他地区席卷的趋势。

宰相姚崇向唐玄宗上了一道奏章,认为蝗虫不过是一种害虫,没有不能治的。只要各地官民齐心协力驱蝗,蝗灾是可以扑灭的。唐玄宗十分信任姚崇,立刻批准了姚崇的奏章。

宰相姚崇雷厉风行,先是破除了迷信,处置了几个信奉“蝗神”的官员。然后用驱赶、抓捕焚烧,挖坑填埋的方式与蝗虫对抗,最后颇为显著。

这是古人与“蝗神”的第一次正式的对抗,也让民众认识到,“蝗神”也不是无所不能的,是能为人对付的。

元朝,人们在继承前代治理蝗灾的基础上,开始思考预防蝗灾的方法。例如:初秋的时候,将藏在田地里的蝗虫卵用锄头刨出来,趁着“秋老虎”的强烈日光将其晒死,此法对于预防蝗灾十分有效。

明代的时候,徐光启(科学家、政治家)更是系统地总结了历代治理蝗灾的方法,并在《农政全书》中设《除蝗疏》专门记载除蝗方法。

“蝗灾”在我国是如何销声匿迹,我国是如何治理蝗灾的

对于人类而言,困难不可怕,可怕的是无知。当人们发现,“蝗灾”并非无敌,是可以战胜的时候,各种治理“蝗灾”的办法就出来了,甚至官方通过收购蝗虫,来破除迷信、带过民众的积极性。

在新中国建立后,为了根治“蝗灾”。国家广泛动员民众,积极推广药械治蝗、飞机治蝗,改造蝗区生态环境,使这一历史性灾害得到有效控制。

一直到现在,基本上不曾形成大规模的“蝗灾”,这也是为什么在我们的印象中,我国未曾爆发过大规模“蝗灾”的原因。

(能力所限,有所不足,望见谅,在此十分感谢提出意见的诸位。如果您对历史知识有什么独家心得,请留言我们共同探讨。我们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