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 《误杀》一部连羊都在飚演技的影片,不看是因为在害怕什么?

关于电影《误杀》里的那些台词和人性

《误杀》一部连羊都在飚演技的影片,不看是因为在害怕什么?

不知道是什么驱使你最终走进电影院,选择为正在上映的其中一部电影买单,并且贡献出将近2个小时的生命,笑着,或者哭着,去感受自己。


我个人更偏爱不用动脑子的喜剧题材,所以对于因为一首广场舞歌曲《小苹果》而红遍大江南北的肖央并不陌生,并且在我已经固化的思维里,他那张脸能,且只能演喜剧,其他免谈,就算他敢演,我也着实不敢看。


但是,今天发生了一个意外,就是我朋友说她不敢一个人大半夜的去看《误杀》,于是我被一顿酸菜鱼骗进了电影院,当肖央千里奔袭,回到家人面前,说出那句“我没什么本事,能做的,只有挡在你们前面”的时候,我对于肖央这个人的认知彻底改变了。

《误杀》一部连羊都在飚演技的影片,不看是因为在害怕什么?

其实,什么才是孩子们眼中最理想的父亲角色?

回想一下我自己的成长历程,小的时候因为爸爸想要一个儿子,所以我18个月大就离开了父母,跟随舅舅和姥姥一起生活。舅舅是师范大学的老师,所以3岁时我就能把唐诗三百首倒背如流,听起来似乎挺厉害的,然而还没上小学就全都忘光了,原因其实也简单,就是平凡大众们都会遇到的那四种灾难其中的一种,“生老病死”里的“死”。


舅舅得的是淋巴癌,虽然发现的时候已经很严重了,但是搁到现在也不至于从发现到离世匆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那年我8岁,爸爸重新回到了我的生命里,让我有点始料不及。他的教育方式跟舅舅完全南辕北辙,他认为我不需要了解那么多诗情画意和悲春伤秋的东西,只要能考100分就是王者。

于是我更能理解电影里的那个女孩,为什么在她心里会有点不喜欢爸爸,其实不是不爱就是陪伴的太少了,并且在孩子的眼里,这个父亲没有任何突出的优点。而其实仔细思索,这不就是咱们平凡家庭里的那个父亲吗?就是电影里的肖央,看上去一无所长,在生活里坚强挣扎,少言寡语却心怀家庭和爱。

《误杀》一部连羊都在飚演技的影片,不看是因为在害怕什么?


《误杀》一部连羊都在飚演技的影片,不看是因为在害怕什么?

道理都没问题,问题就出在了“误杀”上

当男孩拿出手机,把能让女孩身败名裂甚至厌世轻生的视频,播放给她的母亲看时,这部手机就成了恶魔的代言人,于是为了争夺手机的控制权,三个人打了起来,两女对一男,一个小女孩和一个柔弱的母亲本没有胜算,但是在看这一段电影情节的当时,那个迷奸女孩,还拍了视频,而后耀武扬威的男孩被打倒的一瞬间,你会觉得老天开眼了,他这种人渣就该去死!

手机被砸碎的时候,感觉罪恶都被打败了,正义似乎胜利了。

《误杀》一部连羊都在飚演技的影片,不看是因为在害怕什么?


《误杀》一部连羊都在飚演技的影片,不看是因为在害怕什么?

看电影的时候一直在流眼泪,尤其是当女孩的妈妈说出那句“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却是禽兽”时,终于体会到了泪奔是什么样的感受,我稍微回头发现整个放映厅都是满脸泪光的人,哭的隐忍,无声无息,流的都是成年人的眼泪,默默的不为人知。

那些像禽兽一样的孩子是从哪里来的?

他们也是爹生妈养,为什么没有变成天使而是变成了恶魔?我在这里无意讨论人之初到底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的问题,因为这样的纠结与讨论有时候除了是学术上的论点外,在现实生活里几乎毫无意义。


男孩所做的事情不是因为性成熟而代来的彷徨,所导致的探秘式的犯罪,也不是因为太年轻没有控制住欲望而导致的冲动型犯罪。

这件事情最可怕的点就在于,他甚至非常清楚自己在犯罪,他给女孩下药,迷奸她,这是有预谋有计划的行为,然后关键他还有帮凶,在旁边拍摄不堪入目的视频和照片,这是在干什么?这是一种类似于变态杀人狂都崇尚的仪式感,如果男孩没死,那么他往后余生还会再让多少女孩坠入地狱?

《误杀》一部连羊都在飚演技的影片,不看是因为在害怕什么?

很多人在讨论青少年犯罪的时候,都会跟原生家庭联系在一起,其实这个观念我是非常赞同的,因为父亲会滥用私刑,会拿钱给他平事儿,所以他不在乎,他更加肆无忌惮的寻找“刺激”,他开始越过道德那条底线,因为其实在他父亲的心里就根本没有这条线。

再来说说那个高喊着“我要真相”的男孩的母亲

事实上她想得到的并不是真相,而是复仇,无论电影里的人设如何,我都不相信一个母亲,对自己丈夫和儿子的泯没人性的做法一无所知,那么不是丈夫和儿子的演技太好。就是她太蠢了。一个位高权重的女人,到底会有多愚蠢,我真就get不到。

《误杀》一部连羊都在飚演技的影片,不看是因为在害怕什么?


《误杀》一部连羊都在飚演技的影片,不看是因为在害怕什么?

“当你看过一千部以上的电影,你会发现这个世界根本没有什么离奇的事情。”


我开始不理解如此灰暗、悲情的题材,如何能被称为“爽片”,跟着电影情节哭了一公升眼泪出来后我忽然就秒懂了。以往从头笑到尾的喜剧,其实看过了在让我回忆,根本记不住情节和人物,能有点印象的似乎也就剩下搞笑的套路了,然后直接导致我们对于喜剧片的要求越来越高,其实搞笑并不容易。


看完了《误杀》我又发现让人哭到爽就更难了,父亲的睿智,情节的烧脑,到最后尸体去哪了的疑问,好像我们看的挺爽的,开放式的结尾又留下了不少想象的空间,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到底该法制,还是该正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决断。

《误杀》一部连羊都在飚演技的影片,不看是因为在害怕什么?

以泰国为环境背景,翻拍印度电影,这个解构可以有

说到这,在结尾之前再啰嗦两句有的没的,陈思诚很擅长这种题材,从《唐探》到《误杀》是质的飞跃,搞笑卖座容易,伤情出票难,让我这种内心脆弱爱用喜剧麻痹自己的人,为悲情的悬疑剧叫好点赞实数不易。

各种对比无处不在,连羊都在飚演技


影片里有很多明里暗里的对比,关于人性的善良与邪恶,从两个父亲身上可见端倪;关于社会阶层的高低,看两个家庭便有分晓;这一场正义与邪恶之间,贫穷与富贵之间,弱小与强大之间,理性与情感之前的较量,大幕已拉开,你站那边?

《误杀》一部连羊都在飚演技的影片,不看是因为在害怕什么?

故事里的“羊”一共出现了三次,第一次它是目击者,眼中虽看见了杀戮,但眼神依旧清澈,眼中只有草没有血;第二次羊成了受害者,残忍的,无辜的,虐心的,第三次,第三次我看到了一只完美的替罪羊,你呢?


(此处已添加小说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