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郝延平:葡萄釀美酒 幸福手中來


本報記者 彭琛 通訊員 孫樂 李秀玲

  “我共種植了8畝葡萄,去年出售葡萄和葡萄酒共收入了10萬多元。”近日,在子長市餘家坪鎮郝家川村,說起種植葡萄所帶來的變化,種植戶郝延平語氣中滿是自豪與喜悅,“要不是政府幫扶我,我的產業不會發展得這麼快。”


郝延平:葡萄釀美酒 幸福手中來


  今年57歲的郝延平是子長市餘家坪鎮郝家川村村民。幾年前他因妻子患病生活陷入了困境,妻子病逝後,他一度失去生活的信心,被村上確定為貧困戶。


  後來,在村黨支部和幫扶幹部的幫助和開導下,郝延平逐漸振奮起了精神,決心要把日子過紅火。“我是屬於較真兒的人,決定幹什麼了,就一定要幹成個樣子。”郝延平說。藉著脫貧攻堅的東風,郝延平決定潛心發展山地葡萄種植。經過一系列的試驗,他探索出了一套很實用的栽種方法,即不施化肥、不噴灑農藥,僅對葡萄施以農家肥,種植出真正的綠色產品。


  在郝延平的精心管理下,葡萄園逐步有了起色,2016年果園的收入達到8萬餘元,郝延平的家庭人均純收入也達到了6500元,不僅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還成為村上的“脫貧之星”。


  種植葡萄為郝延平帶來了不錯的收入,但他並沒有滿足,不斷地在思考著如何讓小小葡萄為自己帶來更多的收入。


  通過近幾年的觀察,郝延平發現他所種植的葡萄品種“戶太8號”並不太適宜在本地生長,於是2017年郝延平作出了一個讓村民大跌眼鏡的決定:將已經掛果的5畝優質葡萄全部通過流轉跟別人置換成了5畝荒地,自己則專程去楊凌挑選“摩爾多瓦”葡萄幼苗。


  原來,郝延平瞅準了要在種植葡萄之餘,發展葡萄酒釀造這個產業。“摩爾多瓦”甜中帶酸,耐貯藏、適運輸,是釀造葡萄酒的首選。打定主意後,郝延平把剩餘的葡萄品種全部換成了“摩爾多瓦”。“葡萄市場價每公斤10元,3公斤葡萄可以釀造1公斤葡萄酒,葡萄酒每公斤可賣80元,每畝葡萄可產葡萄1000公斤,這樣算下來,發展葡萄酒釀造業每年可以增收不少錢。”郝家川村黨支部書記郝風達為郝延平算了一筆賬。


  通過幾年的摸索,郝延平在葡萄種植技術和葡萄酒的釀造方法等方面都有了自己的見解。於是,他在自我發展的同時,還幫助村裡其他的葡萄種植戶解決葡萄種植方面所遇到的問題,並帶領村上11戶貧困戶依靠栽植山地葡萄脫貧致富。


  “不論葡萄園管理遇到什麼問題,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郝延平,好多問題都是他教我們解決的。”郝家川村葡萄種植戶郝佔勝說。


  “今後我打算註冊商標開辦葡萄酒廠,將我的葡萄產業做大做強做出品牌。”郝延平滿懷信心地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